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安河桥镇泥骆村有一个麻烦的事情,那就是生活污水处理。由于生活污水没有经过处理排放到沟渠,流入河道,造成河道污染。近日,该村正在进行五水共治工程,他们村在造一个湿地,这个湿地有一个神奇的功能,就是能“吃”进污水,然后源源不断“吐”出清水,预计这个湿地在一个星期后造好,而村民的管道预计在两个月后可以完工,届时可以日处理污水21吨。
临安河桥镇泥骆村共有农户372户,分10个村民小组。在临安河桥镇泥骆村一角,工人们正在建造人工湿地。据了解,这个人工湿地是该村五水共治工程的一部分,它将对其中两个组的村民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后用于灌溉。
“这两组有64户人家,每天排放的生活污水有13吨左右。”据临安河桥镇项目的一工作人员介绍,目前这64户农户的生活污水大部分直接排入沟渠,最后汇入附近的河道,造成河道污染。而污水处理独立系统可以利用管道将村民生活污水管道连通,再在湿地里集中对污水进行深度处理,变成可循环利用的水源。
据了解,这个项目是由浙江达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向省侨联系统捐赠的污水生态处理项目之一,工程从7月10日开始动工,湿地还有一个星期就可以造好,而连通居民的管道将在两个月后完成。等到泥骆村两个组的村民生活污水纳管后,就可以开始使用。届时,每日可以处理污水约21吨。
该公司项目的负责人李经理介绍,泥骆村的污水处理终端占地110平方米,建成后干净整洁得就像一个小型生态湿地花园。“每家每户产生的生活污水,通过地下管网收集,污水统一进入沉淀池。沉淀池里可以去除污水中的飘浮物,还能沉淀一些无机物,然后就进入湿地。经过湿地的五层介质渗透,并通过清水植物吸附水中的各种有机物。”
李经理说,这种处理方式的先进性就体现在五层介质。每层由不同介质按特定配比混合组成,为好氧、厌氧微生物提供最佳生长和工作环境,使污水处理工艺达到最大化。
李经理透露,在他们的人工湿地里,不仅看不到水,连土壤也没有。“我们的水是从湿地底部集水管汇集流出的。而且,经过这么多道程序,生活污水已经改头换面,变成了无色无味、可达标排放的清水。”经过处理的生活污水能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可以用于农田灌溉。
据介绍,这种处理模式,不需要专人看管,维护费用也低得超乎想象。大概1.35元/天,这是将管网里的水提升到沉淀池中电泵的电费,也是处理过程中唯一的花费。
记者还了解到,该技术首次是在舟山市定海区第六中学进行应用,建成于2003年7月。为该校1200名师生日处理排污水300吨,污水来源于食堂废水、澡堂洗浴废水和卫厕污水,处理后的污水被作为校内人工湖补充水源。11年来,除了更换过一台水泵,没有进行过其他维修。
原标题:临安要造个湿地“吃”进污水“吐”出清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