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入口密度、脱水机石膏水分、石灰石粉细度、石灰石活性测定……脱硫化验项目达到21项,这是记者在北京清新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清新环境”)烟气脱硫特许经营项目──内蒙古托克托电厂化验室看到的化验清单。而相比未开展特许经营的电厂,把脱硫检验作为化学检验的一个分项,这显得更加细化和专业。
烟气脱硫特许经营是我国电力行业实施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 (以下简称“第三方治理”)的雏形。对此中电联相关负责人表示,正是因为清新环境和其他实施第三方治理环保公司的积极参与,才有力的证实了电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的正确性。同时,第三方治理也给这些公司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施展平台。近日,记者走访调查了国家首批脱硫特许经营试点项目——内蒙古托克托电厂,力图通过电厂烟气脱硫特许经营把脉第三方治理。
专业治理 优势明显
“第三方治理”在国际上是工业环保普遍采用的模式,今年1月14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是排污者通过缴纳或按合同约定支付费用,委托环境服务公司进行污染治理的新模式。
近年来,随着环境治理形势的日益严峻,更加专业化的第三方治理模式已经在一些地区和行业兴起,相对于排污企业自己治污,中电联相关负责人表示,第三方治理模式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首先专业化治理,提高环保设施运行效率。
2008年1月,电力行业首批十一个脱硫特许经营项目签约,清新环境获得了内蒙古托克托电厂项目的特许经营权。
托克托电厂通过四期工程建设,现已投产发电8台600MW机组(1—8号机组)、2台300MW机组(11—12号机组),是我国最大现役火电机组,对稳定京津冀地区的电力供应具有重要意义。且该厂正在筹建五期两台600MW机组,建成后托电装机总容量将达到6600MW,成为世界最大火电基地。
“当时机组正在建设中,厂里没有脱硫建设和运营的经验,急需专业的脱硫公司、技术、人员管理这些环保设备。而在这几年的特许经营实践中,在清新的高效运作下,我厂的脱硫排放水平在内蒙古自治区已成为标杆。”托克托电厂设备管理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
为了满足业主要求和环保要求,做好特许经营项目,清新环境副总裁安德军表示,公司专门成立了运营事业部,下设运营分公司,每个分公司都配有专业的环保团队,加强对项目生产、运营和技术的管理。目前清新环境已成立8家运营分公司,其中托电分公司员工就达二百多人。
11月17日,记者在清新环境托克托运营分公司的监控室实时运行画面中看到:17点52分,该厂在运行的1—8、11、12号机组的烟气出口二氧化硫排放浓度分别为100.27mg/Nm3、72.05mg/Nm3、98.43mg/Nm3、38.19mg/Nm3、96.60mg/Nm3、116.67 mg/Nm3、117.48mg/Nm3、93.72mg/Nm3。而内蒙古地区现行的国家排放标准为:二氧化硫<200mg/Nm3,烟尘<50mg/Nm3,清新环境托电项目的脱硫效果远低于该排放限值,有效保证了该环保设施的运行效率。
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当天记者还观察到监控画面显示1号机组的烟尘排放浓度为2.87mg/Nm3,远远低于了内蒙古地区排放标准,达到了超低排放标准限值。“为树立地区标杆机组,项目组将公司自主研发的高效管束式除尘技术应用在了1号机组上,使得各排放指标达到了最优化,同时也为今后机组能达到更高的执行标准打基础。”清新环境托电运营分公司经理王志强向记者表示。
其次是促进技术进步,推动环保产业长期健康发展。
第三方治理,旨在通过市场机制引导环保产业的发展。市场化必然催生竞争。而排放是否达标对于第三方治理企业来说是参与竞争的根本优势,必须具有帮助排污企业实现排放达标的环保能力,才能赢得更多的市场机会。
“特许经营不是一个暴利的行业,需要技术、管理和服务综合发展才能达到盈利目标。专业的环保公司参与到第三方运营可以发挥其技术优势,为创新型技术提供应用平台,并且能为环保行业培养、输送优秀人才,利于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安德军表示。
同时,清新环境营销总监王月淼向也向记者介绍到,清新环境构建了包含技术研发体系、技术支持服务体系、工程建设实施体系、生产管理运行体系、核心装备制造体系在内的的“清新环境五位一体发展体系”,该发展体系涵盖了从技术研发到应用到实施到问题反馈到技术更新再应用等各个环节,这五大方面互相支撑、互相循环,有利于公司技术的创新发展,促进新技术迅速实现产业化,并为特许经营项目的良性、高效运行提供了强有力的体系保障。
此外,中电联相关负责人还表示,第三方专业化治理也减少了电厂环保装置建设、运营不当带来的法律风险、停机风险、经济处罚风险等。
发展阶段 问题凸显
尽管第三方治理的优势明显,但是如同硬币的两面,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
顶层设计破冰领航,总会引来资本市场疯狂逐利。《意见》中提出对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治理项目给予中央资金支持,有条件的地区也要对第三方治理项目投资和运营给予补贴或奖励。
根据中电联提供的数据显示,2007年开始开展脱硫特许经营试点,纳入试点规模机组约2400万千瓦,截至2014年底,已签订火电厂烟气脱硫特许经营方式的第三方治理合同机组容量约1.15亿千瓦。脱硫第三方运营也带动了烟气脱硝第三方治理工作,截至2014年,已签订火电厂烟气脱硝特许经营合同的机组容量约0.33亿千瓦。
安德军表示,最近在项目招投标过程中,出现了以低于国家环保补贴价格参与第三方治理的现象。没有利润就不可能提供好的技术和服务,这为第三方治理埋下了隐患。
另外,第三方治理企业还面临收益风险。近年来环保政策频繁变化,环保要求不断趋严,造成环保设施需不断投入进行改造,给第三方治理企业,尤其是承担多个项目的环保公司带来了较大的资金压力。“国家环保政策随时在变,我们做一个项目动辄投资就上亿,如何保证第三方治理公司的收益呢?”清新环境运营事业部副总经理张季宏如是说。
真正落地 需多方发力
第三方治理是推进环保设施建设和运营专业化、产业化的重要途径,是促进环境服务业发展的有效措施。王月淼向记者表示:“我国环保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第三方治理真正的走向专业化、产业化,还有很长的一段路。”
中电联负责人表示,应从价格、财税、融资等多方面给予政策支持来继续推动第三方治理工作。如全面落实现有煤电脱硫、脱硝、除尘等环保电价政策,积极推进地方政府制定出台地方环保热价政策;给予第三方治理项目在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优惠政策;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在贷款额度、贷款利率、还贷条件等方面给予实施第三方的环境服务公司优惠等。
同时,安德军还建议提高第三方治理企业准入标准,保护优秀企业。从资质和技术上进行考核,关键是技术上,加大监察力度。规范清理第三方治理市场。这样第三方治理机制才能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原标题:环保压力升级 第三方治理助推绿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