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晚间,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密集公布了中央巡视组对15家央企的巡视情况。其中中石油、中海油、国家电投(原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原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中国华能均为能源央企,可见能源行业已成腐败重灾区。

据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所公布的信息,尽管反馈情况总体评价较好,但一些腐败现象仍较为严重,不少巡视对象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也有共性。对此,中央巡视组措辞严厉,“吃里扒外”、“近亲繁殖”、“小圈子”、“内外勾结蚕食国有资产”等语言在巡视反馈中出现,直指乱象。
以下为能源央企的具体反馈情况
中石油:一些领导干部与私企老板绑定
◆ 管党治党不严,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落实不力,一些领导人员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淡薄,违规违纪问题时有发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
◆ 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严格,小金库屡禁不止,公款旅游、购买购物卡、违规发放津补贴等问题依然存在,公车管理混乱;
◆ 选人用人风气不正,“小圈子”问题突出,对领导人员管理监督不够严格,“带病上岗”“带病提拔”时有发生,存在违反回避原则“近亲繁殖”现象;
◆ 一些领导干部以权谋私,帮助亲友承揽项目,甚至与私企老板绑定;
◆ 海外投资决策不规范,管理不到位,存在廉洁风险。
中海油:一些领导带头“吃里扒外”
◆ 管党治党不严,党的作用发挥不力,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落实不到位,对违纪问题处理偏轻偏软;
◆ 领导人员讲纪律守规矩意识淡薄,不同程度存在“七个有之”问题;
◆ 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力,公款吃喝娱乐尚未刹住,公车管理混乱,严重顶风违纪问题时有发生;
◆ 选人用人不规范,存在弄虚作假违规提拔干部问题和违反回避原则“近亲繁殖”现象;
◆ 依托海油资源谋取私利现象比较突出,个别领导干部带头“吃里扒外”;
◆ 海外投资监管不到位。
国家电投:工程招标物资采购等领域违规违纪突出
◆ 管党治党不严,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党性观念、规矩意识淡薄,存在违反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现象,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等顶风违纪问题多有发生;
◆ 落实“两个责任”不到位,监督执纪问责失之于宽、松、软,存在以批评诫勉代替党政纪处分、以处理具体经办人代替追究主要责任人等现象;
◆ 执行选人用人政策规定不严格,存在任人唯亲、搞“小圈子”、突击提拔干部等问题,对领导干部监管较软;
◆ “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执行不到位,财务管理混乱,投资并购、工程招标、物资采购等领域违规违纪问题突出,暗箱操作、贵买贱卖、领导人员直接插手等问题时有发生。
国家电网:少数领导人员动用国企资源搞利益输送
◆ 党的建设存在薄弱环节,国网公司党组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不到位,集体领导和班子成员作用发挥不够;党组、纪检组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监督责任有待进一步加强;
◆ 选人用人问题反映突出。
◆ 权力寻租、奢侈浪费问题依然存在,有的领导人员插手工程项目和物资采购招投标收受贿赂;
◆ 有的利用职务影响为亲属谋利;
◆ 有的收受下属单位和有关人员赠送的礼金、购物卡和名贵物品;
◆ 个别干部生活腐化。
◆ “四风”方面,部分所属酒店、疗养院、培训中心建设标准过高,个别下属单位花费巨款购买高档奢侈工艺品摆放。
◆ 一些基层干部和职工私揽或分包客户工程、刁难客户、吃拿卡要、违规收费等。
◆ 群众对少数领导人员动用国企资源搞利益输送反映强烈。
南方电网:向职工持股企业输送利益
◆ 部分领导人员党的意识淡薄,重经营、轻党建,党的领导弱化;
◆ 落实主体责任不到位,履行“一岗双责”意识不强,主体责任淡化;
◆ 有的纪检监察机构缺乏责任担当,存在着不作为或乱作为的情况,监督责任虚化。
◆ 有的领导人员利用工程项目寻租,有的利用设备采购寻租,有的利用电力营销权寻租。
◆ 南方电网及下属公司向职工持股企业输送利益,侵蚀国有资产。
◆ 部分领导人员亲属经商办企业,谋取不正当利益。
◆ 楼堂馆所建设标准过高,办公用房面积过大,豪华装修。
◆ 公务接待规格高,讲排场,铺张浪费。
◆ 会议活动大操大办,变相公款旅游时有发生。
中国华能:利益输送 身边人腐败
◆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没有落实到位,重业务轻党建,执纪问责偏软偏轻,对下级单位及其负责人管控不力,违纪违规行为时有发生;
◆ 有的领导人员贪污受贿、滥用职权,有的为配偶、子女、亲属等从事关联交易提供便利。
◆ 执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不严格,资金管理存在薄弱环节;
◆ 在重大投资、企业并购方面风险防范意识不强,有的项目存在亏损。
◆ 项目应招标不招标、应公开招标不公开招标问题较突出。
◆ 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自觉,铺张浪费现象仍不同程度存在。
◆ 对干部日常监督管理不严格,有的“带病提拔”等。
“问题多一点央企为何成为腐败“重灾区”?“实际上某个人说了算!”
著名制度反腐专家、中国纪检监察学院原副院长李永忠:
央企之所以成为让人震惊的腐败“重灾区”,主要在于这些问题企业普遍存在着“1+2”现象:
“1”是部分央企、国企存在“主体虚位”的问题,有些央企、国企只是挂了“中央”和“国家”的名号,实际上成为某个人说了算的企业。
“2”指两大根本性弊端,一是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三权于一体的权力结构,央企很难形成比较科学的现代法人治理结构;另一个就是央企的选人用人体制,央企用人不是市场化选择的结果,而是按照党政机关干部的等级授职。
这种情况下,组织上如果看准了人,央企、国企就能发展好,但如果这个人发生了“质变”,那么这个企业几万、十几万人的努力都可能将白费。
国资改革中的央企间兼并重组该如何避免腐败?关键在于权利如何科学分解
李永忠表示:央企、国企虽然是腐败的“重灾区”,但是“重灾区”并不等于是反腐败的主战场。反腐败的主战场永远在党政机关,因为这是权力的本源地,央企、国企只是权力的派生地。
央企之间进行合并重组后,体量更大,权力更大,当然有腐败问题更突出的可能性,但是这种可能性并不等于必然性。比如说,对于一个10万亿元资产的央企来说,如果对它的董事长、总经理进行到位的监督,特别是总经理,对他的权力进行分权的话,董事长去控制决策,监事长对执行权进行监督,那么这个总经理很难贪腐,他也很难把国家的钱变成他自己口袋里面的钱。如果一个小公司的资产只有1亿元,而这个小公司的一把手把决策、执行、监督三个权力集中在一起,那小公司一把手腐败的可能性也很大。
防止央企、国企腐败,关键是权力是否科学分解,以及对执行权有无到位的、及时的、有效的监督,如果有相应的监督,体量再大也不怕,反之,即使体量小也照样会出现腐败问题。
“围观多一点
广东网友:中央巡视组威武
上海网友:任何一个团体对吃里扒外的人,都要严厉处理,何况人民团体更应对这种人狠狠惩处,绝不放任自由。
广西网友:反腐只有进行时。
新浪网友:这些问题还要查?地球人都知道!!!!
新浪网友@我爱中国山山水水:国有资产流失非常严重。油田、矿产等资源随意以无开采价值等借口低价转让,个人渔利。反腐任重道远!
凤凰网友@方南网络:其实是意料之中的,不查都知道。真的得好好查查。让他们逍遥自在真的是让人心里痛恨。
原标题:“巡视风暴”痛扒中石油等6家能源央企腐败乱象:吃里扒外 内外勾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