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俞利锋,分水人,中国华电集团公司浙江分公司规划建设部副主任,高级工程师。先后获得2009、2011年度中国华电集团公司先进个人;2010年度华电浙江分公司优秀共产党员;2011年度华电浙江分公司先进个人;2012年度浙江省部属企事业单位标杆党员;2012年度华电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创先争优优秀党员

首页 > 配售电 > 售电服务 > 人物 > 正文

俞利锋:追逐绿色电力的“跑男”

2015-05-11 09:54 来源:桐庐新闻网 

人物名片:

俞利锋,分水人,中国华电集团公司浙江分公司规划建设部副主任,高级工程师。先后获得2009、2011年度中国华电集团公司先进个人;2010年度华电浙江分公司优秀共产党员;2011年度华电浙江分公司先进个人;2012年度浙江省部属企事业单位“标杆党员”;2012年度华电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创先争优”优秀党员;2014年度华电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先进个人等荣誉。

如果用一个现在比较“火”的词来形容俞利锋,那就是“跑男”。

俞利锋很忙。一年365天,他用近一半的时间在“奔跑”,不是出差在浙江各个区域,就是在去这些区域的路上。

几年前,俞利锋最忙的那段时间,儿子总会在电话里问:爸爸为什么总是这么忙?身在外地的俞利锋常常会用耐心而庄重的语气告诉他:这是爸爸的工作,也是爸爸的责任。

如今,儿子上了小学,对很多事情似懂非懂,但只要有人问他“爸爸去哪儿啦”,他总会一脸骄傲,干脆地蹦出一句话:加班,我爸对工作可负责了!

4月底的一个上午,窗外阳光明媚、绿意葱葱,坐在俞利锋的办公室,听他从孩提时代聊起,娓娓道出自己的故事和经历,你很难想象这样一个低调、谦虚的男子,会是华电浙江系统最年轻的处级干部之一。

(一)

1975年,俞利锋出生在分水镇西关村,父亲办厂,家境不错。

父亲是个很有担当和责任心的人,时常教育俞利锋做人做事一定要有责任心,抽空也总是带着他外出走走、看看。在父母的悉心培养下,小小年纪的俞利锋做事认真,待人热情,不骄不躁。

那个年代,许多父母终日为生计忙碌,学龄前的孩子多为“放养”。在一些爱玩弹珠和泥巴的同龄伙伴中,见多识广的俞利锋特别受欢迎。大家总是拉着他,让他讲故事,讲外面的世界是怎样的。

上小学以后,老师喜欢他的认真和好人缘,同学喜欢他的随和与热心,俞利锋理所当然成了班干部,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

学校旁边是一片茶山。春季,山上的茶叶开摘,有时候上劳技课,老师总会带着孩子们去采茶。每当采完或者采累时,孩子们就会席地而坐,围着俞利锋,听他讲故事。

一边刻苦学习,一边热心班级和同学的事,日子就这样一点点过去。

1988年,俞利锋上了分水高级中学。因为家在镇上,俞利锋从小到大一直通校,与许多住校生相比,他每天往返于家和学校之间,学习时间自然少了一些。

在这种“吃亏”的情况下,怎样保持住自己优异的学习成绩?俞利锋想得很明白——用其他时间弥补。于是,除了花些时间在组织活动上,午休或傍晚,他总是一头扎进书本里,认真看书、学习,周末也是如此。

努力自然会有回报。1993年,俞利锋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杭州应用工程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专业,开始了他的外出求学之路。

(二)

那年秋天,俞利锋带着满腔热情步入大学校园,然而,对于独立生活经历等于一张“白纸”的他而言,首先需要面对的问题就是如何自立。

衣服怎么洗?是直接洗还是先泡一泡,先泡又要泡多久?柜子怎样整理最快,又怎样更长时间保持整洁……第一次离开家,这些繁杂的生活琐事令他有些无所适从。好在天生的好人缘帮了他不少忙,室友们很热心,时常给予他生活上的指导和帮助。

虽说自理能力在同学们眼中“弱爆了”,但大家却不得不佩服俞利锋的学习和组织能力。即便在别人看来,电气自动化专业的科目比其它专业要难一些,但俞利锋不仅能有序地组织学校各类活动,而且这样的忙忙碌碌中,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相比高中,大学的生活要自由得多,这让俞利锋优秀的组织能力得到了充分释放。4年里,他先后担任班团支书、系学生会主席,以及校学生会科技部部长、副主席、代理主席等职务。

担任学校组织干部,势必要时常组织策划学生活动,其中所要面临的问题自然也不少,比如人员调动、行程安排、经费来源,这些方面如何安排或解决得更圆满,成为摆在俞利锋面前的新课题。

每个人都不是生来就会解决问题的,只要看得多、学得多、想得多,这些肯定不是难题。抱着这样的信念,他一边积极向学生会的前辈学习,一边抽空就往周边学校跑,看看别的学校是如何组织活动的,学习借鉴他们的做法。

凭着敢想肯钻的执着劲儿,俞利锋渐渐摸索出了一些“门道”。

学生喜欢军事知识,他就到处搜集有关兵器与战争的影片,在学校内组织播放,适当收取“门票”;学生喜欢舞蹈,他又开起了“舞蹈培训课”,请舞蹈基础较好的学生来授课,学员们收取一定费用……最头疼的经费问题解决了,其他问题也迎刃而解。

利用这些经费,俞利锋组织起各类活动时更如鱼得水,活动形式越来越丰富,质量越来越高,得到师生们的一致“点赞”,他本人也渐渐成为学校的“风云人物”。

凭借优异的成绩与超高的人气,毕业时,俞利锋顺利拿到了留杭的“红卡”,进入当时省电力局下辖的半山发电厂工作。

(三)

一个从山区小镇走出来的孩子,能留杭工作,进入的又是国企,俞利锋和家人的心情可想而知。

正当俞利锋觉得自己未来的路已经是一条平稳向上的水泥马路上时,进入半山发电厂的第一天,他就尝到了现实不尽如人意的滋味。

如果说高中到大学只是生活上的不适应,那么从大学到发电厂,俞利锋所面临的却是生理和心理的巨大“颠簸”。

在本科生比较“稀罕”的年代,毕业后,俞利锋的不少同学都找到了不错的工作,岗位也基本是管理。恰恰他这个班里的尖子生、学校里的“风云人物”,却被分到了最基层的岗位——半山发电厂继电保护班,从事继电保护工作。

这样的心理落差让他郁郁寡欢。“是否不如同学优秀,前途又是否光明?会不会在这最基层的地方,一干就是一辈子?”那段时间,他的脑海里时常盘亘着这些问题,一度怀疑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

在生理上,俞利锋同样感觉不适应。当时,正值全国电力“一盘棋”的形势,发电厂实行半军事化管理,对每位员工都是高标准、严要求,工作规范与纪律相比其它行业要严格得多。这些对于刚从象牙塔走出来的俞利锋而言,是个不小的挑战。心情的低落加上身体的疲惫,使他总觉得自己似乎跌进了一个恶性循环。

一次通话,俞利锋听到电话那头,父亲语重心长地说:既来之则安之,是金子在哪儿都能发光。

是啊,再“伤春悲秋”也改变不了现状。想通了这点,俞利锋捏了捏拳头,在心里默默地告诉自己:俞利锋,你一定要振作起来!

此后,他积极调整心态,走出郁闷后,他发现自己看待事物的角度也发生了变化:自己是学电气自动化专业的,虽然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与所学专业并不特别“对口”,但何不把它当成一次最基层的锻炼呢?

仿佛变了个人似的,他开始积极投身工作,将繁忙的工作与严格的管理视为对自己的历练,遇到问题常常先仔细思考,解决不了的,就向前辈请教,每天都以饱满的热情,迎接每一项挑战,逐渐成为骨干力量。而这段经历也成为他一生之中的宝贵财富。

(四)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2000年,时值全省电力紧张,进入新一轮发展的阶段。俞利锋顺利调入电厂前期工作办公室。

半山发电厂抓住了国家“西气东输”战略的契机,决定投资开发天然气发电机组。在俞利锋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从前期到基建开展了大量工作,2005年实现了3台机组全部投产,成为全国第一批也是最大的天然气发电厂。

2002年,省发改委有意从华电浙江系统借调一名员工。凭借过硬的条件,最终俞利锋入选,而这次借调给了他一个更高更广的学习平台。近一年时间里,他的眼界与思维得到了极大的拓展。

2006年3月,中国华电集团公司在浙江成立分公司,俞利锋被挑选进入计划发展部,主要从事新能源项目开发工作。三天两头往浙江的各个山头和海上跑,寻找风力资源和合适场址,他笑称这份工作是“上山下海”。

“上山”真没这么简单。俞利锋和同事常常需要带着测风仪,跟着当地的向导,登上一些未经开发的山头。穿梭在布满杂草与灌木的山间“小路”上,被荆棘钩破衣服、被叶片划伤手臂都不算什么,有时候甚至与毒蛇不期而遇。

“下海”也没那么容易。去宁海的海上测风,风浪特别大,俞利锋和同事反反复复坐船出海,每次都因剧烈的颠簸发生严重的晕船,呕吐不止。强忍着不适结束一天的工作后,他和同事就住在50元一晚的家庭小旅馆中。

两年里,俞利锋跑遍了浙江的各个山头以及沿海地区。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在舟山、台州等地区找到了条件较好、适合建设风力发电站的场址。

资源有了,真正要开始建却并非易事。电站落户首先需要当地村民同意,然而,大多数村民对于风力发电一窍不通,质疑声不断。

为了向村民普及知识、纠正认识误区,俞利锋一方面和村干部逐户上门做工作,一方面在当地媒体上大力宣传风力发电的好处。那段时间,他几乎每周去一次舟山,一去就是2至3天。

夜以继日的工作、真诚的态度,终于做通了村民的工作,大家表态同意项目落地。正当俞利锋大喜过望之时,新的问题又接连出现。但这些都没能压垮执着的他,在当地政府部门的努力和帮助下,所有纠纷和矛盾圆满解决。

如今,一根根竖立着的“大风车”,已成为舟山长白岛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五)

2010年开始,华电集团在浙江走上了发展的快速通道,全员都卯足了劲向前冲,俞利锋更是带头冲在了前面。

2011年,浙江省出现电力紧缺现象,不少工厂面临“用3停5”的境况,极大影响了生产与经营。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浙江省政府推出了天然气“热电联产”抢建项目,总共12个项目,华电集团拿到了4个。于是,俞利锋再一次“奔跑”在各个建设工地上。

时间紧,任务重,为了保质保量按期完成任务,俞利锋放弃周末和节假日,无论是项目设计优化、设备供货、督促进度、协调纠纷……他全都亲自上阵、盯得仔细。每天的电话总是响个不停,他买了几块手机电池轮着用,因为每块电池只能用几个小时。在华电同志们这样的拼劲下,仅仅12个月,就完成了第一台机组的建设。

从2000年起,俞利锋在绿色清洁能源开发和拓展的路上已经“奔跑”了15年。

工作虽然忙,但俞利锋却情系家乡,一直关心关注桐庐的发展。

2012年,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与桐庐经济开发区达成合作意向,将在开发区建设分布式能源项目。目前,该项目前期工作正在进一步细化,力争早日正式启动。

俞利锋说,这几年桐庐发展日新月异,生态已成为桐庐最大的优势,分布式能源项目与桐庐的战略定位有着极高的契合度,不仅能实现能源的阶梯利用,有利于环保,而且还能减少长距离输送能源的损失,将有效提高能源利用的安全性和灵活性。他希望能将桐庐打造成为浙江省分布式能源的示范项目,为家乡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记者手记:

怎样算是一个好职员?多年来,俞利锋用自己的行动作出了最好的诠释。采访过程中,比起自己的心得与生活,俞利锋谈得更多的是工作。近两个小时的时间里,他对公司的发展与情况如数家珍,每当说起发展的转折点,他总会露出自豪的神情,若是没有把公司当做另一个“家”的那种热爱,恐怕很难将公司的发展说得这么细致。

采访结束后,俞利锋的同事告诉我们,在俞利锋刚进发电厂的那个年代,发电厂的工作很辛苦,连续熬夜是常有的事,很多时候排队打饭,站着都能睡着。然而这部分艰辛俞利锋在采访时并未提到,采集风力资源时的辛苦也没提多少,或许他早已把“忙”当成了一种习惯。

很多工作注定了工作者过不上悠闲的生活,即便压力很大也要微笑面对,就像俞利锋这样,在繁忙的工作中磨练自己,寻找自身的价值。化压力为动力,在压力中找乐趣,“干一行爱一行”,这或许就是对一个好职员最简单直白的定义。

原标题:俞利锋:追逐绿色电力的“跑男”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点击空白区域关闭图片,
双指拖动可放大图片,单指拖动可移动图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