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以扩大开放促发展升级。在随后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中也提到了电力装备的问题,因此将中国制造和电力装备紧紧联系在一起。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以扩大开放促发展升级。值得关注的是,在这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再当超级推销员,力推电力装备“出海”。
相关阅读:工信部发七文解读《中国制造2025》

今年年初,李克强总理在广东省省长朱小丹的陪同下走访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时强调,中国电力设备产能过剩,但技术先进,要以电力为龙头,寻找中国装备走出去的道路。 今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部署2015年政府工作时也谈到,鼓励企业参与境外基础设施建设和产能合作,推动铁路、电力等中国装备走向世界,因此电力装备走出去是必然的。
《中国制造2025》规划系列解读之推动电力装备发展
导读:电力装备是实现能源安全稳定供给和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包括发电设备、输变电设备、配电设备等。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尤其是近10年来,我国电力装备制造业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形成了门类齐全、规模较大、具有一定技术水平的产业体系。详情点击
中电装备公司 作中国电力装备走出去的引领者
导读:4月20日上午,在亚的斯亚贝巴的中国电力技术装备有限公司驻埃塞俄比亚及肯尼亚代表处,总代表刘强正和同事交代工作事宜。他负责的几个项目正位于海上丝绸之路,埃塞俄比亚GDHA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就是其中之一。“目前,中电装备公司正在建设的埃塞俄比亚GDHA500千伏输变电工程是埃塞俄比亚乃至东非的骨干网架,对于促进东非国家之间电网互联将起到重要作用。”刘强说。详情点击
电力装备国产化将提速 新能源成重点方向
导读:5月25日获悉,工信部日前发布了对《中国制造2025》规划系列解读,对高档数控机床、机器人、航空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和农业机械装备八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说明。详情点击
现在诸多制造行业之中,我国电力装备行业的水平在全球来看还处于领先地位,例如特高压、核电等,而此项规划的推进,亦会促使目前已经大规模走出去的电力装备产业获得发展。同时对电企的影响也是不可小觑的。
上海电气
上海电气(咨询 买卖)是中国最大的装备制造业集团之一,公司业务涉及新能源设备、高效节能设备、工业装备和现代服务业四大领域。总体看,公司新能源业务呈现快速发展态势,现代服务业和工业装备板块稳定增长,高效清洁能源业绩微降。
东方——电气
公司是我国最大的发电设备制造企业之一,主要从事水力发电机组、燃煤发电机、燃气发电机、核电汽轮发电机和交直流电机及控制装置的生产及销售。公司发电设备产量已超过美国通用电气(GE),跃居世界第一位。
京运通
京运通--光伏发电业务加快拓展,环保业务受益于京津冀环境治理提速。公司规划延伸环保产业链,大环保业务值得期待。京津翼一体化政策预期出台,环境治理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将推劢区域环保投资加速。公司在掌握脱硝治理最核心的催化剂技术基础上,未来有望继续延伸大气治理产业链,实现业务协同和规模增长。
晶盛机电
晶盛机电--光伏设备持续好转,蓝宝石业务有望快速成长。公司是国内技术领先的晶体硅生长设备供应商,主要产品为全自动单晶生长炉、多晶硅铸锭炉、单晶硅生长炉控制系统与单晶硅棒切磨复合加工一体机等。公司承担国家科技重大02专项“8寸区熔硅单晶炉国产化设备研制”,前期已成功拉制出8英寸区熔硅单晶棒和8英寸气相掺杂单晶硅棒,均创国内之最,2014年公司已经完成该项目的商业机型研制。
我们预计公司2015-2017年EPS分别为0.23、0.33和0.40元,公司光伏设备订单在逐步复苏,特别是中环股份有望大量采购公司高端设备投入高转换效率电池材料项目,同时公司蓝宝石产业链也值得期待。维持公司增持评级。
阳光电源
公司的光伏逆变器将提供大数据支撑、和电站系统集成,储能业务,新能源汽车电控系统相结合将形成协同效应,打造自己的能源互联网平台。公司募投220MW光伏电站并持有运营,为阳光电源的能源互联网拼图再添重要一环。
科陆电子
2015年4月28日,公司发布公告,与广西建工集团第二安装建设有限公司、中国电建(咨询 买卖)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签署分包合同, 公司公布2015年1季报:应收同比增长20.09%,股东净利润增长16.02%,预计上半年业绩增长10%~40%,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已于2015年4月17日到位,共募集到资金69,676.80万元。
中国西电
公司是我国输配电设备制造行业占主导地位的最大的生产和销售商,我国最具规模的高压、超高压及特高压输配电成套设备研究开发、生产制造和试验检测的重要基地。公司是国内惟一一家具有输配电一次设备成套生产制造能力的企业。公司主导产品是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高压开关、变压器、电抗器、电力电容器、互感器、直流输电换流阀等。在国际市场上,产品和技术已出口4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成功地进入了德国、美国、新加坡、香港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市场。
相关阅读:智能制造入围《中国制造2025》五大重点工程 首批30家企业试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