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11时47分,天津IGCC电站顺利完成72小时满负荷试验。集控室内掌声雷动,在场干部职工共同见证了这又一激动人心的时刻。天津IGCC电站机组额定功率265兆瓦,满负荷试验期间,机组最大负荷达到265.9兆瓦,平均负荷率96.5%,发电煤耗、厂用电率等各项指标均创历史最好水平。天津IGCC电站机组满负荷试

首页 > 火电 > 火电动态 > 报道 > 正文

华能天津IGCC:大负荷是怎样炼成的?

2015-06-03 10:22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 作者: 张秀甲 李龙

3月26日11时47分,天津IGCC电站顺利完成72小时满负荷试验。集控室内掌声雷动,在场干部职工共同见证了这又一激动人心的时刻。

天津IGCC电站机组额定功率265兆瓦,满负荷试验期间,机组最大负荷达到265.9兆瓦,平均负荷率96.5%,发电煤耗、厂用电率等各项指标均创历史最好水平。天津IGCC电站机组满负荷试验的成功不但又一次证明了自己,更是我国清洁煤电技术领域的又一座里程碑,为“IGCC大有可为”增添了一行坚实的注脚。

十年磨一剑,霜刃而今试。天津IGCC一路走来,风雨兼程,把责任与使命深深地烙在了渤海湾畔这片孕有无限可能的土地上。

预,不畏浮云遮望眼

从华能人在渤海湾拾起第一只“螃蟹”起,关注与争议就始终伴随IGCC左右。面对国内空白的领域,这些困惑过他们。但“敢为人先、敢为人所不能”的华能精神,砥砺着IGCC人执着前行。

IGCC技术具有发电效率高、污染物排放低、二氧化碳捕集成本低等特点,是业界公认的最具发展前景的清洁高效煤电技术。华能集团公司高瞻远瞩,审慎决策,在2004年就提出了绿色煤电计划,IGCC电站建设中确立了“六个一”奋斗目标,2012年底投产后即确定了“三年稳定期”的目标。这些计划和目标犹如一座座灯塔,为IGCC这艘“绿能方舟”指明了航向。

国外类似机组基本都在投产五年以后才达到稳定运行,社会上不免有这样的声音:IGCC是国产技术装备,能行吗?2015年是天津IGCC机组三年稳定期的决胜年,而“满负荷、长周期”就是破除质疑的利剑,尤其在2014年实现62天长周期连续运行之后,实现满负荷提质增效运行,更成为IGCC证明自己的必由之路。

凡事预则立。天津IGCC电站从调试开始就非常注重收集各项试验数据,梳理各类异常事件及技术难题,编制《IGCC异常事件汇编》,迄今共收录137个专题,将异常事故的现象、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进行了总结,为满负荷做着准备。电站实事求是地针对每一个薄弱环节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科学客观的态度,不循不冒,不断制定完善切实可行的满负荷试验方案,包含各专业保障措施共103条,细化到抢修工具定置,电梯、照明保障等等。

2月26日,华北分公司组织专家组对试验方案进行了技术讨论和审查,进一步明确了试验目的和要求,对技术指标和细节提出了修改意见,为满负荷试验顺利进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拼,衣带渐宽终不悔

2月27日,天津IGCC召开职工代表大会暨2015年工作会,提出了IGCC要实现满负荷出力、多发电、多发效益电的目标。电站上下齐心协力,内外兼修,信心满满。

对外,电站积极协调华北电网、天津电网,在整体用电负荷不高,供热期尚未结束的大背景下,总经理刘振华和党委书记秦建明经过一次次沟通,一次次解释,争取到了电网对满负荷试验的支持。

对内,电站不断调整机组运行状态,消除设备缺陷,保证机组以最健康的状态迎接满负荷的考验。控制室里,操作人员分工明确,相互协作,时刻绷紧神经,全心监视着画面。现场的设备旁,总会不时有巡检人员过来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毫不懈怠。一次,当粉煤螺旋输送机突然跳闸时,检修部副主任王超刚从现场回来,掸掸身上的灰尘,准备吃晚饭,然而缺陷即是命令,他毫不犹豫放下餐盘抓起安全帽又冲向现场。故障设备位于气化炉65米处,而当时电梯正在检修,王超带领检修人员一口气爬上10层楼梯,检查、判断、拆解,历时5小时成功恢复螺旋输送机运行,避免了气化炉停车。而他们在看到设备正常运转后才觉得两腿发软,才感受到海边的风真冷。

3月4日,在各方精心组织下,IGCC电站进行了满负荷冲击试验,随着值长一声声清晰的指令,机组负荷稳步上涨,阶梯状的负荷曲线,正是IGCC人一步一个台阶,不退不缩不离不弃的真实写照。此次冲击试验,最高负荷达到256.6兆瓦,实现了IGCC机组投产以来首次满负荷运行。这是全体天津IGCC人夜以继日拼搏的结果,电站值长许东亮笑言:“负荷涨上去了,人也瘦下来了”。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玩笑过后,许东亮和同事们又投入到分析此次冲击试验数据的紧张工作中去。

破,周郎自有退敌策

冲击满负荷试验的成功,令所有人欢欣鼓舞,极大地增强了天津IGCC电站及所有参与试验人员的信心。然而,笑容的背后是冷静的头脑。经过此次试验数据分析,还有几大难题横亘在实现满负荷安全稳定运行的道路上。

首先是气化炉炉顶温度控制。按照国外气化炉的经验,温度过高会给SGC(合成气冷却器)段带来积灰的风险,气化炉温度还能否突破以促进负荷的提升?

其次是气化炉二段煤烧嘴投煤量。之前运行中一般投入量只达到设计值的30%左右,这样虽可以保证气化炉稳定运行,减轻后续处理设备的压力,但制约了负荷的提升。

最后是低热值燃气轮机。由于西门子燃机负荷未达到设定值,导致OTC(透平出口温度)低于设计值,影响汽机负荷约4兆瓦,而由于种种原因,又得不到西门子及时的技术支持。

乞火不若取燧,寄汲不若凿井。天津IGCC电站副总经理王相平说:“IGCC在中国是全新的技术,国外的经验都只能作为参考,我们要实事求是,打破思维定势。”于是,电站不等不靠,主动作为,仔细研判数据,组织清能院、上海锅炉厂等专家研讨论证,制订了一系列应对措施。严格控制炉顶温度,结合氧煤比及气化炉差压在保证负荷提升的同时有效避免SGC段积灰;二段投煤量参考炉顶温度,控制水煤比,与一段配合互补;对于燃机按照设计规范,梳理控制逻辑,检查联锁保护,以设计值为指导操作运行。

针对冲击试验暴露出的问题,IGCC电站运行检修各专业通力合作,处理各类缺陷近150条,设备可靠性大幅提升。此外,电站还根据机组运行情况新增了《全场停电事故应急处置方案》、《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等10余项事故预案,并组织各岗位人员认真学习,提高事故预防和处理能力。

赞,梅花香自苦寒来

3月23日11时47分,天津IGCC 机组72小时满负荷试验正式开始。

整个试验过程中,各部门各专业严格执行试验纪律,落实各项安全措施、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部门主任全天候值班,专工深入现场,值班人员认真监视每一个参数,仔细对比每一处变化,不放过任何一点异常。严格实施“压红线”运行,检修人员加强现场巡检力度,及时消缺,物资人员保证物资供应和专家支持,各方齐动员,戮力同心,为满负荷试验保驾护航。由于准备充分,措施得力,试验过程非常顺利。“缺陷都比平时少多了!”检修部热控维护组长王庆说。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从2004年提出绿色煤电计划起,华能人把10年的光阴,10年的汗水,10年的探索,浓缩到这72小时里,当宣布试验成功的那一刻,很多人眼里闪过泪光,只有参与设计、建设和运行IGCC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到这一刻的意义。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点击空白区域关闭图片,
双指拖动可放大图片,单指拖动可移动图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