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护水公约’大家订大家守”活动持续推进。在前期的报道中,记者走访了绍兴市区部分有代表性的临河社区和村庄,推出了《劝导难,听听河长说难处 自律难,看看各界咋支招》的报道,聚焦当前护水工作中面临的难题。随后,本报又邀请专业人士,用一组实验说明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行为对水环境的危害。报道刊出后,在市民中引起强烈反响,许多市民表示,看了这些数据后,才第一次知道原来这些不起眼的行为对河道造成了这么大的损害。不过也有市民提出质疑,如河道洗衣服等行为,古往今来皆如此,为什么现在不能洗了?为解答市民的疑问,8月1日,晚报编辑部推出“你来问,我来答”活动,请专家与市民代表面对面,现场提问,现场答疑。
专家“解剖”水环境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治了30多年,水质改善仍缓慢
胡剑: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加,水质污染成因已经由单一的工业污染为主转变为复合的工业、农业面源和生活污染并重。从近几年监测数据看,氨氮、总磷这两项指标呈上升趋势,COD指标有所下降(氨氮、总磷是生活污染的主要指标,COD是工业污染的主要指标),可见除了粗放的工业生产方式带来的工业污染,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对水质污染的“贡献”在加大。虽然绍兴已开展了30多年的治水工程,正如“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水质的改善仍然缓慢。
环保部门作为政府职能部门要加强监管,将加大“涉水”环境违法行为打击力度。企业作为污染主体要加强自律,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做到达标排放。而公众既是环境污染的受害者,但同时从某种程度上讲也是环境污染的制造者,平日习以为常的一些习惯就可能对水体造成污染。所以市民更要从自身做起,做“护水”的推动者、参与者和实践者。
从人均可用水量来看,绍兴仍属缺水地区
钱晓曙:市民普遍感觉绍兴是水乡,水肯定很多,但事实上绍兴的水面很大,却都是小河,河水很浅,从人均可用水量来看,仍属缺水地区。同时,将近30年来,绍兴经济飞速发展,污染同样与日俱增。如今,绍兴水体的承受力已经很小了。如果污染继续加剧,将会逼近绍兴水环境容量的极限,使水体的自净能力进一步丧失,到时候,要恢复起来将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
古时候,舜王庙前有块石牌,上面刻着关于环境保护的内容,大概是砍一棵树,要罚多少钱。可见,我们的古人都知道要保护环境,何况是受过教育的现代市民,大家更要有保护环境,保护河水的意识。
刘玉磊:水污染物的来源主要有3个:工业污染、城镇生活污染和农业污染。与几十年前相比,近些年各方面情况都发生了变化。
工业污染。虽然目前规模企业和重点污染源都已在环保部门的监控之下,偷漏排现象很大程度上得到遏制,但仍有一些家庭小作坊藏在民居中间难以被发现;或者即使被发现了,也是像打游击一样,很难有效取缔。而这些作坊式的小化工、小机械加工企业产生的污水甚至是危险废物,既没有纳管排放,也没有得到有效处理,往往都是直接进入河道,需要多部门联合执法。
生活污染。(1)近些年城市规模迅速扩大,人口密度成倍增长,而河道的水环境容量没有变化。(2)生活质量改善。市民餐桌上的剩菜剩饭越来越多,饭菜中的油水也越来越多。加上餐饮业的快速发展,部分餐饮废水没有纳入截污管网,就直接进入城市河道造成污染。(3)一些老小区生活污水基本上都没有纳管,一些十几年前建设的地埋式管网目前的运行状况堪忧,渗漏情况普遍。(4)洗车废水几乎全部进入河道,里面包含的洗涤剂、油污等,对环境影响较大。
农业污染。以前农村的人畜排泄物都作为肥料,现在的农民也以使用化肥为主(方便高效)。尤其是一些小型养殖场的畜禽排泄物,没有得到有效处理,污染河道。
不要让河里洗衣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沈伟荣:工业污染对河道的污染毋庸置疑,但具体到城市河道,通过近几年的搬迁或关停,二环线内已基本没有工业企业,目前市区河道污染的主因基本上是生活污染。
刘玉磊:我市处于平原河网地区,水体流动速度慢,自净能力差,水环境容量小。根据最新的调研和测算结果,我市工业、生活和农业排放的COD和氨氮等重点污染物总量都已超过水环境容量,地表水功能区达标率不高。在近些年的治理下,水体生态环境有所改善,但仍非常脆弱,所以在此呼吁,大家共同爱护水环境,不要让河里洗涤衣物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现场互动热烈
市民代表冒雨赶来,有市民带着河蚌螺蛳现身说法
上周五下午2:30,“你来问,我来答”活动在市河管办会议室举行。圆型的会议桌,一边坐着来自环保、水利和高校的专家,一边是通过晚报热线报名而来的市民代表,圆桌坐不下,冒雨赶来的市民又在边上围了一圈。
主持人刚宣布提问开始,马上就有好几双手高高举起。82岁的钟恒元老人第一个抢到了发言机会,作为老环保志愿者,他肯定了晚报前期的报道,也结合自己的护河经历,对政府有关部门提出了建议。
小学老师何阿龙第二个发言,他一出场就把大家镇住了——他从包里掏出一个装有河蚌和螺蛳的一个瓶子,为了参加“你来问,我来答”活动,他前一天特意到大滩去抓来的。他指着螺蛳亮明自己的观点:“除了鱼,螺蛳、河蚌等软体动物对水质也有净化作用。”对他的说法,专家陈国和当即力挺,并用专业知识作了进一步的阐明。
市民代表的手依然在争先恐后地举起,有温和的对话也有尖锐的交锋,“80后”市民蔡潍泽就“很不客气”地提出,“河埠头也是一种文化,对河道洗衣服不应定义为陋习,对这种行为应该宽容。”对此,来自环保局的专家也一一摆出论据,与蔡潍泽坦诚对话。
市民激情谈护水
晚报实验吸引“粉丝”热捧
钟恒元:感谢晚报的报道,尤其是关于河里洗衣服的实验,给了我讲课的素材。这组实验,有理论有数据,很有说服力,我都剪下来了。作为环保志愿者,我经常去社区讲课,这些刚好用得着。我会用这些素材,丰富我的课件,去影响更多的孩子们。
护河这件事,确实人人有责。我家就在鲁迅故里的老台门里,经常有外地游客走到我家来,我跟他们聊天,问他们为什么到绍兴来?他们告诉我,一为鲁迅,二为水乡,可见水乡是绍兴的金字招牌,是绍兴的脸面,作为绍兴人,每一个人都要好好保护它。
何阿龙:晚报关于鱼对水质的净化作用的报道我仔细看了,我认为,螺蛳、河蚌等软体动物对水质也有净化作用,可以和鱼一起协同作战,发挥“清道夫”的作用,建议推广。这几天,我特意跑到大滩一带去观察了一下,发现凡是有螺蛳、河蚌的地方,水都格外干净,反之,河水污染厉害的地方,就没有螺蛳、河蚌。据我了解,螺蛳等软体动物以过滤底层淤泥为生,在过滤时,会把淤泥转化为营养物质,从而对水体起到净化作用。也就是说,在污物没有沉入水底前,要靠鱼、虾来清理,在污物沉到水底以后,就要靠软体动物了。说到这里,我要特别提一下,电鱼是很恶劣的行为,所到之处,会令鱼断子绝孙,失去生育能力。但在绍兴,电鱼的行为还很多,除了执法部门打击,还希望大家一起来抵制。
另外,作为老百姓,我也想表达一下对“五水共治”的想法,五水共治是一个系统工程,问题在河上,根子在岸上,治理的关键是消灭污染源。
你来问,我来答
问:实验中反映出洗衣服会产生大量的磷和氮,现在的洗衣粉不都是无磷的吗?
答:无磷洗衣粉是指不添加含磷物质的洗衣粉。为了增加洗衣粉的洗涤能力,一般会往洗衣粉里添加具有增加摩擦作用的物质,早期添加的是三聚磷酸钠,因为磷酸盐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所以后来出现以4A沸石等来代替三聚磷酸钠的洗衣粉,但是由于4A沸石价格远高于三聚磷酸钠,所以市场上的无磷洗衣粉价格均高于传统洗衣粉。但是据我们学院老师的实验发现,超市购买的所谓无磷洗衣粉,经检测也是含磷的,只是含磷量稍微小点而已。
现代洗涤剂包括肥皂、洗衣粉、洗衣液等,由表面活性剂(如烷基苯磺酸钠、脂肪醇硫酸钠)和各种助剂(如三聚磷酸钠)、辅助剂配制成的。表面活性剂可以使水体中不溶性的物质如油污、有机污染物等增加,容易被水生生物摄食,最后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类健康产生危害。
问:为什么以前可以在河里洗衣,现在不能洗了?
答:由于工艺的不同,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时候人们用的肥皂主要成份是十二烷基硫酸钠,这是一种表面活性剂,在大自然里容易被降解。如果更早一点,古人多用树上长的皂角洗衣,那是纯天然的,对河道的影响更小。
现在洗衣用的合成洗涤剂是一些化学稳定性极高的合成有机化合物,属于难以化学降解、光转化和生物降解的污染物,在自然状态下需要10年以上的时间才能完全分解,它们以水流作为载体,逐渐蔓延,不断积累,成为全球性污染的代表性物质。
还有一个原因是,以前不管是工业还是生活污染都没有现在这么严重,水的自净能力也比较强,现在水体已经比较脆弱了,再到河里洗衣服就会对河道产生巨大的压力。
问:河水是活动的,洗洗衣物又何妨?
答:水体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如果排入水体的污染物数量超过某一界限时,将造成水体的永久性污染,这一界限称为水体的自净容量或水环境容量。
人类的活动对河道的影响从河床就能看出来。随着人类的活动,河床越来越高,如果没有引水工程,水是进不了绍兴城区内河的。水流动缓慢,这也是容易造成污染的原因之一。2012年初,曹娥江引水工程正式通水,城东、城南、城西等地建有5座翻水站,内河的水就是靠这些水站引水而来。
问:城区河道水质适合洗衣服吗?
答:老百姓来洗了,说明河流水质在逐渐改善和提升,根据数据统计,今年1~6月与去年同期相比,全市“清水工程”55个断面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区域平均浓度变化值为-3.8%、-6.3%、-16.5%,均有所下降。但必须指出的是,一般认为,适合洗涤的水质最好在三类水以上,否则河水中的微生物会残留在衣服上,影响人体健康。但现在市区不少河段还达不到这个水质。
问:水是拿来用的,不能洗衣洗物,那要河道、要渠道干嘛?
答:沿河洗涤曾是绍兴水乡的习俗,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潜在的污染已导致城市的水体相当脆弱,沿河洗涤更加剧了河道污染。经有关部门对市区范围内的河道摸排发现,目前市区约有521个河埠头,经常有居民在沿河洗涤使用的主要有149个。
水的用途除了洗涤以外,还有饮用、灌溉、景观、娱乐等许多用途。不同的用途对水质有不同的标准要求,例如饮用水源区根据水质现状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Ⅲ类水质标准,景观娱乐用水区执行Ⅲ~Ⅳ标准。治水是为了更好的用水,而用水更需要有节制,以不破坏水体为前提。
问:10000立方米的泥浆偷排到河里,能污染到什么程度?
答:泥浆偷排到河里,具体污染到什么程度,没有做过实验,不好说。一般而言,泥浆分两类,一类是没有毒性的纯度比较高的泥浆,可以沉淀到淤泥里面去。还有一类是像工业排出来的泥浆,它是含有有毒物质的,对水环境危害很大。
问:水草长得快,容易泛滥成灾,保洁队除不尽,于是就拿除草剂除,危害有多大?
答:除草剂清理水草是不可取的,会造成农药残留,最终会通过生物链进入人体。
2013年我市有关部门就出台过河道保洁方案,明确规定不能喷洒农药除水草,只能人工打捞,而且打捞上来要远离河岸,防止烂在河岸产生二次污染。现在七八月份是高温天气,水葫芦很容易爆发,所以市有关部门也在加强水利监管,如果市民看到用除草剂在除水草的情况,可以向水利部门举报,水利部门会通过扣除管理经费予以处罚。
问:水要通,水不通就是死水,死水水质怎么会好?像环城南路和望花新村后面的河,到了一座桥,水流不过去了,为什么呢?因为房子把河截断了。我们政府花那么多精力和财力治水,为什么就不把河道打通?
答:河道治理是个长期性的工程,据我所知,有些断头河的打通方案已经出来了,市旅委也有个3年规划,里面涉及到很多断头河的贯通问题,相关工作会逐步到位。
问:作为一名市民,要有保护河道的自觉,我看马臻路、快阁村那边鉴湖水面宽,但很多人在湖边搭船屋,种植庄稼,是不是也要整治一下?
答:我们是整体规划整体整治的,因为那片已经规划好了要整体拆迁,到时候都会监管起来。
问:城区不少小区的厕所水、阳台污水还没有纳管,这个问题啥时候解决?
答:绍兴城区水质的污染源主要是生活污水,包括餐饮废水和居民小区生活污水。其中餐饮企业经过近几年的整治和“百日攻坚”专项行动,大部分已纳管或正在实施改造,不具备纳管条件的委托环卫处实施统一收集、清运和处理。因此影响断面水质的主要为居民小区生活污水,特别是老小区,污水大多未纳管。
2006年起,绍兴就对老小区开展雨污废水分流改造,到2013年已先后完成天成花园、白马小区、翠苑新村等47个小区雨污分流改造。2014年,我市将完成市区城市污水管网专项规划修编,对唐家弄住宅、南后街住宅、猫儿桥燃料公司宿舍、丁家弄、保佑桥直街住宅(劳动路以北)、高家弄住宅、东昇苑、镜水苑、洪都苑等15个老小区实施截污改造工程。对无法实施雨污分流改造入网的42个老小区(群楼),则探索实施合流制排水系统。
原标题:绍兴水体已脆弱到什么程度? 大家来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