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7日,清华大学博士后低碳沙龙——“能源互联网和低碳城市建设”研讨会在清华召开,现将与会发言嘉宾的观点分享。
清华大学核研院副院长王革华,现场致辞并祝活动圆满成功。他认为能源互联网,是通过互联网,把系统的能源进行优化、调度、分配,再通过“软硬结合”,最大程度上发挥能源系统的效益一种“变革”。
清华控股总裁助理赵燕华现场发表祝贺,对沙龙活动“点赞”。他比喻说,能源互联网就是电线里边加一根光纤,从而来改进和提升能源行业的效率,而这“一根光纤”的加入,将会是整个能源行业的巨大转变。

以下是十二位发言嘉宾观点,整理补充如下:
1、清华大学电机系主任、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院长曾嵘
在能源市场环境中,有三个重要的事实。一是中国现在经济和环保双重的压力导致新能源的发展势不可挡。二是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拐点。三是整个电力的市场化导致能源市场化,互联网与能源密不可分的关系成为现实。同时,中国能源互联网的四大特征分别是:集中和分散并存的高比例新能源接入、多种能量互补和转化、用户深度参与、能源市场化。
2、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院教授赵秀生
能源互联网的提出基于宏观的国内和国际环境,能源互联网的发展有利于应对气侯变化的全球目标的实现。目前我国CO2排放峰值可预测三种情景:高方案为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峰值在120亿吨左右;中方案为2025年左右达到峰值,峰值在100-120亿吨左右;低方案为2020年左右达到峰值,峰值在90-110亿吨左右。实现上述目标,构建气候友好型能源体系是关键所在。
3、国网能源研究院副总经济师、能源战略与规划研究所所长白建华
能源互联网有助于推进可再生能源发展,推动能源消费和供给革命。对于“能源安全”“环境污染”“气候变化”,能源互联网将发挥巨大作用。他重点分享了五个观点:一是电力增长远未到饱和期;二是今后产业将是高技术和知识密集型的走向;三是煤电不景气将会是“常态”;四是我国应该大力重视储能能源的发展;五是特高压电网仍旧是重点发展的对象。
4、清华大学信研院教授曹军威
从通信技术角度来看能源互联网,可以理解为实现像信息一样的交换能量。未来,信息和电力的结合,将是大趋势,从技术、设施、系统的角度来谈能源互联网,它将会是“信息基础能源基础”设施一体化。
5、清华大学电机系博士后张宁
能源互联网与新能源消纳的关系,技术和机制是其两大影响关键因素。其中,但就技术而言,调峰能源和电网外送是重点。要合理解决新能源消纳的问题,沿用能源互联网的思维,需要做到三点:精细化的处理预测、需求侧的响应、多能源集成。
6、“十三五”能源规划咨询工作组常务副组长、电规总院博士陈铮
能源互联网将助推中国低碳发展,能源互联网的发展涉及电力交易、主动配电网、微电网、分布式储能系统、电动汽车充电网络、智能建筑、通信能源系统、综合能源服务等诸多方面实现,其中分布式储能将是能源互联网的重心。
7、信达证券首席研究员曹寅
电力改革是中国能源互联网发展的最大制度红利。能源互联网具有可靠、稳定、安全、自适应、可用、智能的特点能源互联网的重点是:分布式发电+智能配电+智能用电+用户侧服务。
8、北京泰豪科技展巍
未来电力市场的业务模式,将会是增量市场和存量市场。增量市场,从区域微电网和智能化、数字化建设入手;存量市场,需要通信传输体系建设和数据平台的接入。在能源和互联网的融合中,智能微电网、通信及安全支持、信息共享服务云平台是三个重点。
9、国家能源局规划司刘建平处长:
互联网+能源革命,开启智慧能源新时代。能源革命的提出和互联网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在互联网新技术应用下,改造能源行业,沿用互联网的思维,实现能源利用“新技术、新形式、新业态、新制度”的转变。
10、北京泰豪科技秘松波
能源互联网主要从能源生产、转换、输配、消费四个方面入手,构建能源互联网的消费终端。未来,有关能源的各种服务和交易,很可能会由互联网公司提供。
11、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何继江
智慧低碳城市,其体系创新必须要有三大驱动力:能源供给、空气质量、气候变化;创新的路径是分布式发能源+需求响应能力;通过智能电网与互联网、物联网、智能移动终端等相融合,构建智慧能源体系,形成能源互联网平台,实现对清洁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

原标题:【计鹏分享】能源互联网和低碳城市建设-专家观点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