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秦山再起飞秦山核电基地总装机达656.4万千瓦正谋建第二站址打造地企共荣典范核电站长啥样?核电员工每天上班都要全副武装吗?核电站周围真有无人区吗?中国核电事业走过30年的历程,这些问题,仍是萦绕在公众心中的谜团。7月底,中核集团公众开放周活动,小编带您探秘我国核电事业的发祥地浙江秦山核

首页 > 核电 > 核电建设与运行 > 报道 > 正文

走进我国核电事业的发祥地──秦山核电基地

2015-08-24 12:06 来源:中国电力报 作者: 刘世明

新秦山 再起飞

秦山核电基地总装机达656.4万千瓦正谋建第二站址打造地企共荣典范

核电站长啥样?核电员工每天上班都要全副武装吗?核电站周围真有无人区吗?中国核电事业走过30年的历程,这些问题,仍是萦绕在公众心中的谜团。

7月底,中核集团公众开放周活动,小编带您探秘我国核电事业的发祥地———浙江秦山核电基地,这些谜团得以一一解开。

探索扁平化群堆管理经验

作为“80后”,笔者是听着秦山核电站的名字长大的,如今踏进这座核电圣堂,激动心情不言而喻。

图为秦山核电基地航拍全景。(厂区供图)

在去秦山核电站的大巴车上,回荡的是《小苹果》的旋律,而屏幕上核电员工闻声起舞,演绎着核电人的精神风貌。“这是秦山核电版的《小苹果》,网上可火了。”随行工作人员告诉笔者。

车辆驶入秦山核电厂区,杭州湾宽阔的海面近在眼前,核电站9台机组都临海而建,一期和二期隔山对望,中间有隧道相连。

与近年来新建的核电站相比,厂区规模大是秦山核电工程给笔者留下的第一印象。

“秦山核电工程占地7200多亩。”中核核电运行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志勇介绍,中国自主发展核电的核电梦从秦山起步,1985年开始建设,经过30年形成了现有规模。

作为中国大陆核电的发祥地,如今秦山核电9台运行机组总装机容量达到656.4万千瓦,年发电量约500亿千瓦时,约占浙江全年用电量的15%,是我国核电机组数量最多、堆型最丰富、装机量最大的核电基地。

秦山核电基地所在的浙江海盐县,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处于长三角城市群的中心,与上海、杭州、苏州和宁波四座城市的距离都在100千米左右,也是华东电网的负荷中心。秦山核电站配建了500千伏变电站,由华东电网统一调度,为长三角经济发展提供着绵绵不绝的清洁电力。

刘志勇介绍

“秦山核电的一大特色是堆型丰富,功率不同,这也给我们的群堆管理提出了考验。”秦山核电站目前有9个堆,并且机组类型不一样,有重水堆、压水堆;功率不一样,从30万千瓦到100万千瓦不等。在这一前提下,秦山核电推行扁平化的领域管理,以保证安全运行为基础进行一系列的管理模式创新。实践证明,我们的管理模式是有效的。

秦山三期是我国唯一一座商用重水堆核电站,采用加拿大坎杜6重水堆核电技术,装机容量72.8万千瓦,两台机组分别于2002年和2003年投入商业运行,实现“核电工程管理与国际接轨”,被誉为“中加合作的成功典范”。

刘志勇介绍

“与压水堆不同的是,重水堆使用的是天然铀,同时还兼顾一些附属产品,能够生产钴-60,秦山三期生产的钴-60已经占到全国使用量的80%。另外,回收铀经过适当处理还可以在重水堆重复使用,为我国节约20%以上的天然铀,预计每年产生效益5000万元以上。”

“我们既是核电员工也是居民”

核电站的安全是永恒不变的主题,这一点上秦山核电人有着足够骄傲的资本。秦山核电建成30年间,没有发生任何核安全事故,没有发生任何对环境产生影响的事件。

秦山核电新闻宣传中心一位工作人员表示

“我们既是核电站工作人员,也是周围的居民,在这里工作挺安心的,而且海盐也是一座宜居城市。”他已经把家安在海盐县城,距离核电站不过10千米的路程,每天开车往返。

秦山核电给海盐带来的环境效益是显著的

海盐2014年全年空气优良率85%以上,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0岁,3千米范围内有4个百岁老人。截至2015年6月30日,秦山核电基地累计安全发电3577.35亿千瓦时,相当于为国家节省标准煤1.15亿吨,减排二氧化碳约3.76亿吨,相当于植树造林102万公顷,等于新增了约210个西湖景区的绿地。

刘志勇表示

“我们的资金投入中40%是安全投入。秦山作为中国核电安全运行的典范,印证了核电是安全、清洁、高效的能源。”日本福岛核事故之后,国家要求在运核电站把安全放在首位,进行一系列整改措施。秦山核电已经投入6.5亿元进行了56个改进项,目前整改已经落实到位,保证了核电站更安全地运行。“在堤坝方面,我们将防波堤升高了1.7米,现高已经达到10.2米,并拓宽至14米,可抵御千年一遇的海潮。另 外我们还购置了移动式柴油机和移动泵,新建应急指挥所,加装了非能动消氢装置等。”

对于公众担心的我国核电站所在地会不会发生地震等灾害,刘志勇表示,这种担心在秦山核电站是不必要的。秦山核电站建在数十平方千米的稳定基岩上,地质条件十分稳固,地震发生概率很低。我们的抗震设计对地震烈度的取值标准为,保证机组安全运行的地震概率为五百年一遇,安全停堆的地震概率为万年一遇。

“另外,秦山核电所在区域也不具备发生大海啸的条件。”刘志勇表示,杭州湾没有大的地质断裂带,海水深度约为50~100米,而发生大海啸的水深条件是1000米,所以不必担心。

那么秦山核电站周边辐射情况如何?根据国家环境监测机构提供的资料显示,秦山地区各项环境辐射监测指标均保持在天然本底水平,对周围辐射环境没有产生可察觉的影响。

环保部华东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副主任韩文平表示在华东六省一市,秦山核电工程由华东监督站核设施监督一处专门负责监督,在核电厂周围设有监测设备,辐射数据会24小时公布。据公布的数据显示,秦山核电站周边的辐射情况没有实质性差异。

核安全问题,仅有核电企业与环境保护部门的努力还不够,需要公众的理解和媒体的宣传,跳出“绝对的安全”这一误区,要与公众进行有效的沟通,提高公众的可接受度。

立足海盐建设秦山第二站址

谈到未来发展,一句“再造新秦山”展现出秦山核电人的踌躇满志。

刘志勇表示:“安全高效稳定运行现有9台机组,这是我们的第一责任。”在这一基础上才能谋求未来发展。

首先,作为国内资格最老的核电站,第一座核电机组已经运行了24年,延寿和退役问题已经摆在面前。秦山一期30万千瓦级核电机组,原本是个原型堆,经过技术改造成为商用堆。面对30年的设计寿命,亟待解决从延寿到安全退役管理的问题。“我们有责任把这件事做好。”秦山核电一期目前运行状态良好,正在开展延寿20年的论证工作,经过评估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另外我们还将立足海盐建设秦山第二站址,建设新核电机组,目前正在充分地调研和沟通。”刘志勇介绍,从放射性排放限值来讲,9台机组还没达到限值瓶颈。

秦山核电落地海盐30年间,已经走出了一条核电兴城、地企共荣的道路。

如同核裂变的链式反应原理一样,核产业在海盐也形成了一系列产业链条,并将根脉深深扎入地方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这对于新建核电项目的发展无疑提供了一个样本。

截至2014年底,秦山核电已累计向国家纳税248亿元。

在2014年海盐346亿元GDP中,核电贡献了112.9亿元。

2000年~2014年,秦山核电企业缴纳教育附加费7.78亿元,占全县50%左右。

几个经济数字还不足以说明秦山核电对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海盐县核应急办公室主任徐浏华表示

以前海盐交通不方便,要搞其他招商引资项目很困难。有了核电站之后,每年为地方纳税几个亿,方家山核电工程开始运营以后,每年税收将增至10多个亿。这对地方发展是真金白银的好处,路更宽了,桥更好了,天更蓝了,水更清了。地方经济发展自然就更快了。

秦山核电有400多名海盐本地员工。核电相关联产业联盟76家企业中,平均每家企业有员工100名,本地员工占70%以上,企业每年给员工带来2亿多元的经济收入。2014年,这些关联产业产值达到200亿元。

徐浏华表示,论文明程度,核电社区最高。

“秦山核电也提升了海盐的人口素质,秦山核电走出了两个院士,输出厅局级以上的高管30余人,培养了大陆首批核电操纵员‘黄金人’35人。在职员工约4000人,其中有正高职称者137人。”

从一个小细节就能看出来,核电员工停车时,车头总是朝外,体现的是职业规范和严谨态度。

徐浏华表示

“常有人问我,核电站周围是不是有无人区?我说怎么会有无人区呢!每天核电站围墙内就有4000个核电员工和4000个检修外包服务人员在上班。围墙外面紧挨着就是民居,核电厂周围就没有无人区的概念。”日本福岛核事故之后,海盐一如既往地支持核电,在各类核工业展上宣传中国核电城,就是要打造地方与核电和谐发展的典范之作。

记者手记

记者第一次去核电站采访,临行前家人难免叮嘱注意安全,说实话,当时没有多少底气安慰他们。当真正踏进核电站的大门,最关注的自然是安全问题。

与记者想象反差最大的是,直至进入核电站的主控室玻璃墙外,也看不到有人穿戴类似于防化服的全副装备。从员工到参观者,仅着普通服装和防砸鞋出入。记者被告知,在核电站工作一年所接受的辐射剂量,还不如普通人拍一次X光片。

“我们既是核电站工作人员,也是周围的居民。”工作人员这句朴实的话其实揭开了核电站的神秘面纱,核电站对于地方来说,与其他企业没有太多区别。

事实上,对于公众来讲,围绕在核电站周围的神秘感仍然挥之不去,恐核、拒核皆因不了解。自日本福岛核事故以来,公众对于核安全的诉求越来越强烈。加强沟通和科普,让公众真正了解核电是接受核电的前提。

近年来,我国核电企业放下“高冷”的身段,公众沟通力度不断加大,以秦山核电基地为例,每年接待外来人员超过万人,并加强与海盐地方政府合作,加大信息披露和公众宣传。当前,一座投资2.5亿元的全球最大核电科技馆正在建设中,项目建成后,海盐将成为核科普重要基地。

原标题:走进我国核电事业的发祥地──秦山核电基地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