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4时30分左右,杨成涛跟往常一样准时起床。5时刚过,他和同事冯文顺、游从银、罗钱水等5名工友就出现在1000千伏淮上线14标段22号塔的施工现场。今天是横担吊装的日子,作为高空作业人员,他们必须提前为横担起吊做好准备。

淮上线16标段,电网员工正在高空抓紧施工,确保工程高质量如期完成。 黄海 摄

在南京变电站,电网员工精心施工。李松 摄

浙江送变电公司员工正在紧固特高压铁塔上的螺丝,所有螺丝他们都要紧固三遍。高志星 摄
“嘀!嘀!嘀!”随着3声哨响,参加当天作业的25名作业人员迅速集合。5时30分,站班会开始,项目部安全专职谭志相对当天的施工任务、作业规范、安全事项等一一进行交底。站班会通常也叫“三交会”,主要包括“交任务、交技术、交安全”。
周定祥在施工队中算是年龄最大的一名员工,40多岁的他因为常年在户外作业,看上去要比实际年龄老了许多。因为年龄大,他不能登高,只能从事地面作业。记者见到他时,他正一遍一遍地擦着横担上的泥巴:“横担打理干净后,还要给损伤的地方补油漆。”他告诉记者。
跟周定祥一样从事地面作业的还有廖洪均、郭永平、王敬富等3位“老人”。他们手上都拿着大扳手,正紧固横担上的螺丝。廖洪均告诉笔者,铁塔上的所有螺丝他们都要紧固3遍,每次紧固都有严格扭力要求:“一基铁塔2000多个螺丝,一个也不能漏。”
午饭是简单的黄芽菜烧豆腐,加了些许的辣椒和肉片,盖在饭上,不到5分钟就吃好了。利用吃饭间隙,记者问杨成涛,平时有没有休息日和娱乐活动。他说,下雨天就是他们的休息日,晚上洗完澡躺在床上跟家人发发微信聊聊天是他一天中最开心的时候。
下午就要正式吊装了,杨成涛和他的工友们利用午饭后时间赶紧钻进工棚休息。在30多摄氏度的气温下,爬上100多米高的铁塔作业,体力消耗确实太大了。
“横担安装结束后,这里的立塔工程也就结束了,从进场到把这基高111.1米、重202.4吨的铁塔立起,用了不到20个工作日的时间。”现场负责人游大建说。大暑临近,气温越来越高,来自安徽、山东、青海、辽宁、江苏等省份的特高压建设者冒着高温酷暑,正快速推进淮上线工程建设进度。

电网员工在休息区吃午饭,能参加特高压工程建设,他们说很自豪。秦捷 摄

青海送变电公司在12标段放线作业。戴德君 摄

电网员工冒着高温在铁塔上加紧施工。高志星 摄
【链接】
淮南—南京—上海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起于安徽淮南变电站,止于上海沪西变电站,跨越淮河和长江,是特高压交流工程大规模建设的首批工程。工程建成后将实现输电代替输煤,促进节能减排和大气污染治理,增强电网运行的灵活性和可靠性,满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关数据】
电压等级:1000千伏
线路长度:2×780千米
变电容量:1200万千伏安
工程投资:268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