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至25日,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前夕,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在京召开。会议指出,在未来5年多,西藏要增强能源保障能力,力争区内电网覆盖所有县(区),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回顾西藏自治区电力工业50年来的发展历程,从拉萨水电站的修建,到羊卓雍湖水电站的投产,从户户通电工程的实施,到

首页 > 输配电 > 电网建设 > 报道 > 正文

50年 西藏自治区电力发展纪实

2015-09-06 12:59 来源:亮报 作者: 刘早 党亚利

8月24日至25日,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前夕,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在京召开。会议指出,在未来5年多,西藏要增强能源保障能力,力争区内电网覆盖所有县(区),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回顾西藏自治区电力工业50年来的发展历程,从拉萨水电站的修建,到羊卓雍湖水电站的投产,从“户户通电”工程的实施,到青藏、川藏两条“电力天路”的顺利完工,西藏电力在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跨越式发展,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高原奇迹,为西藏自治区的社会经济建设注入不竭动力。

布达拉宫夜景。邹小民 摄

2010年5月30日,西藏日喀则供电公司员工在拉孜县扎果村村民旺扎家里检查电灯。高志星 摄

历史

从无到有,西藏跨入光明时代

西藏地区用电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28年。那一年,西藏噶厦政府在拉萨北郊夺底沟修建了中国第二座水电站、西藏第一座水电站——夺底电站,为雪域高原的黑夜送去了第一缕亮光。然而好景不长,这座装机容量仅为92.5千瓦的发电站在1946年便停止运行。因此,1951年和平解放之时,西藏地区的发电能力几乎为零。

解放初期,面对西藏地区百废待兴的局面,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西藏电力工业的发展。1952年,中共中央西藏工委派出驻藏部队修复夺底水电站。1955年3月,国务院第七次全体会议决定:由中央拨款并派工程技术人员进藏修建拉萨水电站和日喀则小型火力发电厂。此后,中央投资844.8万元,于1956年先后建成并投产80千瓦日喀则火电厂和660千瓦拉萨水电站,揭开了西藏电力事业发展的新篇章。

为了规范西藏地区的电力生产,党中央、国务院还从水利电力工业部、重庆电业局调进第一批援藏人员从事电站管理和生产工作。1959年,拉萨水电站和日喀则火电厂年发电量突破260万度,有效保证了拉萨市和日喀则市重要部门的日常用电,为西藏地区的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阶段性的成绩并没有使西藏电力人放慢前进的脚步。1958年,被党中央、国务院列入国家“二五”计划重点电力项目的纳金电站动工修建,西藏人民与驻藏部队指战员以及来自全国16个省市的援藏技术人员共同参与了纳金电站建设。

1965年,是西藏地区社会发展的关键之年,也是西藏电力工业的转折点。这一年,伴随着西藏自治区的正式成立,被誉为“拉萨夜明珠”的纳金电站也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6台发电机组、7500千瓦装机容量,让纳金电站结束了拉萨人民用松明子和酥油灯照明的历史,西藏电力工业从此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电线杆子行对行,纳金日夜发电忙,接起线来家家亮,拉萨日夜放光芒”。1965年,纳金电站与夺底电站联网,形成了拉萨35千伏电网雏形。一首《逛新城》在群众中传唱,记录了拉萨人民用上电后的兴奋与喜悦,也使纳金电站在全国家喻户晓。

从1951年和平解放,到1965年自治区成立,西藏地区的电力工业完成了从无到有的跨越。经过西藏群众、驻藏部队官兵和援藏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之时,全区电力装机容量达8240千瓦,年发电量突破2600万度。

西藏电力发展大事记

●1928年,西藏第一座水电站——夺底水电站投产,装机容量92.5千瓦。

●1956年,80千瓦日喀则火电厂与660千瓦拉萨水电站投产。

●1965年,7500千瓦纳金电站投产,与夺底电站联网,形成拉萨35千伏电网雏形。

●1975年,羊八井地热电站开工建设。

●1991年,羊卓雍湖水电站开工建设。

●1992年,羊八井地热电站完工,装机容量2.4万千瓦。

●1997年,羊卓雍湖水电站完工,装机容量9万千瓦。

●2001~2011年,昌都金河、拉萨直孔、阿里狮泉河、

林芝雪卡和老虎嘴水电站相继投产。

●2011年12月,青藏联网工程建成投运。

●2014年11月,川藏联网工程建成投运。

发展

水电与地热并举,电力建设步入快车道

资源优势引导发展规划

在自治区成立初期,西藏电力人便明确了利用优势资源,科学规划电力建设的发展路线。1966年,西藏自治区人民委员会工业厅发布《1966~1970年西藏地区电力工业发展规划初步意见》,提出“必须充分利用西藏丰富的水利资源,大力发展水电事业”的指导思想。

1975年,中央政府决定把羊八井地热田的开发列入国家“五五”计划重点工程,中央代表团赴藏参加自治区成立10周年庆祝活动时指出“要将建设羊卓雍湖水电站项目列入长远规划,同时尽快建设羊八井地热电站。”这为西藏自治区的电力建设勾画了清晰的发展蓝图。

1975年,在海拔4300米的羊八井地区,援藏技术人员与当地军民一起,克服交通不便、高原缺氧、生活条件艰苦等诸多困难,投入到羊八井地热电站的建设之中。从1975年开工建设到1992年全部完工,羊八井电站的装机容量从最初的50千瓦提高到了2.4万千瓦,在当时占拉萨电网出力的60%以上。羊八井地热电站不仅是我国最大的地热电站,也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利用地热浅层热储进行工业性发电的电站,开创了利用中低温地热发电的国际先例。

1985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鹏在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20周年大会上宣布批准建设羊卓雍湖水电站。羊卓雍湖水电站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抽水蓄能电站,该电站利用羊卓雍湖与雅鲁藏布江之间840米的天然落差和9公里的水平距离,修建引水建筑物发电,装机容量9万千瓦,超过了当时西藏自治区全区电力装机容量的总和。1997年,羊卓雍湖水电站建成并投入使用,从根本上解决了藏中电网长期缺电的问题,促进了拉萨、日喀则和山南三个地市电网的联网。该电站的建立推进了藏中电网发电设备、机电保护、安全稳定控制系统等的升级,树立了全区发电企业安全文明生产的标杆,为西藏电力战线培养了一批新一代的专业技术人才。

技术援藏加快电力建设

1989年8月,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能源部、国家能源投资公司形成了《关于加快发展西藏电力工业的商谈纪要》,明确了一系列支持西藏电力发展的方针政策,其中,技术援藏成为了加快西藏电力建设的关键。此后,国家及电力主管部门采用“换岗顶替、对口培训”的方式,累计选派进藏定岗人员近300人,投入援藏资金140多亿元,加强西藏自治区的电力技术改造,促进电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人员队伍素质的提升。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1993年11月,位于昌都境内的金河水电站的初期规划、勘测工作在西藏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院的统筹安排下顺利进行。1997年,西藏自治区电力公司成立,金河水电站也成为第一个由西藏电力公司负责施工管理、按照市场规律运作的工程项目。该电站总装机容量6万千瓦,年发电量3.67亿度,于2001年12月正式开工建设。

继昌都金河电站建成后,拉萨直孔、阿里狮泉河、林芝雪卡和老虎嘴水电站、拉萨过渡电源等一批主力电站相继投产,西藏电力工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在这一时期,西藏电网羊八井—拉萨、羊湖—拉萨、沃卡—山南泽当、金河—昌都、雪卡—林芝等输变电工程全部投运,羊湖与山南、羊湖与日喀则、拉萨与那曲逐步实现联网,电网覆盖面不断扩大,形成了藏中(拉萨、山南、日喀则、那曲)、昌都、林芝、狮泉河4个独立电网,电网电压等级也由最初的35千伏提高到了110千伏。

跨越

架设“电力天路”,雪域迎来新曙光

大电网延伸实现“户户通电”

早在2006年,国家电网公司便确立实施“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的农电发展战略,要求各省(区市)积极推进农村“户户通电”工程建设。

西藏位于自然条件恶劣的高原地区,“户户通电”的实现成为困扰西藏电力人的一大难题。2007年,国网西藏电力有限公司成立之初,便把推进西藏“户户通电”工程建设确定为工作重点,着力推进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和改造工程,扩大电网覆盖范围。

2007年7月,国家电网公司在与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签署《关于共同推进西藏自治区农村“户户通电”工程建设会谈纪要》。国家电网公司计划投资25.18亿元实施西藏“户户通电”工程,通过大电网合理延伸,到2010年,解决西藏32个县、30万户、140余万人的用电问题,这一工程于2010年9月全面完工。

“十二五”期间,西藏电网建设迎来了历史上的最快时期,投资规模创历史新高,仅2014年,西藏电网便完成投资50.39亿元,搭建各级电压电网协调发展的电网新格局。随着电网建设的发展,西藏自治区的“户户通电”问题得到了进一步解决,到2015年年底,西藏主电网供电范围将延伸至58个县,供电户数将达到52.46万户,人口达到218.47万人。届时,西藏自治区电力装机容量将突破200万千瓦,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50亿度,分别是西藏自治区成立初期的260倍和180倍。

此外,藏中和昌都电网联网工程也已开始前期工作,这是加快西藏水电开发和外送、构建西南电网、建设西藏统一电网的关键工程。到2020年,藏中电网将与昌都、阿里电网联网运行,西藏电网将覆盖全部74个县(区),形成以500千伏电网为主网架、各级电压电网协调发展的西藏统一电网,彻底告别缺电历史。

西藏电力人屡创高原奇迹

“当天边升起一缕缕曙光,高原上印出银龙的脊梁,你从那高高的唐古拉走来,为雪域送来不竭的力量……”歌曲《跨域》描述了“电力天路”修建过程中的恶劣环境,也体现了电网互联对西藏地区发展的重要意义。

2010年7月,由国家电网公司投入162亿元巨资全力建设的青藏交直流联网工程正式开工。

平均海拔4650米、从西宁到拉萨线路全长2530公里、连续冻土线路565公里……3万多名工程建设者在雪域高原攻克一系列高原电网建设难题,历时16个月建成了这条跨越世界屋脊的“电力天路”,结束了西藏电网孤立运行的历史,使藏中电网与全国电网实现联网,极大地缓解了藏中电网的缺电矛盾。

今年6月1日,通过青藏联网工程,国网西藏电力实现向青海的电力外送,外送最大电力10万千瓦,日外送电量达181万度。如今,西藏电网能够与青海电网进行有效的电力互济,这也标志着西藏清洁能源开始参与西北地区电力供应的区域平衡和全国能源结构的优化调整,青藏联网工程更好地发挥了调节西藏电力丰盈枯缺结构性矛盾的作用。

随着雅鲁藏布江中游水电的持续开发,到“十三五”末,夏季丰水期西藏电网外送西北电网电力可达120万千瓦,年外送电量可达34亿度,减排二氧化碳338.98万吨,将为全国能源结构优化调整和大气污染防治做出积极贡献。

此外,在青藏高原的另一边,第二条“电力天路”——川藏联网工程也于2014年11月投运。历时8个月,2万余名建设者并肩奋战在海拔4000米的雪域高原,攻克高原运输、冻土施工、医疗保障等难关,提前建成了这项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高原输电精品工程,彻底解决了藏东50万人口的用电问题。川藏联网工程实现了昌都电网与四川电网联网、西藏电网电压等级提高到500千伏的新跨越,迈出了构建西南同步电网、建设西藏统一电网的第一步。预计到2017年,川藏电网将和藏东电网并网运行,整个西藏将形成一个大电网的并行过程,能源结构将得到有效改善。

原标题:50年,电力为西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