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极寒天气中,国家电网周密部署,科学抗灾,除个别线路跳闸外,电网保持了安全稳定运行。这在公众看来难以想象的事,国家电网人却是胸有成竹。这几天,一股霸王级寒潮席卷大江南北,大半个中国进入速冻模式。大家在议论超级寒潮的同时,免不了一份担忧2008年年初,那场让人心有余悸的雨雪冰

首页 > 输配电 > 电网建设 > 报道 > 正文

“霸王级”寒潮席卷中国 国网人竟胸有成竹?

2016-01-26 09:42 来源:国家电网报 作者: 陶思遥 王大鹏 张超义

在刚刚过去的极寒天气中,国家电网周密部署,科学抗灾,除个别线路跳闸外,电网保持了安全稳定运行。这在公众看来难以想象的事,国家电网人却是胸有成竹。

这几天,一股“霸王级”寒潮席卷大江南北,大半个中国进入“速冻模式”。大家在议论超级寒潮的同时,免不了一份担忧——2008年年初,那场让人心有余悸的雨雪冰冻灾害曾造成南方多地停电。今年的寒潮比2008年更猛烈,停电潮会不会卷土重来?

来自国网运检部的消息给出了回答:除个别线路因覆冰导致跳闸停运外,其余输电线路顺利通过寒潮考验。

时隔8年,电网在雨雪冰冻天气下巍然屹立,这得益于国家电网公司在电网建设、技术创新、应急管理等方面取得的巨大进步。

坚强电网是物质基础

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的坚强网架已具雏形,公司确定抗冰工程设计标准,扎实推进配电网建设,实施抗冰差异化治理改造……日益强健的电网正在靠硬实力防冰减灾。

2008年以来,国家电网公司供电区内,未因雨雪冰冻灾害发生大面积停电事故。事实上,8年间,雨雪冰冻天气次数并没有减少,反而逐渐加剧。与此同时,电网规模迅速扩大,公司系统运行的110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架空线路总长已达80余万千米,相当于绕地球赤道20圈,比2008年增长了61.8%。

在这种情况下,电网一次次安然通过雨雪冰冻的考验,很重要的因素是电网“硬实力”大幅提升。

截至目前,“三交四直”特高压线路建成投运,“四交六直”特高压工程正在建设,17条特高压工程如巨龙横贯大江南北,也带动了各电压等级电网协调发展,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的坚强电网网架已显雏形。

与此同时,配电网建设改造扎实推进,30个重点城市市区范围、30个非重点城市核心区范围配网建设改造和管理提升工作业已完成,低电压台区治理快速推进,配电自动化建设稳步实施,电网的“毛细血管”日渐畅通。

电网抗冰工程设计标准的提高和完善,也给电网建设提供了“准绳”。2008年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后,公司分析出导致电网设施损毁的直接原因——覆冰厚度大大超过设计水平。因此,公司出台了新的工程设计标准,2008年~2015年,先后发布《跨区输电线路重大反事故措施》等标准、方案,全面提升了抗冰设计标准。重点覆冰区在电网规划、设计、建设阶段,就引入了抗冰理念,什么地方的铁塔该用耐张塔,什么地方的导线宜采用少分裂、大截面导线,从此都有据可循。以溪浙特高压工程为例,该工程沿线覆冰情况复杂,公司根据沿线各段覆冰情况和特点,提出了全线统一的设计覆冰厚度确定方法,标准化设计显著提高了覆冰区段内铁塔抗冰能力。

此外,公司还根据以往经验全面盘点易形成覆冰灾害的地区。2013年,公司分别按30年一遇、50年一遇和100年一遇的级别,统一发布了电网冰区分布图、电网舞动区域分布图,明确了冰害高风险区段,指导各地开展输变电设备抗冰设计改造。

易覆冰区大多位于“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崇山峻岭间。公司针对输电线路冰害故障类型,确定输电线路抗冰的规划、设计、改造差异化原则,对重点线路进行了抗冰加强、防冰闪及防舞动专项改造。2008年以来,公司共安排抗冰改造资金153.99亿元,累计改造11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1722回,显著提升了线路安全水平。

先进技术是减灾利器

先进的技术改变了电网抗冰作战的方式,此次超强寒潮来袭,国家电网预测准确、监测清晰、融冰高效,从容不迫。

1月23日6时许,湖南郴州。

在融冰指令发出一个半小时后,输电线路上的冰凌一截一截地簌簌坠落,全长66千米的220千伏福外Ⅰ线成功脱掉了近8毫米厚的“冰衣”。世界首套兼具SVG无功补偿功能的直流融冰装置顺利完成了第一次融冰任务,线路覆冰险情成功解除。

与8年前相似的是,自进入“速冻模式”以来,浙江、湖南、江西、四川等地输电线路覆冰较为严重;不同的是,电网未受寒潮影响出现倒塔断线,主网运行安全稳定。

短短数年间,正是依靠科技的力量,国家电网人建立起全方位电网冰灾防控体系,在雨雪冰冻面前,国家电网变被动为主动,预测准确、监测清晰、融冰高效,从容不迫。

自2008年起,国家电网公司防冰减灾关键技术研究安排了52项课题,投入研究经费1.47亿元,基本覆盖了电网规划建设、生产运维、调度运行等各个环节。荣获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的“电网大范围冰冻灾害预防与治理关键技术及成套装备项目”,是电网防冰减灾最耀眼的科技成果。

依托技术进步,三大举措成为电网防冰减灾的利器。

覆冰智能预测预警系统让寒潮未到,冰情未卜先知。2013年,公司建成覆冰智能预测预警中心主站和子站,实现了对浙江、安徽、福建等11省(市)及特高压交直流线路、跨区直流线路覆冰长期预测,准确的预测预警为抗冰赢得宝贵的时间。此次寒潮中,根据预测,国网安徽电力于1月18日发布雨雪冰冻蓝色预警,提前梳理易发生覆冰倒塔断线的17条线路,全面加强设备运行监控。充足的迎战准备,让防冰抗冰更加高效。

电网覆冰在线监测、无人机监测、人工观冰三剑合璧构成立体式覆冰监测体系,让电网人有了一双全天候的“千里眼”,能够实时掌握输电线路覆冰情况。公司系统多个观冰站、观冰点和自动气象站与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系统,及时收集现场温度、湿度、导线应力等数据和覆冰图像,实时掌握导线的覆冰厚度,为分析、预警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也为开展融冰提供决策支撑。

一旦发现严重覆冰,融冰就成为第一任务。国网湖南电力防灾减灾中心的熊蔚立形象地说,当直流融冰装置启动,将数千安培的电流输送到线路时,电线仿佛变成巨大的“热得快”,迅速融化线路表面的覆冰。目前,公司系统已安装固定式融冰装置22套,同时配备移动式融冰装置,设置低压、高压交流融冰电源点近150个,实时为覆冰严重的线路融冰。

数据显示,截至1月25日18时,公司各相关单位根据预测结果提前制定应对措施,覆冰期间,20套固定式、104套移动式融冰装置调试完毕并提前部署到位,2055个观冰站(点)开展24小时不间断观冰,重点加强对复奉、锦苏、宾金特高压和江城直流等跨区电网及重要线路的覆冰观测,根据观测结果调整电网运行方式,共对37条500千伏及以下线路实施了融冰。

应急体系是可靠保障

寒潮袭来,公司各相关单位发挥集团化运作优势和专业优势,应急队伍和应急物资及时到位,按照预案迅速开展抗冰抢险和故障抢修,第一时间恢复供电。

雨雪冰冻天气发生时,一套制度完善、措施合理、内容齐备的应急体系至关重要。

公司将应急体系建设融入安全生产工作,加强应急管理基础能力建设,实现了从权威管理到制度管理、从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的双重转变,形成了具有国家电网特色的应急体系。

2008年以来,电网抗冰相关制度标准日趋完善。翻开《国家电网公司气象灾害处置应急预案》,“危险源分析”一处明确提出,“冬季和初春季节存在发生雨雪冰冻灾害的可能,尤以湖南—四川—江西—安徽—浙江,湖南—湖北—河南—河北—辽宁两个覆冰易舞地带最为严重”。而这次发生雨雪冰冻的地区,基本与预案中提及的第一条覆冰易舞地带重合。

公司连续两年按照冰害等11个要素对重要输电通道进行风险评估,发布相关文件和标准规范架空输电线路、变电站防冰工作,学习宣贯《国家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预案》,一套完整的电网抗冰减灾管理体系逐步形成。

各省电力公司和地市供电公司均已组建了应急抢修队伍,配备了必要的应急抢修设备和物资,建立了防御雨雪冰冻灾害的常态工作机制。此次寒潮袭来,各相关单位及时开展冰情分析研判,与地方政府、社会各方应急联动,应急队伍第一时间赶往一线,按照预案开展抗冰抢险和故障抢修。

以湖南电网为例,应对冰灾正是应急工作的重中之重。2008年以来,国网湖南电力逐步完善了雨雪冰冻灾害应对机制,根据电网覆冰程度的不同,分层分级制定电网抗冰应急处置策略,明确以“电网不垮、城市(含县城和重要集镇)不黑、重要用户不停电”为目标,以输电线路融冰为先期处置主要手段,配合开展铁塔和变电站主设备人工除冰,确保电网稳定和供电正常。

此次应对寒潮,国网重庆电力印发通知,要求做好预防、应急和生产运维保障。101支共产党员服务队、38台应急发电车、835辆应急抢修车24小时待命,还在渝东南、渝东北地区安排了5台农配网便携式融冰装置,确保电网设备发生故障时能迅速反应、妥善处置。

目前,部分地区雨雪冰冻天气仍在持续,公司供电抢修工作还在继续,许多供电员工仍顶风冒雪奋战在抢修一线。在雨雪冰冻灾害面前,公司的表现已经相当从容。与2008年相比,电网网架更坚强、科技手段更先进、应急体系更完备。正是借助这三大法宝,公司实现了快速反应、科学处置,成功应对雨雪冰冻天气,保证了安全可靠供电。

相关阅读:

算一算:这三年国家电网大笔的钱都投向何处(图)

刘振亚:投资能源互联网就是投资未来

原标题:寒潮来袭,电网何以从容应对?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