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日本待了20多年、已是知名研究机构的主任,却在5年前放弃优厚待遇回国;回国后刚安顿好没几天,他就马不停蹄地多次前往自然条件极为艰苦的柴达木盆地发掘锂资源;他已是手握世界级锂电池技术的科学家,却经常深更半夜为团队成员修改论文身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研究员、副总工程

首页 > 储能 > 储能电池 > 人物 > 正文

汤卫平:要把航天锂电池技术推广到新能源汽车上

2015-06-18 09:45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 茅冠隽

他在日本待了20多年、已是知名研究机构的主任,却在5年前放弃优厚待遇回国;回国后刚安顿好没几天,他就马不停蹄地多次前往自然条件极为艰苦的柴达木盆地发掘锂资源;他已是手握世界级锂电池技术的科学家,却经常深更半夜为团队成员修改论文……身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研究员、副总工程师,53岁的汤卫平身上的种种特别之处,或许都能用他自己的一句话来解释:“在国外发展总觉得受到各种限制,这里毕竟是我的家,我总要想办法回家多做点事!”

汤卫平是国家第六批“千人计划”专家,长期从事新能源储能领域的研究。2010年,他结束了长期海外学习工作生涯后举家回国,全身心致力于祖国的锂电池产业。对航天器来说,电池是非常重要的部分,相当于人的心脏。我国锂资源非常丰富,但大量存在于青藏高原的盐湖卤水中,因缺乏提取技术,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回国当年,汤卫平就三次前往青海省,向连手机信号都没有的盆地深处进发,忍着高原反应住在盐湖边进行实地考察。迄今为止,这条“天路”,汤卫平已走了不下十次。

经过努力,汤卫平和团队成员终于成功开发了离子筛吸附法的技术和装置,“以前用离子交换膜提取锂资源,效率并不高,基本是‘提一半、扔一半’。采用新技术后,‘筛’的网眼和锂离子差不多大小,可高效筛出锂离子,提取效率大幅上升。”汤卫平说。目前,该项技术正在青海相关盐湖企业开展中试线生产试验。

尽管是个“技术大牛”,但汤卫平丝毫没有架子。“汤老师对我们组员最常说的一句话是,‘你们不要害怕失败,不要害怕往前冲,万一失败了,我来扛’。这种宽松的工作环境,给了我们年轻人更多的创新空间。”团队成员刘静说。另一名成员周欣彬说,汤卫平对人才的培养不遗余力,经常深夜还在和组员发微信讨论论文的事。如今,在汤卫平的31人团队中,有博士12人、硕士18人、学士1人,35岁以下人员占77%以上,已成为国内锂离子电池领域的一流团队。

在创新之路上,汤卫平是个“闲不住”的人。作为航天创新型研发班组组长,他深知团队的核心任务是为军品型号和航天产品服务。目前,我国绝大部分航天设备都用上了汤卫平及其团队研发或制造的锂电池。“接下去,我们要把航天领域的锂电池技术推广到新能源车等领域,让新技术造福更多人。”

原标题:十入高原“天路”寻航天器“心脏”汤卫平:要把航天锂电池技术推广到新能源车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点击空白区域关闭图片,
双指拖动可放大图片,单指拖动可移动图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