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盟—山东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是落实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重点建设的12条输电通道之一,是特高压骨干网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新建锡盟、北京东、济南3座变电站和承德串补站,新增变电容量1500万千伏安,新建输电线路2×730千米,工程途经内蒙古、河北、天津和山东四省(市、区)。工程建成后,京津冀鲁地区每年将新增受电约500亿千瓦时,可节约燃煤消费2240万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碳4400万吨、二氧化硫11万吨、氮氧化物11.6万吨,明显改善环境空气质量。
【国网交流公司:精心组织争创优质工程】
9月1日,随着首台高抗及1000千伏GIS到站,锡盟1000千伏变电站新建工程首批主设备进场,锡盟站工程的工作重点由土建施工逐步转向了电气安装。
作为锡盟—山东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的起点,锡盟站工程由国网交流建设分公司直接负责建设管理。为了能够更好地完成技术统筹、管理支撑的职责,国网交流公司对直管工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锡盟站不仅需要全方位达到工程各项建设目标,而且要做到精益求精,发挥示范作用。”国网交流公司副总经理、锡盟—山东工程现场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苏秀成说。
超前谋划 克服不利外部因素
尽管锡盟—山东特高压工程于去年7月12日就获得了国家发改委核准,并且在去年11月4日举行了开工仪式,锡盟站却用了很长时间做开工准备。锡盟站业主项目经理李波说,他们要利用冬季时间“苦练内功”。这四个字虽简单,却是对工程内外因素充分考虑后得出的结论。
锡盟站站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多伦县大河口乡,该地区处于低温、高海拔山地林区,生态环境脆弱,极端气温达到近零下40摄氏度,建设实施方案复杂,环保水保管控难度大。因此,相比于工程其它标段,锡盟站的建设环境更加恶劣,有效施工工期短。“施工单位很早就提出开工申请,但都被拒绝了,那段时间天气还非常寒冷,盲目选择开工是不明智的。”李波说,“一方面,低温会对施工造成严重阻碍,即使开工,工程进展也会非常缓慢;另一方面,开工前一定要把准备工作做足,这样才不会导致开工后手忙脚乱。”
本着这样的理念,冬季期间,锡盟站利用覆盖苯板的方法对场地回填区做了保护,有效降低了冻土层厚度,为年后的开工创造了有利条件。与此同时,业主项目部精心组织各参建单位对图纸进行优化,合理安排供货、施工计划,并提前审定了主要施工方案,确保工程开工后能够平稳有序推进。
加强管理 各项指标多管齐下
3月25日,锡盟站土建工程正式开工。业主项目部组织各参建单位精心策划,以进度管理为主线,各项指标多管齐下。
6月1日,锡盟站电气安装工程正式开工。这对项目部又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因为施工单位陆续进场,意味着在施工现场又将出现新的交叉作业面。
在GIS厂房区域,有GIS基础施工、厂房钢结构吊装、1000千伏构架组立等多个工作单元,出现了三家施工单位同时、同区域施工的局面。面对这样的困难,业主项目部多次组织设计、监理、施工、物资各方展开协调,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前期预定工序,并要求各单位明确相关单位工作界面,以保证安全质量为前提,严格分区作业,不片面追求施工进度,避免了垂直交叉作业的发生。
环境友好 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到锡盟站参观的人对锡盟站的临建布置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锡盟站全部的生产、办公临建并没有大面积占用站外耕地,而且都布置在站内预留的扩建区域。
“草原的生态极其脆弱,一旦草皮或树木遭到破坏,土层下面的细沙就会暴露出来,再想恢复就困难了。”李波说,“近年来为了降低沙尘暴的危害,多伦县政府大力倡导环保理念,提倡保护草原的生态环境。我们应该同当地居民一道,共同承担起保护当地环境的责任。”
这样的说法并不是空谈。自锡盟站开工以来,由各参建单位党员组成的联合临时党支部主动承担了维护站区周边环境的任务,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环保培训,并组织全体员工清理站区周边的垃圾,保障了站区周边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如此,他们中的部分员工还加入了当地的爱心志愿者协会,在工作之余参加协会组织的爱心志愿者活动,用实际行动为当地环保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锡盟站面临的外部环境、社会因素的确给工程的进展带来了很多阻力,但我们要辩证看待现在遇到的困难。”李波说,“在解决工程各种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同多方展开广泛的交流,积累了很多的经验,并依托本工程开展了关于高寒地区特高压变电站建设的课题研究。这些都是在特高压电网建设过程中积累的宝贵财富,对我们自身而言,也是一次难得的经历。”
【山东:创新技术提升建设管理水平】
锡盟—山东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是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第一次建设管理的特高压工程,目前1000千伏济南变电站已经开始电气安装。项目部开拓思路,创新技术,提升工艺,使锡山特高压山东段建设管理再上新水平。
济南站里亮点多
7月13日,入伏的第一天,济南温度已达到38摄氏度。记者来到位于济南市东北63千米的济阳县仁风镇,那里是锡盟—山东特高压工程济南变电站的施工现场。在12.12公顷的围栏内,四周几无遮挡,毒辣的太阳就这样肆意地炙烤着施工人员。
“作业面广,工序衔接紧张,工作强度和工程量密度是前所未有的。”山东省送变电工程公司电气A包施工项目部经理刘德华说。在此情况下,项目部丝毫没有放松对施工工艺和质量的要求,首次应用“自支撑组合大钢模板清水混凝土防火墙”施工方法,首次采用一次性浇筑工艺,提高现场机械化施工程度,减少劳动力投入,降低现场安全风险,有助于控制防火墙尺寸、垂直度、平整度及整体观感质量,降低全寿命周期成本。
防火墙是变电站工程重要的混凝土构筑物,采用清水混凝土防火墙不仅能够提高防火墙结构强度、安全性,同时由于其较好的观感质量进一步提升变电站工程的整体形象。“与我们以前采用的木(竹)模板拼接浇筑清水混凝土墙相比,钢模板可多次周转使用,节约成本。”刘德华说。
除此之外,在1000千伏封闭式组合电器(GIS)基础施工区域,一个移动式平台引起了我们的注意。“这是我们研发的1000千伏大体积混凝土可升降式组装移动操作平台。”济南变电站业主项目副经理唐爽说。该操作平台分节组装,利用倒链升降,平台两侧带有导轮,可沿轨道基础方向移动。施工人员就是站在这个操作平台上浇筑混凝土,既可保证浇筑平整,质量创优,也可确保施工安全。
“新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是我们建设质量不断取得进步的源泉和动力。”业主项目部经理王宝利说。在济南站电缆沟施工中,项目部创新应用了“塑料高分子电缆沟模板”施工工艺,实现了“以塑代木,以塑代钢,以塑代铝”的施工理念。“与传统木模板相比,塑料模板成本低,安装工序简单,拼缝处表面更平整;与铝模板相比,方便运输、安装和拆卸,无需脱模剂,减少耗材。”现场施工人员对此赞不绝口。
但是,王宝利也坦言,一开始项目部在站外临时场地试制一段10米长的电缆沟时,由于模板直接的拼缝缝隙,造成了拼接处跑浆。针对试验出现的问题,施工人员重点采取了横向槽钢加固,拼缝双面胶填塞等措施,问题迎刃而解。目前,高分子复合材料模板已大面积应用,提高了绿色施工水平,经济技术效益显著。
18标线路建设酣
7月14日,太阳丝毫没有减轻对人的炙烤,而负责建设18标段线路的人员也丝毫没有降低施工热情,正加紧组塔架线。
18标段起自河北省盐山县,止于济南变电站,线路路径长78.46千米,双回路铁塔155基。主要跨越500千伏陵滨线1次,220千伏电力线路3次,德龙烟铁路1次,沿线河流沟渠众多。
“铁塔基础施工正好处于盐碱地,对基础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会选择防腐蚀添加剂,并提高标号等措施,确保基础质量。”线路业主项目部马凤臣说,“有了稳固的基础,接下来就是如何组立起百米高的铁塔。针对不同的地形和条件,我们自主研发了智能双平臂抱杆和组合式高强铰接抱杆两种方式组塔。”
智能双平臂抱杆不需要外拉线,且所占空间小,对环境的要求较低。“对于周围有障碍物的情况,拉线根本就用不上劲,这时我们会首先用这个抱杆组塔。”线路项目部副经理庄利说。而组合式高强铰接抱杆在地形较好的条件下便会大显神威,它可起吊重达15吨的塔材,相比其他起吊5吨的抱杆提升3倍,有效解决特高压钢管塔高度高、重量大、横担长的难题,提高钢管塔组立的安全性和施工效率。
一基基铁塔连接起一条条银钱,向远方源源不断地输送电能。庄利说:“我们力求放线放得最漂亮。”“怎么样个漂亮法,有什么区别吗?”我们好奇地问道。庄利解释道:“对于附件、间隔棒安装是否在一个水平线上,压接管是直是歪,跳线的顺直度及到塔身的距离等都体现着施工人员的手艺。”线路业主项目部通过严格的工艺控制和过程管控,取得了良好的施工效果,并自行研制导线滑动压接平台,解决了压接过程中导线易松股、压后易弯曲的难题,保证了压接质量和外观工艺。
【冀北:措施到位确保跨越施工安全】
8月28日,又是一个秋高气爽的好天气。清晨,我们一行4人从北京出发,沿京承高速疾驰前往位于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的1000千伏锡盟—山东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4标段建设现场采访。
在京承高速路滦平县出口处,我们见到了从施工现场赶来的国网冀北经研院建设管理中心主任李冰。他告诉我们,4标段施工项目部正在进行特高压线路停电跨越500千伏金御线施工,跨越时间从8月21日至30日共10天,“特高压工程跨越高等级线路施工作业风险高,我们提前组织制定了‘两案一措’(专项施工方案、监理工作方案及业主组织保障措施),严格履行审批流程,并采取了安全措施,这两天正是施工最关键的时间,业主、监理、施工项目部相关人员全部到岗到位,一刻也不敢放松。”
优化方案缩短停电时间
10时,我们顺着李冰指引的方向,沿弯曲狭窄的乡村公路驶入一片山峦深处。在一片玉米地旁的空地上,只见安全围栏将现场与周围的庄稼地隔开,吊车高扬着手臂,六七根银光闪闪的导线一端被地锚线紧固在地面,另一端腾空而起,跃过东西走向的500千伏金御线,直“飞”上山顶的一基铁塔顶端。这里就是4标段停电跨越500千伏金御线施工张力放线场,导线跨越作业刚刚结束,远远可见山顶铁塔上有工人在忙着紧线和安装附件。
偌大的放线场上,并没有停置太多设备,也不见高大的跨越架,那些粗重的金属导线是怎么“飞”上山顶的呢?面对记者的疑问,项目经理王政向我们细述了跨越施工过程:“根据现场勘察,我们优化了施工方案,采用了‘2×一牵四’放线施工工艺,并启用两套张力放线设备。首先用八旋翼无人机展放初级引绳,然后采用小绳牵大绳的方式逐级展放迪尼玛绳和防扭钢丝绳,导线采用两套‘2×一牵四’张力设备分2个单回路同时展放,展放过程中,通过控制张力来保证对被跨线路的安全距离。”我们在现场注意到,被跨500千伏金御线地线及光缆上用毛竹搭设了一个长7米的防护套筒,王政说:“这些毛竹主要是为了保护导地线不受损伤,确保跨越过程中不影响被跨物的安全运行,因为跨越期间虽然500千伏金御线处于停电状态,但承载的通信光缆还在传输数据,我们必须采取一切措施确保运行线路的安全。
巧妙而又周密的施工方案,成功地规避了安全风险,有效地提高了施工效率,保证了此次跨越施工的顺利进行。李冰说:“由于优化了施工方案,跨越停电时间由过去的15天左右,缩短到了10天,停电时间明显缩短,效果十分显著。”
高山作业不惧苦与累
在施工现场搭设的简易棚内,项目管理方、业主方和监理方三方交底并做好记录。北京华联电力工程监理公司总监刘文增说:“走,我们再到山上看看去!”话音刚落,大家马上行动起来,我们也赶紧拿上相机一起出发。脚踩坑洼不平的泥土地,穿过即将收获的玉米田,头顶蓝天白云,望着山顶那座熠熠生辉的铁塔,我们的心里不禁有些兴奋和激动。走在前面的李冰仿佛鼓劲一般大声地说:“这座山比前两天爬的那座好走多了!”听了他的话,我们一鼓作气,走得更带劲了。
渐渐地,路越来越窄,坡度也越来越大。其实这根本不能叫做路,只是施工人员走得多了,踩出了一串串脚印。走到特别陡的地方,坡度几乎是直上直下,我们不得不紧紧抓住两旁的野草用力往上爬。大约半小时后,终于爬到了山顶,看着一脸轻松的李冰、王政他们,我们已经累得说不出话了。
此时,负责施工的华东送变电员工正按部就班地忙碌着,有人拿着对讲机指挥山下的人运送材料,有人在整理施工现场,还有人在监护塔上作业。高耸入云的铁塔上面,4名施工人员正在调整绝缘子碗口方向。他们灵活地上下翻越着,仿佛五线谱上跳跃的音符。刘增文围着塔基仔细察看了一圈,提醒施工人员:“注意养护,个别标段发现塔基有裂纹。”施工方负责人说:“放心吧,最难的活都干完了,后面一定会好好干!”
“开饭了!”伴随着一声吆喝,施工人员陆续放下手中的活,来到山坡一侧的凉棚内领取盒饭。盒饭是用索道从山下运上来的,由于上下山不方便,大家从早晨上山就一直呆到太阳落山才收工下山。午饭是土豆丝配米饭,大家席地而坐,吃得十分香甜,不时有人开一句玩笑,一张张黝黑的脸上露出满足的笑容。
午后,我们艰难地走下山坡。李冰又叮嘱施工方严格按照施工方案作业,做好安全措施,关注天气变化,一定要等到间隔棒安装完成后再拆毛竹。据了解,4标段跨越35千伏以上线路的作业点还有4处,此次跨越施工的成功,无疑将为后续特高压工程跨越输电线路施工积累十分宝贵的经验。
原标题:奋战在锡山特高压工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