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电迎来新进展!继重庆售电侧改革开锣,首批签约电价每千瓦时0.6元之后,近日,同为售电侧改革试点的广东终于也舞动大旗,迈出坚定一步。
北极星配售电网获悉,近日广东省经信委发布了“关于开展广州开发区售电体制改革有关事项的通知”,规定广州开发区开展年用电量1000万度以上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可参与2016年直接交易市场,开启了广州开发区售电体制改革试点工作。
该批用户可向发电企业购电,或自主选择一家售电公司购电,或在广东电力交易中心集中竞价市场购电,宣告广东省电力体制进入实质阶段,打开工业大用户直售电市场。本期电力急先锋带你走进广东和重庆看一看售电最新进展。

以下为文件原文:


对比广东,我们来回顾同为售电侧改革试点的重庆开展售电的最新进展。
延伸阅读:
电力急先锋:274家!全国售电公司都有谁(附名单)
重庆引导市场主体开展多方直接交易售电侧改革面临四大挑战
【首批签约电价每千瓦时0.6元】
2月3日,重庆市在电力供应领域内的供给侧改革浮出水面。重庆市首批12家企业与重庆两江长兴电力有限公司签订售电协议。此次签约达成2016年度售电量1.3亿千瓦时,用电企业平均签约电价0.6元/千瓦时,至少降低企业用电成本2600万元。根据新的电改方案,220千伏企业用户电价可降至0.55元/千瓦时。
据了解,通过发电企业与地方政府下的投资集团直接组建售电公司,重庆市的电力版图呈现出新格局。在此模式下,终端用户用电价格的降幅最高超过25%。
5试点年节约电费8亿多元
2月3日,重庆市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翁杰明及长江电力、大唐电力旗下相关负责人出席了签约仪式。
这场简短的签约仪式,主要由一家名为重庆两江长兴电力有限公司与两江新区内的东风小康汽车公司、北京现代汽车重庆公司、皮拉图斯飞机制造重庆公司等企业签署售电协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这一仪式中的参与者,没有几乎独家垄断该市电力供应的国家电网旗下的重庆市电力公司。
据重庆市政府相关部门提供给21世纪经济报道的新闻通稿显示,重庆市首批12家企业与重庆两江长兴电力有限公司签订售电协议。此次签约达成2016年度售电量1.3亿千瓦时,用电企业平均签约电价0.6元/千瓦时,至少降低企业用电成本2600万元。根据新的电改方案,220千伏企业用户电价可降至0.55元/千瓦时。
经查,重庆市电力公司目前对该市一般工商业及其它用电的售价分为4个档次,分别是不满1千伏的供电,每千瓦/时的价格为0.848元;1千伏至10千伏的售价为0.828元;35千伏至110千伏售价为0.808元;110千伏的售价为0.793元。
这意味着,重庆市在本次电力供给侧改革后,试点区域内的企业平均用电价格,从每千瓦/时0.8元左右,降为0.6元,降幅超过25%。但实际降幅可能远超25%这一幅度:据2月3日参与签约的某家企业负责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提供的信息,该企业目前的实际电价为每千瓦时1.2元。如以此测算,重庆市本次供电侧改革,最大电价降幅高达50%。
据重庆市政府的测算,初步预计,该市两江新区、长寿经开区、万州经开区、万盛平山工业园区、永川港桥工业园区等试点区域内,2016年投产新增电量用户137家,年用电量19.72亿千瓦时,可为企业节约5.19亿元电费支出;未来一个时期新增电量用户176家,年用电量约30.72亿千瓦时,每年将为企业节约8.22亿元电费支出。
延伸阅读:
电力急先锋:274家!全国售电公司都有谁(附名单)
重庆引导市场主体开展多方直接交易售电侧改革面临四大挑战
垄断或将被打破
本次签约仪式的政府官员及“供给侧”机构均未接受媒体采访,而来自用电侧的企业称,改革后电价大幅下降,他们对这一改革持高度欢迎态度。
重庆市政府提供的新闻通稿中提到,为确保该市售电侧改革顺利实施,售电协议签约活动前,翁杰明组织召开全市售电侧改革试点工作会议,审议了全市售电侧改革试点配套实施方案。该方案从试点的工作思路和原则、试点范围、市场主体、输配电价、电力输配、用户接入、电力交易和结算、市场监管、工作机制等方面做出全面、具体、明确的规定。不过,该工作会议的相关细节暂未公布。
重庆市政府方面认为,从该市售电侧改革试点获批到购售电协议签订,在短短67天内就能取得如此显著的工作成效,充分体现了重庆市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电力体制改革精神的执行力,再次展现了推进改革的“重庆速度”。购售电协议的签定标志着重庆市售电侧改革试点迈入了实质性实施阶段。
同时,新闻通稿用“电力体制改革涉及面广,情况复杂”来概括该市本次改革面临的阻力和压力。并委婉地表达为,“行业内外普遍认为,作为首批售电侧改革试点省市,重庆市面临的困难和阻力、挑战和压力十分艰巨。”
此次协议签定后,第一家用电企业将于2016年3月由重庆两江长兴电力有限公司正式供电。
经查,重庆两江长兴电力有限公司于2015年8月13日成立,注册资本2亿元,主要经营范围为电力供应,承装、承修、供电设施和售电设施等。
两江长兴电力公司有4家股东,分别是重庆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重庆两江新区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重庆中涪南热电有限公司和重庆涪陵聚龙电力有限公司。因时间关系,目前尚无法进一步确认这四家股东各持有多少股份。
此外,两江长兴电力公司是否会投建独立于国家电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的供电网络,也未能进一步确认。不过,因其供电侧的股东多集中在距离重庆市主城区以东80公里以外的涪陵及川东区域,其自建专用电力直供网络的概率较高。如果其选择自建从电厂至用电企业的直供电网,则目前由重庆市电力公司独家垄断该市电力供应的格局,将被真正打破。
该市相关官员认为,重庆市在电力供应侧的改革,或为全国电力体制改革提供示范。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延伸阅读:
电力急先锋:274家!全国售电公司都有谁(附名单)
重庆引导市场主体开展多方直接交易售电侧改革面临四大挑战
【重庆、广东电改试点后电价能降多少?】
1“甜蜜”的试点:电改降价潮将席卷全国?截止目前,已有云南、贵州、山西三省正式成为电力体制综合改革试点省份,广东、重庆两省市成为首批售电侧改革试点地区,先期输配电价改革试点范围则有广东深圳市、内蒙古西部、安徽、湖北、宁夏、云南省和贵州省7个省市。
那么,这些电改的“先行者”都吃到了改革的红利吗?改革又有多少甜头?华夏能源网记者为大家详细梳理如下:
重庆试点情况。从2015年11月28日重庆市售电侧改革试点获批,到首批用户购售电协议签订,仅仅用了短短的67天。根据新电改方案,此次签约后。220千伏企业用户电价可降至0.55元/千瓦时。重庆市计划2016年及未来一段时间内,新增这类电量用户313家,年用电量约30.72亿千瓦时,每年将为企业节约8.22亿元电费支出。
广东试点情况。广东的深圳是我国实施输配电试点改革的首个地区。2014年11月4日,国家发改委下发了《关于深圳市开展输配电价改革试点的通知》,正式启动我国新一轮输配电价改革试点。
2015年1月15日,发改委公布了深圳输配电价改革试点的首个监管周期电网输配电准许收入和输配电价。其中,2015至2017年,深圳市的电网输配电价水平分别为每千瓦时0.1435元、0.1433元和0.1428元。业内人士测算,2015年至2017年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预测的销售电量分别为778.45亿千瓦时、811.02亿千瓦时和846.71亿千瓦时,未来三年电网收益累计减少24亿元之多,这基本就是电改后消费者可以享受的“红包”。
按照华电集团政策法律部主任陈宗法的分析,推行“先行先试”电改试点后,电价下降将是一致的趋势。他认为,现有的标杆电价、计划电量体系将发生根本性改变,电力市场竞争将变得更加充分、直接、激烈,无论是协商定价,还是市场竞价,电力企业“打折让利”将成新常态,“降价潮”将席卷全国。在其文章中,详细计算了多地进行电力改革后的给用电方带来的好处。
1.贵州。2015年2月,贵州组建了电力交易中心,开展了年度直接交易、集中竞价和挂牌交易,实施工商同价,据实计收基本电费等。据报道,14家发电企业和425家用户参与,签约电量达到263.7亿千瓦时,占省内售电量的31%,比例居全国首位。截至当年10月31日,全省交易电量累计完成142.42亿千瓦时,交易均价比目录电价每千瓦时降低5.48分。
2.蒙西。早在2010年5月,蒙西电网就开始探索电力多边交易市场,形成了“三方参与、双向竞争;增量市场、适度竞争;价差传导、模式开放”的市场特点,累计完成交易电量1199.93亿千瓦时,参与火电企业36户,用电企业258个。交易折价为0.1-5.6分/千瓦时,平均2分/千瓦时。其中,2015年1-8月完成交易电量316.5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9.36%,占蒙西电网统调燃煤机组发电量的比例40.32%,折价为2.73分/千瓦时。
3.某发电集团。云贵、蒙西虽有一定的代表性、示范效应,但最能反映新电改进程的莫过于某全国性发电集团。据统计,2015年1-8月,该集团市场电量占全部发电量的11.3%,平均电价每千瓦时0.30元,比批复电价降低0.11元。其中:大用户直购电占5.62%,每千瓦时降价0.065元;竞价电量占2.62%,每千瓦时降价0.162元;其他市场电量占3.08%,每千瓦时降价0.145元。
面对这些推进电改后一个个实实在在的“大红包”,没有推进试点地区的用电者只要艳羡的份。在普遍性降价背后,我们或许可以问:现在的电价水分到底有多高?席卷全国的电价降价潮何时能够来临?
延伸阅读:
电力急先锋:274家!全国售电公司都有谁(附名单)
重庆引导市场主体开展多方直接交易售电侧改革面临四大挑战
2电改冲击波:电网企业会有多痛?此轮改革受冲击最大的无疑是电网企业。
在理想情形下,新电改将会逐步破除中国电力行业多年来形成的弊端,促成发电方与用电方的直接交易,由此带来电价的下调,这也将会对之前的电网盈利模式产生颠覆式冲击。华夏能源网记者注意到,新电改方案对电网企业的定位表述为:“电网企业不再以上网和销售电价价差作为主要收入来源,而是按照政府核定的输配电价收取过网费”。这意味着,新电改将对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的利润蛋糕直接“动刀”。
中国经济学会理事刘满平指出:
电网公司将失去其本不该有的、非企业的、非市场的职能,其盈利模式将由之前盈利性单位变为公用事业单位。今后电网就是一高速公路,车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都不用管了,而是只负责收过路费,而且这个收费标准要由政府来定。另外现在电网公司还涉及了房地产、金融、传媒等非主营行业的投资,今后这些也会受到规范、控制甚至被要求退出。
从发电侧来看,未来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将更多地得到利用。新电改方案的目标旨在打破垄断,引入竞争,在售电侧,未来电网企业单一购售电主体格局将被打破,逐步形成“多买方—多卖方”的市场竞争格局,发电企业、民营资本等也将不断分食售电市场这一“大蛋糕”。
利益重新分配,带来的必将是各方强烈博弈,新电改的阻力也并不会小。综合媒体报道,未来电改继续推进将需要面对以下三大挑战:
一是输配电价格的问题,一些先行试点区域试图按照“准许成本加合理收益原则重新核定分电压等级的输配电来体现改革成效,剔除不合理电网成本”来定价。但此计价方式并不受当地电网公司的欢迎。
第二个挑战是,在过网费用不变的暂时前提下,地方政府若还想降低电价,只有从发电企业处想办法,这就需要便宜的电也纳入到改革试点中,比如重庆,因为水电价格最便宜,正积极向国家发改委争取,把分配给该市的三峡电量纳入本次售电侧改革试点。
第三个问题是,目前地方省市工业用电价格偏高,尽管改革后电价有所降低,但政府性基金及附加费名目多、标准高,仍需进一步争取国家研究分类取消或降低基金附加的标准政策支持。
不过,总体而言,这一轮新电改的向前推进将是大势所趋。正如陈宗法所言,我国电力市场普遍过剩,地方政府为稳增长主动参与电改的积极性高,今后电力市场竞争将更加充分、直接、激烈,发电企业“打折让利”将成新常态。
“未来三、五年内,我国总体电价水平将会‘稳中有降’,电力用户将分享改革红利”陈宗法认为。可以预见的是,在新电改遍地开花之后,电力用户的市场地位也将发生转变,用电者将拥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权,享受到更低廉的电价和多元化的服务。(来源:华夏能源网)
延伸阅读:
电力急先锋:274家!全国售电公司都有谁(附名单)
【形势】电改加速推进售电侧领域再获新进展
重庆引导市场主体开展多方直接交易售电侧改革面临四大挑战
售电盛宴正式开场 电改还有多少配套细则没有出台?
这个售电太难啦!一点也不简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