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上午,“亲近母亲河重走丝绸路”2015全国重点网络媒体甘肃行瓜州采风记者见面会在瓜州县举行,采访团一行40多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上,瓜州县委副书记、县长张立东对采访团一行的到来表示诚挚的欢迎,并向来自全国各地的记者们介绍了全县新能源产业、工业、农业、文化旅游等方方面面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情况,希望通过此次采风活动,记者们能够欣赏瓜州美景,领略戈壁的独特魅力,进一步了解和宣传瓜州,以此提升瓜州的知名度、影响力及整体形象。
瓜州县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东连石油城玉门市,西接旅游名城敦煌市,南北与肃北蒙古族自治县毗邻,西北与新疆哈密市相接,县境东西长185公里,南北宽220公里,面积2.41万平方公里,自古就是东进西出的交通枢纽,古丝绸之路的商贾重镇。
“瓜州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考证,早在四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就有先民繁衍生息。”张立东说。
张立东介绍,近年来,瓜州县以建设“世界风电之都”“中国蜜瓜之乡”“能源战略通道”“西部文化重镇”“陇上药材基地”为战略目标,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全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新能源产业初具规模。瓜州素有“世界风库”之称,年有效风能达5183小时,风能储量超过4000万千瓦,是全国风能储量最大的地区之一。同时,瓜州县太阳能资源丰富,全年日照时间达3360小时。近年来,全县先后入驻风电企业21家,建成风电场33个,总装机618万千瓦,累计发电314亿千瓦时,实现销售收入160亿元。成为“全国风电装机第一县”,荣登“中国新能源产业百强县”和“中国风能产业强县”。
——工业发展前景广阔。县域内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金、银、铜、铁、锌、硅、白云岩、花岗岩等40多个品种。近年来,瓜州县着力实施工业经济“千、百、亿”工程,即:利用3—5年的时间建成1000万千瓦风电,1000万平米石材,1000万立方煤制气;100万吨铁球团精粉,100万吨煤化工,100万吨硅系产品;1亿吨煤炭及综合物流。形成了年加工1500套塔筒、200万吨铁精粉球团、1000万平方米板材、20万吨高纯工业硅,1000万吨煤炭综合物流的生产能力。
——农业产业特色鲜明。全县耕地面积近63.9万亩,以蜜瓜、枸杞、葡萄、甘草、蔬菜等为主的特色作物面积达到40万亩。初步形成了10万亩蜜瓜、10万亩甘草、10万亩枸杞、10万亩果蔬和100万头只牛羊的产业发展格局,具备了5万吨番茄酱、1万吨棉籽精炼油、4万吨棉仁蛋白、2万吨枸杞干果、20万吨甘草加工和1万吨果蔬储存保鲜能力。被誉为“中国蜜瓜之乡”、“中国锁阳之乡”、“陇上药材基地”。
——文化旅游全面发展。县境内现有不可移动文物点保护单位465个,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0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2个。2014年瓜州锁阳城遗址成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近年来,瓜州县以“一带一路”、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为契机,突出以世界遗产锁阳城遗址开发为首位,张芝、玄奘、红色三大文化品牌为支撑的“1+3”文化旅游品牌,全力打造张芝文化、玄奘文化、国家级考古遗址、自然文化生态、红西路军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中国古军事城防体验“六大基地”,相继建设了草圣故里文化产业园、玄奘取经博物馆、锁阳城旅游景区、红西路军安西战役陈列馆等文化旅游项目,有力促进了全县文化旅游经济快速稳步增长。
——城市形象不断提升。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紧盯“做美城市,打造戈壁明珠城”,建设“宜居、宜业、宜商、宜游”城市的总体目标,投资近30亿元,着力在城市路网、园林绿化、供热等城市基础设施改造提升上下功夫,相继实施了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厂、保障性安居、棚户区改造和商贸流通等100余项重点城建项目,城市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
——扶贫攻坚成效显著。自扶贫攻坚和双联行动开展以来,按照“六个精准”的要求,全力推进“123”增收模式,发展枸杞、甘草、设施蔬菜等特色农作物面积11万亩,日光温室累计达到697座,建设暖棚圈舍3900座,羊只饲养量达到20万只。全县共落实各类帮扶资金10.4亿元,累计改造危旧房7890户,衬砌渠道569公里,铺筑乡村道路517公里。全县贫困人口从2009年的70415人减少到2014年的30027人,累计减少4万人,移民人均纯收入从2009年的727元增加到了2014年的5380元,移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有效改善。
9月25日,2015全国重点网络媒体甘肃行瓜州采风记者见面会在瓜州县举行
瓜州县委副书记、县长张立东向记者们介绍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原标题:全国重点网媒甘肃行瓜州采风记者见面会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