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电网以近20亿欧元入股意大利电网,无独有偶,7月17日,国家电网与巴西国家电力公司共同签署《巴西美丽山特高压输电项目合作协议》,引发了业内对其国际战略扩张的关注。国家电网在2004年开始确立国际化战略之后,便开始频繁海外投资,逐步扩大海外版图。那么国网走出去采用了什么模式呢?占领国际市场、掌握国际话语权靠的又是什么呢?图片是2014年7月31日,国家电网公司与意大利存贷款公司签署协议。(来源:国家电网)国网“海外”版图亚洲地区2007年底,国家电网公司宣布与菲律宾两家企业组成的联合体以39.5亿美元的报价,获得了菲律宾

首页 > 综合 > 正文

国网十年国际化之旅 并购范围覆盖四大洲

2014-08-14 09:27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独家) 

日前,国家电网以近20亿欧元入股意大利电网,无独有偶,7月17日,国家电网与巴西国家电力公司共同签署《巴西美丽山特高压输电项目合作协议》,引发了业内对其国际战略扩张的关注。国家电网在2004年开始确立国际化战略之后,便开始频繁海外投资,逐步扩大海外版图。那么国网走出去采用了什么模式呢?占领国际市场、掌握国际话语权靠的又是什么呢?

图片是2014年7月31日,国家电网公司与意大利存贷款公司签署协议。(来源:国家电网)

国网“海外”版图

亚洲地区

2007年底,国家电网公司宣布与菲律宾两家企业组成的联合体以39.5亿美元的报价,获得了菲律宾国家电网公司25年的特许经营权。

2009年1月15日,成功收购菲律宾国家输电网40%的股权,实现了公司在国际电力资产并购上零的突破。这是中国企业首次成功中标境外国家级电网的运营权,在中菲双边关系中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政治意义。

另外,2014年1月29日,国家电网成功收购新加坡能源澳洲资产股权,包括新加坡能源国际澳洲资产公司(SPIAA)60%的股权和新加坡能源澳网公司(SPAusNet)19.9%的股权,成功收购港灯电力投资有限公司。港灯公司在世界主要交易所之一的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是公司目前最大的上市公司股权投资项目。

欧洲地区

2012年初,以3.87亿欧元中标葡萄牙国家能源公司(REN)25%的股权并于5月份完成项目交割。此次成功收购实现了我国企业入股欧洲国家级能源网零的突破。2014年7月31日,与意大利存贷款公司签署协议,以21亿欧元收购意大利存贷款公司旗下能源网公司35%股权。

拉丁美洲地区

2010年5月,收购巴西七家输电特许权公司的100%股权。同年12月,在拉美地区的投资平台—国家电网巴西控股公司成立。2012年3月,与巴西Copel公司组成的联营体成功中标特里斯皮尔斯输电特许权项目。2012年12月,成功交割西班牙ACS公司5家巴西输电特许权资产100%股权。2012年12月,与巴西COPEL公司、FURNAS公司组成的联营体成功中标巴西输电特许权2012年7号招标G标段项目。该项目为美丽山水电送出项目的配套项目。2014年2月7日,成功中标巴西美丽山水电特高压直流送出项目。

大洋洲地区

2012年12月,收购了由澳大利亚昆士兰州Power Link公司持有的南澳输电网公司41.11%股权,并于2013年5月再次收购澳大利亚联合基金持有的南澳公司5.45%股权,合计持股达到46.56%。

2014年1月3日,正式与新加坡能源公司交割新加坡能源国际澳大利亚资产公司(SPIAA)60%股权。2014年1月3日,正式与新加坡能源公司交割澳网公司(AusNet)19.9%的股权。

据悉,目前国家电网公司已经拥有菲律宾、巴西、葡萄牙、澳大利亚、中国香港等地的境外资产,截至今年上半年,境外资产已经突破1000亿元,成功实现国际化,其独特的并购模式引起广泛的关注。

国网“出海”模式

独特的并购模式——输出式并购

以国家电网为代表的输出式并购,代表了我国企业另一种走出去方式。由于电网运营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各个市场是割裂的,很难产生销售、渠道以及品牌的“硬协同”,而只能通过技术、管理以及运营的“软协同”创造价值。国家电网的历次收购主要以特许经营权收购为主,借助运营、管理和技术输出改善标的公司的经营状况和盈利能力。这种输出式并购要求走出去企业在行业具有明显的软实力竞争优势,从这点上看,国家电网的海外收购无疑是成功的。通过近几年的收购,国家电网海外资产超过1300亿元,利润更是翻了两番。

输出式并购表明我国企业在某些领域的运营和管理水平提升迅速,企业对外投资由“拿进来”、“引进来”提升至“走出去”阶段,相信这会成为中国企业国际化成长的关键环节。只有将本土的企业文化和管理,有效地与境外市场对接,并在境外生根发芽,才是真正的国际化。从这种意义上讲,国家电网的海外收购对于中国企业不但“走出去”,而且“稳下来”具有很好的标杆作用,相信这种输出式并购将会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新常态。

从更深层次看,国家电网的输出式并购,还大有利于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促进GDP与GNP动态均衡的发展模式。作为新兴经济体,我国长期处于净资本流入状态,GDP大于GNP。由于产能过剩、过分竞争等问题,钢铁、化工、纺织、能源等领域的投资回报率持续显著下降,相对国际市场并不具备优势,因此,国家应鼓励这些领域的优秀企业积极对外进行输出式并购。一方面,通过管理、技术输出,增加境外投资,在面临较低的投资风险情况下,可获得高于国内的投资回报率,从整体上减轻国内低效、重复投资压力;另一方面,加大具备比较优势的生产要素输出,有利于在全球范围内调整产业结构,在长期推动GDP和GNP的动态均衡。

核心技术+品牌——占领国际市场的砝码

值得注意的是,在当前国际竞争格局下,不论采取何种方式走出去,掌握技术优势,并不断创新突破,是企业占据国际市场、掌握主动权的关键因素。不少中国企业的经验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国家电网公司作为一家大型中央企业,近年来不断加快国际化发展,海外资产规模实现新突破。截至2013年年底,公司海外资产规模突破1000亿元,国际业务遍及南美、澳洲、亚洲、非洲以及欧洲等国家和地区,业务领域涉及电网运营、工程承包以及电力装备出口等。

国家电网公司是世界上唯一投资、建设、运营特高压工程的企业。经过多年持续努力,特高压已成为助推国家电网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拓展国际业务的新引擎。首先,经过不断的发展,我国特高压技术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特高压在国内的成功应用,证明了其作为一种安全、稳定、大容量的输电技术已经走向成熟。特高压技术提供了公司在强调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竞争力的国际舞台上竞争的砝码,使公司“走出去”的条件和基础更加完备;其次,特高压技术成功应用于巴西,证明了特高压具有较强的技术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特高压将以其技术上的优越性获得更多国家的认可;第三,公司已经在海外存量资产并购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大成绩,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品牌知名度,也为特高压技术成功走出国门打下坚实基础。

特高压在国际上推广和使用有助于树立公司的品牌知名度,对于公司资产并购、工程承包以及装备出口有较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此外,特高压在国内和国际上的实践应用有助于公司参与到国际标准的制定,为公司争取更广泛的国际能源电力合作提供有力契机。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