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的蘑菇云升腾起来……
但,这里不是让中国人骄傲的1964年的罗布泊。

这里是辽宁阜新的一处矿业废渣丢弃场所——当地人称它为2153排弃厂、2153 “排毒场”。
一列满载阜新市城南热电厂热灰的蒸汽机车向山下排放废渣的5分钟内,那朵灰做的云让人触目惊心。

阜新,煤电之城。
阜新地处辽宁西北部,科尔沁沙地南缘,是我国的重要能源基地,素有“煤电之城”的美誉。曾拥有亚洲第一的海州露天煤矿,有堪称亚洲之最的火力发电厂。半个多世纪以来,阜新为国家贡献6亿多吨煤,发送2000多亿千瓦时电。
数字荣耀的背后,是转型的艰辛,由于煤炭资源日渐枯竭,2001年末,国务院将阜新确定为全国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风电、皮革,都是转型方向。
但,能源基地的符号在10几年之后,仍然清晰——

那一列列蒸汽机车倾泻的废渣,还残留着历史的温度。
53岁的王俭华24岁当起翻车工,每天两班倒执行废渣排放任务。灰烟落定,王俭华讲着他们的辛苦,也讲了一句无奈的话:“我也知道污染,但我只是一个工人,我也没办法,这也是工作需要。”
灰里来烟里去,这是王俭华的工作,却是付万福的生活。
矸石山下曾经拥有20多户人家的南营子村,现在只剩58岁的付万福一人,20岁和父亲从山东潍坊“闯关东”而来,一住就是38年。

灰尘“赶走”了那么多村民,他为什么不走?他诉说的理由被今年年初开始持续的咳嗽一次次打断:老伴去世,有一个儿子在外地,却无法投靠,自己体弱多病,没有能力搬家,只好一直在这里坚守。
8年来,他一直养羊,现在还有48只。咳嗽一直靠吃药顶着,也许要等年底卖了羊才能去医院看一看。
原标题:阜新|摄影师用3年时间追踪蓝天消失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