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一个与实际电网一样的虚拟电网,既保障南方电网的安全,又能作为调度员的‘练兵场’。”南方电网仿真重点实验室按照这个蓝图,自2004年成立以来,不断开拓、创新,逐步发展成国际先进、技术水准一流的大电网研究中心,其背后“神秘”的队伍——南网科研院电网仿真技术研究团队,目前23人,全是博士、硕士。
仿真技术有一半难度集中在模型的建立上,最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就是科研人员对数字电网模型的构建方法。这是一笔无形资产,10年间无数个“世界第一”的荣耀在此诞生。
2012年9月12日18时,南网科研院电网仿真技术研究所副所长郭琦接到南网总调的紧急电话:“刚才楚穗直流发生单极闭锁,现在是迎峰度夏用电高峰期,请你们抓紧仿真故障,提出解决措施。”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整晚试验小组反复模拟故障,每次仿真结果都与现场录波相差甚远,然后是质询、讨论、苦思冥想……翌日,试验组成员个个双眼布满血丝,在130次试验后,他们郑重地写下基本结论。迄今,离那次事故已过去两年多了,类似问题再也没有发生过,这就是全网有名的“9˙12”故障。
现在,仿真团队每年都要为10多次直流现场故障进行原因分析与反事故措施研究。这种像福尔摩斯般擅长观察与推理、用冷静睿智的头脑来解决疑难杂症的故事,不胜枚举。
2014年两渡直流输电工程投产后,西电东送电力陡增,近30个站点若发生单相开关拒动故障将可能导致系统失稳的重大风险,需要特巡特维。该团队通过反复仿真,严密求证,做了上百项试验,最终确定仅10个站点需要特维。
“这排除的20个站点,等于省了31390个工日、1688万元的特巡特维费用。更重要的是,最大程度地提高送电极限,极大地减少了弃水,确保西电东送全年计划超额完成。”南网总调的技术专家徐光虎对此如数家珍。
原标题:虚拟电网上的“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