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报告系列包含:1.国外电力市场化改革分析报告2.世界能源与电力发展状况分析报告3.中国电力供需分析报告4.国内外智能电网发展分析报告5.中国新能源发电分析报告6.中国发电能源供需与电源发展分析报告7.国际能源与电力价格分析报告8.中国节能节电分析报告9.世界500强电力企业比较分析报告10.国内外企

首页 > 火电 > 火电动态 > 数据 > 正文

【绝对干货】全球《能源与电力分析年度报告系列》第二章

2015-06-15 15:52 来源:微能源 

本次报告系列包含:

1.国外电力市场化改革分析报告

2.世界能源与电力发展状况分析报告

3.中国电力供需分析报告

4.国内外智能电网发展分析报告

5.中国新能源发电分析报告

6.中国发电能源供需与电源发展分析报告

7.国际能源与电力价格分析报告

8.中国节能节电分析报告

9.世界500强电力企业比较分析报告

10.国内外企业管理实践典型案例分析报告

这些报告通过数据分析,客观介绍世界能源与电力发展形势,让读者了解世界各国的发展动态和先进经验,准确把握全球能源与电力发展趋势。

数据主要来自国际能源署(IEA)的《OECD国家能源平衡》、《非OECD国家能源平衡》、《电信息》,联合国的《能源统计年鉴》,英国石油公司的《BP世界能源统计》,日本海外电力调查会、日本能源经济研究所,中国国家统计局以及部分电力公司等。

在这些精准而庞大数据上进行研究分析,得出一系列报告,力求能够为关注能源行业发展的领导、专家、科技人员、能源行业从业人员及其他读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微能源”今天发布的是《世界能源与电力发展状况分析报告》的第二章,以后每天会持续发布!欢迎大家关注!

2 世界能源发展状况分析

2.1能源资源

2.1.1化石能源

2013年度《世界能源与电力发展状况分析报告》中原煤、原油、天然气储量数据均引自美国石油公司(BP)统计资料,2014年度本报告采用世界能源理事会(World Energy Council,简称WEC)的统计数据。截至本报告编写时,世界能源理事会对世界能源储量数据的最新统计截至2011年底。

(一)原煤

截至2011年底,世界原煤探明储量为8615.3亿t,人均为123.5t,储采比1 大于100。与2010年底相比,2011年底世界原煤探明储量小幅增长1%。世界原煤探明储量前五位国家依次为美国、俄罗斯、中国、澳大利亚、印度,合计占世界总量的72.44%。2011年底世界原煤探明储量前五位国家情况表2-1所示。

表2-1 2011年底世界原煤探明储量前五位国家

( 二)

截止2011年底,世界原油探明储量为2335亿t,储采比为56,人均储量为33.8t。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之后,石油“峰值论”甚嚣尘上,但现在人们对此的关注度下降了。与20年前相比,全球石油储量增加了约60%,产量增加了约25%。世界原油探明储量前五位国家依次为委内瑞拉、沙特阿拉伯、加拿大、伊朗、伊拉克,合计占世界总量的63.19%。中国原油探明储量为24亿t,仅占世界总量的1.0%。2011年底世界原油探明储量前五位国家情况如表2-2所示。

表2-2 2011年底世界原油探明储量前五位国家

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2013年评估数据,全球页岩油技术可开发量3450亿桶,页岩油约占原油资源总量的10%。2013年,世界页岩油资源技术可开发量前十位国家分别为俄罗斯、美国、中国、阿根廷、利比亚、澳大利亚、委内瑞拉、墨西哥、巴基斯坦和加拿大,见表2-3.

表2-3 2013年世界页岩油资源技术可开发量前十位国家

数据来源:An Assessment of 137 Shale formations in 41 CountriesOutside the United States,EIA,2013。

(天然气)

截止2011年底,世界天然气探明储量为209.7万亿m3,储采比为60,人均储量为2.69万m3。与2010年相比,世界天然气探明储量增加3%。世界天然气探明储量前五位国家依次为俄罗斯、伊朗、土库曼斯坦、卡塔尔、沙特阿拉伯,合计占世界总量的66.74%。中国天然气探明储量为3.1万亿m3,仅占世界总量的1.7%。2011年底世界原油探明储量前五位国家情况如表2-4所示。

表2-4 2011年底世界天然气探明储量前五位国家

全球页岩气技术可开发量7299万亿m3,页岩气占天然气资源的比重为32%。2012年,世界页岩气资源技术可开发量前十位国家分别为中国、阿根廷、阿尔及利亚、美国、加拿大、墨西哥、澳大利亚、南非、俄罗斯和巴西,见表2-5。

表2-5 2012年世界页岩气资源技术可开发量前十位国家

数据来源:An Assessment of 137 Shale formations in 41 Countries Outside theUnited States,EIA,2013。

2011年中国和世界化石能源探明储量对比如表2-6所示。

表2-6 2011年中国和世界化石能源探明储量对比

数据来源:World Energy Council,World Energy Resources 2013 Survey。

注 人均指标根据计算结果得出。

(四)可燃冰

据估算,全球可燃冰储量是限有天然气、石油储量之和的2倍,仅海底区域可燃冰的分布面积就达4000万km2,占地球海洋总面积的1/4,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可燃冰分布区多达116处,具有广阔开发前景。中国南海可燃冰资源量约1000亿tce,约相当于中国目前陆上石油、天然气资源总量的1/2,青藏高原远景资源量超过500亿tce。目前,可燃冰还处于资源调查和技术研发阶段,距离商业化利用还有较大距离,是重要的战略储备资源。2013年3月,日本政府宣布成功从日本近海地层蕴藏的可燃冰中分离出甲烷气体,从而成为世界上首个掌握海底可燃冰采掘技术的国家。

2.1.2非化石能源

(一)核能资源

据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统计,截止2011年全球已探明开采成本低于260、130、80、40美元/kgU的铀资源总量分别为709.66万、532.72万、307.85万、68.09万t。开采成本低于130美元/kgU的已探明储量居前五位的国家依次为澳大利亚、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加拿大、尼日尔,合计占世界已探明铀资源总量的68.8%,中国约为16.61万t,仅占世界总量的3.1%。2011年世界铀储量(开采成本低于130美元/kgU)前五位国家如表2-7所示。

表2-7 2011年世界铀储量(开采成本低于130美元/kgU)前五位国家

数据来源:国际原子能机构(LAEA),2011年铀:资源、产量和需求。

(二) 水电资源

据世界能源理事会统计,全球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近40万亿kW˙h/年,其中技术可开发水能资源约16万亿kW˙h。发达国家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一般已经达到较高水平。意大利、法国、挪威、日本、瑞典的技术可以开发资源利用率超过50%,加拿大、奥地利为40%~50%,墨西哥、西班牙为20%~40%。中国技术可开发利用率达到23.4%,未来仍有较大发展空间。根据2005年全国水能资源复查的结果,中国水电经济可开发装机容量为4亿kW,技术可开发容量为5.4亿kW。此外,中国小水电资源分布广泛,技术可开发容量达1.28亿kW。世界水电资源排名前五位国家如表2-8所示。

表2-8 世界水电资源排名前五位国家

国家理论蕴含量(TW˙h/年)技术可开发(TW˙h/年)经济可开发(TW˙h/年)排序

数据来源:World Enery Council,2013 Survey of Energy Resources。

(三)风能资源

全球陆地风能资源总量约1万亿kW,如果只利用其中1%的面积,则全球风电陆上资源量约100亿kW,相当于目前全球发电总装机容量的2倍。风能资源受地形的影响较大,世界风能资源多集中在沿海和开阔大陆的收缩地带。8级以上的风能高值区主要分布于南半球中高纬度洋面和北半球的北大西洋、北太平洋以及北冰洋的中高纬度部分洋面上,大陆上风能则一般不超过7级,其中以美国西部、西北欧沿海、乌拉尔山顶部和黑海地区等多风地带较大。根据最新风能资源详查和评价结果,中国陆地70m高风能资源潜在开发量达30.5亿kW,技术开发量25.7亿kW,技术开发面积70.5万km2 。东北、华北、西北(“三北”)地区处于中高纬度,是中国风能资源最为集中的地区,风能功率密度在200~300W/m2以上,部分地区可达500W/m2以上。

(四)太阳能资源

太阳能是世界上最为丰富的可再生能源。太阳以每秒3.8*1023kW的功率向太空辐射能量,其中仅有一小部分约1.8*1014kW能够被地球截获,这其中也仅有60%(即1.08*1014kW)能够到达地球表面。如果这些能量仅有1%能够转化为电能,转换效率为10%,则全球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的潜力约为1000亿kW。全球太阳能资源地区差异很大,太阳能资源条件较好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比非、中东地区、美国西南部和墨西哥、南欧、澳大利亚、南非、南美洲东、西海岸和中国西部地区等。中国拥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全年太阳能辐射量大致在1050~2450kW˙h/(m2˙a)。年平均日辐射度180W/m2以上,东南大部分皆在180W/m2以下。中国太阳能资源分布示意如图2-1所示。

2.2能源消费

2.2.1一次能源消费

2013年,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同比增长2.3%,比2012年增长率提高0.2个百分点。根据英国石油公司(BP)统计,2013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为181.1亿tce,同比增长2.3%,增速较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2000-2013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费及增速如图2-2所示。

图2-2 世界一次能源消费量及年增速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能源消费呈现不同发展格局。OECD国家一次能源消费量改变了2007年以来的下降趋势,同比增长1.2%,但消费量占世界总量的43.5%,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其中美国、日本、欧盟一次能源消费量分别变化2.9%、-0.6%、-0.3%。非OECD国家消费量尽管同比增长3.1%,但也低于过去十年5.0%的年均增长率,消费量占世界总量的56.5%。其中,印度、巴西、南非、中国1一次能源消费量分别增长4.1%、3.2%、0.2%、4.7%。

受宏观经济和主要用油行业运行情况影响,中国国内原油消费增速总体呈现回落趋势。国内成品油消费增速总体放缓,柴油消费量增速大幅下降,汽油消费继续刚性大幅增长,煤油消费平稳增长。全年炼油厂开工率呈现先降后升的走势,市场资源较为宽松,进出口贸易活跃度降低,柴油从净进口转为净出口,从而出现了2007年以来气煤柴油全面净出口的格局。城市燃气继续快速增长,新增燃气用户继续增多,煤改气工程带动取暖用气快速增长。天然气汽车进入加速发展时期,各地加大加气站建设力度,加快天然气公交车、出租车推广应用。发电用气稳定增加,工业用气缓慢增长。

原油仍然是世界最主要一次能源,但所占份额已连续13年下降,而原煤所占份额创下1970年以来新高。2013年,世界原煤、原油、天然气、核电、水电、非水可再生能源分别占一次能源消费量的30.1%、32.9%、23.7%、4.4%、6.7%、2.2%。全球各类能源消费量均实现正增长。2013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如图2-3所示1。

图2-3 2013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费量分品种构成

2013年,世界原煤消费量54.7亿tce,同比增长3.0%,增速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但仍是增长速度最快的化石能源。原煤占世界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30.1%,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世界排名前十位的国家原煤消费量合计占世界总量的86.0%,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中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是世界最大煤炭消费国,消费量为27.5亿tce,同比增长4.0%,增长率为2009年以来最低,占世界总量的比例首次超过一半,达到50.3%1;美国为世界第二大煤炭消费国,原煤消费量为6.51亿tce,占世界总量的11.9%,同比增长4.6%;第三位是印度,煤炭消费量为4.63亿tce,占世界总量的8.5%,同比增长7.6%;日本排名第四,原煤消费量为1.84亿tce,占世界总量的3.4%,同比增长3.6%。2013年世界十大原煤消费国消费量所占比例如图2-4所示。

图2-4 2013年世界十大原煤消费国消费量所占比例

注:河北省、山东省、江苏省为2011年数据,美国德克萨斯州为2012年数据,波兰、德国、荷兰为2013年数据。

2013年,世界原油消费量达到41.85亿t,同比增长1.4%,成为连续四年增长最为缓慢的化石能源。原油占世界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32.9%,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OECD国家原油消费量占世界总量的49.2%,首次低于50%。世界排名前十位的原油消费大国,合计占世界原油消费总量的59%。美国为世界最大的原油消费国,为8.31亿t,同比增长2.0%,原油消费量占世界总量的19.9%;中国原油消费量持续增长,居世界第二位,为5.07亿t,同比增长3.8%,占世界总量的21.1%;日本为世界第三大原油消费国,消费量为2.08亿t,同比下降3.8%,占世界总量的5.0%;印度原油消费居世界第四位,为1.75亿t,同比增长1.2%,占世界原油消费总量的4.2%。2013年世界十大原油消费国所占比例如图2-5所示。

图2-5 2013年世界十大原油消费国所占比例

2013年,世界天然气消费量33476亿m3,同比增长1.4%。天然气占世界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23.7%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OECD国家天然气消费量同比增长1.8%,占总量的47.8%;非OECD国家天然气消费量同比增长1.1%,占总量的52.2%。排名世界前十位的天然气消费大国合计消费量占世界天然气总消费量的60.9%。其中,美国是世界最大的天然气消费国,天然气消费量7372亿m3,同比增长2.4%,占世界消费总量的22.0%;俄罗斯天然气消费量4135亿m3,同比下降0.4%,居世界第二位,占世界消费总量的12.4%;伊朗天然气消费量1622亿m3,同比增长0.7%,居世界第三位,占世界消费总量的4.8%;中国天然气消费量为1616亿m3,同比增长10.8%,居世界第四位,占世界消费总量的4.8%1。2013年世界十大天然气消费国所占比例如图2-6所示。

图2-6 2013年世界十大天然气消费国所占比例

2013年,世界核电消费量24890亿kW˙h,同比增加0.9%。核电占世界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4.4%,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世界前十位核电消费国核电消费量合计占世界核电总消费量的84.2%。其中,美国是世界上第一核电消费大国,核电消费量8305亿kW˙h,同比增长2.8%,占世界总量的33.4%;法国位居第二位,核电消费量为4237亿kW˙h,占世界总量的17.0%;俄罗斯居第三位,核电消费量1730亿kW˙h,同比降低2.8%,占世界总量的7.0%;韩国居第四位,核电消费量1388亿kW˙h,同比下降7.4%,占世界总量的5.6%;中国从第六位上升到第五位,核电消费量1106亿kW˙h,同比增长13.9%,占世界总量的4.4%。2013年世界十大核电消费国所占比例如图2-7所示。

图2-7 2013年世界十大核电消费国所占比例

2013年,世界水电消费量37820亿kW˙h,同比增长2.9%。水电占世界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6.7%,同比无变化。世界排名前十位的水电消费大国合计占世界总量的69.8%。中国是世界第一水电消费大国,水电消费量9116亿kW˙h,同比增长4.8%,占世界总量的24.1%;其次是加拿大,水电消费量3916亿kW˙h,同比增长3.3%,占世界总量的10.4%;巴西降为世界第三位,水电消费量3854亿kW˙h,同比下降7.0%,占世界总量的10.2%;美国排名第四位,水电消费量2719亿kW˙h,同比下降2.3%,占世界总量的7.2%;俄罗斯居第五位,水电消费量1812亿kW˙h,同比增长10.2%,占世界总量的4.8%。2013年世界十大水电消费国所占比例如图2-8所示。

图2-8 2013年世界十大水电消费国所占比例

2013年,世界非水可再生能源消费量39900万tce ,同比增长16.3%1。非水可再生能源占世界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2.2%,同比上升0.3个百分点。世界排名前十位的非水可再生能源消费大国合计占世界总量的76%。美国是世界上第一大非水可再生能源消费国,非水可再生能源消费量8377万tce,占世界总量的21.0%;中国居第二位,非水可再生能源消费量6132万tce,占世界总量的15.4%;德国、西班牙、巴西分别位居世界三~五位,非水可再生能源消费量分别为4242万、2398万、1893万tce,分别占世界总量的10.6%、6.30%、4.7%。世界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发电发展情况将在本报告第3章具体分析。2013年世界十大非水可再生能源消费国所占比例如图2-9所示。

图2-9 2013年世界十大非水可再生能源消费国所占比例

2013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费量前十位的国家依次为中国2、美国、俄罗斯、印度、日本、加拿大、德国、巴西、韩国和法国。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一次能源消费量40.7亿tce,同比增长4.7%,占世界总量的22.4%;美国居第二位,一次能源消费量32.4亿tce,同比增长2.9%,占世界总量的17.8%;俄罗斯居第三位,一次能源消费量10.0亿tce,同比增长0.2%,占世界总量的5.5%;印度居第四位,一次能源消费量8.5亿tce,同比增长4.1%,占世界总量的4.7%;日本居第五位,一次能源消费量6.8亿tce,同比下降0.6%,占世界总量的3.7%。2013年世界十大一次能源消费国所占比例如图2-10所示。

图2-10 2013年世界十大一次能源消费国所占比例

在世界能源消费大国中,大部分国家以油气为主,只有中国和印度以煤炭消费为主。2013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中原煤占67.5%,石油和天然气合计占22.9%;印度一次能源消费中原煤占54.5%,石油和天然气合计占37.2%;俄罗斯一次能源消费中天然气所占比重较大,为53.2%,远远超过其他能源消费大国;美国石油和天然气合计比重达到66.3%,日本、加拿大、德国和韩国也均超过50%;法国核电比重占38.6%,明显高于其他国家,石油和天然气合计占47.9%;巴西和加拿大水电所占比重最大,分别为30.7%、26.6%。2013年世界主要国家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如图2-11所示。

2.2.2终端能源消费

由于终端能源消费统计通常滞后于一次能源消费统计,世界终端能源统计目前截至2011年。2011年,世界终端能源消费总量约127.4亿tce,同比增长1.7%。其中,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热力及其他能源分别占10.1%、40.7%、15.5%、17.7%和16.0%。2000-2011年世界终端能源消费量及增速如图2-12所示,2011年世界终端能源消费结构如图2-13所示。

图2-12 2000-2011年世界终端能源消费量及增速

图2-13 2011年世界终端能源消费结构

2011年,世界终端煤炭消费量为12.91亿tce,同比增长5.9%,占终端能源消费量的比重同比上升0.3个百分点。世界十大终端煤炭消费国中,中国终端煤炭消费量7.87亿tce,占世界总量的61.0%;印度为1.22亿tce,占世界总量的9.5%;日本为0.38亿tce,占世界总量的2.9%;美国为0.35亿tce,占世界总量的2.7%;南非为0.24亿tce,占世界总量的1.8%。2011年世界十大终端煤炭消费国所占比例如图2-14所示。

图2-14 2011年世界十大终端煤炭消费国所占比例

2011年,世界终端石油消费量为51.9亿tce,同比增长1.8%,占世界终端能源消费量的40.7%,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世界十大终端石油消费国中,美国终端石油消费量最高,达到10.68亿tce,占世界总量的20.6%;中国为5.71亿tce,占世界总量的11.0%;日本为2.40亿tce,占世界总量的4.6%;印度为2.02亿tce,占世界总量的3.9%;俄罗斯为1.66亿tce,占世界总量的3.2%。2011年世界十大终端石油消费国所占比例如图2-15所示。

图2-15 2011年世界十大终端石油消费国所占比例

2011年,世界终端天然气消费量为19.72亿tce,同比增长4.7%,占世界终端能源消费量的比重提高0.3个百分点。世界十大终端天然气消费国中,美国终端天然气消费量最高,达到4.76亿tce,占世界的23.7%;俄罗斯位居世界第二位,为1.97亿tce,占世界的10.0%;伊朗为1.26亿tce,占世界总量的6.4%;中国为1.02亿tce,占世界总量的5.2%;加拿大为0.79亿tce,占世界总量的4.0%。2011年世界十大终端天然气消费国所占比例如图2-16所示。

图2-16 2011年世界十大终端天然气消费国所占比例

2011年,世界终端电力消费量为22.60亿tce,同比增长2.8%,占世界终端能源消费量的比重与2010年持平。世界十大终端电力消费国中,中国终端电力消费量最高,达到4.75亿tce,占世界总量的21.0%;美国居世界第二位,为4.66亿tce,占世界总量的20.6%;日本居世界第三位,为1.15亿tce,占世界总量的5.1%;印度居世界第四位,为0.95亿tce,占世界总量的4.2%;俄罗斯居世界第五位,为0.90亿tce,占世界总量的4.0%。2011年世界十大终端电力消费国情况如图2-17所示。

图2-17 2011年世界十大终端电力消费国情况

发达国家终端能源消费以油气为主,中国煤炭终端消费在世界能源消费大国中比重最高。美国和加拿大油气在终端能源消费中比重均超过70%。日本、韩国石油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超过50%。美国、俄罗斯、德国、加拿大和法国天然气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超过20%。巴西由于生物质燃料应用较为广泛,油气比重相对较低,合计占51.8%。印度生物质等其他能源利用较多,油气比重仅为34.1%。中国1是能源消费大国中唯一以煤炭为主的国家,煤炭占终端消费总量的33.7%,远高于其他国家。2011年世界主要能源消费国终端能源分品种消费结构对比如图2-18所示。

图2-18 2011年世界十大能源消费国终端能源消费分品种构成

发达国家电力在终端能源消费结构中比重较高,电力在终端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持续上升。发达国家电力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一般在20%以上,其中日本最高,2011年达到25.7%,韩国、法国、美国分别达到25.1%、23.7%、21.7%。发展中国家电力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相对较低,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分别为20.3%、18.0%、13.7%、13.5%。1990 - 2011年,韩国电力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提高了 12.6个百分点,印度、法国、美国也分别提高了6.2、5.5、4.2个百分点。随着经济社会电气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电力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20年间也提高了13.7个百分点。有关电力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详见第3章第3. 4. 4节。

从世界终端能源消费的行业构成看,工业,交通运输业和居民生活合计占比达到近80%。2011年,工业用能36.7亿tce,占世界终端能源消费总量的28.7%;交通运输业用能34.9亿tce,占27. 4%;居民生活用能29.6亿tce,占23.2%;商业及服务业用能10.2亿tce,占8.0%;农业用能2.7亿tce,所占比重较低;仅为2.1%。非能源使用11.7亿tce,占9.2%。2011年世界终端能源消费分行业结构如图2-19所示。

从终端能源消费的行业构成看,发达国家工业用能比重较低,交通运输业、商业及服务业用能比重较高。2011年,中国工业用能比重在十大能源消费国中最高,达到47. 9%。其次是印度,工业用能比重达到34.1%,发达国家中美国、法国分别为18. 7%、19.1%;交通运输业用能比重最高的是美国,达到39.2%,

图2-19 2011年世界终端能源消费分行业构成

其次是巴西和加拿大,分别达到34.0%、28.8%,中国为12.9%,印度最低,为11.9%;商业及服务业用能比重最高的是日本,达到20.6%,其次是法国、德国分别为13.8%、13.6%,巴西、中国、印度仅分别为5.0%、3.9%、3.6%;居民生活用能比重最高的是印度,达到36.2%,其次是德国,为25.4%,巴西最低,仅为10.7%,中国居民生活用能占比为22.5%。2011年世界部分国家终端能源消费分行业构成如图2-20所示。

2.3能源生产

世界煤炭产量同比增长0.8%。2013年,世界煤炭总产量78.96亿t,同比增长0.8%,增幅较上年下降1.4个百分点。中国是世界第一大煤炭生产国,煤炭产量36.8亿t(实物量,下同),同比增长1.2%,占世界总量的47.4%(折算标准煤占比,下同)1;其次为美国,产量8.92亿t,下降3.3%,占世界总量的12 9%;印度6.05亿t,增长0.1%,占世界总量的5.9%;澳大利亚4.78亿t,增长7.3%,占世界总量的6.9%;印度尼西亚4.21亿t,增长9.4%,占世界总量的6.7%。2013年世界十大原煤生产国所占比例如图2- 21所示(占比按照标准煤核算)。

图2-21 2013年世界十大原煤生产国所占比例

中国煤炭产量增速大幅下滑。2013年,虽然中国宏观经济减速,但煤炭产量继续保持了增长态势。不过,为了稳定市场、缓解供过于求的严峻局面,各省都不同程度地采取了以销定产措施,全年原煤产量36.8亿t,同比增长1.2%,增速是2000年以来最低的一年。全国铁路累计发运煤炭23.2亿t,同比增长2.6%,占全国铁路货运总量的58.4%,其中电煤16. 1亿t,同比增长1.3%。据行业协会统计,目前国内煤矿在建和建成产能在40亿t以上,产能供大于求的格局,使短期内煤炭市场宽松的形势不会改变。

世界石油产量同比增长0.6%。 2013年,世界石油总产量达到41.33亿t,同比增长0.6%,增速较上年回落1.9个百分点。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总产量达到17.4亿t,同比下降1.8%,占世界总量的42.1%。沙特阿拉伯继续保持世界第一大产油国地位,产量达到5.42亿t,同比降低1.1%,占世界总量的13.1%;俄罗斯仅次于沙特阿拉伯,产量5.31亿t,同比增长1.3%,占世界总量的12.9%;美国居世界第三位,产量4.46亿t,同比增长13.5%.增量为世界之最,也创本国历年之最,产量占世界总量的10.8%;中国居世界第四位,产量2.08亿t,同比增长0.6%,占世界总量的5.0%;加拿大居世界第五位,产量1.93亿t,占世界总量的4.7%。阿联酋、卡塔尔产油量均创历史新高。2013年世界十大石油生产国所占比例如图2-22所示。

图2-22 2013年世界十大石油生产国所占比例

2013年,中国油田开发程度不断加深,主力油田稳产、上产形势良好,全国原油产量稳步增长。据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统计,全国原油产量约2.l亿t,同比增长2.1%。塔里木、鄂尔多斯、四川等部西部盆地和海上油田在我国油气储产量增长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大庆油田 27年连续稳产5OOO万t后,又连续11年稳产4000万t1。

世界天然气产量同比增长1.1%。2013年.世界天然气产量为33699亿m3,同比增长1.1%,增幅较上年回落1.1个百分点。美国通过页岩气革命,继续保持世界第一天然气生产国地位,产量达到6876亿m3,同比增长1.3%,占世界总产量的20.4%;俄罗斯仅次于美国,受国内消费量和出口量双双下降影响,产量6048亿m3,占世界总产量的17.9%.同比上升0.3%;伊朗产量1666亿m3,同比增长0.8%,世界总量的4.9%;卡塔尔产量1585亿m3,同比增长5.4%,占世界总量的4.7%;加拿大产量1548亿m3,同比下降0.5%,占世界总量的4.6%。2013年世界十大天然气生产国所占比例如图2-23所示。

图2-23 2013年世界十大天然气生产国所占比例

非化石能源包括核能、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其中大部分通过转化为电力利用,将茌第3章中具体分析。生物燃料是通过生物资源生产的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可以替代石油制取的汽油和柴油,是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方向。20世纪7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日益重视生物燃料的发展,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2013年,全球生物燃料总产量达到9335万tce,比上年增长6.1%。年产量超过100万tce的国家已达到10个,其中美国产量最高,达到4063万tce,同比增长4.6%,占全球总量的43.5%;巴西居世界第二位,产量2255万tce,同比增长16.8%,占世界总量的24.2%;德国居世界第三位,产量374万tce,同比下降9.2%,占世界总量的4.0%。2013年世界十大生物燃料生产国所占比例如图2-24所示。

图2-24 2013年世界十大生物燃料生产国所占比例

2.4能源贸易

2.4.1煤炭

国际煤炭市场大致可分为亚太市场和欧美大西洋市场两个区域市场。亚太市场的煤炭出口国家及地区主要有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中国等,进口国家及地区有中国、日本、韩国、印度等。欧美大西洋市场的煤炭出口国家及地区主要有澳大利亚、南非、俄罗斯等,进口国家及地区主要有英国、法国、德国等。

从净出口1上看,2012年世界煤炭净出口11. 68亿t,同比增长12.2%。世界煤炭净出口量排名前十位的国家净出口量占世界的98.0%。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是最主要的煤炭净出口国家,净出口量分别为3.83亿、3.02亿t,分别占世界净出口总量的32.8%、25.9%。从净进口上看,世界煤炭净进口总量11. 88亿t,同比增长18.6%。煤炭净进口量排名前五位的国家(地区)均在亚洲,中国净进口量大幅度增长,达到2.78亿t,居世界首位,其次是日本和印度。世界煤炭净进口量排名前十位的国家净进口量合计占世界的82.1%。2012年世界十大煤炭净出口和净进口国家(地区)情况如表2-9所示。

表2-9 2012年世界十大煤炭净出口和净进口国家(地区)情况 亿t

数据来源:IEA

据欧洲煤炭协会(Eurocoal)统计,2013年全球海运硬煤贸易量约11.13亿t,继2012年连续第二年超过10亿t。受粗钢产量同比增长3.5%的拉动,焦炭出口量从2012年的2.44亿t增长至2013年的2.75亿t。动力煤出口量从2012年的8.16亿t增长至2013年的8.58亿t,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分别主导全球动力煤和焦炭出口市场。2012-2013年世界海运煤炭贸易量如表2-10所示。

表2-10 2012-2013年世界海运煤炭贸易量 亿t

数据来源:欧洲煤炭协会(Eurocoal)。

由于国外煤价大幅下降,内外贸易价价差明显,进口煤即使加上海运、铁路运费,相比中国国内煤炭仍有价格优势,这就是为进口煤提供了重要的量价支撑;其次,我国南方沿海地区企业较多,对煤炭需求一直有增无减,成为进口煤炭使用的主力。据中国海关统计,2013年中国煤炭进口3.27亿t,出口751万t,净进口量达3.2亿t,比2012年增加4000万t。自2009年我国一举由煤炭净出口国转变成为净进口国,煤炭进口量一路攀升。

2.4.2石油

在世界石油贸易中,中东和俄罗斯是重要的出口地区,非洲和中南美洲的出口量也在逐年增长。石油出口流向仍以美国、欧洲和亚洲为主。根据BP统计,2013年世界石油贸易量达到27.76亿t,同比增长1.7%。其中,原油贸易量约18.78亿t,石油产品贸易量8.97亿t,分别占67.7%和32.3%。石油贸易量占石油消费量的比重从十年前的57%提高到了66%,表明石油的全球化能源配置趋势越来越明显。

从石油进口量看,美国进口量4.84亿t,同比下降7.8%,占世界石油进口总量的17.4%,较上年下降1.7个百分点;中国进口量3.78亿t,同比增长6.8%,占世界总量的13.5%;日本进口量2.24亿t,同比下降4.7%,占世界石油进口总量的8.1%,较上年降低0.5个百分点;欧洲进口量6.23亿t,同比增长0.8%,占世界石油进口总量的22.4%,较上年降低0.2个百分点。

从石油出口量看,美国出口量1.57亿t,同比增长21.7%,占世界石油出口总量的5.6%,较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中东出口量9.71亿t,同比下降0.9%,占世界石油出口总量的35.0%,较上年下降0.6个百分点;北非出口量1.09亿t,同比下降15.5%,占世界石油出口总量的3.9%,较上年下降0.8个百分点。

2013年,世界原油贸易量达到18.78亿t,同比降低2.5%。中东、前苏联地区、西非、中南美洲和加拿大是主要的原油出口地区,出口量合计占世界出口总量的88.0%。美国、欧洲、中国、印度和日本是主要的原油进口国(地区),进口量合计占世界进口总量的79.8%。2013年部分国家(地区)原油净进口情况如表2-11所示。

表2-11 2013年部分国家(地区)原油净出口和净进口情况 亿t

2013年,世界石油产品贸易量达到8.97亿t,同比增长11.8%。前苏联地区、中东、美国和印度是主要的石油产品出口国(地区),出口量合计占世界出口总量的54.9%。欧洲、美国、新加坡、中国和日本是主要的石油产品进口国(地区),进口量合计占世界进口总量的55.8%。2013年部分国家(地区)石油产品净出口量如表2-12所示。

表2-12 2013年部分国家(地区)石油产品净出口和净进口情况 亿t

2013年世界石油贸易流向如图2-25所示。

图2-25 2013年世界石油贸易流向示意

注:图中数字单位为百万t。

17.5%、11.9%,而从伊拉克进口量大幅上涨49.9%。

【延伸阅读———采用赫芬达尔指数衡量中国原油进口多元化程度】

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简称赫芬达尔指数(HHI),是一种测量产业集中度的综合指数。它是指一个行业中各市场竞争主体占行业总收入或总资产百分比的平方和,用来计量市场份额的变化,即市场中厂商规模的离散度。这里采用该指数来衡量中美石油进口国家集中度。公式为

式中:X为进口总量;Xi为第i个进口国进口量;Si=Xi/,为第i个进口国的进口市场份额;n为进口国家总数。

对2000-2013年中国原油进口HHI值测算如下:

从对2000年以来中国原油进口赫芬达尔指数计算得知,2000-2005年中国该指数呈上升趋势,表示这几年中国原油进口多元化程度越来越低,越来越依靠于少数几个主要进口国;2005年以来,赫芬达尔指数呈明显逐年下降趋势,表示最近几年中国原油进口多元化趋势越来越显著,对个别出口国和地区因政治军事冲突导致原油供应中断的抗风险能力越来越强。

原标题:绝对干货!全球《能源与电力分析年度报告系列》第二章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