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的成本到了什么程度?中国制造综合成本96,美国是100。一块钱,如果这个成本是一个美元,我们是九毛六,只跟人家差四分钱。在这个统计里面,我们跟美国,跟韩国处在同一个水平上。韩国的综合指数102,美国是100,我们是96。最高的是英国和德国,大概是在110多。40年前我们是看硬件、软件跟电

首页 > 输配电 > 保护与控制 > 报道 > 正文

【能源峰会】发展智能制造 提升电工装备

2015-09-12 08:18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 作者: 程云 尤蕾蕾

“中国制造业的成本到了什么程度?中国制造综合成本96,美国是100。一块钱,如果这个成本是一个美元,我们是九毛六,只跟人家差四分钱。在这个统计里面,我们跟美国,跟韩国处在同一个水平上。韩国的综合指数102,美国是100,我们是96。最高的是英国和德国,大概是在110多。40年前我们是看硬件、软件跟电器的成本是什么样的,40年以后,软件的成本降多少?所以软件定义装备成为未来一个重要的趋势。我们电工行业的装备仍然悲观。“郝玉成在能源峰会上表示。

2015年9月7日,中国国际能源峰会在顺义拉开帷幕,9日下午,电工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国机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郝玉成先生在会上和大家分享了关于智能制造,提升电工装备的发展前景。

以下为郝玉成先生的演讲内容:

郝玉成:各位专家,各位同仁,下午好!我今天跟大家共享的题目叫做发展智能制造,提升电工设备。大家知道国家最近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发布了我们国家“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我们在“中国制造2025”智能制造的战略里面,我们有自己的思考,这是我今天跟大家分享的一个内容。这是我个人简单的一个简历。

我想通过六个方面,一起来看看智能制造对我们生活、企业和产品的影响。第一、发展智能制造战略的启示,给我们带来哪些方面的启示?我们做了如下四个方面的分析:第一、“中国制造2025”、美国第三次工业革命,德国的“工业4.0”这些都是国家战略。这些战略相似的地方有哪些?目标是一样,都是未来的制造业强国的产业方向,抢占智能制造的制高点,包括韩国、法国、日本都有这样的战略。为什么国家一股脑都在争智能制造这件事情?我们去想。它的意义是制造业发展国家的重大战略,国家意义,这不是一个企业,不是一个小的行业协会的意义,是国家意义。为什么?技术相近,这些技术,人工智能、图像识别、语音识别、先进传感器、CPS、机器人等等这些技术都会在这次战略登场。

我们跟美国、德国、日本,跟其他国家的优劣势是不一样的。德国是以西门子为首的龙头企业和中小企业为核心的隐形冠军形成的企业创新生态,学徒制双元教育是德国制造的最坚固的人才基地。中国的优势是市场规模大,经济活跃,资本市场投资增加。基础不一样,中国2.0补课,3.0普及,德国是3.8技术基础。战役不一样,中国要三步走的战略,我们不是不想一步走,是我们做不到。路径不一样,我们发展了十个重点行业,其中电工行业,电子行业是其中之一,带动整个制造业的智能转型。方式不一样,我们现在靠引进,靠组装,是组装的生产发展模式,不是你自己研发的,你没有真正走到靠自己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所以我们叫做创新1.0,美国人也好,德国人也好,都已经走到了2.0了。

中国制造业的成本到了什么程度?中国制造综合成本96,美国是100。一块钱,如果这个成本是一个美元,我们是九毛六,只跟人家差四分钱。在这个统计里面,我们跟美国,跟韩国处在同一个水平上。韩国的综合指数102,美国是100,我们是96。最高的是英国和德国,大概是在110多。40年前我们是看硬件、软件跟电器的成本是什么样的,40年以后,软件的成本降多少?所以软件定义装备成为未来一个重要的趋势。我们电工行业的装备仍然悲观。

最新的今年2月10号波斯顿咨询公司的一个报告,未来企业应用智能装备给这个企业带来的成本降低是什么?是韩国降低了33%,日本降低了25%,加拿大降低了24%,这是去年统计的结果。未来十年,将制造的成本会降低16%,可别忘了,我们刚才举例说的时候,综合成本最大的差距是多少,是12%,看看智能制造装备对企业的影响有多大。

发展智能制造核心技术的分析。人工智能技术是它的一个核心技术之一。人们怎么定义的?科学家是怎么定义的,有两个定义,这是人工智能未来的两条发展路径。一个是怎样表达知识以及怎样获得知识,并使用知识的科学,也就是模拟那个人的智力的过程,去研发智能装备。第二、人工智能就是研究使计算机做过去人才能做的职能的工作,通过提高计算机的运算速度模拟他的智力过程,这是另外一条。

它的本质是什么?是自我学习。人工智能系统三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感知、理解和角色。两条途径,一条是让智能的机器像人一样,第二、让智能的机器延伸人的能力,这将是未来人工智能也好,智能装备也好走的两条路径。

典型的智能装备,智能机器人的本质与核心。第一、智能机器人将成为智能装备的智能平台。70年代是什么?PC平台。像比尔盖茨说过,现在机器人的状况跟他当年做微软操作系统一样,那时候家里是没有计算机的,未来机器人跟它是一样的。所以,70年代PC的智能平台,90年代手机的智能平台,到未来就是机器人的智能平台。智能机器人将成为企业软件的智能平台,如果了解企业三大控制系统的时候就知道,PLC也好,原来的数控系统也好,未来机器人将会成为它一个重要的智能平台。智能机器人将成为延伸智能的网络平台。另外一条途径,恰恰是通过机器人来延伸人的智力,人的能力来完成。我们更多听到叫智能工厂,我们也叫企业管理制造软件,它的途径是什么?一个是先进生产方式的规范化。第二、先进管理理念的具体化。第三、是复杂过程的智能化,这是德国人在工业4.0里面非常重要的核心技术,叫智能工厂,就是它把一个工厂当做一个智能产品来对待,智能产品来研发,智能产品来管理,智能产品来运行,这就是4.0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核心。

在2013年到汉诺威的时候看到德国人在做的它的“智能机器人+企业软件”,也就是我们说的智能工厂的核心内容。它得到了一个新的政策方式,这四个图是一台重载机器人+小的机器人,完成电视上经常看到的非常复杂的生产线,一个最先进的汽车装配过程,旁边放着用这些技术装配起来的大众汽车,我们看到原来复杂的生产线不见了,用智能制造代替复杂的生产线,这是我们看到的第二个愿景。前面看到的是它的设计过程,最上面的图,是一个智能工厂的设计过程。下面的图,里面很少见到生产线,是机器人可以自由组合,自由组配,来根据你市场的情况,自然的调节,制造你个性化的产品。

我们看一看工业4.0时代的一个愿景是什么意思?你要买一个哈雷的摩托车,那个钟表指上午9:00睡醒了,网上一点,说我要一个哈雷什么样的摩托车,把定制都放到里面,实时的智能激活原来的制造过程的五大环节,他可以根据自己的顾客的需求,自己找原料,自己配工厂,重新组合设备,重新制定物流路线。下午16:00这个摩托车就送到你的手里,这样才能说制造成本降低了40%,它的工期由21天缩短到6小时。如果成本降低40%,我们中国的大国还能存在吗?所以说,智能制造对我们的影响非常大。

到什么程度呢?智能制造技术有望引起像工业革命,将引起全球工业的格局。第二、智能制造装备的研发、制造,应用将成为国家科学发展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智能制造的产业将成为全球制造业竞争的主角,中国是制造大国,想成为制造业强国,发展智能制造是我们的不二思路。我们只有走这条路,这些内容不是我讲的,大部分内容是习近平主席在去年讲的。

首先表现在机遇方面,市场机遇,战略机遇,技术机遇和产业机遇。战略机遇是一个国家战略,就是制造业格局的影响,所以它会重构全球制造业战略的格局。为什么中国也好,美国也好,德国也好,日本也好,韩国也好,英国也好,都把它的战略都制定在智能制造方面,大家可想而知,都在争这个制高点,都在找像诺曼底登陆的图景。第二、打造智能制造装备平台的必经之路,这是工业机器人,是我们智能装备要形成一个未来的智能制造的平台。第三、竞争未来智能工业机器人发展成败的主战场。市场机遇,火爆到什么程度?这几年很少有一个产业,每年以50%几的速度在增长,机器人是其中之一。2013年比上一年增长60%,2014年比2013年,今年统计出来的结果,比2013年又增加50%。我们国家已经成为全球机器人的销售大国,不是制造大国,是销售大国。增长的速度由此之块,持续发展,专家预计有20年以上的增长期,未来机器人的应用将是厂厂有机器人,家家有机器人,所以它会影响到我们的工作,会影响到我们的生活。服务器人的一些发展国家也在进一步的增加,或者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方面的发展会影响我们的工作和影响我们的生活。

技术方面的机遇,这些技术,人工智能也好,物联网也好,大数据也好,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些前沿技术。举个例子,视觉识别,现在百度视觉方面的技术,基本上可以达到跟人的视觉同步。视觉是在信息里占到70%的比重,这个技术的突破会带来更大的智能制造方面的技术。还有平台技术也好,还有一些神经网络也好,包括产业化的技术,会形成一些新的产业。我们看看欧盟的火花计划,它的产业把原来的机械工业,把交通工业,把农业,把医疗,都打到了一个机器人的平台上。这些新的技术,这些新的行业,催生出不断的新的行业出来。

产业机遇,新产业,我们原来的产业,在联合国产业31个大类,151向中类,机器人会打通很多行业,形成更多的一些产业机遇。新业态,包括新模式,新模式我们会看,现在我们说的目前的百度形成的三大互联网的行业。

有机遇当然有挑战,有哪些方面的挑战?第一、在理念方面的挑战,工业机器人是典型的机器产品,能成为战略产业吗?一定是国家已经把它列在2025,总理明确的说,智能制造是2015的主攻方向。第二、我们国家的工业机型跟国外的差距比较大,买就可以了,仍然我们国产的机器人一定是档次比较低,我们还没有进入到主流行业。第二、百分之七八十的机器人仍然是这几大巨头。第三、中国人这么多,都用机器人能干什么?这个很有市场,我听到的,包括很多老的专家,包括前很长时间一些高级领导人都说了,说你们专家什么都可以研究,就不能研究能把人替代下来的技术。

我们看看德国是怎么说的?德国人说,将来一个新的机器人出来以后,可以增加2.6个工作岗位,我们国家到没有研究出来,反而在说,只要出来一个机器人,他一定会带来新的行业,一定会带来新的岗位。大家细想一下,20年前我们有那么多人搞软件吗?没有。但是,现在的百度、腾讯都是什么人呢?我们是没有研究透,不是这样的。如果我们自己不研究,让外国的机器人替代我们吗?两周前,或者一个月之前,我到沈阳去看,它的焊接车间685台机器没有人,人在干什么,人在维护机器人,人在修理机器人,这就是未来的趋势。我们想一想,多么可怕。

创新方面的挑战。我们在智能制造方面,我们拿典型的机器人来说,我们跟它差距很大。我现在在带领两个团队,一个是机器人的团队,一个是智能工厂的团队,我深知这方面跟别人的差距。我们的研发还是作坊式的,不是平台式的。举个例子,西门子公司的中央研究院,我们也叫中央研究院,人家也叫中央研究院,人家有两万多人,光搞软件的九千多人,人家是大兵团的平台作战方式,我们是三五一伙的小作坊式的研发。点创新,我们做了很多方面,软件、算法,综合技术于一身的就没有你的事了,系统性的创新。在硬设备跟软设备,很多工程师,包括老前辈,看不起吃我们这饭的,但是人家的待遇,人家的价值确实比你好。国际上咨询公司做了一个统计,搞软件人员的差距,顶级的软件人员跟一般的软件人员差距12倍,这就是人柴的价值。

产业方面的挑战我们差的更打了,软件、资产、数据是不算资产的。我们财务那儿登记都是设备多少钱,壳多少钱,你做不到平台领导,所以你就不能形成一个更大的系统。产业回报的规律是什么?是那个龙头企业占80%的利润,小的只能占20%,后面跟随的,一堆去分20%。因为什么?很简单,它的核心技术是软件,它就可以复制了,基本上没有成本,你的壳,你那些机械方面线性的技术,你去做吧,你们去做这些东西,他们去做。这就是我们在产业方面的挑战。

为什么?我们去看看它的本质。为什么是这样的?你是不是夸大了,你是不是在忽悠我们,绝不是。这是从德国说的1.0、2.0、3.0、4.0我们可以看,这些话就是指产业的过程。我们说的制造,我们在看旁边可省力、可连接,可编程,可学习,就是你的设备。最后我们看什么叫作坊式的生产,流水线,什么叫自动流水线,什么叫智能制造,这一行代表企业生产粉饰的不同。当然你的结果不同,利润就会不同。

这什么意思呢?是制造过程和智能装备的智能化,是工业发展的基础和内在动力。我们从历史上可以看清楚,智能制造是未来的必然趋势。2025提重要的措施叫两化融合,制造的本质是什么?制造的本质是“介质+信息”,你的介绍过程正是有更多的信息,才有今天的信息化的过程。融合的手段是电子化、信息化、系统化跟数字化。优化的结果就是高速化、精细化、集成化跟智能化。要把两化融合的本质看清楚,就是特殊的硬件加复杂的软件等等信息化。未来的智能装备一定是信息化的。技术平台,有复杂的理论研究,平台理论,与21世纪的经济发展方式,我们原来的模式是纵向一体化的,将来是横向一体化的。第二、平台领导的实践,还有第三次平台革命的智能装备的平台。未来的竞争将是一个平台的竞争,是平台+领先等于创新方式的先进+核心技术的领先,才能有未来的80%的利润。经济路径之一,叫经济模式的路径之一。经济推理能力,2029年达到人脑的水平,产品的互联网化,产品创新的驱动力由规模变成了平台。IT摩尔定律,产品的功能不断提高,产品的成本不断下降。我们研发的成本不是越来越高了,只不过是成本越来越低,你的目标是要降低你的成本。生产方式改变,作坊式,流水线,智能化,对你的生活满足是不一样的。所以,先进技术带来生活方式的变化,企业管理的变革,才是智能制造最关键的地方。

战略的格局之改,大国和强国之间差什么?目前的格局是什么?是大国可以不等于强国,产业引领模式,我只要排了名就有吃,不管一二三四五,未来是大国就等于强国,产业引领模式就等于赢家通吃,百分之八九十变成老大,老二了,后面基本上没有。为什么?就是因为软件是核心的技术。所以,强国就等于大国,就等于赢家通吃,就等于巨额财富,这就是4.0里德国人为我们描绘的一个前景。

战略竞争的本质是什么?是智能制造装备的世界是属于谁的?这个世界是属于我们的,还是属于他们的。能够创造智能制造的新战略,能够创新智能制造核心技术,能够引领智能制造新产业的这些人是我们还是他们,是我们的企业还是他们的企业?打一个问号。

我们看一看,这个战略还给我们会带来哪些变化?它会吃掉什么?它会带来生活方式的变革,会带来制造过程的变化,会带来制作装备的变化。吃掉什么?落后的生产方式,落后的生产线,落后的管理体系和管理环节。

我举个例子,现在我们在一般工厂,只要有检测,这个成本占它生产过程的1/3,将来这些都不存在了,这些都会被智能制造的信息化的过程给取代了。它会带来什么?会带来白领、金领劳动力的增加,会改变我们的工作方式,会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吃掉了重复简单的蓝领,还吃掉市场的同济医人员,我们说“互联网+”,加在交易环节,但是销售人员跟统计人员会被吃掉。吃掉落后的检测跟管理人员,如果跟不上,就会被智能制造的装备,智能制造这个产业给取代了。

作为电工行业,怎么样提高我们智能化的途径,国家的2025也好,智能制造的大潮也好,会带来这么大的变化,企业在这个里面应该怎么样找到我们的发展途径呢?要理解中国制造2025,制定企业智能制造的发展战略,理解2025的意义、目标、路径和重点。要分析新能源、新材料、新制造带来的机遇。要研发能源技术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新产品、新系统。举个例子,最感兴趣是智能电网,是电力流和信息流的深度融合,一定是新一代的信息系统,这就是智能制造对这个行业的影响,如果你的产品没有市场,你去做那么多的智能工厂没有意义,一定要改变你的产品,一定要让你的产品智能化,一定要让你的产品信息化,要理清企业发展的目标与路径,制定企业发展的战略和计划,你的战略计划,或者你的战略要跟国家大的智能制造战略,要认清国家制造2025和智能制造对你这个企业和对你现有技术的影响。

第二、融入智能制造技术,将能源生产各端的设备智能化。第一、先进的传感器、控制系统、信息系统和软件,包括互联网的技术要增加到设备里面,不管是一次设备,还是二次设备,还是你的系统,包括你的算法。第三、电机技术与伺服电机技术,这是我们讲机器人的时候,在我们这个行业里面,因为电机是我们重要的一块,传统系统就是智能机器人的技术,还有智能制造的新部件、更新系统。智能制造新模式催生的一些新产业,更新企业,会带来的一些变化,还有哪些?我们留一个问号。

应用智能制造新技术,提升电工装备的智能化。这个智能化一个是智能装备的新技术,第二、智能工厂的新技术,第三、企业软件的新技术。当然是我们的管理软件,是我们的信息系统,是我们未来的ERP,现在的MAS+ERP是原来模式下的。能源产品与设备的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电力系统与网络的信息化、智能化,包括大数据跟云计算,这些技术都会影响我们现在的电力设备跟装备。

( 来源: 北极星电力网 作者: 程云 尤蕾蕾 )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