无论是在上海,还是在龙源电力内部,崇明北堡风电场都备受关注。原因正是其发电能力相当突出在风速更低、总容量更小的前提下,发出了更多电量。据记者拿到的一份崇明北堡风电场与周边另外4个风电场的阶段性对标数据显示,在2015年6月、7月、8月、9月,该项目的平均风速排名在第五、第三、第四和第四,

首页 > 风电 > 风电工程 > 项目 > 正文

【低风速】电量冠军是怎样炼成的

2016-04-15 09:05 来源:《风能》杂志2016年第2期 作者: 赵靓

 无论是在上海,还是在龙源电力内部,崇明北堡风电场都备受关注。原因正是其发电能力相当突出——在风速更低、总容量更小的前提下,发出了更多电量。

据记者拿到的一份崇明北堡风电场与周边另外4个风电场的阶段性对标数据显示,在2015年6月、7月、8月、9月,该项目的平均风速排名在第五、第三、第四和第四,而其各月平均利用小时数却名列第一。

“截至2015年12月,项目实际运行共7个月,发电约6700万千瓦时左右。如果充分考虑季节因素,我认为折算到全年,利用小时数应在2200小时到2300小时之间。”龙源电力集团(上海)风力发电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劲涛表示:“上述7个月平均风速仅为每秒5.6米,而项目设计风速为每秒6.1米,差了约10%。也就是说,这个项目在比设计风速低10%的情况下,居然也能达到2100的设计利用小时数。”

合作给力 “精益管理”不仅是口号

崇明北堡风电场不仅是龙源电力在上海的第一个项目,也是金风科技在上海的第一个项目。以惯常思维,双方在一个地区的首次合作,难免面临人生地不熟的问题,如果项目运营情况普普通通实属正常。而如今崇明北堡风电场的实际运行情况明显超出预期,显示出双方合作必然处在较高水平。其实,早在该项目的建设期间,充分合作带来的有利影响就已经开始显现。

崇明北堡项目从2015年1月开始吊装,到4月完成了全部19台机组的并网,仅用时3个月,而且中间还有一个春节。在一位负责相关工作的人员看来,项目吊装工作进展的如此顺利,主要得益于整机商与业主间的沟通顺畅,在提高效率的同时减少了资源浪费。

记者在项目现场看到,连接着各台机组的土路只有一条,且不到6米宽。可想而知,在一台主吊进行吊装的时候,这条道路相当于处在封闭状态。这个项目没有安排堆场,物料需要随到随吊,而吊装需要有2台主吊,因此在靠外一台主吊开始工作前,必须将另一台所用物料提前运进去,才能使两台主吊得以充分利用。

为此,业主与整机商共同创造了一个协同化办公模式,使业主、整机商、安装公司、运输公司等各方力量,能够将自己掌握的信息,放在一个平台上共享与协调。

“大家都知道在这个时间要干这个事,要把所有资源都配置到位。避免各干各的,无法统筹安排。”金风科技崇明北堡风电场项目经理吴国强说:“我们与业主的合作模式是业主制定目标,我们安排步骤,各方再给予配合。”

除吊装的配合外,金风科技的项目人员也严格遵照公司制度,默默地为业主负责。例如,一位安装公司的工人就曾因金风科技的验收人员态度认真,而感叹:“我们在给另一家整机商的机组打力矩时,如果标准要求5500Nm的,为省事会多打点,比如打到5600Nm,不会有人提出异议。而金风科技的活太难干,力矩要求分毫不差,打超了还要退螺栓。”

为了使安装公司适应相对严格的要求,金风科技的项目管理人员在对第一台机组验收时,便将其存在的所有问题指出,并要求逐一改正,虽然前期的验收工作因此推进较慢,但有力保障了项目安装质量。据了解,正是由于业主与整机商配合默契,崇明北堡风电场得以提前两个月并网发电,争取了更多效益。

建设期间,双方的合作开端良好,而在并网发电2个月后,崇明北堡风电场迎来了第一次“大考”——台风“灿鸿”。

由于这是GW121/2500机型第一次面临台风挑战,业主与整机商均严阵以待。龙源电力结合现场实际情况,以其较为成熟的抗台风预案为基础,同金风科技进行了充分沟通,共同对机组控制策略的修订与优化加以结合,形成应急预案。除了在台风事前、事中、事后增加了巡检工作外,全体人员取消休假,双方一起坚守在升压站。“灿鸿”过境期间,项目最大风速接近每秒30米,19台风电机组正常运行,不仅没有因为台风减损发电量,反而实现满发,首创日发电量100万千瓦时的工作记录。

服务周到 “黄金眼”提前识别隐患

由于上海风能资源并不适合规模化发展,2014年才成立的上海龙源,在其集团内部的定位更接近于精品化。但即便如此,崇明北堡风电场能够获得如此亮眼的业绩,也并非是“用人堆出来的”。与一般5万千瓦左右风电场项目配备数人相比,金风科技仅在此项目中配备了一位项目经理和一位多元化员工,且两位员工的工作更偏向于客户管理和技术指导。

龙源电力集团(上海)风力发电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劲涛介绍项目情况

“在开始阶段我是有担心的,怕他们不能及时进行故障响应。但是从目前运行情况看,虽然人员仍有一定的欠缺,但确实基本满足了我们的需求。”龙源电力集团(上海)风力发电有限公司安全生产部负责人提到。

事实上,金风科技敢在如此重要的项目中仅配备两位员工,一方面是由于该公司售后管理体系成熟,另一方面是充分利用了“黄金眼”预警系统作支撑。

据记者了解,金风科技的售后服务体系将上海风电项目归于华中事业部管理。华中事业部会安排有专业队伍对各项目提供大检、备件等服务。由于这些队伍更专业化,能够有效提高片区内各风电场项目的服务效率,同时由于区域化管理减少了时间成本,且在管理当中时刻为业主效益着想,比较受到认可。

“在每次电网搭建停送电的时候,我们提出要求,金风都能由大丰区域安排人员到现场协助工作,还是不错的。一次一个设备有问题,从大丰如果快递备件的话,可能需要两天时间,但是他们把备件由大丰发到启东,这边再派人去启东拿,基本上六个小时左右就能到现场。”安生部负责人坦言:“他们不仅仅是公事公办,而且会站在业主角度考虑问题,这可能与金风科技的考核体系有关,也说明企业文化好。”

事实上,金风科技仅安排两个人在项目现场工作,不但没有借助业主人员力量,还经常帮助业主培养人才。

“他们的周到还反映在培训体系中。我要把员工派到金风参加他们自己的员工培训,要求如果不能通过考试,金风怎样处罚自己的员工,我们就怎么处罚。也就是说,你当不了金风的员工,就当不了龙源的员工。所以我们合作下来还是很愉快和满意的。”刘劲涛说。

据吴国强透露,按照项目现在的情况,金风科技完全可以不驻扎专人,而是与附近的项目整合,需要定检或有问题时再派人来。也就是实现“少人值守,无人值守”。但是由于业主强烈要求,他们还是要留下来。

资料显示,抢眼的发电量背后,是该项目机组在半年的运行当中,可利用率达到了99.47%。如此高的可利用率,与机组质量过硬有关,也与服务及时有关。金风科技目前提倡状态检修,通过对运行参数如设备温度、湿度及电流情况进行筛选与分析,提前发现问题,在小风时段安排检修,有力减少了故障维修给业主带来的经济损失。

同时,虽然金风科技在项目现场只安排了两名员工,但他们并不孤独。无论是从区域,还是在总部层面,现场员工都能得到有力支持。

“现场的SCADA系统中的‘黄金眼’预警模块达到一定故障级别时,会连续发出警告,提醒我们去检查。而公司在北京有一套远程集中监控系统和数字风电场运营管理平台连接着各地项目,是基于‘大数据’背景的智能预警系统,能够对现场没有发现的故障,进行计算机智能预警。也能够为我们解决各类问题提供智能化的帮助。”吴国强说。

据记者了解,虽然金风科技是中国风电制造业领军者,保持着抢眼的业绩,但在“互联网+”时代,仍有业内专家质疑金风科技在与互联网结合方面脚步略显缓慢。但金风科技开发运行的“黄金眼”预警系统等一系列“互联网+”应用,显然是对此质疑的有力回应。

“互联网的精髓是‘共享’,每一个终端都可以是client,也可以是server,共享着并获取着。基于此,世界会越来越趋于同质化,小型化,扁平化,透明化。”金风科技的一位产品负责人谈到:“目前,金风的全球监控中心已经接入了12000多台机组,而且我们还在说服更多的用户,同意将质保外项目的数据传入其中。金风不遗余力地挖掘这些机组在20年中所积累的PB级数据,从而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用户体验。”

数据如同人体体征信息,可以预测设备的健康情况,但由于同一个遥信,可能会是不同的遥测数据异常造成的,因此预测准确率需要更为全面、准确的智力与经验支持。金风科技全球监控中心“专家库”的建立,是其提高预测准确率的核心。据了解,金风科技工程技术中心有数十名IT、电气、机械、数学方面的专家,诊断并更新全球监控中心的“专家库”,以保证预警系统如同“黄金眼”一样,准确且迅速地进行预判,实现对常规隐患95%的预测准确率。

“如今,当我们在强调互联网思维为世界带来的冲击时,似乎应该对安迪-比尔定理作一些思考:软件技术的提高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硬件的性能。”上述产品负责人认为:“制造业是综合国力的体现,我们国家涌现了百度、阿里等互联网巨头,却还在努力制造自己的大飞机,甚至圆珠笔头。更加扁平化的世界要求全产业链的企业能够共同的成长,每一个环节效率的提高对整个风电行业都是促进。”

据介绍,正是处于这种理念,2015年金风科技为产业链上的供应商提供了4000万元的质量精益与创新的奖励资金,鼓励零部件供应商进行创新。

“金风科技一直努力在做的不仅仅是‘企业’,更是一种风电人的‘情怀’,我们一直很稳健,但并不保守,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拼搏,能给未来留下更多资源。”一位金风市场负责人就此对记者说。

选择靠谱实实在在的直驱优势

龙源电力非常注重精益化管理,对风电项目的微观选址、机型选择、工程控制以及安全生产管理等工作,都会进行科学计算和专业设计。在崇明北堡风电场的设计与施工过程中,上海龙源使用了包括“新型预应力锚栓式基础”等不少创新技术。可以说,这都是该企业能够将崇明北堡风电场打造成为精品工程的重要因素。

但是,在初步的成果面前,刘劲涛谦虚地说:“我们不少员工都是1年到2年的大学生,心里清楚为什么项目发电比别人好。不是人家不如我们,其他企业的管理工作也很精益,员工也很努力和优秀,我们认为主要还是设备给力。”

客户对金风科技提供的机组产品显然颇为满意。据了解,上海龙源之所以选择了金风科技的GW121/2500机型,主要基于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是上海可供开发风电的土地资源并不丰富,崇明北堡风电场处于崇明岛长江堤岸上,难以大面积展开,因此选择单机容量较大的机组可以减少土地使用。GW121/2500的单机容量为2.5兆瓦,更符合精益管理的需求。因此,在建成后,该项目已经成为上海单机容量最大的风电场。

另一方面,上海的风资源水平与江苏相差不多,同属于低风速地区。更长的风电叶片,能够更好地满足当地风电开发需要。数据显示,GW121/2500的风轮直径为121米,单位扫风面积为每千瓦4.64平方米,在目前市场单机容量为2.1兆瓦到3兆瓦的机型中,单位千瓦扫风面积最大。

此外,直驱永磁技术路线的特点,也较适用于低风速地区。虽然在高风段时与其他技术路线的产品相比发电量略低,但在低风段其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据一项实测数据显示,结合直驱永磁低风速发电优势,GW121/2500型风电机组在低风速地区风电场中的发电收益可提高5%左右。“

在风速达到每秒3.2米左右时就可以启动发电,到风速下降至每秒2.8米左右还能持续运行不停机,这种风速下不但能够保证机组自身供电,还能发出一部分电。”吴国强说:“这就是直驱发电的优势,使每秒5米至6米的风具备了开发价值。”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在已经安装有GW121/2500型机组的项目中,其中标价格往往不是最低的。其中,金风科技GW121/2500型机组在内蒙古乌力吉风电场的中标价格,甚至是十余家竞标企业中最高的。但与崇明北堡情况类似,在与当地其他项目的对标中,总装机容量仅为5万千瓦的内蒙古乌力吉风电场,在2015年的5月和6月的发电量分别达到了1468.5万千瓦时和1263.21万千瓦时,比附近一个4.95万千瓦的风电场高出一倍左右,甚至超过了一个总装机容量为8万千瓦的风电场。根据2015年4月至10月的数据推断,该风电场的初步折合年利用小时数约在2900小时左右。

这正如在采访中刘劲涛所说的一句话:“我们希望用最好的机组,虽然这款机组较贵,但经过综合考量还是选择了它。”

据了解,截至2015年11月,GW121/2500机组的累计订单已超过1000台,总容量超过250万千瓦。而从运行数据来看,GW121/2500的实际表现,应该已经在回报不止一个业主的信任。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