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电设备为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电气)“走出去”立下了汗马功劳。但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变化,随着低碳经济的到来,国内市场火电设备订单的增速或将再也无法与前些年相媲美。燃气轮机、核电等发电方式逐渐成为发电市场的新宠。作为全球最大的火电设备供应商,上海电气不得不认真思考:产业发展的天花板还有多远?未来的引擎可能会是什么?上海电气:全球最大火电商的拓疆之路公主港电厂是2007年印尼政府为了解决严重用电缺口,利用中国政府提供融资兴建的10000MW一揽子燃煤电站项目中单笔金额最大的一个,装机容量为3×350MW

首页 > 火电 > 火电动态 > 企业 > 正文

上海电气:全球最大火电商的拓疆之路

2014-10-16 13:31 来源:中国工业报 

火电设备为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电气)“走出去”立下了汗马功劳。但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变化,随着低碳经济的到来,国内市场火电设备订单的增速或将再也无法与前些年相媲美。燃气轮机、核电等发电方式逐渐成为发电市场的新宠。作为全球最大的火电设备供应商,上海电气不得不认真思考:产业发展的天花板还有多远?未来的引擎可能会是什么?

上海电气:全球最大火电商的拓疆之路

公主港电厂是2007年印尼政府为了解决严重用电缺口,利用中国政府提供融资兴建的10000MW一揽子燃煤电站项目中单笔金额最大的一个,装机容量为3×350MW亚临界燃煤机组。上海电气以EPC模式承建,2007年8月7日正式签署合同,同年9月正式开工。历经全球金融风波等诸多困难,在各参建单位的同心协力下顺利完成3台机组的临时移交,目前已进入质量保证期。(蒋志平摄)

作为我国三大发电设备制造商之一的上海电气电站业务在海外已经颇具竞争实力。多年来,凭借着1000MW、600MW、300MW等级火力发电重点产品,上海电气以成熟稳定的技术与丰富的管理经验成为全球最大的火电设备供应商,其品牌在海外市场更是为中国制造企业“走出去”树立了良好形象。

9月10日,记者走进坐落在上海市临春路的上海电气旗下的电站集团办公大楼,大理石地面被擦得锃亮,上海电气临港重装备制造基地的沙盘模型让来客对这家国际化集团有了初步认识。早晨8点半,员工班车准时到达公司,每周一期的《电站报》已经整齐地摆在了大楼前台,新的一天一切准备就绪。

办公区朴素而整洁。大厅进门处竖立的几个易拉宝标语引人注意。

其内容简单明了,“立足现场抓班组,围绕市场抓服务”,“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质量是企业的核心”,“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改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质量、服务、转变”这三个关键词是记者初到这家老牌国企的第一印象,也正是此次采访上海电气电站集团副总裁袁毅的核心内容。

质量赢得市场

袁毅坦言,“质量好”是上海电气一直走在行业前列的重要因素。

上海电气的好口碑来源于每个高质量项目的积累。公司先后承包了伊朗萨汉德火电机组、巴基斯坦木扎法戈电厂、越南广宁电厂等一批标志性海外工程项目;获得了来自印度的近百亿美元大单,创下该国历史上设备进口合同之最。

“EPC已经成为公司海外发电市场的主要支柱,也是近年来最能代表上海电气走出去的商业模式”,袁毅表示。

袁毅介绍,上海电气海外电站工程已有25年发展历史,但得以快速发展是从2007年开始,那一年,电站集团将工程产业发展部独立出来成立工程公司,由工程公司承接海内外工程业务。

工程业务为电站集团带来了丰厚的收益。2004年,工程产业销售收入仅为9亿元。十年后,这个数字骤增15倍。2013年,尽管受到海外订单下滑的影响,但工程销售收入仍然达到了140亿元。

如今,上海电气电站集团年销售规模400亿元以上,工程产业贡献了三分之一的销售额,连续几年工程产业销售收入超过百亿元,其中80%来自海外市场。目前,上海电气电站集团已承接工程项目49个,装机容量6284万kW,跟踪项目近80个,涉及印度、印度尼西亚、越南、伊拉克、泰国、阿联酋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今年ENR全球最大250强国际承包商排行榜上,上海电气从十年前的默默无闻跻身64强,获得国内外业界的关注。

袁毅表示,面对国际环境的变化和后金融危机时期的影响,上海电气以工程产业为国际化载体,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加速推进国际化进程。多年来,上海电气累积了工程项目管理经验,培育出一支优秀的工程项目管理队伍,公司发展速度、规模和运行均呈现良好态势。

服务树立品牌

“不但产品质量要做优,服务质量也要做好。”袁毅说。

上海电气工程产业早已延伸至服务领域。

今年上半年,上海电气与印度尼西亚国家电力公司下属子公司签订了长期服务协议,旨在为其43家发电厂提供电站机组备品备件和其他服务。电站全生命周期服务的商业模式是融节能、环保、技术改造为一体的服务总集成、总承包,覆盖了电厂整体解决方案。

“我们不仅为客户提供质量稳定的产品,更重要的是为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服务。”袁毅介绍。

伊拉克在巴格达地区的一期燃油发电机组4台330MW与2台60MW机组去年底已经顺利投运,使得该地区的人们从每天只有6个小时的用电量延长到了20个小时以上。袁毅表示,“伊拉克局势一直不稳定,项目在质疑声中开工。但事实证明,我们的设备运行稳定,得到了当地政府和居民的高度认可。第二期工程将在今年底开工。”

该项目从产品制造、安装、监理再到后期的管理、运行都实行了管家式的服务。在后期的管理中每年还能为公司创造1亿元以上的效益。

目前公司服务性产业板块业务年销售额可达2亿~3亿元,增长速度逐渐加快。

针对印度市场,上海电气根据印度本土化需求订制了一套BTG总包的销售模式。由于在印度只能使用本地工人,上海电气仅提供设计、供货、安排生产计划,工程建设由印度方实施。目前,凭借这种销售模式,上海电气在印度已经签订了4000多万kW订单,已运行机组2000万kW,包括20台300MW和600MW的燃煤发电机组,总销售额达60亿美元。现在,印度是上海电气最大的海外市场。

这种公司分包并扩大自主采购的方式,在其他国家和地区也进行了推广。

“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海外市场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袁毅说,要更好地融入该地区的文化,就必须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尊重他们的宗教信仰和民俗。2011年,上海电气在印度、越南、印尼、伊拉克等国启动项目所在地国际社区共建计划。该计划有效地帮助项目部与项目所在地区建立起和谐关系。

“在印度我们会帮助一些家境贫穷的孩子买鞋,虽然只是一点小事,但我们也是在尽力为当地社会做贡献,树立全球范围内受人尊敬的公司形象。”

求变转向高端市场

诚然,上海电气凭借着以火电为主的发电设备与工程总包服务赢得了海外市场。上海电气为了顺应海外市场的变化一直在不断转变。大容量、高参数、节能环保的火电设备已经成为未来企业升级发展的方向。

上海电气精耕细作1000MW、600MW、300MW等级的火力发电设备市场,以质量稳定、工期短、性价比高等优势在海外项目中屡获用户认可。今年上半年,上海电气正式启动了1200MW级火电机组的设计制造,这是目前全球最大容量火力发电机组,巩固了集团在百万级超超临界火电市场的领先地位。

但仅仅依靠火电传统领域的改变是不够的。

“虽然在第三世界国家,特别是像伊拉克这样战后急需重建的国家对火电设备的需求依然坚挺,这也保证了我们企业的营收利润。但需要我们直面的是,全球市场火电飞速发展的情形已不再。当下,火电在印度、越南、中东等国家及地区的竞争也愈演愈烈,在欧美等国家几乎已经没有火力发电。”袁毅说,“下一步如何发展是所有发电企业需要共同思考的问题”。

在美国已经近二十年没有新增火电,欧洲除了波兰、东欧还有少部分火电。燃汽轮机、核电等新能源产业已经成为欧美等国家的主流发电方式。“想进入欧美市场就必须开发高端产品,这其中就包括我国制造业长期无法跨越的短板―――燃气轮机的开发。”袁毅告诉记者。

即便到了去年,国内虽已具备燃机量产能力,基础研究全面启动,但核心技术上的巨大鸿沟还是横在面前。十多年来,中国企业和跨国公司合作共赢,可双方关系再好,拥有燃机核心技术的跨国公司都有一个共同的默契,那就是绝对不会向中国合作伙伴转让燃机核心技术。

对西门子、GE、三菱“三巨头”而言,燃机是“命门”,也是其能源装备领域利润最高的业务。行业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要想拥有GE燃机技术,你得买下整个GE公司;要想得到西门子燃机技术,除非“跨过他们的身体”。目前,国内燃机企业几乎已经断了向国外买技术的念头。

就是为了打破国外多年的垄断。4个月前,上海电气和意大利安萨尔多公司签署一系列协议,上海电气计划出资4亿欧元参股后者40%股权。

安萨尔多是意大利最大的提供发电设备及相关部件制造和服务的运营商,是全球仅有的主要几家拥有完整燃气轮机技术的企业之一,同时也是该领域全球领先的生产服务商。通过对安萨尔多的股权收购并成立合资公司,有助于大幅提升上海电气在燃气轮机领域的竞争实力,加快上海电气燃气轮机业务的国际化进程。

不久前,中俄两国签署天然气大单,这一消息无疑为上海电气的燃气轮机产业注入强心剂。

这是上海电气近期做出改变的重要一步。

上海电气在其他发电领域的步伐也在逐渐加快。公司加大了开发空冷、除尘、脱硫脱硝等清洁技术的力度;加快了向核电、风电工程、太阳能热发电工程、分布式能源等领域的拓展速度。另据了解,公司向海外市场推广的海水淡化项目,已经在越南、印尼等国家建设。

融资渠道需进一步开放

并非只有坦途。作为有多年海外工程经验的袁毅来说也深知“走出去”所存在的难度。他说,意向签订并不意味着大功告成,随之而来的合同条款谈判更加艰难。

做海外总包的业内人士私下有一句话,“签订合同以后,有时候不知道是该哭还是该笑,”虽只是一句笑谈,但这着实说明了在海外合同中时刻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和巨大风险。

2013年,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美国经济进入持续复苏轨道,日本经济受货币和财政政策双重刺激经济复苏加快;受美国等发达国家经济政策影响,以印度、印尼为代表的一批发展中国家受制于内、外经济失衡,加上资本外流的冲击,经济发展较为困难。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给公司海外业务的拓展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

袁毅认为,我国企业“走出去”受到的限制之一就是金融服务没有跟上,制造业的开放度远远大于金融的开放度。

他告诉记者,近年来,韩国、日本等国的总承包项目成为新生力量,竞争实力相当强劲。其中一方面就是由于他们的金融融资借贷利率只有2%~3%,而我国高达6%,并且我们无法通过项目本身来进行融资,也就是我国金融机构只能有国家担保才能借贷出资金。这种不开放的模式导致我们在海外失去了很多宝贵市场。

巴基斯坦地区原来曾是中国发电制造企业的重点市场,是我国上世纪80年代时工程总承包获得的第一桶金。但1990年后该国发电模式从国家转为私人电站开发,国家不再提供政府担保,导致我国发电制造企业融资无法通过审批。现在我国的发电设备制造企业已经失去了巴基斯坦这块市场。

因此,加强海外投资的金融信贷支持是新形势下的必要举措。

此外,很多其他领域的企业纷纷开始进入工程总承包领域,过低的行业门槛导致了行业内低价无序的竞争,也让中国企业形象蒙受了不少损失。未来规范行业竞争需要全行业的努力。

相关链接

上海电气旗下囊括电站、输配电、重工等多个产业集团,员工总数超过70000人。中国第一套6000kW火电机组、世界第一台双水内冷发电机都出自上海电气。

上海电气发电业务的主力军是旗下大将――上海电气电站集团。2004年成立的上海电气电站集团由上海锅炉厂、上海汽轮机厂、上海电机厂等几家老牌国有大型企业联合组建而成。

上海电气电站集团生产的汽轮机、发电机、电站锅炉、电站辅机等产品,经过引进技术、合作开发、合资经营和消化、吸收、科研攻关、自主开发,取得了突破性飞跃,电站设备设计技术、制造工艺具有了世界先进水平的自主知识产权。

电站集团主营业务:发电设备制造和成套;电站工程总承包;发电设备和电站工程建设相关的服务项目。主导产品:1000MW、600MW、300MW等级火力发电和核能发电设备。主要产品:各种规格的火力发电机组,水力发电设备,风力发电设备,脱硫、脱硝设备,各类电站辅机及交直流电动机等。创新产品:800~1200MW系列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及1000MW级以上核电机组、燃气轮机、联合循环机组、2MW陆上风机及3.6MW海上风机、海水淡化装置、空冷机组等。目前,太阳能热发电、电气传动、分布式能源等新产业开始走向市场。

上海电气始终以振兴民族装备工业为己任,具有高度的责任感,致力于技术创新工作,制造出一大批代表国家装备工业水平、处于世界领先的产品,其中一些产品填补了国内外空白。

记者手记

9月10日,记者带着对我国电力装备企业“走出去”的选题走进了上海电气。来企业之前林林总总准备了一堆关于上海电气的资料。上海电气是我国制造行业名符其实的巨鳄。上海电气素有“大电气”之称,这里的“大”,一是规模,二是门类齐全。该集团人员多,旗下实力企业众多。

即使一个很细分的行业都可能洋洋洒洒写很长一篇文章。

谈及上海电气发电设备的海外市场。上海电气电站集团副总裁袁毅认为,对于海外发电设备来说,这不得不提工程总包业务。

今年全球250强国际承包商“上海电气”榜上有名,排名跃升为第64位,今年上半年电站工程业务销售额61亿元,其中80%的收入来自于海外。这样一个业绩不能不说在全球整体经济形势放缓的今天值得钦佩。

谈起成功经验,技术研发出身的袁毅言语间非常朴实。上海电气几年来的发展取得的成功并没有什么捷径之路。我在文章中也仅仅作为文字的搬运工,陈述了上海电气近年来做了些什么,取得了哪些成绩。

然而,坚持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坚持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所谓成功,就是在平凡中做出不平凡的坚持。

上海电气在海外项目的建设中稳扎稳打,实实在在,真心实意地为当地建设项目服务,凭借着硬气的品牌树立了良好的中国制造企业形象。

成功,理所应当!

原标题:上海电气:全球最大火电商的拓疆之路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