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10日傍晚,天色正在渐渐暗下去。大岩洞村76岁的彝族阿妈苏惹力没有像往常一样趁着天光在自家屋里的灶头上忙活,而是早早吃完饭,穿上只有盛大节日才穿的衣服,慢慢走向村头小学的操场。此时,村里的很多男女老少都穿戴着彝族传统服饰,已经聚集在这里。他们围在一起兴奋地交谈着,等待着,期

首页 > 配售电 > 售电服务 > 市场 > 正文

光明延伸 中国还有贫困地区未通电

2015-07-17 08:19 来源:国家电网杂志 作者: 杨青

2015年6月10日傍晚,天色正在渐渐暗下去。大岩洞村76岁的彝族阿妈苏惹力没有像往常一样趁着天光在自家屋里的灶头上忙活,而是早早吃完饭,穿上只有盛大节日才穿的衣服,慢慢走向村头小学的操场。此时,村里的很多男女老少都穿戴着彝族传统服饰,已经聚集在这里。他们围在一起兴奋地交谈着,等待着,期盼着一个光明而幸福时刻的到来。

晚上7点21分,四川雷波县供电公司董事长吴桂琼合上电闸,操场上高高架起的大灯泡忽然把大地照得通亮。“通电了!”欢快的音乐响了起来,人群中爆发出此起彼伏的欢呼声。人们载歌载舞,欢庆光明。

苏惹力笑得合不拢嘴。这位村里年纪最大的老人,过了一辈子伐薪取火、点油灯照明的日子,在这一刻,她和乡亲们一起彻底告别了无电历史。

偏僻边远、山大沟深的大岩洞村告别无电历史,是电网员工不懈努力的结果。

2013年,国网四川电力公司启动辖区内阿坝、甘孜、凉山三地最后的无电地区电力建设,解决供区内13. 96万户无电户52.92 万人口用电问题。和阿坝、甘孜地区高寒缺氧不同,凉山地区地貌复杂,山高峰险,境内海拔相对高差达到5000多米。位于凉山州西南部、金而沙江下游北岸的雷波县域内,更是群山起伏、溪谷纵横,连县城也只能是依山势分阶梯而建。

复杂的地形地貌导致雷波县交通不便,山寨散落,大大增加了当地无电地区通电工程建设的难度。“最难的是把电杆和变压器运送到位。”黎强是雷波县供电公司青年突击队副队长,他们的主要任务是解决无电地区建设中的急难险重问题。山间道路狭窄陡峭,仅能供一辆小工程车通过。很多时候,几公里的直线距离,车要在崎岖的山路上开几个小时。遇上下雨滑坡,行车更为惊险。更多的时候,连在这样的路上开车都是奢望,设备全靠建设人员在斜度六七十度的山坡上手拉肩扛,辗转运送。电杆太长,运输时无法在山路上转弯,建设人员就把电杆分为两段,到位后再焊接安装;山路蜿蜒绕行太远,就在山顶架起一座座索道,通过索道运送建设物资缩短建设时间。

山里经常下雨,有时候线路刚刚架好,一场暴雨就给冲毁了;有时候几个人好不容易将电杆运到半坡上,却因为道路泥泞湿滑,一不小心就又滑了下去。

在整个雷波县无电地区建设中,这些困难并不鲜见,但都无法阻止电力线路的延伸。截至2015年5月7日,包括大岩洞乡刺竹坪村、溪洛米乡祛里村在内的61个行政村11619户无电户已全线通电。到6月底,全县42个乡(镇)159个行政村19683万户无电户也全部实现了通电。

在大岩洞村庆祝光明的时候,十几公里之外的中南村还在黑暗中期待。环抱中南村的牛儿山海拔 2100米,长长的电力运输索道从山顶直通向对面山腰处的小村庄。

“村里人的主要经济来源就靠种核桃和养猪,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出过这座山。”大岩洞乡乡长赵玉富每周都要“巡一次山 ”,双脚是他的主要交通工具。在牛儿山山顶上看起来近在咫尺的小村庄,步行要翻过三道山梁,跨过一条小溪,花费3个多小时。

一条叫做以可儿的小溪从村边流过。靠着这条小溪,村里有些人家自己置办了微水电,1千瓦的发电机只够两三家照明用。“如果要开一台电视,就连灯都不能点了。”村民阿火拉日两年前从雷波县用马驮回一台微型水力发电机,可到了冬天枯水季,发电机也派不上用场了。中南村住着98户彝族老乡,更多的村民是用烧着的竹子照明。一根竹子插在墙缝里,不光熏得四壁漆黑,人在飘摇的火光中也呛得难受。

村子中央有座南厂小学,43岁的徐有吉正在给村里的孩子上课。说是小学,其实就是一座小小的院子,土坯院墙低低矮矮,从院门口一步就能跨进仅有的一间教室。十平方米左右的教室里只有13套桌椅,墙上用粉笔写着课程表,黑板是一块刷着黑漆的门板。没有电灯,照明就靠墙上的两扇窗和屋顶的 8片亮瓦。“娃娃们每天只有从早上10点上到下午2点半,太阳光能照亮的时间上课。马上就有电了,以后上课的时间就能长些。 ”徐有吉希望这些孩子们能过上和他们父母不一样的生活,“有了电就有光明,就有了希望……??”

和徐有吉一样将希望寄托在通电上的,还有雷波县政府。“大岩洞乡是雷波最后一个无电乡,除大岩洞村外,中南村、南家湾村、半坡村最迟6月20日全部通电,到时候雷波县将全面实现电力村村通。”在大岩洞村通电现场,看着穿着工装和村民们一起围着篝火跳着舞的电网员工,雷波县委常委、县总工会主席杨解对雷波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电力是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现代文明和小康生活的重要标志。通电后,当地的教育、文化传播以及生产生活方式等方方面面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杨解希望村民们能够通过电视、电话,更多地了解外面的世界,感受更多的新事物、新文化(300336,股吧)、新信息,彻底改变原始落后的生活方式。而雷波县丰富的矿产和旅游资源,也会随着通电,得到更大力度的开发,全面带动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夜深了,伴随着杨解的寄语,大岩洞村小操场上的歌舞逐渐接近尾声。篝火正在渐渐熄灭,高高挑起的电灯依然明亮,温暖的灯光守护着欢乐的人群,照亮着他们前行的道路。

记者手记

这次四川凉山之行,令人终身难忘。6 月10 日,天刚蒙蒙亮,我们就从雷波县城出发前往大岩洞乡采访。因为晚上下了一夜雨,道路湿滑,还有几处滑坡,再加上山道曲折,坡陡路窄,拐弯时越野车也要倒腾几次才能转过去。人坐在车里,就像大浪行舟,提心吊胆。窗外是悬崖峭壁,车轮下山水漫延,动不动还能听到山石撞击汽车底盘的声音……不到150公里的路程,车行了将近7个小时,当我们终于到达牛儿山山顶的时候,大家都觉得松了一口气。

然而,更难行的路才刚刚开始。车辆无法通行,只有靠双脚攀山越岭了。我们在满是烂泥的羊肠小道上翻了三座山头,步行3 个多小时,才进到村子里。路上,总能看到高耸的电杆,新架的电线,我们空着手走路都感到很费劲很艰难,实在难以想象建设人员是如何在这里运输物资和架设线路的。

一路走来,我们不仅看到了通电给一个名叫刺竹坪的小山村村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也感受到大山深处中南村村民期盼通电的迫切心情。特别是在大岩洞村的通电现场,彝族群众载歌载舞、欢乐喜庆的场面,让人记忆深刻!

夜里10点多,我们离开大岩洞村返回县城途中,马家村的村民们正在漆黑的山路上等待着我们。知道大岩洞村来了很多电网员工,他们一定要邀请大家去村里喝酒,感谢电网员工为他们送来了光明……

面对这些质朴的村民、生动的场面,我不禁想起了四川电力员工夏江说的一句话:“铁塔是冰冷的,但是支撑它的,是温暖的人。”

原标题:光明延伸 中国还有贫困地区未通电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