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能过剩!产能过剩!产能过剩!
经济增速下滑、需求不振带来的连锁反应,在能源行业全面显现,多年大跃进式的火电投资建设要开始饮下自酿的苦酒!

昨日(11月18日),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与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联合发布了《中国煤电产能过剩及投资泡沫研究》(下文简称《报告》),以大量数据直指我国煤电将面临的严重产能过剩难题!
“以煤电为主的火电项目大跃进式增长,将在十三五期间造成超过2亿千瓦的装机过剩和7000亿元投资成本浪费。”在发布会现场,《报告》主要作者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袁家海副教授忧心忡忡的如此表示!
7000亿,相当于2014年中国GDP总值的1%。面对这如大山般沉重的过剩压力,煤电行业将如何消化?
随着中国经济呈现新常态,电力需求增速从2014年开始已进入中速发展通道。但遗憾的是,这种信号并未得到电力行业的重视。
现实中煤电的投资是什么样的?就是需求、消费开始转向中低速趋势,已经很明确了。反过来说,中国火电的新建规模,尤其是近年来的新审批的火电项目还是居高不下。这就造成了两个局面,火电投资的高速增长和需求降低,这个趋势如果不加以调整的话,可能会对后面的整个电力发展造成非常大的隐患。
“十二五”期间,头三年装机增长和需求增长还是非常匹配的。我国2012年、2013年电力总体是增长的,这个时候东北的需求不是很旺,早就处于过剩状态。但到了2014年,消费增速3.8%,装机的增长还依然很高,就出现不匹配。2015年前十个月是0.7%,不会超过1%,装机的规模还是达到7%以上,就是新增的规模。这种惯性的增长如果不尽快加以纠正,后续的问题就会越来越多。
1火电已严重富余
从区域电网来说,西北电网在“十二五”期间第一年期间,消费增速是一个爆发式增长,这实际上也为西北,特别是新疆这样的能源基地省份更大的煤电增长埋下了伏笔。东北这块增速在全国也是最低的。典型省份来说,新疆2011年增长高达27%,这为它谋略大规模地疆电外送,奠定了现实基础。
再进一步看新增装机结构的变化,2011年煤电占比达57%。但是到了2015年我们预期是36%,这是非常可喜的变化,煤电在新增装机中的比重在下降。从煤电装机增速来看,曲线也是下降的。但是有一个数需要特别关注,整个“十二五”期间,我国年均煤电增速依然高达4300千瓦,绝对数值非常吓人。
根据我们掌握的数据分析和测算,2015年火电利用小时数会进一步降低,2014年是4700,2015年只有4330。整个“十二五”期间火电利用小时数下降了18.83%,约19%,年均降速4%。
整个“十二五”期间,如果到2015年,拿4900作为现今的煤电合理利用小时数,那么现在我们的火电已经富余8000-10000的规模。2012年供需平衡的时候,水平在5100、5200左右。现今是煤电富余,没有强调过剩,因为装机的规模和需求实时匹配确实不容易,因为它有时是动态调整的问题。


从区域来看,东北一直是电力比较富余的,利用小时数一直是比较低的,4100、4200左右。西北的情况特殊一些,先是利用小时数到2013年还是在提高的,也是多建了很多煤电打下了伏笔。其他区域电网的趋势和全国一样,从典型省份看,新疆的趋势一直在往下走。然后是河北和浙江、山西都是这样的趋势。
2煤电利用小时数还会下降国家非化石能源发展目标已经明确的是:风电2亿、光伏1亿、水电3.5亿、核电安装规模达到5800万。除了这几项非化石外,还有地热,应该是配电规划计划里提的,争取要达到5000万的地热规模,难度有点大,可能很难实现。如果把地热、太阳能热水和生物燃料放在一起,5000-8000万有可能实现。
我们就对到2020年全社会用电量6.2万亿千瓦时一度电做了一个模型,倒算煤电的发展空间。这样量化的结果是9.1亿千瓦,就是到2020年的时候,在4.2%的“十三五”期间年均电力消费增速下,有9.1亿煤电就够了。还有是2015年的电力消费,比较明确的数是中电联的预测,2015年会超过2%,也就是说还有一点点空间,就是实际的情况可能9.1不到,就是我们合理的煤电分布。
“十三五”期间中国电力需求是多高,我们预计4.2%的增速,如果上调0.7个百分点,达到4.9%。简单说就是每年实现600亿度电的电力消费,每年上涨600亿度电。这样的情况下,煤电发展规模可以再上调5000万,达到9.6亿千瓦,这是一个预计。

另外一个理想,如果电力部门的非化石能源供应,从现在明确的13.4%,进一步提高到14%,就是风电从2亿提高到2.3亿,太阳能从1亿提高到1.2亿,我们煤电还可以进一步削减2200万。大家都关注能源领域的事,最近说光伏目标在“十三五”还会进一步加大,加到1.5亿千瓦,煤电还可以进一步往下压缩大概800万。
也就是说,如果“十三五”期间是按照14%,大力完成14%的进度来安排可再生能源的装机,其实煤电就不用超过9亿,8点几亿就够了。到2015年底的时候,煤电已经在建的,已经安装的规模达到约8.7亿,空间已经非常小了。
问题是,2012-2014年已经在建的1.6亿已经毫无悬念,肯定是要建成的。把这1.6亿建成以后,煤电利用小时数会降到4240小时,2015年我们预测4430。如果把2015年再新批的1.2亿煤电,利用小时数会进一步下降到3800小时以下。如果能够按照之前量化的合理煤电规模建设,就是只增长4000万左右,利用小时数还保持在4800小时。需求降速和装机不合理增长,都会影响利用小时数下降,但是影响更大的还是煤电规模的不合理增长。
3发电企业好日子能有多久?我们根据全国需求的增速和各区域电网的情况,做了一个区域电网的电力需求增速预判,在这个预判基础上估算了六大区域电网公司,他们到“十三五”期间过剩的规模是怎样的。华北电网、华中电网、华东电网和西北电网都超过4000万,南方电网也接近4000万的量级。
这样的过剩会对利用小时数产生什么样的影响?2012-2014年,整个区域电网利用小时数都会在4600小时以下。比较低的比如说华中和南方,也就是4000-4200左右。再进一步来说,把2015年的项目也都建成,全速投产,这些区域电网比如说西北只有3500小时,华中不到3600小时,这样的量级,都在4000小时左右,或者向下这样的量级。
从典型省份来看,新疆、江苏和山西的过剩情况,山西最为严重,会过剩2000万千瓦,新疆也会过剩1500万千瓦,江苏也会过剩将近1000万千瓦。从利用小时数来看,山西和新疆煤电利用小时数3400-3500,这是很显然属于远远背离了煤电设计的,比如说5000这样的,比我们设计的4800也要低了很多。
如果按照这样的趋势往下走,“十三五”期间发电企业会是最难过的五年,或效益最惨烈的五年,他们的好日子很快就要过去了。




如果已经在建的2.83亿的煤电,到2020年全部建成,过剩规模会达到2亿。如果3500万小时,这几年就是7000亿的投资浪费,今后没有办法收回来。更要命的是我们煤电的效率会进一步走低,这个进一步走低影响的不仅仅是煤电企业自身,还会影响可再生能源。整个“十二五”期间弃风、弃光、弃水的问题没有解决,可想而知到“十三五”期间我们的可再生能源转型这件事,或者完成15%这个目标能不能完成得了,能不能兑现,这会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