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中国电力投资集团(下称中电投)和国家核电技术公司(下称国核技)合并为国家电力投资集团(下称国电投),火爆朋友圈的却是关于李小琳的职位变动。因为其意外地未在国电投的领导班子中出现。作为中电投副总经理、中国电力董事长的她,原本被外界认为将出任国电投的“三把手”。前中国国务院总理李鹏之女的特殊身份,让这位“电力一姐”的去向颇受业内关注。
电力系统大调整
国电投的成立以及李小琳的职位变动,或许只是电力系统高层领导大调整的引子。
在圈内流传的一份人事调整名单中,包括李小琳在内,涉及了国家电网公司、中国南方电网公司(下称南方电网)、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下称大唐集团)等多家公司的一、二把手的职位变动。国家电网董事长、党组书记刘振亚到达退休年龄或面临调整,南方电网总经理钟俊已满60周岁。其余数位并不涉及年龄问题。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国家正在逐渐转变电力改革的思路,为了进一步推进电力体制改革,单纯的高层大换血不仅能起到辅助作用,更能够改变目前电力体制改革举步维艰的局面,有利于政府相关部门引入市场机制,做出更大的动作。
按惯例大型央企一把手的服务上限一般为63岁,五一节前的最后两天,经组织谈话,中石油集团董事长周吉平已与中石化集团董事长傅成玉同时到站退休。这打开了人们对“三桶油”及能源市场的一轮想象空间。
据悉,中石化已经在召开的公司党组会议上,宣布傅成玉从中石化集团董事长任上退休,接替他的是从大庆油田出来的王玉普,王此前在中国工程院担任副院长。
这次三家公司的董事长大换班的背景,发生在中石油集团原总经理廖永远、中石化集团原总经理王天普在近两个月内相继因涉嫌严重违纪被调查之时,因此格外引人关注。今年被称为“国企反腐年”,巡视组在对包括“三桶油”在内的多家央企的巡视工作进行过程中,已有多名央企高管被调查或遭受处分,而中石油更是反腐重灾区。
不过,石油行业的继任者则面临艰巨挑战,不仅要承受反腐重压,还要在低油价和经济发展放缓的长期预期下承担拯救业绩的重担。
业绩的下滑已经开始。在上月公布的2014年业绩中,中国三大石油公司的业绩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中石化的净利润结束了五年的增长,同比下滑29.4%。中石油的净利润也同比下降17.3%。以海外业务为主的中海油情况稍好,但2014年实现营收2746.34亿元,也同比下降3.9%。“三桶油”均宣布将缩减资本开支。
中国上一次的三大石油公司董事长调整是在2011年。2011年4月,在原中石化董事长苏树林调任福建省委党组副书记之后不久,时任中海油总公司党组书记和董事长傅成玉转任中石化集团党组书记和董事长,中石油集团副总经理王宜林升任中海油总公司党组书记和董事长。
另据《财经》等媒体的消息,李小琳将被平调至大唐集团担任副总经理。大唐集团新闻中心副主任黄源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截至目前,关于李小琳到大唐集团任职之事,大唐集团内部并未接到上级有关单位对此的宣布。
在2015年国资委信息公开目录中,已多次涉及电力企业高层的职务变动情况。
其中,涉及人事变动规模最大的,当属国电投的重组。5月底,中组部宣布任免名单,原国核技一把手王炳华担任国电投党组书记、董事长,原中电投副总经理兼总会计师的孟振平担任国电投党组副书记、总经理。原中电投总经理陆启洲到龄退休。
6月中旬,国资委确认了国电投的其余领导班子成员。国电投高层共10人,来自中电投和国核技各五人。其中国核技、中电投各有三人出任副总经理。
实际上,在国电投成立之前,国核技领导班子已发生调整。今年3月,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成立董事会,王寿君任董事长、党组书记,免去其总经理职务,原国核技总经理顾军调任中核建担任总经理。随后,原国核技纪检组长和自兴调任中核集团出任副总经理。
除了国电投,南方电网、中国电力建设集团等电力企业也都在近期发生过高层人事变动。
2015年1月,国资委发布中国电建职务变动情况,任命晏志勇担任中电建董事长、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免去范集湘的党委副书记、董事长、董事职务。2015年5月底,因涉嫌职务犯罪,南方电网董事、副总经理肖鹏和祁达才同时被免职。
电力系统高层领导的上一轮大调整追朔至2010年。因大唐集团、南方电网、三峡集团一把手退休引发了电力系统的大换班。
大唐集团副总经理刘顺达,接替大唐集团总经理、党组书记翟若愚出任董事长职务;国家电网副总经理陈进行调任大唐集团担任总经理一职;南方电网原总经理赵建国接替袁懋振出任董事长职务;大唐集团副总经理钟俊调任南方电网总经理职务;国电集团副总经理陈飞调任长江三峡集团接替李永安任总经理一职;原副总经理曹广晶升任三峡公司董事长。
而在2008年,原华能集团总经理、党组书记李小鹏调任山西担任副省长,国电集团原总经理、党组书记周大兵退休,引发五大电力公司大换班。
“电力一姐”李小琳
李小琳1961年出生于北京,1988年获清华大学电力系统及自动化专业工学硕士学位,后前往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商学院任访问学者。从美国回来之后,李小琳给当时的电力部长呈报告称:“国家发展需要电力先行,但尚缺资金,资金缺口至少2000个亿,建议在境外成立一个受法律保护的规范的公司,即成立‘正规军’,把国际上大的基金、财团吸引到我们这里,参与中国的电力建设。”李小琳的建议最终得到了电力部的肯定,她被抽调组建中国电力国际有限公司,并担任筹备组组长。
回顾那段经历,李小琳坦言:“当时有独上高楼的茫然,你去做,却不知道怎么做,在未知中寻找出路。”这条上市之路李小琳闯了10年。从公司筹备到最后确立去香港成立公司就花了两年时间,随后,寻找境外资金投资电力市场时又因为观念、政策因素和金融危机而错过了三次上市机会。直2004年10月15日,中电国际旗下中国电力终于在香港主板市场上市交易。
李小琳自此成为了中国电力市场当之无愧的“一姐”,统领市值近百亿的中国电力,也是香港H股、红筹股上市公司中唯一女性CEO。2007年,她被美国《财富》杂志评为全球商界女强人,2011年又荣登“亚洲最具影响力的25位商界领袖”榜单,排名21,成为唯一入选中国女企业家。
需要指出的是,“电力一姐”名头与李小琳以及他的团队努力是分不开的。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为了发展电力工业,各地纷纷集资、引资办电,然而许多要求苛刻而又要价奇高的各种外资,也纷纷挤入国内电力项目,外资市场不但混乱,而且严重影响着我国的电力建设和经济秩序。
1994年,国家为了建立统一的对外融资平台,电力部在香港注册并授命李小琳赴港组建窗口公司,中电国际由此诞生。2004年中国电力在香港成功上市,实现了国有资本与国际资本、行业资本与社会资本、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对接与融合。
然而上市后,中电国际的发展道路并不是一路顺畅,而是面临许多荆棘坎坷。机组老化,10万机组、20万机组占有相当比重;所有机组脱硫改造均未启动;主辅分离、运检分离,企业历史包袱凸显;管理传统滞后,诸多难题不断暴露。不仅如此,国内煤价开始飚升,一路走高,持续不下,经营形势异常严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2005年中电国际年中工作会上,李小琳立下军令状:“今年再难,我和我的团队也要完成集团下达给我们的全年经营目标。如果完不成,我李小琳主动辞职!”
这样庄重而近乎誓言的一句话的背后,是一段企业转型发展的蜕变过程。在这些压力下,当年起,中电国际开始全面实施“四十字方针”管理方略,推进“三制一化”管理创新,坚持特色鲜明的“静水深流”文化引导,修订公司制度体系,使企业管理标准走上国内先进行列;全面启动全系统机组技术改造,脱硫脱硝、节能升级改造,组建中电检修,抢抓外部市场,打造中电检修品牌;确定了“两价一量”的经营理念,控制煤价、争取电价、争得电量。
2005年,大别山、清河一期、平圩二期、姚孟四期先后获得新机组核准。四个电厂七台机组打包招标、同步建设。这七台机组的陆续投产,初步改变了中电国际以小机组为主的资产结构。
2006年,公司搭建新能源资本平台,中电国际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电新能源”)在香港成立。作为中国境内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新能源专业公司,中电新能源紧抓国家鼓励发展新能源产业的难得机遇,利用香港资本平台和上海管理平台产融结合、跨越发展,目前形成了风电、水电、生物质发电、天然气发电、太阳能发电等五大板块滚动发展格局,并在国内率先探索新能源与智能电网结合管理新模式,成为国内涵盖新能源领域最广的新能源领军企业。
2007年开始,公司在全国率先实施“上大压小”,关停了14台共210万千瓦小机组,换来了16台60万千瓦机组和2台100万千瓦机组的投产,这其中包括清河第二台60万、芜湖、福溪、神头、常熟扩建、平圩三期。至此,中电国际的火电资产基本实现了升级换代,火电板块完全脱胎换骨。
2009年,中国电力收购五凌电力63%股权,从而转型为水火并举、独具特色的电力上市公司;五凌电力也充分利用国际资本平台,解决了建设资金紧缺难题,为后续项目开发提供低成本资金保障。截止目前公司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占比近30%。
过去十年间,从上市之初的高耗能、高排放的小机组占据企业系统大半江山,到如今优化发展布局,走出一条“天人合一”的绿色低碳发展之路,中电国际逐步实现了从单一的火电发展成水、火、新能源并举的格局,并且也构建了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
李小琳一直被业界称为“电力一姐”,还曾荣登美国《财富》杂志全球商界女强人榜。
谈到中国能源结构的优化调整,她提出了三个观点:中国能源结构优化的主要模式应是传统化石能源高效清洁利用和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的双轮驱动;近期的主要推力应是天然气比例的大力提升和水电的加快发展,加快天然气的发展和使用应上升为国家战略;电力是能源结构优化的中枢环节,推动电力替代、提升电气化水平、提高电力占终端能源消费的比例,将是能源结构优化的主要路径。
对中电国际的发展李小琳显得信心满满,未来中电国际将把目光聚焦于新能源、能源服务和国际化领域。“无可置疑的是,能源转型、能源多元化,实质含义是将会有更多的替代能源。我们可以进一步解放思想,在投资、运营模式、合作方式上,更加主动、灵活”,李小琳侃侃而谈,“早在2006年,我就提出进入节能环保以及服务领域,就是想围绕发电主业,瞄准可再生能源、节能环保的生态价值,做一番事业,打造一个专业化的领军企业。”
说到能源服务,民众对这个概念并不熟悉。中电国际也正在积极探索的新能源和智能电网相结合的模式,包括分布式多能联供模式,将这些模式培育成熟、深刻掌握,并找到将这些模式的基础部分不断复制的路径。这些模式是一个打包的服务产品,可以将它输出到每一个工业园区、商业功能区和居民社区,为每一个能源消费者提供个性化的贴身服务,而不是格式化的普遍服务,这才是对能源服务的定义。李小琳认为“电力能源工业今后的发展方向,必然是能源服务方向。对于一定量级的电力能源企业,谁能做新领域、新市场的先行者,就会抢占先机,就会开拓一片新天地。”
除了国内领域的市场份额,中电国际也紧抓国际化方面。中电国际副总经理赵亚洲告诉记者,2006年决定参与越南项目,到今年越南项目即将开工,已经过去了七个年头,由此可见国际化并不会一帆风顺。近些年,中电国际通过规模增长速度、成本下降速度、技术提升速度和优势培育速度,具备了一定优势,可以在国际上赢得一席之地。李小琳也表达“是时机大踏步地走出去了。”
“中电国际的创业、治业史是充满艰辛的。”这是赵亚洲在巡讲活动中多次强调的一点,“但所有参与这场艰辛创业、治业历程的中电人,都能够骄傲于我们所创造的辉煌。我们有创业历程,有战略引领,有责任担当,有大爱情怀,更有梦想追求。”这样的总结在中电国际员工中引起了共鸣。
结语
2013年新一届政府组成之后,重启电改呼声再起,此间各利益方博弈多日,至今日新电改方案终尘埃落定。但与上一轮改革相比,新电改趋于保守和温和,改革力度远逊于“五号文”,改革能否实现成效,依然有待观察。而此次电力系统的人事大调整或将辅助电力改革快速推进。
(资料来源:新京报、中国投资咨询网、电缆网、搜狐网、《界面》杂志、能源、腾讯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