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16时30分,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八万多间房屋倒塌,一百多万群众受灾。地震引发的山体滑坡堵塞牛栏江,形成了2.6亿立方米的堰塞湖。当地人民正蒙受着巨大的灾难和损失……鲁甸告急!受灾地区亟待抢险,受灾群众亟待救援!第一时间,从中央到地方,从总书记到党员干部,聚焦灾区,派出救援队伍,送去救援物资,打响了抗震救灾的人民战争。地震灾情,群众安危,更牵动着11万华电人的心。快速有力——紧急部署抗震救灾工作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得知灾情后,集团公司立即启动应急机制,紧急部署抗震救灾工作。集团

首页 > 火电 > 火电动态 > 综合 > 正文

华电集团公司鲁甸地震救灾抢险纪实

2014-08-27 14:52 来源:中国华电集团公司 作者: 杨万翠 李咏梅 张培 崔文华 杨金润 喻容

8月3日16时30分,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八万多间房屋倒塌,一百多万群众受灾。地震引发的山体滑坡堵塞牛栏江,形成了2.6亿立方米的堰塞湖。当地人民正蒙受着巨大的灾难和损失……

鲁甸告急!受灾地区亟待抢险,受灾群众亟待救援!

第一时间,从中央到地方,从总书记到党员干部,聚焦灾区,派出救援队伍,送去救援物资,打响了抗震救灾的人民战争。

地震灾情,群众安危,更牵动着11万华电人的心。

快速有力——紧急部署抗震救灾工作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得知灾情后,集团公司立即启动应急机制,紧急部署抗震救灾工作。

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李庆奎,董事、总经理、党组成员程念高等领导在第一时间与有关企业通电话,了解受灾情况,要求各部门和有关企业全力配合当地政府,积极投入到抗震救灾中来。随后,公司召开专题会议,成立抗震救灾指挥部,统一指挥公司系统抗震救灾工作,并发出募捐倡议,号召公司系统竭尽所能,为灾区贡献力量。

华电在滇的云南公司、金中公司、怒江公司等二级单位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并第一时间组织召开专题会议,成立了由公司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抗震救灾安全保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全力保障公司安全生产稳定及抗震救灾工作有序进行。

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金中公司总经理高盈孟专程向云南省委、省政府作专题汇报,转达了李庆奎、程念高等领导和华电系统职工对地震灾区的关心和慰问,并表示华电将全力支持抗震救灾工作,随时听从地方统一调度和安排,全力投入到抗震救灾工作中。

处于震区范围内的镇雄公司和以礼河电厂立即开展震后巡视检查,保机组人员安全稳定工作。两企业的总经理、厂长亲自带队,对厂房、机组等重要设备进行了排查,对亚洲第一土坝、油区、氢站等重点部位和重大危险源进行监控和盯守。

同时,按照防地震灾害“先人后物”的处置原则,确定了“一保人身、二保厂房、三保设备”的思路,安排专人进行不间断的现场巡视检查,运行值班人员加强各项数据的监测,保证正在运行的机组运行稳定、备用的机组设备安全。

此外,各企业修订完善了《防地震灾害预案》,对各类相关物资进行了统计、清点。各单位积极组织员工进行地震应急疏散演练,并对办公区域及生产现场逃生通道的标识标牌进行了全面检查,重新划定了疏散地域,还利用多种途径通知员工和家属充分做好防范措施,提醒大家密切注意居住建筑物及生活水管道、用电设施异常情况,发现问题立即向厂部报告,全力保障全体干部员工的生命安全不受到威胁。

涓滴成河——爱心捐款贡献华电力量

天灾无情人有情。地震灾情牵动着华电全体干部员工的心,他们纷纷通过电话、电视了解灾区救援情况,并充分发扬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积极响应集团公司捐款倡议,为鲁甸灾区筹集善款。

通知发出的当天,捐款的队伍排成了长龙,涓涓细流,汇成大海。几十元、几百元、一千元……在灾难面前,每个人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纷纷解囊。

涓滴成河,聚沙成塔。一份份爱心款投进了捐款箱,带着华电人爱的祈福,带着对鲁甸早日重建家园的希望,送到了灾区人民的手中。

截至目前,华电在滇企业干部员工共捐爱心款27.0225万元,连同集团公司委托金中公司捐出的500万元爱心款已送往灾区,为受灾群众重建家园贡献绵薄之力。

蹈刃不旋——“爱心”车队冲在抢险前线

面对地震灾害给当地人民群众造成的损失和困难,华电人看在眼里,急在心头,纷纷请缨要求进入灾区,投身抗震救灾战斗。

以礼河电厂抗震救灾“爱心”车队成立了,并立即前往纸厂乡参与抗震救灾工作。

这里山峦起伏、沟壑纵深,山高坡陡、地势险要,地形地貌复杂,毫无半里平地,再加上连续降雨,余震不断,导致原本就凹凸不平、狭窄崎岖的土路更加泥泞湿滑、寸步难行。

山高路险挡不住“爱心”车队的滚滚车轮。“虽然从乡政府到江边村只有20公里,但我们通常要四五十分钟才能到达,因为公路没有护栏,又滑又窄,一边是深不见底的悬崖,一边是随时有塌方危险的山体,有一次会车,轮子打滑,稍有不慎就可能滑下悬崖。”驾驶员邓卫回忆起当时往返了近百次的崎岖山路,至今心有余悸。

舍小家顾大家。回族驾驶员李小平,克服饮食的不便,在纸厂坚持了10多天。当灾区道路被大量垮塌的石头泥土堵塞受阻时,他同其他队员一起焦急等待,“不管多晚,一定要等到道路疏通,把货物安全送达。”路通了,他们与村民一起搬运货物,回来后常常已经深夜,饿了就吃点方便面,困了在车上打个盹。

“爱心”车队举个人之全力参与抗震救灾,李小平、邓卫、魏永泽、李科远、刘坤、柳玉树等6名驾驶员,冒着余震,克服山体随时有可能坍塌、山石到处横飞等重重困难,一路上颠颠簸簸、磕磕碰碰,没有一个人抱怨,没有一个人退缩,源源不断地把帐篷、矿泉水、方便面、食用油、衣物、被子送到灾民手中,马不停蹄地接送救灾官兵,运输灾民的家电、牲畜等财物。

大难方显大爱。15天的救援,他们运送货物20余吨,输送受灾村名1000多人次,帐篷2000余顶。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华电人崇高的社会责任感,更显出了对家乡的浓浓爱心。

全力以赴——9天9夜奋战清漂现场

抢险如救火。得知牛栏江发生大面积滑坡形成巨型堰塞湖后,华电金中公司迅速组织专业队伍参加抢险,首批抢险队经过6个多小时的跋涉,提前赶到昭通市抗震救灾指挥部,与当地驻军、三峡公司、澜沧江公司等单位一起,立即投入到堰塞湖湖面清除漂浮物的战斗中。

同时,该公司结合堰塞湖险情和救灾进程,主动推演谋划,估算出整个湖区水面清漂工程量约2.5万方,坝前约有5000方漂浮物的第一手数据,并初步确定了临时拦漂的位置,构想最佳解决措施,把设想和方案及时传递给云南省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

作业中危险随时降临。8月10日,现场发生了4~5级余震;11日至12日,堰塞湖区连降暴雨,作业区四周发生多起塌方、滚石、泥石流,飞起的碎石如冰雹般砸向湖面。同时,上游水库泄洪,堰塞湖水位一度急速上涨,第一个临时码头很快被淹没……余震、滑坡、滚石、泥石流等次生灾害随时发生。

危险远不止这些。激流、漩涡,漂浮物中夹杂的锐器,逃生的老鼠、蛇等以及发胀发臭的动物尸体,谁也不知道下一个危险在哪里。

面对危险,没有一个抢险队员临阵畏缩后退。险情稍有减弱,就立即进入岗位继续作业,一同作业的解放军指战员不时称赞:“好样的!”

抢险队与所有现场救灾人员同进共退,经受了抢险作业和艰苦生活的双重极限考验。

红石岩村,堰塞湖水已把整个村子淹没,附近没有可供抢险人员住宿和生活的场所,队员们就在狭窄且随时有险情的湖岸边露营、“野炊”,连续30多个小时不休息也无法休息。11日深夜,队员们刚要休息,就接到指挥部紧急疏散撤离的通知,大家连夜撤离到安全地带,紧急避险宿营区域可能爆发的泥石流。

风餐露宿、不断避险、危险作业等交相困扰。但是,在责任感、使命感的激励下,抢险队员都挺过来了,连续9天9夜,没有一人退缩,没有一句抱怨。

“华电的抢险队是第一支到达堰塞湖抗险的队伍,是一支关键时候站得出,能打硬仗、信得过的专业队伍。”云南省政府前线指挥、省发改委副主任马晓佳在当天的工作会上说。

截至8月16日,华电金中抢险队伍先后20余人次参加了清漂抢险和临时拦漂排的安装施工,共投入运输车辆10多台次,50马力清漂船2艘,包括一批柴油发电机、卷扬机、空压机、风镐、钢丝绳等设备及施工材料,并购买一台50马力操舟机支援现场指挥部。抢险队员与兄弟单位一起,共拦截、清除水面漂浮物3000余方,圆满完成清漂抢险作战任务。

后记:地震无情人有情,抢险救援献大爱

面对突如其来的灾情,华电人再一次表现出自己对祖国、对人民的忠诚与奉献。为了及时转运救灾物资,排除堰塞湖险情,全力保障灾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华电人以自己坚韧不拔的信心和决心,以自己的血肉之躯,不顾个人的安危,舍小家顾大家,不惜一切代价,在地震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内,冲锋在最前线,他们日夜奋战,一个个坚强的背影,凝聚成一股股强大的力量,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歌,他们用一片片真情、一滴滴汗水、一个个故事书写着华电人履行社会责任的情怀。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