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电厂:“微”处理创优机组指标
文|金陵电厂 孙佳宁 王诚斌 诸纪红
长期以来,金陵电厂始终秉承华能“三色公司”理念,宏观目标瞄准国内一流电厂,微观操作抓住每个细节,精细化管理机组运营的每一个“细胞”。今年上半年,金陵电厂完成生产供电煤耗每千瓦时277.54克,厂用电率3.85%,在系统内百万机组排名中处于领先,经济指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1号机组获得2014年度全国火电60万千瓦级以上机组能效对标及竞赛一等奖,以及“供电煤耗最优机组”荣誉。“我们不但要在环保指标上实现超低排放,更要通过精细管理、精细操作,使机组能耗指标不断创优,努力争做同类型机组排头兵”。厂长吴扬动员大家。
相关新闻:华能集团:解密大机组的“制胜”之道
“微”治理 发挥科技效力
金陵电厂2台超超临界百万千瓦燃煤发电机组,分别于2009年底和2010年底投产。翻开该厂能耗指标数据记录,我们不难发现,供电煤耗和厂用电率年年创优,年年“双降”。
“今年上半年,我们生产供电煤耗比去年下降了3.64克,按年发电120亿千瓦时计算,较去年将节约标煤4万多吨。我们降耗的‘法宝’之一就是向科技讨‘说法’”,生产副长厂李斌介绍说,“我们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特别是青年技术人员的能量,从小处入手,一项一项的进行节能微改造。比如对凝泵进行深度变频,低负荷时凝泵变频器转速下降,凝泵耗电率降至0.12%,使得供电煤耗下降0.06克。又如,去年我们对锅炉吹灰汽源进行了改造,也使煤耗降低0.1克。”
2014年,金陵电厂完成磨煤机进口热风门改造、汽机疏水立管全部加装压力和温度测点、轴封溢流改造、空预器综合治理、炉管氧化皮防范治理等系列节能技改项目。磨煤机进口热风门的改造,采用低合金耐热钢材的磨煤机热风隔绝门,以及耐高温、耐磨损的密封材料,开关灵活。改造后,运行一次风压显著下降,由9.8千帕降至9.3千帕,从而使一次风机电耗明显降低,能节省0.1%的厂用电率,供电煤耗每千瓦时降低0.29克。
轴封溢流改造、汽机疏水立管加装压力和温度测点两个项目,实现运行中监视和查找内漏阀门,在线消除内漏点。经测算,分别为机组作出降低煤耗约每千瓦时0.1克、0.35克的贡献。电除尘高频电源改造后,一次电流有了较大的降低,每年节电510万千瓦时。
去年下半年和今年上半年,金陵电厂分别对1号和2号机组进行了超低排放环保改造。
“两台机组的超低排放环保改造,我们都是采用烟气协同处理技术,同步实施除尘提效、脱硫提效和
脱硝提效。改造后,两台机组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分别为1.6毫克~2.1毫克每立方米、6毫克~9毫克每立方米和9毫克~12毫克每立方米,均优于国家超低排放标准,比燃气机组排放还要洁净”,李斌说,“经综合测试,超低排放环保改造并没有增加机组煤耗。”
“微”策划 强化管控能力
“去年江苏分公司给金陵电厂下达的能耗指标是282克。接到任务,我在部门负责人会议上进行了传达”,吴扬将他的眼镜往上推了推,“当时大家都认为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要在2013年285克的基础上再下降3克,困难确实不小,必须从管理、技术和结构全方位推进,尤其要在管理上下大功夫。要一点一点“抠”,每个环节实施精细化管理,努力将节能潜力挖掘出来。”
发挥节能潜力的办法之一是控制好燃料。以前,燃料紧张时,金陵电厂进厂煤一半以上是3700大卡的低热值煤,影响了机组效率。电厂结合燃料标杆电厂创建工作,修改了燃料采购标准,细化了采购措施,对燃料的水分、硫分和挥发分都做了严格的规定,且以热值为5000大卡上下的燃煤为主。并明确规定了燃料掺配、存煤堆放、制粉优化等要求。2014年,按照上级公司和政府部门要求,金陵电厂全年燃煤热值高于每千克5000大卡,平均热值较2013年每千克提高22大卡左右,综合影响供电煤耗每千瓦时下降0.04克。
制粉系统的综合优化,主要包括将磨煤机出口风粉温度较原设计值提高10摄氏度;制定落实机组80万千瓦以上负荷不超过5台磨运行,55万千瓦以下负荷不超过3台磨运行的措施;降低一次风压、一次风量运行等等。这一系列制粉系统优化措施,使供电煤耗每千瓦时下降2克。
金陵电厂还健全了以厂长任组长的节能工作领导小组、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的工作小组,配有“厂级-专
业-班组”的三级节能监督网,配备节能专职人员。建立了以各级行政正职为第一责任人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责任制。
“我们发挥百万机组优势,加强营销工作,确保机组处于较高负荷率运行”,电厂党委书记张立健介绍说,“去年我们的负荷率为78.22%,较系统内同等机组平均负荷率高1.44个百分点,机组降低单位煤耗0.2克。”
“微”行动 彰显企业活力
“节能减排是一个大命题,也是大家的事。作为一名运行人员,就应该从自己的本职岗位出发,多开动脑筋,从一滴水、一度电节约开始”运行部的陈伟说道。他的“石子煤回收利用”合理化建议获得电厂“我为两型企业献一策”合理化评比活动一等奖。
近年来,金陵电厂结合工作实际,大力开展生产指标竞赛、QC成果评比、合理化建议、节能活动周、机组检修立功竞赛、岗位练兵、技能比赛等活动,营造了学、比、赶、超的良好氛围,为促进企业降本增效、节能环保、技术创新等各项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生产指标竞赛活动中,运行人员在满足环保排放要求的前提下,通过各电场的二次电流等参数的匹配调整,降低总体能耗,除尘电耗下降0.02%。通过等效热降法和数学软件分析,成功找出根据长江水温调配循环水泵运行方式的最佳途径,凝器真空下降0.51千帕,凝器端差下降1.5摄氏度,使煤耗每千瓦时下降0.71克。
海门电厂:精雕细琢打造标杆
文、摄|海门电厂 黄喜阳
2014年,海门电厂3号机组等效可用系数100%,连续运行天数346天,厂用电率2.73%,生产供电煤耗每千瓦时284.23克(出力系数仅为63%)……2015年6月11日,在2014年全国火电60万千瓦级以上机组能效对标及竞赛第十九届年会上,海门电厂3号机组获百万机组优胜机组二等奖。隔天,在电力可靠性指标发布会上,3号机组又以第2名的成绩获“2014年度全国百万千瓦级金牌机组”称号。
“持续优化能耗指标,不断提高机组设备可靠性,保持行业领先,争做一流标杆,这是我们一直以来的定位和追求”海门电厂厂长王晓峰介绍说。在工程建设中,海门电厂3号机组就实现了高起点建设、高水平投产,为机组运行打下良好的硬件基础。投产后,电厂秉承“高效节能,绿色环保”的理念,在安全生产、节能降耗上锱铢必较,步步为赢,主要能耗持续保持行业领先。
多当“保健医生” 少动“外科手术”
求木之长,必固其根。海门电厂坚持安全工作从头抓起、从基础抓牢,确保安全生产理念及部署由“中枢神经”贯彻到每一处“神经末梢”,不仅在物防、技防上下大功夫、花大力气,更是通过安全知识培训、大讨论、竞赛等方式,将安全理念入脑入心。在集控室,值班员一抬头就能看到竖立墙壁的上“安全生产风险显示屏”,将当天安全生产中的注意事项、存在隐患以及违规现象不间断滚动展示。
为提高设备可靠性,海门电厂提出了以“零缺陷保零非停”的精细化管理目标,开展“两票三制”专项整治,每周对“两票三制”进行检查、反馈,对不合格的“两票”及时纠正,并进行公示、点评和严肃考核。不定期组织专工以上人员开展各项检查,由过去的一张嘴加两条腿的管理方式转变为现在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模式,有效促进了规章制度的执行,杜绝了误操作的现象。
“设备缺陷,管在平时,多当‘保健医生’”,才能少动‘外科手术’”设备部主任杨略说。海门电厂深化点检定修工作,常态化开展现场设备隐患排查和整治,并采用红外成像仪、振动测量仪等对设备开展精密点检,每周、每月全面分析设备状态和运行参数变化,加强事前控制,避免突发性故障引起机组降出力或非停,切实提高设备可靠性。在消缺中坚持做到“小缺陷不过班,大缺陷不过夜”,点检定修实施以来,极大提高了检修人员在设备管理中的主人翁意识。
抓“大”不放“小”
“昨天3号机组再热温度没有压红线运行,引风机小机真空上升了1.5千帕,今天当值的运行人员要加强检查、调整”,在例行生产碰头会上,对照金牌机组主要指标日对照分析表,时任运行部汽机专工杨博提出了疑问。海门电厂坚持对标厂内、系统、行业同类型优秀机组,对指标参数进行日跟踪、周分析、月总结,做到每日纠偏预警,每周分析影响因素、每月总结考核,形成了动态管理、持续改进的指标对标管理模式,有效促进了指标的不断优化。
2014年,受电力市场疲软影响,再加上粤东送出线路受挤,海门电厂机组长期处于低负荷运行状态。如何提高低负荷下的能耗指标成为摆在电厂面前的又一道难题。针对这一问题,电厂与广东电力科学研究院合作开展了8项低负荷下百万机组节能降耗优化运行专项工作。同时电厂不断完善小指标竞赛机制,将机组小指标竞赛排名与员工每月奖金挂钩的方式,极大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在各值间形成了你追我赶争创标杆的良好氛围。“降低能耗指标要坚持抓‘大’不放‘小’,从细节入手”运行部主任曾壁群说。
技术创新、改造一直是海门电
厂的亮点和特色。从机组设计伊始电厂就坚持创新,至今已实施技术创新改造500多项,获得经济效益上亿元,其中在3号机组成功实施的小汽轮机驱动引风机技术,属国内首创,不仅解决了风机合并后启动电流大的问题,同时还可降低厂用电率1.27%,该项技术已在集团公司系统内推广应用。
让这里的天更蓝,水更绿
“要把电厂建成全国最美的电厂,让这里的天更蓝,水更绿”。海门电厂未雨绸缪,在国家环保部门对氮氧化物还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敢为人先,自我加压,超前实施脱硝工程,是全国首批脱硝工程与主体工程同步投运的百万机组电厂,并在广东省内首批实施烟气旁路铅封,机组排放指标均提前达到国家2014年7月1日执行的新的排放标准,以实际行动守护着海门湾畔这片美丽的碧海蓝天。
“环保红线,是我们坚守的底线,决不能突破”,已成为海门电厂全员共识。电厂建立三级监督体系,配备专业技术人员,逐级落实责任,强化技术监督。加强对环保指标的日常分析和设备缺陷的闭环管理,将环保设备与发电主设备同等看待,及时发现缺陷、迅速消除,并尽量利用夜间机组低负荷区段进行设备消缺。投产至今环保设备保持100%投运,机组各项环保排放指标优于国家排放标准。
日照电厂:“三力”并发创优路
文|日照电厂 燕同升 张永 翟林
在2014年度全国火电60万千瓦级机组能效对标及竞赛第十九届年会上,日照电厂3号机组在142台同类型机组中脱颖而出,荣获“全国火电60万千瓦级超临界湿冷机组竞赛”二等奖,并以每千瓦时296.03克、排名第一的供电煤耗获“供电煤耗最优奖”。
找准“发力点”
“其实,我们不专门围绕一台机组做工作,我们要的是通过指标创优,推动企业整体实力提升,只有形成规模效应,企业的竞争力才能得到根本保证”,谈到3号机组获奖,日照电厂厂长刘顺富用这样的话来形容。
近几年在日照电厂,指标创优工作已经形成良好的集群效应,该厂1号、2号机组的厂用电率,3号、
4号机组的供电煤耗长期稳居集团公司系统同类型机组前列,部分指标已经保持行业领先。
在指标创优的路上,日照电厂有自己的一套办法。安全是指标创优的前提,没有安全,指标就没有保
证。3号机组属于66万千瓦超临界汽轮机系列,高调阀阀杆易脱落,曾经是该型机组的共性问题,一度困扰企业安全生产和经济运行。经过多方考察攻关,汽机专业成功将高调阀由螺纹连接改成了硬连接,隐患得以彻底消除。3号机组“真空严密性差”这一问题由来已久,在机组高负荷时,3台真空泵被迫保持全部运行,不仅存在重大安全隐患,而且不利于节能。策划部副主任李玉军,牵头担当起了攻克这一难题的重任,面对漏点处于负压状态,看不见、摸不着的实际困难,查漏小组无数次穿梭于设备、系统之间,经历了大海捞针般的艰难,对整个汽机侧设备进行了“地毯式”排查,先后发现并处理了主机低压轴封、A小机缸体、排汽罩法兰、疏水管法兰、小机排汽膨胀节等30余处漏点,同时对设备系统进行了优化,成功提高凝汽器真空0.21千帕,使真空严密性达到了最小值80帕,并可降低生产供电煤耗每千瓦时0.5克~0.7克,大大提升了机组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截至6月24日,日照电厂安全生产突破4000天;其中3号机组在今年环保升级改造申请主动停机前,已实现安全稳定运行501天,期间累计完成发电量63.58亿千瓦时,再创机组安全连续运行最好成绩。
激活“创造力”
“以前高压阀门内漏,是制约机组经济运行的顽疾问题,去年通过热工专业积极提出合理化建议,调整了控制系统的仪用气压力,增大了执行机构的压紧力,现在主要阀门的内漏问题,基本全解决了”谈到这几年节能工作的成效时,日照电厂策划部主任刘峥嵘十分高兴。
发挥“金点子”的创新创效作用,让职工在企业里找到强烈的价值认同感,以此来‘点亮’员工的责任心,是日照电厂抓好节能工作的另一个秘诀。近几年,围绕指标创优,就如何发挥好“激励+约束”作用,电厂想方设法调动队伍积极性,制定了《创建节约环保型电厂实施方案》,层层签订责任状,引领各部门把硬措施和软指标相结合,瞄准5个关键环节(提高汽轮机及锅炉效率、降低厂用电率、无泄漏治理、机组参数“压红线”运行),持续做好节能管理这篇大文章。该厂每年都拿出近百万元的专项奖励,对节能成效明显的改造项目给予重奖,近年来,受到奖励的攻关项目总数达到了近百个。
“对于为企业做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我们要理直气壮地给予重奖,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不但要让他们赢得‘面子’,还要赢得‘里子’,得到实惠!”电厂领导利用各种场合多次强调。以此为带动,日照电厂创新成果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继《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创建实践》获2014年集团公司和电力行业企业“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之后;今年,该厂又有《火电机组检修标准化管理实践》和《燃料管理标杆电厂创建》2项成果在集团公司获奖。
挖掘“新动力”
为持续强化指标创优,日照电厂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逐渐探索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实际的创优之路。
全面优化设备运行方式,正确处理好机组投AGC、一次调频与经济运行之间的关系,是该厂强化操作降耗的“拿手好戏”。该厂按照全厂经营指标最优的原则,对整个热力系统及辅助系统实施大优化,避免单一系统优化对机组能耗指标造成负面影响,制订了机组启停及循环水系统、制粉系统、主蒸汽压力、输煤系统等运行优化措施,努力把设备性能发挥到极致;并根据电网考核与经济指标变化情况,及时调整AGC投运期间的主蒸汽滑压定值和汽轮机调阀重叠度,最大限度地满足电网需求、减少对经济性的影响。
日照电厂以实施机组检修标准化为契机,注重从源头抓起,找准目标、有的放矢,及时找出影响机组经济指标的根本原因,通过机组大、小修,有针对、有重点地进行解决,避免了检修中的盲目性。近年来,仅在3号机组上,该厂便先后成功实施了磨煤机启停节油、旋转暖风器改造、凝汽器双背压改造、给水泵密封水取水点改造、循环水泵双速电机改造等几十项节能治理优化项目,更换各类阀门数百只,推动机组厂用电率较之前下降了0.96个百分点以上,发电煤耗每千瓦时降低了4克左右。
原标题:解密大机组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