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力行业全面开展煤电机组节能减排升级改造的热潮中,神华国华电力公司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个革命、一个合作、大力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指示,认真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建设生态文明、美丽中国要求,在神华集团1245清洁能源发展战略指引下,坚持解放思想、主动革命,积极推进技术创新和环保实践

首页 > 火电 > 火电动态 > 企业 > 正文

深入落实超低排放 神华国华电力力推煤炭高效利用

2016-01-06 10:41 来源:中国电力报 

在电力行业全面开展煤电机组节能减排升级改造的热潮中,神华国华电力公司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个革命、一个合作”、“大力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指示,认真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建设生态文明、美丽中国”要求,在神华集团“1245清洁能源发展战略”指引下,坚持解放思想、主动革命,积极推进技术创新和环保实践,目前已有多家电厂即将或已经完成全部机组节能减排综合升级改造任务,相继进入“超低排放完成时”。国华电力以“超低排放”的再提速、再发力,践行国有企业报效党和人民、服务祖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责任。

一、“超低排放”是落实国家大力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要求的战略抉择。

自2013年以来,国华电力对现役机组实施“高效清洁绿色发电计划”,对新建机组实施“清洁高效超低排放工程”,目标都是燃煤机组排放达到天然气发电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烟尘5毫克/标立方米、二氧化硫35毫克/标立方米、氮氧化物50毫克/标立方米),实现“超低排放”。这是国华电力落实国家大力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要求的战略抉择。

回顾所走过的“超低排放”之路,从“进行煤炭清洁燃烧技术研究”写入了2012年工作报告,2013年实施“高品质绿色发电计划”,2014年打通新建和在役机组“超低排放”两条技术路线,到2015年部分电厂相继进入“超低排放完成时”,国华电力一步一个脚印,在顶层设计、战略规划、技术方案实施、体制机制建设等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讨部署,开展了积极有效的技术创新和工程实践。

2014年6月25日,国华舟山电厂4号机组作为国内首台“超低排放”新建燃煤机组投产,7月20日,三河电厂1号机组作为京津冀区域首台“超低排放”改造燃煤机组投产,标志着公司新建和现役燃煤机组的两条“超低排放”技术路线均已全面打通,正式开启国华电力“超低排放”新里程。此后,定洲、惠州、绥中、孟津、沧东等电厂相继完成部分机组改造,公司“超低排放”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全面开花。2014年年底,国华三河电厂被国家能源局授予全国只有3家、京津冀区域唯一一家的“国家煤电节能减排示范电站”称号,国华电力公司在业内环保改造投入力度非常之大。目前国华电力已有18台机组实现“超低排放”,到年底将超过21台。预计2016年上半年京津冀区域机组全部完成改造,2017年全部机组实现超低排放。

国华电力的“主动环保、环保领跑”得到了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在2013版《国华电力高品质绿色发电计划》中,国华电力系统性地提出现役燃煤发电机组“超低排放”及增容提效改造技术路线,并按照“超低排放”标准对全国及重点区域大气污染物减排效果和经济社会效益进行了前瞻性分析和展望。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国家能源局相关部门领导高度重视,多次到国华电力对机组改造进行实地调研、征求意见,反复论证煤电节能减排路径,为一系列煤电节能减排政策性文件的出台奠定了实践基础。

作为国华绿色发电计划升级版,2015年实施的《国华电力推进“1245”清洁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5~2020)》明确提出,2015~2020年国华电力公司现役燃煤机组将完成节能、减排、综合三大方面十大类绿色改造升级,项目包含共计500项,预计投资128亿元,到2017年,全部机组实现“超低排放”,年节约标煤量将达到195万吨,整体供电煤耗降低到290克/千瓦时以下。

鸡蛋从外面打破是食物,从里面打破就是新的生命。正是这样的信念,激励国华电力不断打破常规、超越自我,迈向更高的环保目标。

二、实现“超低排放”依托于扎实的技术创新和工程实践。

对于煤电清洁高效的探索是国华电力一以贯之的追求。近年来,国华电力不断加强体制机制建设,发布“十二五”节能环保规划、行动计划以及“环保一规三标”,成立节能环保管理专门机构,超前、系统地推进节能环保工作,在环保减排、创新引领方面取得了一批成果,包括国华北京热电2000年在国内第一家投运脱硫设施;国华台山、定洲电厂2004年在国内第一家投运60万千瓦等级的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系统;国华太仓电厂2006年在国内第一家投运选择性催化(SCR)脱硝设施;国华徐州电厂2011年在国内第一家百万千瓦机组采用“烟塔合一”技术等。

正是基于这样的技术积累,国华电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之路才得以一以贯之、坚定不移,改造效果好上加好、优上加优。以国华三河电厂为例,经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监测,该厂4号机组节能环保综合改造升级后,烟尘排放值为0.23毫克/标立方米,创造了全国煤电机组超低排放的烟尘新纪录,仅为一年前完成改造的1号机组(京津冀首台超低排放燃煤机组)的1/20,仅为国标煤电特别排放限值的1/80,仅为改造前该地区排放标准的1/200。

国华电力煤电“超低排放”实践过程中重点解决或把控3个难点问题:一是要攻坚克难解决技术难点。国华电力“大气污染物超低排放技术路线”已在新建和现役机组改造中全部打通,即采用高效烟气脱硝装置、低温静电除尘装置、脱硫提效升级、加装低温省煤器、湿式电除尘装置或采用高效协同脱除除尘技术,对环保设施进行全面升级改造,最大限度地降低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重金属等的排放浓度,达到燃气机组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限值。相比新建机组,对现役燃煤机组进行“超低排放”改造存在诸多难点:一是空间受限,需要对现场设备设施布局进行重新规划,勘测地质条件等大量基础性工作需重新进行,施工受现场空间作业狭窄影响较大;二是时间受限,工期方面受发电供热计划及电网安全限制,改造工期确定需要多方协调,在确保施工工艺及设备安装调试质量的同时,也要将企业正常经营损失压到最低;三是改造项目成本较新建机组增加较大,且现场施工管理难度大幅提升。四是技术路线选择方面,不仅要确保满足排放指标,同时要保证整套系统满足兼容性,机组安全经济指标不受影响;五是运行安全方面,对发电运行人员调整运行方式以及熟悉掌握设备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上述难点经过技术人员、工程建设人员的共同努力、反复优化,均得以有效控制和解决。

二是要严格管控解决监测难点。首先,严格做好实时在线监测,在合理点位采用世界先进水平的环保监测仪表,严格按照采样规范进行实时在线监测,以确保指标真实可靠、实时受控。第二是严格按照技术规范进行验收监测。要求所有机组改造后必须经过168小时试运,必须通过省级以上环境监测中心(站)的专业环保监测、取得监测报告。国华三河电厂4号机组由于在完成节能减排综合升级改造后指标特别优秀,在取得省级环保监测报告的情况下,特别申请了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进行监测,以确保数据的准确可靠。第三是环保信息公开接受社会监督。2015年6月,正式上线国内第一家企业环保信息公开系统,公众可通过该平台了解国华电力国内所有生产电厂的企业介绍、环境自行监测方案、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和大气污染物(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实时监测数据。

三是要精细设计把握成本难点。确保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是国有企业的应有之责,国华电力加大设备改造力度的同时不断探索降低成本的技术解决方案。一方面依靠精细的技术设计降成本。国华电力按照“环保做加法、系统做减法”的思路,在设备改造设计阶段即充分考虑系统改造对能耗的影响,不只增加环保净投入,更把改造作为一次系统优化的机会,通过集成技术的优化设计以及设备综合升级改造,实现环保、节能、增效多赢。这样的思路贯穿于所有改造机组中并取得实效。另一方面要算好经济账。目前对于满足环保标准的机组,按照国家规定脱硫、脱硝和除尘设施补贴电价共计2.7分/千瓦时,而对于在此基础上实施大气污染物“超低排放”,浙江、河北、河南、天津等地已相继出台了补贴政策,但各省补贴标准不一。根据对国华三河电厂1号机组和国华定洲电厂3号机组“超低排放”(烟尘5毫克/标立方米)改造费用进行测算,增加电量成本每千瓦时约1分钱左右,这个成本相对于巨大的环保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可以接受的。在国家层面,2015年12月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国家能源局发布发改价格[2015]2835号《关于实行燃煤电厂超低排放电价支持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进一步明确对2016年1月1日以前已经并网运行的超低排放现役机组,对其统购上网电量加价每千瓦时1分钱(含税),鼓励煤电清洁化的政策规定逐步清晰。同时,我们也对煤电机组与燃气机组成本进行了比较,在污染物浓度同样达到燃气排放限值的条件下,以国华舟山电厂所在的浙江省为例,天然气联合循环机组发电的燃料成本为0.57元/千瓦时,国华舟山电厂4号机组发电燃料成本为0.18元/千瓦时,仅为燃气机组成本的1/3,煤电机组“超低排放”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

综上,煤电“超低排放”从技术上是可行的,从监测上是可靠的,从成本投入上是可以接受的。

三、带动产业发展、推动技术创新,煤电清洁高效大有可为。

中国煤电用煤量占全社会用煤总量的一半以上,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是满足社会用电需求的主要解决方式。因此,进行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研究,实施燃煤机组“超低排放”,不仅对于神华集团、国华电力具有重要意义,也为煤电产业升级、实现煤电清洁化提供了可行路径。

探索不同技术路径,发挥创新示范效应。国华在各地区较早完成改造的电厂,都主动承担起了技术示范、经验分享的责任。被国家能源局命名的“国家节能减排示范电站”国华三河电厂自2014年7月1号机组“超低排放”工程投产,到今年10月全厂实现“超低排放”,过程中多元探索最优改造方案,4台机组改造一台机组一个优化技术路线,通过与设备厂商协作,实现了2项国内首创即“国内首家应用新型大刚度叶型技术”和“国内最长间距、最远输送距离的玻璃钢烟道排烟技术”,并在推进专利技术应用、燃煤电站PM2.5课题研究、汞脱除等方面积极探索,带动了上下游产业链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据统计,国华三河电厂自去年以来,共接待同行业兄弟电厂、设计院、电科院交流互访及大专院校学习、各级职能部门调研达200余次,交流成果、共享经验,发挥了应有的示范效应。

搭建共享平台,推动技术交流与进步。国华电力不仅追求自身发展,还坚持开门办企业、搭建共享平台,与电力设计、设备制造、项目建设和科研院所等单位共同追求“清洁高效、超低排放、美丽电站”的目标,推动电力技术的发展。从2014年起,国华电力每年召开了以“促进集思广益、经验共享,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为宗旨的“设计总工程师技术创新论坛”,邀请国内各大电力设计院的设计总工程师齐聚一堂,就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创新进行专题交流和研讨。论坛颁发的“蜜蜂杯”成为国华电力“努力搭建国际性的开放平台,努力为电力行业带来改变与创新,努力为国家和民族创造更大的价值”的全新载体。

2015年2月完成的绥中电厂一期工程两台俄制80万千瓦机组综合升级改造中,国华电力与国内几大动力集团和国际知名能源品牌强强联合、协同攻关,在实现“超低排放”的同时,完成世界最长轴系汽轮机通流改造,为俄制机组换上“中国芯”,仅供电煤耗一项降低40克/千瓦时,实现节能、增容、环保、供热、升级综合改造目标,为能源技术革命书写了新的篇章,同时也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服务当地经济建设作出了新的贡献。

在更广泛的合作之下,富氧燃烧碳捕集、大型燃煤电站“超低排放”控制关键技术及工程示范、PM2.5控制技术研究、大气汞排放控制等一批引领性高科技项目有效推进。2015年,国华电力成立以三河电厂为主体的“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创新示范中心”,努力建设面向世界的开放性清洁能源协同创新平台,协同共享的创新之路前景广阔。

建设生态文明、美丽电站,在绿色发展中筑梦蓝天。国华电力以“建设以人文本生态文明的环保企业”的愿景与时代共振,从已投产的渤海之滨、碧浪金沙的“中华环境友好企业”国华绥中电厂,被誉为“中国最美电厂”的国华宁海电厂,到建设中的员工自发保护湿地、建设生态公园的国华寿光电厂,采用“生态边坡”技术还原绿色峦岭的国华柳州电厂……你走进国华电力的任何一家电厂,都会鲜明地感受到对于生态和自然的敬畏,国华电力努力打造现代工业艺术品,让工业与社会和谐相融,让生态文明焕发魅力。

2015年6月,新《环境保护法》实施后的第一个“世界环境日”,国华电力设立了“国华电力环保开放日”,所属企业邀请公众、媒体代表走进电厂看环保,今年以来国华所属单位共组织各类公众互动活动32批次,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以人为本、主动环保,超低排放、信息公开,环境法治、生态文明”的环保方针,传播超低排放、绿色发电理念,传递生态文明、环境友好的诚意。

以行动践承诺,以责任写担当,国华电力将以更好的业绩回报国家、造福社会,彰显一个“有追求、负责任”的环保企业的真正价值,在绿色发展中筑梦蓝天!

原标题:超低排放丨神华国华电力力推煤炭高效利用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