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水质的河需要不同品种的鱼来安家,今年绍兴市将投放约7900万尾鱼苗;打击滥捕滥捞,绝不手软
为什么政府每年要花大量的钱往重要的公共水域里投放鱼苗?因为鱼儿会对水质起到净化作用,是水体生态平衡的重要环节。这也意味着,在公共水域里滥捕滥捞会破坏水环境的生态平衡,对水质造成破坏。那么,鱼儿究竟对水质起着怎样的作用呢?记者采访了相关人士。
今年总共投放约7900万尾鱼苗
今年6月底,共青团绍兴市委联合市农业局开展了渔业资源增殖放流以鱼治水活动。首先,渔业专家对绍兴城区各水系的生物状况进行了调查,结合各水系自然条件、水环境指标、饵料生物种类,市渔业行政执法支队在镜湖湿地公园、环城河、鉴湖等公共水域投放鳙鱼、鲢鱼、草鱼、黄尾密鲴等2000多万尾鱼苗,累计投入资金41万元。
市渔业行政执法支队副队长陈丰说,市渔业行政执法支队从2006年就开始大规模在绍兴市公共水域投放鱼苗。今年预计在绍兴镜湖湿地公园、环城河、鉴湖等公共水域投入约7900万尾鱼苗,投入资金预算为400多万元。
“除了放治水鱼种,我们还放了绍兴本土的鱼类,来保护绍兴水域里本土鱼类的品种和数量。”陈丰介绍,由于这几年绍兴本土的优质鱼种在天然水域里逐年较少,所以除了投放鳙鱼、鲢鱼、草鱼等这几种对改善水质有好处的鱼苗外,还投放了绍兴本土鱼种,如黄颡鱼、石斑鱼、黄尾密鲴。
不同的河,需要不同的鱼来治
小鱼治水,怎么治呢?
水产专家曾文涛博士介绍,鱼类主要分为滤食性和草食性。滤食性鱼类主要有鲢鱼、鳙鱼等。草食性鱼类主要有草鱼、鳊鱼等。
白鲢是水体中的“过滤器”,以浮游生物为食,又称“食藻鱼”,是蓝藻的天敌。华南农业大学研究数据表示:白鲢体重每增长一斤就吞食30斤藻类。而藻类则可以引起水质富营养化污染,白鲢通过食物链关系将藻类中的氮磷转化成鱼类自身的氮磷,从而控制水体氮磷肥度,调节水质。
草鱼因为能迅速清除水体各类水草,被称为水体“卫生员”。它摄食水草等有机物,起到了输出水体有机物的效果,减少富营养化污染。在大量水生植物的“草型”湖泊、河流中投放草鱼,可以迅速起到减少水草的作用。陈丰说,草鱼每增长一斤,就要吞食四五十斤水草。
对于水质相对比较好(Ⅱ类或者Ⅱ类以上)的河道,为了防止河面表层蓝绿藻的爆发,可以在每年年初投放鲢鱼、鳙鱼等,通过“鱼吃草”的生物链形式,来控制表层水面富营养化。
对于生态示范河道,也就是观赏性河道(Ⅳ类或者Ⅳ类以上),投放鱼苗就会复杂一点,先要有意识地引进底栖生物,如螺蛳、河蚌,可以消化沉在水底下的碎屑,同时投入一些鱼虫,让它们吃掉富营养化的浮游生物。但鱼虫也不能太多,因此还要再投放一些掠食性的鱼类,如鲴鱼,让它们吃掉多余的鱼虫。
基本达标的河道(V或者V类以上),因为其水体生物单一,就单纯放掠食性的鱼类,如鲴鱼,影响水质的浮游生物,保持水体稳定。
湿地又跟城市河道不一样,水体生物比较丰富,水底有各种底栖生物,水底微生物会把一些有机物、有害毒素降解掉,降解时会产生氧气,让水中植物更好生长,虽然水草对水的净化作用也很大,但是水草不能长太多,否则就富营养化,这时,在湿地里投放鲢鱼、鳙鱼、草鱼和青鱼就发挥作用了,用来吃水草,保持生态平衡。
小鱼治水的效果,看看杭州的例子
最近20年来,杭州西溪湿地由于挖掘鱼塘,乱排生活污水,致使湿地内河河道淤塞,水流不畅,水质劣化,富营养化严重,水体自净很差。
从2007年开始,杭州西溪湿地开始投放小鱼,以鲢鱼、鳙鱼、草鱼和青鱼为主。目前西溪湿地的水质基本稳定在Ⅲ类水,这其中小鱼治水的功劳很大。
在生物界,湿地水质好的最大表现就是水鸟多,在这投放鱼苗的5年间,湿地的野生鸟类增加了一倍。
你对护河有什么疑问,专家为你现场解答
“我有个问题,一直找不到答案,想问问专家,我也来报个名。”昨天,家住袍江斗门的张文荣给晚报打来电话,表达了他参与活动的急切心情。
本报与市水城办联合发起的“‘市民护水公约’大家订大家守”活动持续推进,本报将推出“你来问,我来答”活动环节,征集部分市民与专家面对面,现场提问,现场答疑。前天,本报刊发了消息后,立即引来了市民的热烈响应。
市民韩卯珍说,作为民间环保志愿者,她经常参与护河的劝导活动,其中碰到不少困惑和疑问,难得有这样和部门及高校的专业人士面对面的机会,希望通过和他们的交流,让自己的护河行动更有技巧,也让更多的环保志愿者更有信心加入进来。
“你来问,我来答”活动继续接受读者报名,电话88643111。见面会的时间为明天下午2:30,地点:市河管办会议室(大龙市场红绿灯以东,环城西路382号),请接到通知的市民前去参加。
原标题:鱼儿治水,个中神奇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