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在淮南-南京-上海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线路工程第二标段施工现场,工程公司首次使用多旋翼飞行器进行初导引绳展放工作。
多旋翼飞行器又叫“飞行机器人”,属于航模的一种,它通过数字卫星定位、人工遥控等操作步骤完成飞行任务。其特点是可全天候使用,其设备稳定、精准、安全、负载力大。以往特高压工程放线方式多为人力砍伐通道、通过绞磨或人力强行拉拽,或者采用动力伞进行初导引绳展放,不仅使用人力较多,而且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主要体现在大风天气、夜间施工等作业环境,现场管理难度大,安全隐患多。
而此次放线任务应用的多旋翼无人机装设有GPS导航仪,在传统无人机的基础上增加了线盘带张力、引绳切断、能抵挡住6级大风等功能,最大起飞重量10公斤,最快速度12米∕秒,一次起飞续航时间15分钟,可携带3平方毫米牵引绳800米。现场只见起飞的多旋翼飞行器搭载一根Φ3迪尼玛绳,由171号铁塔带入172号铁塔实施精准投放,从而顺利完成了两塔之间的引线放线工作。
据悉,多旋翼无人机放线技术的应用大幅度减轻了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缩短近60%的工期,有效避免了人工放线的安全隐患,保护了通道生态环境,同时解决了清理树障、青苗赔偿及工程协调等难题。
原标题:北京电力工程公司:首次在特高压工程中使用多旋翼飞行器进行初导引绳展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