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京津冀三省市已经全部审议通过本地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方案,三地新的功能定位随之明确。在此基础上,京津冀协同发展路径也日渐清晰,即优化首都核心功能,强化京津双城联动,通过提升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重要节点城市,打造现代化新型首都圈、并统一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全

首页 > 市场 > 正文

【关注】能否打造京津冀一体化电力市场?

2015-07-16 11:41 来源:北极星售电网 作者: 李兆清

目前,京津冀三省市已经全部审议通过本地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方案,三地新的功能定位随之明确。

在此基础上,京津冀协同发展路径也日渐清晰,即优化首都核心功能,强化京津双城联动,通过提升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重要节点城市,打造现代化新型首都圈、并统一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全球最大的世界级城市群。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各大电力巨头纷纷关注了京津冀一体化,例如,刚刚成立的国电投董事长王炳华、副总经理余德辉就出席了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活动。

延伸阅读:强化电网互联互通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全球最大的世界级城市群对电力工作提出了全新而艰难的挑战。京津冀地区同属京畿重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在国家将京津冀协同一体化发展纳入重大战略的大背景下,与电力发展密切相关的产业结构、城市空间布局、环境生态空间等都将有非常大的优化和调整,京津冀电力发展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京津冀地区一次能源分布与电力负荷分布存在较大的不平衡性。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较快,是华北电网的负荷中心,西部的山西、蒙西地区的煤炭资源较为丰富,是华北电网的重要送端。作为华北电网的重要受端,京津冀电网还担负着保证首都安全供电及重要政治活动(如大阅兵)的责任,是电力工作的重心所在。

京津冀协同发展首先应是基础设施的协同发展,其中电力建设是重要方面。在现代化城市发展进程中,电力的协同发展、清洁化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京津冀电力发展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可以说,电力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能量之源。因此,构建京津冀一体化电力市场也应该是题中之义、当务之急。

京津冀地区是国家电网在华北的重要负荷中心,从先天条件上就具备协同发展的良好基因。打造京津冀一体化电力市场关键在于强化京津冀电网区域协同,保障电网规划有效落地、加快电网建设、深化电网互联互通、提升清洁能源消纳能力、积极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助力三地治理雾霾工作,减少“虹吸效应”。

随着京津冀一体化的加速,北京对电能的需求将不断扩大。中央明确了北京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的城市战略定位,疏解首都非核心功能,主导产业也将向着“高精尖”的方向发展。而随着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四大燃气热电中心建设及燃煤机组逐步退运,北京市在原则上不再新建电厂的情况下,还要满足“煤改电”、电动汽车等新的用电需求。在今后统一规划发展中,京津冀地区将进一步加大受电比例,绿色发电比重将进一步提高,并积极采用新技术,提高电网输电、配电能力,发展智能电网、微电网、电动汽车等。

京津冀作为一个新的有机整体,在电力工作中,要根据需要对电源点、省间电网等进行统一布局和完善。综合考虑人口、建筑规模、国民经济发展、世界城市对标等因素后,未来新的用电需求不断增长,电力供应将由紧平衡逐步转变为硬缺口,也就是说,如果外部电力无法送入北京,负荷高峰期北京将面临用电紧张局面。

为保障北京市能源供应,应该充分发挥电网能源配置平台的作用,通过远距离、大容量、高效率的传输,将山西、内蒙古、东北等地的电能输送到北京。

如今,解决北京用电需求有了新途径,在原有通道的基础上,统筹京津冀三地电力需求,协调电网资源,确保区域电力平衡,实现三地电力的协调发展。依托国家电网公司特高压规划,国网北京电力规划了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六大外受电通道外受电通道全部建设成后,将有效优化京津冀受电结构,北京电网外受电能力将在原有基础上增加近一倍,也就是能达到3400万千瓦。

目前,京津冀地区已经建成电源装机约7300万千瓦,形成了坚强的500千伏大环网结构,北京、天津电网各自形成500千伏环网,并和冀北电网共同形成了京津唐环网结构,河北南部电网500千伏“日”字形网架结构初步成形,通过10个通道接受外来电力约2900万千瓦,有力地保证了电力的安全可靠供应。

( 来源: 北极星售电网 作者: 李兆清 )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