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拜读了刘振亚先生的《特高压交直流电网》一书,受益良多。该书从国家能源电力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从提高中国电力配置能力,乃至提高跨国、跨洲电力配置能力,提高能源、经济、环境全面协调发展能力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特高压交直流电网》从电网发展的历程、现状和趋势

首页 > 市场 > 正文

电力建设:实现安全、高效、清洁能源发展的重要突破

2015-07-20 14:37 来源: 国家电网报 作者: 李国庆

近来,拜读了刘振亚先生的《特高压交直流电网》一书,受益良多。该书从国家能源电力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从提高中国电力配置能力,乃至提高跨国、跨洲电力配置能力,提高能源、经济、环境全面协调发展能力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

《特高压交直流电网》从电网发展的历程、现状和趋势入手,指出电网在现代能源供应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的坚强智能电网是解决能源和电力发展深层次矛盾的治本之策,能满足各类大型能源基地和新能源大规模发展的迫切需要。作者提出的“大能源观”思想,以及构建安全发展、高效发展、清洁发展的现代能源保障体系的目标,对于中国未来能源电力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这本书对于高等教育,特别是从事能源电力行业人才培养和研究的高校,具有积极导向作用,为高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该书具备普及性、前瞻性、学术性、系统性、实践性为一体的科学完整的知识体系。

一、普及性。该书就一般读者而言,对于了解中国电网建设和发展具有普及知识的作用。读者可以通过该书对中国电网建设和发展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特别是对特高压电网建设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同时,通过该书,读者可以对中国能源分布、能源特点有进一步的了解,建立“大能源观”。“大能源观”特别是对于国家,对于制定国家能源电力建设的规划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二、前瞻性。该书详细阐述了中国电网和国际电网发展建设现状,通过大量翔实的数据分析了电网的发展趋势,以及电力输送和经济建设对电网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特高压输电发展的动因,从输送效率、规模、距离以及生态环境、安全性、社会效益、保障能力等方面做了详细的阐述。这对于实施“一特四大”战略,实现“以电代煤、以电代油、电从远方来”的战略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随着特高压输电等先进技术的全面推广应用,电网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电能输送载体,还是功能强大的能源转换、高效配置和互动服务平台。通过这个平台,能够实现多能互补、协调开发、合理利用;能够连接大型能源基地和用电负荷中心,在更大范围内优化能源配置;能够与互联网、物联网、智能手机等相互融合,服务智能家居、智能社区、智能交通、智慧城市发展,成为我国未来的能源互联网平台。

三、系统性。该书从电网发展的历程、现状和趋势着手,详细阐述了交直流输电技术特点和特高压交直流输电系统的优势,结合中国能源分布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中国特高压交直流电网建设设想及论证分析;分专业阐述了特高压输电技术的技术创新;总结了特高压工程技术应用经验和技术标准。该书是一本极具价值的学习教材,从中可以系统地学习和研究特高压交直流电网建设的战略构想、技术分析和实践成果。

四、学术性。该书集成了我国特高压领域各位专家和工程技术团队的创新成果,涵盖了特高压理论、技术、设计、设备、建设等各个方面,既有理论的继承与创新,又有实践的总结与发展,是我国特高压理论和实践创新的著作,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该书所采用的实践成果,曾在2011年获中国工业大奖,被国际组织誉为“一个伟大的技术成就”。2013年“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成套设备及工程”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掌握这项技术的国家,这确立了中国在特高压输电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开启了以特高压为最高等级电网建设的新纪元。

五、实践性。从2005年开始,国家电网公司开始大规模开展特高压输电技术研究。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特高压电网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该书系统总结了特高压交直流输电工程建设的研究成果,1000千伏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向家坝—上海±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示范工程以及仿真基地和研发中心,都为本书提供了大量翔实数据。同时,本书也为未来“五横五纵”特高压网架和27项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特高压交直流电网》一书可以说是近年来论述电网建设的重要著作。该书的出版,对于推动能源结构由高碳转向低碳、能源利用由粗放转向集约、能源配置由局部地区转向全球、能源服务由单一转向智能互动具有重要意义。该书对推进中国坚强智能电网建设,实现安全、高效、清洁能源发展目标,保障中国能源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原标题:实现安全、高效、清洁能源发展的重要突破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