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第一财经日报》4个整版刊发有关汉能5篇报道后,两家的撕逼大战在周末又有下文。昨晚汉能和第一财经日报相隔约半小时分别发出声明,互指对方问题,称保留追究对方法律责任的权利。这事还没完呐。不过,看官你真的认为汉能是在和媒体撕吗?其实不是。

股价跌了,汉能急了
汉能声明中最主要的反击是媒体报道失实,切肤之痛当然还是资本市场。眼睁睁看着自己财富蒸发的感觉,肯定是整个人感觉都不好了。

“这种有计划、有组织、精心策划的密集报道,严重违反新闻采访工作的基本原则和相关规定,内容严重失实,采用影射、猜测、臆造等方式恶意误导公众,对证券市场和广大投资者产生了重大影响,导致汉能集团控股的香港上市公司汉能薄膜发电集团有限公司当天市值损失约280亿港元,严重损害了广大投资者和汉能集团的利益。”





汉能的主要反击点,是指责媒体报道内容失实。至于引用多个匿名消息源、记者署笔名、没有对当事人汉能集团进行采访核实等问题,理论上可以作为论战中的攻击点,但其实并不是问题的核心。

汉能声明中,针对认为媒体报道内容失实的观点,举了三个例子:
1. 文章称,“资本高手”才是对他的真正定位,李河君不是在靠太阳能赚钱,而是靠汉能薄膜发电(00566.HK)的股价发家。
事实是,汉能过去20年一直坚持做清洁能源,坚持做实业,已建成水电权益装机超过600万千瓦,已建成300万千瓦产能的薄膜太阳能生产制造基地,在建4个全球领先的CIGS薄膜太阳能生产基地,直接解决了1.5万人就业,带动了2000多家中小企业发展,间接解决了30万人就业。而且,汉能的产业基础是水电,并非所谓靠股价发家,实际上,截至目前,李河君及其一致行动人从未减持过上市公司股票,从未从股市套现获利。
2. 文章称,汉能旗下九大太阳能制造基地的建设或生产目前处于暂停或被延迟的状态。
事实是,除南京基地由于技术路线更改为更先进的CIGS路线(汉能德国Solibro技术),调整了建设计划,目前正在抓紧施工外,其它基地全部建成并投产,目前都在满负荷生产。今年春节期间,全部基地都没有放假,员工加班加点生产,并且受到了四川双流、浙江长兴等各地政府领导的节日慰问,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冯明同志前往汉能长兴基地视察慰问。河北曹妃甸、山东淄博、江西共青城等新增CIGS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制造基地正在加快建设中。
3. 文章称,青海汉能目前工程建设停滞。
事实是,青海项目去年年底主厂房已全部完工,是完工项目,而非停工项目。2015年3月23日柔性封装生产线已经搬入,并且试生产,青海省省长郝鹏同志在当地考察工作时,也见证了我们第一片柔性薄膜组件的下线。
媒体说已经给你留面子了

第一财经日报针对上述质疑,在声明中回应称,报道是在事实基础上的疑问和建设性提醒,已经留有极大余地:
近一个月以来,实地走访了汉能在海南、广东、江苏、浙江、四川、山东、青海、黑龙江等九大基地,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在事实确凿、依据充分的基础上,对汉能集团在发展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疑问,同时进行了建设性的提醒。
对于第一财经日报这组基于客观事实,同时留有极大余地的报道,汉能方面在4月26日发表的“汉能针对《第一财经日报》失实报道的严正声明”(下称“声明”)中,不仅回避了自身宣传的生产规模、投产进度与实际情况之间存在巨大差异的问题,而且在声明中断章取义,蓄意歪曲,同时用缺乏新闻专业性的大量泛意识形态语言,对本报的报道进行臆断和攻击。

针对汉能声明中提到的报道内容质疑,第一财经日报回应称其是断章取义:
汉能方面在声明中称,本报报道严重失实,比如“文章称,‘资本高手’才是对他的真正定位,李河君不是在靠太阳能赚钱,而是靠汉能薄膜发电(00566.HK)的股价发家。”
声明的指责完全断章取义。本报报道的原文是:“对于李河君,政府、合作伙伴及同行均存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有人相信,眼前的李河君就是传说的那个‘做大事’的人,但外界对他并不了解,他的宏图韬略也未吃透。而另一种声音也从未停止:‘资本高手’才是对他的真正定位,李河君不是靠在太阳能赚钱,而是靠汉能薄膜发电(00566.HK)的股价发家。人们在努力接近真相。”
对于汉能基地的真实情况,第一财经日报声称手中有大量实地采访获得的资料证据,偷换概念不实本事,不服来辩,谁怕谁?
本报对汉能旗下九大基地的实地探访,旨在如实反映汉能方面基地建设和项目投产的实际进展与自身宣传方面的差异。仅就汉能在声明中提到的南京基地、四川双流、浙江长兴以及青海的情况,本报记者不仅收集了大量的公开信息,同时通过实地采访,从当地施工方、汉能员工、相关园区管委会以及光伏项目办的人员获得大量一手信息,掌握有大量的影像、访谈等资料证据。
本报报道呈现的是现实与承诺之间的巨大差异,而汉能方面在声明中却仅针对现有的生产、产能予以反驳,不惜偷换概念、混淆是非,同时还以同样的方式断章取义进行指责。

资本市场怎么看?
不知道是不是巧合,在此次汉能系列报道之前,最早发掘重庆啤酒和中环股份,曾在资本市场掀起轩然大波的神秘自由投资人马仁辉,3月6日,在新浪博客上发表了题为《没读懂汉能(市场)的人,都赔得很惨!》的文章。
他从投资者的角度分析,认为汉能是特定时机和特定对手在市场里特定博弈的结果,到底谁是最终的胜利者,还得继续观察。分析汉能,能够帮助投资者提高风险意识,更客观的看待市场,事物的对和错永远都是相对。这种观点代表了资本市场的第三方,相对撕逼大战的当事双方,更为客观。
马仁辉把汉能作为投资的好案例。他在文章中说:
00566汉能薄膜太好玩了,一个主要依靠关联交易的公司股价从2001年低点以来涨幅近60倍,其基本面和技术面可以算得上经典的投资总结好案例。
从汉能股价走势充分体现市场的残酷性,最残酷的也可以说最大悲剧在于市场里看空做空汉能的人,其观点也许就是正确的,但现在不得不面对在很高位置回补或者爆仓的危险。可以说是做了正确事情却得到错误的结果。当然,到底谁是最终的胜利者,还得继续观察。
汉能是特定时机和特定对手在市场里特定博弈的结果。从汉能薄膜走势中体会趋势的力量,以及分析常识是投资人耐心与智力的挑战。汉能老板李河君说了一句经典的话:“没读懂汉能的人,都赔得很惨。”同理,没有读懂市场的人,违背市场规则的人,最终的确会赔得很惨。分析汉能,能够帮助投资者提高风险意识,更客观的看待市场,事物的对和错永远都是相对。

马仁辉认为,汉能事件催化剂的因素主要有下面几方面:
1、里昂证券(CLSA)发布研究报告称汉能是被低估、有远见的高科技公司,称投资者仍然可能严重低估了汉能的成长潜力。(真如里昂报告中所说的那样吗?)
2、汉能控股集团通过水电项目每年拥有10亿美金的现金流,而且通过银行等渠道获得的大量贷款,这些资金都在支持汉能下游业务的发展,对上市公司极为有利。
3、沽空盘挟仓,不少机构如加拿大对冲基金BHP InternationalMarkets早前巨额沽空汉能股票,惟在近日升市下已陆续被迫大量补仓,进一步推升股价。
4、汉能薄膜发电市值已经达到3039亿港元。而在2014年12月底,汉能薄膜发电市值才刚刚突破1000亿港元,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2011年汉能薄膜发电市值才40亿港元。汉能现在已经是名副其实的全球第一光伏股,公司的市值是其最大对手、美国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企业FirstSolar的三倍,并且超过中国所有其他太阳能上市企业的市值总和。光伏业内笑称汉能这市值已经可以收购整个中国光伏行业了。(常识在特定情况下也可成为笑谈。)
5、对投资实业的人而言,技术路线选择失败是最大的失败!
原标题:汉能究竟是在和谁撕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