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上真的有黑马这种东西存在吗?其实不是的,只不过是那匹马不动声色一路赶超的时候,很多人都没有注意到而已。江山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新陈代谢是宇宙真理。能源业新一波大佬究竟会来自哪里?草蛇灰线,伏延千里。我们边走边看。郭剑波,1960年3月出生于湖北省武汉市。现任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首页 > 输配电 > 输变电工程 > 人物 > 正文

能源界下一位大佬会是他吗?(图)

2015-06-05 08:15 来源:能见派微信 作者: 刘丽丽

这个世界上真的有黑马这种东西存在吗?其实不是的,只不过是那匹马不动声色一路赶超的时候,很多人都没有注意到而已。

江山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新陈代谢是宇宙真理。能源业新一波大佬究竟会来自哪里?草蛇灰线,伏延千里。我们边走边看。

郭剑波,1960年3月出生于湖北省武汉市。现任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院长、教授级高工、博士生导师、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常务理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曾任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副院长、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主任。长期从事电力系统可靠性、电力系统运行分析、FACTS技术等领域的研究。

至今为止一切妥妥的

1982年毕业于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获工学学士学位;1984年毕业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获硕士学位。1996年被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06年获国家发改委授予“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突出贡献”荣誉证书。2010年10月,任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院长、党组副书记。

2012年11月成功当选IERE(国际电力研究交流组织)副主席。目前是国家973计划项目《提高大型互联电网运行可靠性的基础研究》首席科学家助理和国家发改委《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及控制技术研究》项目的负责人。

2012年11月,在党的十八大上当选为十八届中央候补委员。在郭剑波之前,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刘振亚曾于2007年10月当选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

对着名单挨个看,所有能源央企董事长总经理级别的干部,能位列中央委员或候补委员的,屈指可数啊。

2013年12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总的来说,至今为止,无论是从政之路还是学术之路,都是一派妥妥的景象。

这是郭院士给母校贺信的回信呐,当天收到当天回复的哦

都做了些什么大事?

长期从事电力系统规划、分析和可靠性以及灵活交流输电(FACTS)应用基础理论和工程技术研究,先后承担了国家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计划、国家863计划和国家发改委重大技术装备研制专项以及30多个大型电力工程项目的科研工作。

主持全国电网互联研究

1993年至今,一直从事全国互联电网超长期规划、联网格局以及电网安全稳定和关键技术研究;主持开发了电力系统可靠性分析程序,先后参与了三峡、二滩、阳城、广东核电等输电工程的研究,750kV和特高压交流、特高压直流最高运行电压选择及电网规划和安全分析研究。

三峡输电工程是中国全国电网互联的起步工程。1986年,作为子课题负责人参与了三峡输电工程国家科技攻关等多个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

针对三峡电站装机容量巨大、随机因素多等特点,建立了交直流送出系统可靠性模型、方法与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基于系统可靠性、资源层和运行层迭代寻优的电量优化分配算法,提出采用可靠性经济等价距离选择三峡电站主接线,基于确定性、概率性方法对整流站站址和三峡近区电网规划方案进行了综合评估,为三峡输电系统规划与设计方案选择提供分析手段和技术依据。

上述研究成果在三峡电网规划和建设中得到应用,所提出的模型、方法和分析手段先后应用于二滩、阳城和广东核电等输电工程。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主持了中国未来电网发展规划系列研究。根据我国地理、经济和能源资源分布等固有特性,确定了我国电网发展的典型形态,建立了全国联网计算分析模型,为后续全国联网工程分析奠定了基础;引入多场景规划仿真分析技术,解决了电网超长期规划中不确定因素多、技术问题复杂和难以量化分析等难题。

研究中提出了影响全国格局的主要技术问题,如互联电网超低频弱阻尼振荡、交流周边联网导致有关断面稳定水平降低和直流联网送受端电网相互影响等,并研究给出了相应的技术解决措施。研究成果相继在电网发展过程中得到验证并采纳,为全国互联电网构建提供了重要参考。

提出大电网停电均衡性控制方法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郭剑波对中国电网停电事故进行了长期持续的统计分析,在所负责的国家“973”项目课题“大电网安全评估的系统复杂性理论”研究中,将复杂性理论应用于电力系统停电事故的宏观固有规律和大停电事故的防御研究中,揭示了我国电网停电事故频度与标度的幂律关系,验证了停电事故具有自组织临界特性,证明了降低电网停电损失期望值控制措施的存在性,并提出了均衡性控制方法。

主持开发可控串补装置

1995年开始灵活交流输电技术的研究,2000年带领攻关团队开展了可控串补装置的研发、工程示范和推广应用工作。围绕灵活交流输电的应用基础理论、装置总体设计、关键技术研究、装置研制、示范工程及推广应用等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长达十多年的研发工作。

提出了可控串补仿真计算模型,建立了研究分析手段,可精确考虑设备非线性特性和工作能力曲线;提出了可控串补的系统控制理论和方法,充分利用设备反时限过载能力提高输电能力、抑制低频振荡,解决了设备动态响应时间与稳定性的矛盾;

提出了混合串补装置的总体技术方案,以及一次设备混合复用串补装置的拓扑结构和平台布置方式,解决了装置经济性、可靠性和运行灵活性的矛盾;提出了系统保护与装置保护、各设备参数之间的配合原则和设计方法;

主持攻克了强电和弱电设备在高电压、大电流环境下的集成、测量控制与电磁兼容技术,以及晶闸管阀串联、高电压测量系统及其供能、大容量工频限压器均流和控制保护等核心技术,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串补和可控串补装置;

形成了自主设计、建设、运行固定串补和可控串补系统的能力,降低了电网建设成本;建成投运了世界上首套混合串补工程(成碧工程)、世界上容量最大的可控串补工程(伊冯工程)和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的1000kV特高压串补装置(1000kV晋东南-荆门扩建工程);形成以可控串补技术为代表的灵活交流输电高新技术产业,确立了我国在该领域的技术优势。该成果荣获200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都有哪些观点?

特高压必须走自主开发道路

特高压工程对中国来说具有非常迫切的需要,因为第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使得电力发展很快,需要大容量,远距离输电技术。第二,远距离输电技术能够运用,以避免重复投资。

中国特高压的技术特点和要求是什么?最大的特点是环保要求高,输电距离长。电压高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保证能够在高电压下运行,使一些特殊情况下过电压的情况下不至于过高,中间还有运输问题,我们希望局部控制的很好,这些技术交织在一起,互为条件,相互制约,相互影响。

根据技术发展和国情需要,我们必须走自主开发的道路。总得来说要形成适合我国安全要求,环保要求,经济要求,普适性要求,以及国产化要求特高压设计、设备制造、技术规范的自主创新能力,这里有很重要的一点要适合中国国情,从海拔几十米的沿海地区,一直要延伸到海拔3000米,甚至更高的地方,不同地质结构的问题。第二,要适合国产化要求。我们是要规模化应用,真正实现自己制造。

全部特高压研究成果在特高压交流示范工程得到了运用,以及过电压,损耗的实测数据,充分验证了其中的数据,当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针对环境做的研究。实验示范工程成功投运,验证了其可行性、系统安全性和环境友好性。

核心技术及设备国产化将为后续的特高压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掌握输变电器核心技术对其他电压等级具有向下兼容性,将全面提升电工装备制造业的水平和质量。

未来中国电网呈现三大特点

针对我国电力能源环境的现状,郭剑波指出,未来十年我国能源需求增长迅速,负荷总量将比2010年翻一番。因此,大电网的发展趋势将对大容量远距离输电、大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大规模新能源并网三大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大电源、大电网和大容量远距离输电格局是满足我国电力需求的主要形态,分布式电源、微网将快速发展。”

他认为,未来我国大电网形态将呈现三大特点:

一是需要提高我国现有电网的输电能力,研发超远距离的输电技术,克服输电走廊资源紧张问题,解决高海拔等复杂自然条件下外绝缘与电磁环境问题;

二是我国大容量接续式交直流混合输电系统体现出电源基地巨型化、直流多落点、跨区域接续送电和运行方式多变等特征;

三是我国新能源发电整体呈现规模化集中开发、远距离外送特点,该特点是中国特有的。

2012年9月召开的“未来电网及电网技术发展预测和对策”香山科学会议第436次学术讨论会上,郭剑波提出未来大容量远距离输电技术的科学问题,并建议开展合理的电源结构配比及前瞻性的送/受端电网规划研究工作;研究超大规模交直流混联电网深入的机理研究和分析方法;研究跨大区、强交互影响、分层分区、安全可靠、协调优化控制。

到2020年社会用电量将比2010年水平翻一番

郭剑波预测,随着电气化水平提高,电力消费增长速度将高于能源消费增长速度,总体上电力负荷增速将快于用电量增速。因此,电力在我国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例将持续增加,预计2020年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7.2%。到2020年,社会用电量将比2010年水平翻一番。

“电力负荷中心仍在中东部地区,比重将缓慢下降。” 郭剑波认为,京广线以东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仍为全国电力消费的主要地区。

未来大规模新能源发展的解决方案

针对目前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郭剑波表示,未来我国大规模新能源发展的解决方案,一是深度挖掘常规电源调节容量,提高常规电源自身匹配力;二是扩大新能源消纳范围,在更大范围内实现电源匹配;三是应用储能技术,平抑新能源功率波动;四是发展跟踪型负荷,以负荷匹配新能源;五是完善多时空尺度协调调度技术,提升电源掌控能力;六是开发电网友好型新能源发电技术,提高支撑电网能力。

2013年10月以“储能技术发展及其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的关键科学问题”为主题的第470次香山科学会议学术讨论会上,郭剑波指出:储能技术是未来电力系统的一项必备技术。

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各环节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削峰填谷,新能源并网,电力系统频率调节、电压调节及全时间尺度有功功率调节,微网接入及提高电能质量。

现有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应用瓶颈主要在于经济性、规模化、寿命周期等实用化指标,尚不能与其他技术手段竞争。电力系统储能技术研究重点是低成本、长寿命、大容量、免(少)维护。应尽快启动适用于电力系统的储能本体技术和储能在电力系统应用中的科学问题的相关研究。

原标题:能源界下一位大佬会是他吗?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