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煤的主要成分有哪些,为什么要进行煤质分析?燃煤的主要成分是碳、氢、氧、氮、硫、灰分和水分。它们以复杂的有机物或矿物质等形态存在于燃料中。
为了解燃煤的质量和燃烧特性,需要用物理和化学的方法对煤样进行化验测试。常见的煤质分析包括工业分析、元素分析、灰成分分析、灰熔点、可磨性测试等。2什么是燃煤的元素分析,为什么要进行燃煤的元素分析?煤种由于元素含量的不同会造成烟气量上的差异,进而影响锅炉的传质传热,因此需要根据煤种的不同对锅炉方案进行设计和优化。一般而言,褐煤、煤泥、洗中煤等燃料由于水分含量较多,烟气量明显高于其它燃料,这会对风机选型造成一定影响;而矸石、油页岩、石煤等燃料由于灰分大、底渣量高,一般需要布置更多数量的冷渣器才能满足锅炉运行需要。

元素分析中的碳是燃煤的基本成分,也是主要的可燃元素,一千克纯碳完全燃烧后能够产生7854kCal的热量;氢的发热量很高(低位发热量为28900kCal/kg,高位发热量为34180 kCal/kg),但含量很低,一般约占1~8%;氧是燃煤内杂质,不产生热量,如果是游离氧能够助燃,如果以化合态存在则不能助燃;氮是燃煤中的杂质,即不能燃烧,也不能助燃,含量很少,一般约占0.5~1.5%;硫虽是可燃元素,发热量为2160 kCal/kg,但燃烧后生成的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溶于水后会产生硫酸和亚硫酸,对金属受热面有腐蚀作用。
3什么是工业分析?工业分析是对煤样的水分、灰分、挥发分和固定碳等四种组分进行的测定。
水分一般指全水分,是煤外在水分和内在水分的总和。外在水分是在一定条件下,煤样与周围空气湿度达到平衡时所失去的水分。内在水分是在一定条件下,煤样达到空气干燥状态时所保持的水分。
挥发分是煤中有机质在高温下裂解产生的气态产物。一般情况下,用煤样在规定条件下隔绝空气加热,并进行水分校正后的质量损失百分数来表示。
灰分是煤样在规定条件下完全燃烧后所得的残留物,包括有机质燃烧后的残渣和无机矿物质在煤燃烧过程中形成的反应产物。
固定碳是煤中有机质在高温下裂解,逸出气态产物后的固态产物,主要成分为碳元素。在实验室条件下可用测定煤样挥发分后的残留物中减去灰分后的残留物表达,即用100减水分、灰分和挥发分的百分率计算。
4煤质分析的基准有哪些?收到基,角标ar,曾称“应用基”。以收到状态的煤为表示分析结果的基准,其中包括全部水分。
Car+Har+Oar+Nar+Sar+Aar+Mar=100%
空气干燥基,角标ad,曾称“分析基”,以与空气湿度达到平衡状态的煤为表示分析结果的基准。是煤在规定温度下自然干燥,失去外部水分后的其余成分组合。
Cad+Had+Oad+Nad+Sad+Aad+Mad=100%
干燥基,角标d,以假想无水状态的煤为表示分析结果的基准。
Cd+Hd+Od+Nd+Sd+Ad =100%
干燥无灰基,角标daf,曾称“可燃基”,以假想无水、无灰状态的煤为表示分析结果的基准。
Cdaf+Hdaf+Odaf+Ndaf+Sdaf =100%
煤的成分分析及各基准之间的关系可以按照下图确定。

如何进行燃煤的全水分分级?煤的水分是评价燃煤经济价值的基本指标,既是数量指标又是质量指标。水份不能燃烧,含水量越高可燃物质就相对减少,发热量降低。而且在燃烧时,水分蒸发还要吸收一部分热量,会使燃烧温度下降,煤的有效热能降低。当入炉煤的水分增加时,烟气量也增加,排烟损失也随之增加。水分多,还直接影响炉内煤着火和燃烧的稳定性。

6如何进行燃煤的挥发分分级?在锅炉运行中,燃料的着火、燃烧的稳定及燃烧过程的经济调整等都与挥发分含量有直接关系。燃料含挥发分越多,越容易着火,燃烧过程越稳定。挥发分析出过程对煤的着火性能有两方面的影响:①大量挥发分的析出伴随着挥发物的燃烧,反过来加热了煤粒,使煤粒温度迅速升高;②挥发分的析出也增加了焦炭的孔隙率,改善了焦炭的反应活性。因此,挥发分含量越高的煤,其着火性能也就越好。

7如何进行燃煤的灰分分级?煤中灰分含量高,则煤的发热量就低,开采运输等费用相对增加,灰分容易隔绝可燃物与氧化剂的接触,因而多灰分的煤不容易完全燃尽。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用煤质越差,入炉煤消耗量越多,增加的入炉煤消耗量绝大部分是灰分。

8如何进行燃煤的硫分分级?硫在锅炉中燃烧,产生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气体,它们和水蒸气结合生成亚硫酸或硫酸蒸汽。当烟气流经低温受热面时,若金属受热面的温度低于硫酸蒸汽开始结露时的温度,硫酸蒸汽便在其上凝结,腐蚀锅炉尾部受热面。因此,煤中硫含量越高,对锅炉的危害也就越大。燃煤硫分一般指全硫,它是无机硫、有机硫和元素硫的总称。

9如何进行燃煤的发热量分级?

10如何进行燃煤的有害微量元素分级?





原标题:【知识贮备】循环流化床锅炉用煤必备知识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