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并不是一个忙碌的月份,随着立冬的到来,全国大部分地区一年的农事活动接近尾声。对于电网人来讲,迎峰度冬大幕拉起、APEC会议保电等责任在肩,这个月的工作并不轻松。而诸如确定深圳为新一轮输配电价改革试点、“两交一直”特高压工程开工建设、川藏联网工程正式投运等重要事件更是受到了行业各方及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11月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了《关于深圳市开展输配电价改革试点的通知》,正式启动我国新一轮输配电价改革试点。习近平在今年6月13日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提出 “抓紧制定电力体制改革总体方案”,随后社会上关于电力体制改革的消息和讨论不绝于耳。
《通知》下发后明确了此次试点将现行电网企业依靠买电、卖电获取购销差价收入的盈利模式,改为对电网企业实行总收入监管。即政府以电网有效资产为基础,核定准许成本和准许收益,固定电网的总收入,并公布独立的输配电价。同时,明确了输配电准许成本核定办法,建立对电网企业的成本约束和激励机制。
这也是此次深圳输配电价改革试点的最大亮点,标志着我国对电网企业监管方式的转变,也是电价改革开始提速的重要信号,将为推进更大范围的输配电价改革积累经验,并为下一步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创造有利条件。
同样是11月4日这一天,“两交一直”特高压工程正式开工,作为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重点输电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将推动大型能源基地的煤电、风电、水电外送。
分开来看,淮南—南京—上海特高压交流工程将成为皖电东送的主力军之一,促进淮南当地丰富电力资源的外送,同时该线路将与淮南—浙北—上海形成华东的特高压交流环网,提高华东地区 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水平。而且随着西南水电的开发,华东地区必然将成为水电的重要消纳地区,特高压交流环网将大大增强跨区电力的消纳能力。
锡盟—山东特高压交流工程首先将促进锡盟地区煤电、风能资源的外送,并减轻内蒙电网的风电消纳压力,促进当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另一方面,京津鲁均为传统的电力受端省份,随着环境压力日益加大,提高电力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将是必然趋势。
以山东为例,今年迎峰度夏期间电力缺口成为继2008年之后最大的一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原有的银东直流、500千伏辛聊双线、滨黄双线三条输电通道已无法满足快速增长的用电需求,特高压交流工程入鲁将极大缓解用电紧张局面。
宁东—浙江特高压直流工程起于宁夏,“金三角”能源基地是我国重要的火电、煤炭基地,该工程在促进国家能源基地开发的同时也将缓解缺电大省浙江的用电紧张情况。
进入月末,川藏电力联网工程正式投运,工程将从根本上解决西藏昌都、四川甘孜南部地区严重缺电和无电问题,在这背后是电力铁军战胜崇山峻岭、江河阻隔、高原缺氧等艰难险阻所取得的辉煌胜利。从2011年12月9日,青藏联网工程投入试运行,结束西藏长期孤网运行的历史开始,西藏电网的发展日新月异,联网工程还将对促进西藏丰富水电资源开发起到关键作用。
电网作为传统电力的中心环节,一边联系着千家万户,另一边联系着经济能源发展,在环境问题日益加剧、社会改革发展的大背景下,人们的高关注度也正反映了对转变电网发展方式的期待,责任在肩的电网人正在为之付出努力。
原标题:电力月评:输配电价改革试点与大规模建设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