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之渊,1977年生,中共党员,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直流输电技术研究所副所长(主持工作),先后荣获国家电网公司特等劳动模范、专业领军人才、工程技术专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中国电力技术发明二等奖、中国专利优秀奖、中国电机工程杰出青年工程师奖、中国电力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

首页 > 输配电 > 输变电工程 > 人物 > 正文

智能电网的科技先锋—记国网智研院直流输电技术研究所副所长贺之渊

2015-04-22 10:07 来源:国家电网报 作者: 刘杰

贺之渊,1977年生,中共党员,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直流输电技术研究所副所长(主持工作),先后荣获国家电网公司特等劳动模范、专业领军人才、工程技术专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中国电力技术发明二等奖、中国专利优秀奖、中国电机工程杰出青年工程师奖、中国电力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个称号和奖项。

贺之渊是个名副其实的电网科技先锋。他十年如一日,默默耕耘在高端智能电网装备科研一线,主持研制了大功率电力电子实验装置、柔性直流换流阀、特高压直流换流阀和直流断路器等多项世界首创重大电力装备,为推动国家电网公司智能电网技术自主创新和国际直流技术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

善事利器 打造智能电网科研平台

试验能力及试验设施是验证智能电网装备性能、指导装备优化升级的先决条件和通用平台。但是,作为智能电网技术和直流技术的壁垒,全世界只有欧洲才有条件完备的实验室,就连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没有建成。

还在读书期间,贺之渊便将大功率电力电子等效试验技术作为自己的博士课题。“课题启动后,才知道里面水有多深、难度有多大,我手头的参考资料仅仅只有国外实验室7页纸的综述。”谈起往事,贺之渊面带微笑,丝毫看不出当年攻克世界级前沿课题所经历的艰难磨砺。

贺之渊和研发团队刻苦钻研,精密论证,连续两年吃住在实验室,不仅做艰深复杂的理论推导,还和一线工人一起做大量简单重复的基础试验。“现在回头想想,正是这些看似简单的重复工作,使我们增加了对技术的感性认识。”一直以来,贺之渊都保持着这种良好的工作习惯。

经过长期的努力,贺之渊和团队提出了全工况电磁、热应力等效试验方法,攻克了多源复合试验技术,主持开发了欧洲以外首个换流阀成套试验装置,结束了我国直流工程设备20余年“国内组装、国外试验”的窘境。

敢为人先 研制智能电网核心装备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给现代电网提出诸多新的技术需求和挑战,如大型城市供电、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并网、孤岛和海上平台供电等。柔性直流这一新型输电方式正是目前世界上可控性最高的输电方式,对解决上述难题有着无可替代的优势,但其技术高度复杂。国家电网公司于2006年立项启动了研究工作,贺之渊奉命承担这一项目。

一穷二白,这是发展柔性直流输电技术之初的真实写照,既缺乏技术,也缺乏人才。“当时为了招聘几名毕业生,我找遍了国内知名高校,根本没有老师和学生从事这方面的工作。”时隔多年,贺之渊对当年的困境依然记忆犹新。

当时全世界只有ABB掌握了柔性直流技术,但贺之渊没有盲从,通过悉心研究,他发现ABB技术路线损耗大,控制复杂,并不适合向高压、大容量推广。因此,技术方案的选择成为摆在研发团队面前的首要问题。

“当时非常迷茫,各种方案纷繁复杂,大家莫衷一是。这时贺博最让人佩服的地方就体现出来了,他能从整体上把握研究方向并找到突破口,把脉络梳理得非常清晰。”谈起往事,国网智研院员工李强仍然很激动。他是贺之渊带的第一个硕士研究生,如今已成为柔性直流技术团队的骨干。贺之渊带领大家从电工原理出发,推公式、搭模型、做实验,通过两年扎实的工作,开辟了一条全新的模块化多电平技术路线,成功超越ABB沿用近20年的技术方案,一跃成为主流技术。

2011年年初,贺之渊和团队来到上海开展示范工程建设。早春的上海气温降到了零摄氏度,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大家的热情。他们踩着梯子徒手安装设备,装配零件,条件异常艰苦。功夫不负有心人,2011年7月25日,上海示范工程投运,仅用了5年的时间,贺之渊和他的团队就走完了跨国公司10多年的历程,国家电网公司成为世界第三家掌握该技术的企业。在此基础上,他们又研制了世界首套±320千伏/1000兆瓦柔性直流换流阀,并应用于厦门柔性直流输电工程,被挪威船级社誉为“打破了世界纪录”。

智能电网另一重要命题是实现能源远距离、大容量输送。贺之渊立足自身技术专长,主持参与了我国首个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特高压直流换流阀研制工作。他带领团队解决了宽频特性建模、多物理场解耦分析、快速暂态过程下非线性组件参数配合等技术难题,打破了跨国公司40多年的技术垄断,开发的产品已先后应用于4项特高压直流工程。

厚积薄发 引领智能电网技术方向

贺之渊的研究工作在国际上产生了重大影响。2012年9月,他在国际大电网会议上所做的“中国柔性直流输电创新实践”主题发言引起了强烈反响和广泛关注。同样的地点,同样的季节,这已是贺之渊第4次参加这一被誉为“电力行业奥林匹克盛会”的国际学术活动。所不同的是,他已经从第一次参会时籍籍无名的听众,变成如今中国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的杰出代表、频繁亮相国际顶级学术会议和国际组织的知名专家。

如今,贺之渊所在的国网智研院已经成为国际智能电网前沿技术研发中心,许多核心成果被IEC标准和CIGRE报告所引用,在世界智能电网技术领域深深烙下“中国印记”,每年都会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前来开展研究工作或交流访问。

如今,贺之渊又开始带领团队在“直流电网”这一新的领域布局谋篇,通过网架结构、控制策略和核心装备的全面创新,提升未来电网对可再生能源的接纳能力,推动能源结构变革和电网技术升级。2015年1月,他的团队研发出了世界上第一台200千伏高压直流断路器,解决了“电力工业百年技术难题”,因其显著的技术优势、独特的设计思路,多家产业公司争相要求进行成果转化。

繁重的科研工作使得加班加点已经成为贺之渊生活的常态,年幼的女儿问:“爸爸,你为什么工作这么辛苦呀?”他笑着告诉女儿:“这是为了让你们以后生活的环境更好,更方便地用电呀!”

原标题:智能电网的科技先锋——记国网智研院直流输电技术研究所副所长贺之渊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