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作为一种神奇的创新材料,可以颠覆人们对科技产品的认识,如透明防弹衣、可弯曲折叠的手机、储电量为传统电池3倍的超能电池。业内专家预测,未来几年这种材料将会代替硅,在科技界爆发一场技术革命。而这场革命正在发生。南开大学教授陈永胜在近日出版的国际某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称,研究证

首页 > 储能 > 储能材料 > 评论 > 正文

创新与颠覆 石墨烯应用步入新时代

2015-07-01 09:20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作者: 李文

石墨烯作为一种神奇的创新材料,可以颠覆人们对科技产品的认识,如透明防弹衣、可弯曲折叠的手机、储电量为传统电池3倍的超能电池。业内专家预测,未来几年这种材料将会代替硅,在科技界爆发一场技术革命。

而这场革命正在发生。南开大学教授陈永胜在近日出版的国际某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称,研究证明石墨烯可在包括太阳光在内的各种光源照射下驱动飞行,其获得的驱动力是传统光压的千倍以上。该研究成果令“光致电驱动”飞行成为可能。

此发现一经公布,令国内石墨烯行业更加振奋。不过,在欣喜的同时更需冷静的思考。

走出象牙塔

工业化应用最关键

2009年左右,国内部分石墨烯企业宣称完成大规模制备技术,并称已将中国石墨烯材料送入工厂。实际上石墨烯的分类及定义都尚未在我国形成标准,许多企业称制备出寡层、多层等种类石墨烯,搅混了石墨烯概念。国际上公认,石墨烯是由一层碳原子构成的二维碳纳米材料,多层根本不能称之为石墨烯。

之所以出现多层石墨烯,原因在于国内大多数的企业并不具备生产单层碳原子材料的能力,而石墨烯所具有“光致电驱动”现象也只有单层碳原子材料才能做到。因此陈永胜提到的“光致电驱动”飞行,还需要整个石墨烯行业一系列的应用技术得到突破配合才行。

近日,我国前瞻产业研究院在一份《石墨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作出一个大胆的预计:未来10年石墨烯形成的产业规模将达5000亿美元以上,而惟一的出路就在于石墨烯材料转化为与老百姓相关的消费产品。

其实当初在实验室获得的石墨烯材料仅是以机械剥离的方式,即用胶带粘到石墨烯上,手工把石墨烯一点点剥离下来,缺乏可行的大规模生产技术。据了解,当初石墨烯的制备和消费都在科研机构内消化,售价在4000-5000元/克,价格居高不下,随着部分企业达到宏量制备水平,石墨烯材料才逐渐走出象牙塔。

2010年,北京碳世纪科技有限公司的技术团队突破单层碳原子材料的宏量制备技术难关,制定一系列的工业流程,通过石墨成批生产制备出公斤级单层碳原子材料。就此成果来说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而中国丰富的石墨矿储备,为此技术提供了足够优质且廉价的原材料,也使得石墨烯材料的价格大大降低,至此石墨烯工业化应用的条件已经具备。

石墨烯产品将进入寻常百姓家

针对陈永胜发表石墨烯具有“光致电驱动”性质的论文一事,碳世纪公司创始人闫立群说,这足以证明中国并不缺乏创新和创造力。碳世纪已经推出了光悬浮演示装置,并已经针对该技术做了成熟的产品规划。通过“光致电驱动”技术实现宇宙航行这种高端领域应用虽然尚需时日,但针对可以改善大众生活的石墨烯产品已经问世。

多年来,碳世纪公司致力于单层碳原子材料产业化应用,并计划于近期推出中国首款产业化的单层碳原子民用产品——“碳威发动机节能改进剂”。据了解,碳世纪公司在多年前就致力于石墨烯制备技术的研究,现已将制备技术成功转化为工业生产。

据了解,闫立群自2010年组建团队进行宏量制备技术的研发,到2014年年初,团队建立了小型石墨烯生产示范线,同年,在锂电、塑料、防护蜡、改进剂等15个领域展开了22项应用技术的研发,并且公司已与多家科研机构和企业展开合作。可以看出,碳世纪公司最终目的直指下游产业链。

闫立群表示:“任何一项高科技再神奇再绚烂,如果不能用来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那么等同于零,我们相信未来是石墨烯的时代,而要领航这个时代,就需尽快让石墨烯产品走进寻常百姓家,让每一个人能切身感受到科技带来的改变与便利,这样创新与发展才存在价值。”

原标题:创新与颠覆 石墨烯应用步入新时代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