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低廉一直是中方企业进行海外融资最主要的原因,而5月8日,国际金融专家、民营企业之父、中国支付通董事长张化桥先生在博耳电力“绿色智慧之旅”青岛站上则发表了不同看法,他认为,内地企业海外融资成本低是误解。
据张化桥先生分析,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误解,是因为我们只窥其一。我们所看到的只是国外发债成本低,大型企业贷款利率低,但是我们却忽视了很多中小企业借款成本很高或是借不到钱的现状。同时海外融资方式,还存在诸多看不见的隐形成本:如海外资本的汇进汇出产生的时间成本;海外资本到外商投资形式以股本形式进来,并不能再进项目成本,不能抵扣税款等产生的成本。
数据显示,房企海外融资难度越来越大。截止至2015年4月,海外融资综合合计仅为57.45亿美元,同比2014年前4月的198.08亿美元减少比例高达71%。在此背景趋势之下,国内地产融资该何去何从?
对此,张华桥先生认为:大多数地产公司应该着眼于国内融资渠道。建设银行与博耳的金融保理融合服务则是张化桥先生十分认可的一种融资方式。他认为,博耳电力长期保持净现金的状态,业务稳健,是轻资产型公司,因此香港市场十分尊重博耳电力。而如今,博耳能够牢牢把握市场趋势,有效使用在银行的授信额度,并跟上下游客户分享,这就是一种多方共赢的选择!
会后,张化桥先生在其新浪博客中写到:在国内朋友都认为,欧美的资金便宜。非也!欧美政府债券的利率和存款利率都很低,大公司的贷款利率也很低。按揭贷款的利率也低于中国。没错。但是,大多数欧美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不低(7-15%不等)。而且大多数贷款也要有抵押品。
中国地产公司在香港上市的有60多家(大大小小),多数也发行了美元债券,但是平均利率在10%之上(甚至包括恒大)。这个负担可不轻。外汇还有汇入汇出的时间差。这也是成本。进来的钱只能通过对国内全资附属子公司的增资扩股形式,也就是说,利息不能在项目进成本,不能抵扣税款。另外,汇率风险也很可怕。
所以,我觉得大多数地产公司应该着眼于国内融资渠道。当然,瘦身和加速去化最重要。建设银行跟博耳的保理模式,性价比很高,简单。
博耳电力(1685.HK)在香港上市了四年多,赢得了资本市场的广泛认可:轻资产模式,属于服务业。博耳长期处于净现金状态,这两年都有特殊分红。实际上它几乎把一半的利润分给股东们。由于它稳健,银行也更愿意支持它,给它的授信额度也每年提高。建设银行并且把它作为总行级客户。博耳的保理模式实际上是把博耳的多余授信转给它上下游客户,值得客户重视。
原标题:国际金融专家解析博耳电力获资本市场青睐深层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