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刘振亚与山东省委书记姜异康、省长郭树清举行会谈。双方就加快特高压电网建设,积极推进“外电入鲁”达成共识,表示将共同努力,保障山东能源安全可靠供应和实现节能减排目标。与前几次会谈相比,本次会谈双方的信心更足,决心更大,措施更具体。按照国家能源局批复的方案,不久的将来,“两交一直”三条特高压通道将使山东接纳省外来电能力达到2500万千瓦,外来电量占全省用电量的三分之一,相当于每年替代省内标煤消耗6000万吨。齐鲁大地向着碧水蓝天的“生态梦”又迈进

首页 > 报道 > 正文

多次会谈 六年呼吁 “特高压入鲁”引擎山东经济发展

2014-07-29 09:59 来源:新华网 作者: 孙华 侯婷

6月14日,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刘振亚与山东省委书记姜异康、省长郭树清举行会谈。双方就加快特高压电网建设,积极推进“外电入鲁”达成共识,表示将共同努力,保障山东能源安全可靠供应和实现节能减排目标。

与前几次会谈相比,本次会谈双方的信心更足,决心更大,措施更具体。按照国家能源局批复的方案,不久的将来,“两交一直”三条特高压通道将使山东接纳省外来电能力达到2500万千瓦,外来电量占全省用电量的三分之一,相当于每年替代省内标煤消耗6000万吨。齐鲁大地向着碧水蓝天的“生态梦”又迈进了一步。

多次会谈,六年呼吁,“特高压入鲁”取得实质性突破

山东能源发展,曾经长期自给自足。电力发展则根据省内“一次能源紧缺、水力资源贫乏”现实,延续“本省就地平衡”的发展方式。

2006年3月19日,山东省政府与公司举行会谈,签署《关于共同推进山东电网发展会谈纪要》。那时,山东电网已经实现与华北电网联网,虽然没有电力交换,但联网可以起到事故备用的作用,为山东电网增加了一份安全保障。

2008年,中国的奥运之年,正是这一年,“外电入鲁”提上日程。当年夏季,因省外电煤无法保障,全省发电严重不足,山东电网遭遇10年来最严峻的电力供应紧张形势,供电缺口占全省需求的三分之一。当时,山东电网仅靠一条500千伏辛聊双线与华北电网相连,高峰时段75万千瓦的外电支援显得杯水车薪。

缺电的事实让山东全省上下深刻地认识到,“本省就地平衡”供电模式已经不适应山东省经济发展的要求,电力工业发展思路应转变为“优先接纳省外来电、积极发展核电、适度发展省内高效燃煤火电”,变输煤为输电,在国家“西电东送”、“北电南送”的电力流向层面上,满足全省的电力需求。

2008年11月8日,山东省政府与公司签署了《关于推进山东电网建设、实施“外电入鲁”战略会谈纪要》。从2006到2008年,短短两年半时间,山东省与公司先后举行了5次会谈,大力推进电力发展方式转变,加快直流和特高压电网接入山东,积极接纳省外来电,保障山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思路越来越明确。

在防治大气污染,加快推进节能减排的新形势下,新一届山东省委、省政府做出了加快实施新一轮“外电入鲁”的重大战略部署。2013年6月 25日,山东省委书记姜异康、省长郭树清与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刘振亚举行会谈。双方表示要进一步加强合作,加快特高压等电网项目建设。此后,山东省委、省政府领导先后3次与公司协商会谈,7次向国家层面呼吁加快特高压工程核准进度。同时,山东省主要领导多次赴京与中央部委会商,并与内蒙古、山西、陕西等地签订能源战略合作协议,为工程建设创造了良好条件。

据统计,在2006年至2013年之间,仅公司与山东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参加的会谈就达7次。在政企战略合作的同时,社会各界对“特高压入鲁”的期盼更加热切。全国两会住鲁代表委员连续6年提交“外电入鲁”建议提案,2014年,首次以人大代表团建议提交,相关建议提案达6件,层次与数量均创历史之最。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政协副主席孙继业,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省政协副主席王新陆和九三学社山东省委副主委、山东大学物理与微电子系教授解士杰,主动约见媒体记者,呼吁加快“特高压入鲁”。

千辛万苦终结出累累硕果。今年5月28日,山东省发改委召开“外电入鲁”情况通报会,向媒体和社会各界通报,国家能源局印发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12条重点输电通道的通知》,确定了新一轮“西电东送”整体通道方案。其中,落地山东的3条特高压输电通道全部获批,标志着“特高压入鲁”工程取得实质性突破。

从独网到联网,省外来电提供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引擎”

2014年6月5日,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召开迎峰度夏新闻发布会,预测今年夏季全省最大电力缺口将达600万千瓦,占预测最高用电负荷的十分之一。这让全省上下愈发期盼特高压电网能早日进入山东。

回望2005年,随着500千伏辛聊双线的建成投运,山东电网实现与华北电网相联,结束孤网运行历史。2008年,因省外电煤无法保障,发电出力不足,山东出现严重“电荒”,用电高峰时段,山东电网通过500千伏辛聊双线得到华北电网75万千瓦的外电支援。

2009年9月,山东电网与华北联网的第二条通道500千伏黄滨双线建成投运,山东电网接纳省外来电的能力提高到350万千瓦;2010年 11月,世界首个±660千伏电压等级直流输电工程——银东直流极Ⅰ投运,山东电网接纳省外来电的能力再增200万千瓦;2011年2月,银东直流双极投运,山东电网接纳省外来电能力达到750万千瓦。

750万千瓦,相当于2013年山东全社会用电负荷九分之一,可满足济南和青岛两个城市的用电需求。至此,山东每9盏电灯就有1盏由外电点亮,全省每年的能源消耗量因外电降低5%。

2011年以来,借助3条“外电入鲁”输电大动脉,山东每天接纳约1.3亿千瓦时外电,相当于每天用载重40吨车皮运送标准煤80节。3年累计接纳省外来电1480亿千瓦时,节约标煤消耗约50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21亿吨、二氧化硫14.5万吨。

3年来,面对全省用电量年均9.7%的强劲增长,在省外来电的有力支持下,山东省没有发生一次拉闸限电,连续3年保持了电力总体平衡,每年拉动全省GDP增长约0.8个百分点。

据国网山东电力有关负责人介绍,世界最大的水电站三峡电站2012年发电量为980亿千瓦时,山东通过3条“外电入鲁”大动脉年均接纳省外来电近500亿千瓦时,相当于半座三峡电站,经济效益、环保效益不言而喻。

与直接的节能减排相比,“外电入鲁”还倒逼山东电源结构调整,助推绿色能源发展,推动发电企业向风电、太阳能等绿色装机转型。据统计,2013年,山东电网全年新增并网风电、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装机130万千瓦,新增并网清洁能源机组首次超过新增火电机组。当年,山东电网清洁能源机组发电124.1亿千瓦时,比前一年增长31%,占全省全年社会用电量的3.1%。

“两交一直”,让山东成为新一轮“西电东送”受益最多省份

新一轮“西电东送”整体通道方案中,规划设计的锡盟—山东等3条新通道全部获批,在国家这次批复中所占规模最大、投资最多,山东省也成为这一轮“西电东送”受益最多的省份。

已经取得国家“路条”的3条“外电入鲁”新通道分别是:锡盟—山东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线路全长约730千米,计划2017年投运;上海庙—山东±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线路全长约1300千米,计划2016年投运;榆横—山东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线路全长约1070 千米,计划2017年投运。

这3条特高压工程建成后,山东省接纳外电能力将大幅提升,最高输送容量达2200万千瓦,正常运行输电容量1800万千瓦。届时,全省正常接纳外电将达2500万千瓦,每年可接纳省外电量1400亿千瓦时,省外来电占全省用电量比重近三分之一。年可减少省内标煤消耗6000万吨,减排二氧化硫13万吨、二氧化碳1.1亿吨。

3条特高压工程的受益者不仅仅只有山东。对于送端的西部地区,当地能源资源得以充分利用,不再受制于“以运定产”的运输瓶颈,煤炭产业链还可拉长,通过煤炭就地转化,从而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

在“特高压入鲁”利好消息的带动下,电能替代也有了新的进展。在以电代油方面,根据2014年高速公路城际快充网络建设项目规划,京沪高速公路、青银高速公路山东段的18个服务区将建成36个充电站项目。在以电代煤方面,国网山东电力2014年计划推广应用热泵技术200万平方米、电力蓄能设备8万千瓦,完成替代电量35亿千瓦时以上。

虽然“特高压入鲁”已经实现历史性突破,但严峻的能源供需形势留给山东的时间也不多了。据预测,今后3年山东全省电力缺口日益增大,预计 2014年、2015年和2016年将分别达到600万千瓦、1000万千瓦、1500万千瓦,电力供需矛盾巨大。如果以上3项工程都能提前3-6个月建成投运,到2016年年底,山东全省电力供需矛盾将得到很大缓解。

为了确保工程“核准之日即开工之时”,国网山东电力正全速推进各项准备工作。5月14日-16日,该公司成立了由党政一把手挂帅的特高压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和指挥部,下设前期工作、工程建设、物资保障、生产准备验收、宣传工作5个专业组。同时成立的还有3个特高压工程业主项目部,学习先进管理模式、工作流程、特殊工艺和施工工法,为特高压大规模、高强度建设做好准备,力争在建设管理能力和施工技术等方面创出山东特色。(孙华 侯婷 徐宁)

原标题:蓝图已绘就 扬帆正当时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