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世瞩目的全国两会也落下帷幕了,能源、电力行业重要人士也都参加了此次会议并发表自己的箴言。会后,国家电网一把手刘振亚公开面对媒体,回答行业内焦点、难点问题。对于国家电网是不是阻扰电力体制改革的推进、直流和交流的争论、新能源汽车、能源互联网、央企薪酬改革等问题。刘总的回答言辞直击要害、颇为犀利,颇有看头。

今年两会期间,国家电网董事长刘振亚接受媒体记者采访
(1)国网并未阻止电改进程
电力体制改革停滞十三年僵局难破,新一轮方案蹉跎两年多终获通过,但时隔近两个月仍未落地,众多业内人士认为国家电网是改革的最大阻力。国家电网刘振亚回应争议,“认为这显然是不符合实际的说法,我对这种不负责任的说法很有意见。”
(2)上一轮电改1+11模式力度是最大
在问及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的问题上,刘振亚以史为鉴,运用欧洲电改经验旁征博引:“以英国在撒切尔夫人时期的私有化政策为例,曾造成该国能源困难的局面,电价涨得最高,因为很多资产都被别的国家买去了。伦敦的电网在第一次改革时被法国公司买走,现在又卖给李嘉诚的公司,花50亿英镑就获得价值600亿的资产。如果在中国,用私企来把控我们的电力资产,大家心不心疼?
欧洲的电改有很多模式,但现在基本上走投无路。英国有很多风电但没有钱,法国发配售是一体的,德国是全国划分几个公司,每个公司发电配电电网联在一起。
我们国家的能源部门关系国计民生,要听党召唤,为人民服务,如果是私有公司在关键的时候会这么做吗?不会的。现在中国的主要矛盾是解决缺电的问题,提高供电的可靠性,提高效率和服务水平。
西方国家在这一实践的结果并不好。5年前意大利改革把电力调度切出去,结果不行,现在又收回来了。我们的上一轮改革1+11:两家电网5家发电4家服务外加电监会。我们的改革力度是最大的。”
(3)直流交流哪个好?搞电力的人不会说这种极端话!
2014年上一年,关于特高压直流和交流的争论已经达到白热化阶段,甚至央视也专门做了一档节目安排了业内专家论证直流和交流的问题。一年之后,当问及刘振亚是如何看待这个争论的?
刘振亚:交流和直流哪个好的问题是人为造出来的,真正搞电力的人、明白的人不说这种极端异常话。交流要建网,直流适合远距离输送。交流和直流的问题就像一个万吨巨轮和港口的关系。万吨巨轮送来矿石和煤炭,它需要大港口才能进去。直流送电必须要特高压来承接。一辆汽车来了,10个工人扛麻袋可以解决,一辆列车来了,扛麻袋还能解决吗?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却被人为的扭曲了,其实是有其它思想观念在里面的。
(4)没有特高压 清洁能源送不出去 大规模的弃风限电必然发生
特高压作为国家电网“招牌”名片,近年来在国内与国外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仅2014年一年,8项特高压纳入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总投资683亿元的淮南-南京-上海等3项特高压工程开工建设,哈密南-郑州等3项特高压建成投运。在问及在中国发展特高压项目条件是否已具备成熟?刘振亚给予了肯定的回答:“中国的风电已经做到全球最大,太阳能发电估计很快也会达到第一。这些清洁能源发展这么快,主要是投资者来投,但配套电网无疑需要国家电网来做。从目前的技术状态来看,电不可能大量储存,需要发供用瞬时同步进行,所以必须输送出来。比如从新疆甘肃输送到华北华东要几千公里,就必须用特高压,没有特高压,已经建成的清洁能源必然会送不出去,造成大面积的弃风弃电。”
(5) 一带一路、全球能源互联网实质是把特高压推出去
一带一路、全球能源互联网这个概念可谓是风靡能源界,刮起一股强大的风暴。国家电网董事长刘振亚的提案就是围绕《落实“一带一路”战略 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这个核心问题展开的。业内人士猜想:之所以提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构想,不会是希望推中国的特高压走出去?
刘振亚:这个回答不错,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核心是清洁能源加特高压电网在全球进行配置。全球能源互联网,可以将全球的时差和季节差衔接起来,他不用电时我们用电,这是真正解决全球能源安全的根本之路。全球能源互联网能很好地落实一路一带战略。目前我们与俄罗斯有合作,与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也在研究推进。从俄罗斯过来的交流和直流都有,但过去的技术输送能力有限。有了特高压,可以把俄罗斯很多地方的电输送到中国,特高压输送距离可达5000到6000公里。
(6)电池技术如果商业化 电动汽车发展势头谁也阻挡不了
在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充满矛盾的发展现状中,国家电网最终选择联手更多的民间资本共同投资。为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将对社会“全面开放”,谁想投资,谁有钱投资,谁就投。
针对国网放权、引民资参与充电设施建设这块业务。刘振亚表示:现在来看,新能源汽车的充电业务有些点是亏损的,有些不亏。但从长远来看,肯定是好的。亏不亏还是取决于电动汽车的多少和用电量的多少。电动汽车的发展要和国民经济的发展相关,也和电动汽车的技术突破有关。电动汽车最重要的是电池及其容量,容量决定了续航能力。假如电池技术能够更商业化,电动汽车的发展势头谁也阻挡不了。
(7)特斯拉到中国 应该遵守中国标准
特斯拉,电动汽车的开拓者、先锋人、领路者。携自己的充电标准进华一年来,磕磕绊绊。欲与国家电网在充电标准问题上进行合作,针对这个问题,刘振亚表示:特斯拉作为美国的电动汽车公司,率先做了很多事,这种创新精神和意识值得尊重。但是它的技术不一定适合中国的需要,它没有取得重大的突破,它是靠大量的电池,但是成本比较高,因为电池多,车的自身比较重。
再一个,它搞了一套标准,到我们国家,就应该用我们的标准。比如东西方的插头问题,我们去国外插座常常用不了,还得自己带转换插头。但美国公司再牛,他们有他们的标准,我们也有我们国家自己的标准,美国公司到中国来,也应该遵守中国的标准。
(8)刘振亚谈央企高管降薪:带头降薪 两年不发也够吃喝
除对央企的密集巡视之外,今年初国家正式实施的央企负责人调薪方案,被认为动了不少央企高管的“奶酪”。
“中央决定这么做是对的,我是拥护的,已经带头把工资降下来了。”刘振亚说,“中国发展的这个阶段,几十万块钱对老百姓就是大数,甚至天文数字。”刘振亚说,他的薪酬比起国际电力企业高管低了“几十倍”,但是比起许多老百姓还是高得多的,“给我的钱还是不少了。我把钱降下来了,国家电网收入水平中下层的员工相反会提高。”
(本文是综合每日经济新闻、经济参考报、中国能源报、中国新闻网等媒体整理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