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深夜11时许,浙江绍兴袍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孙端镇一家箱板纸厂,一根排污管引起环保执法人员的注意。初步调查发现,该管是隔壁一家印染厂的排污管,接到箱板纸厂后再接入排污管网。绕着弯子违规排放,龌龊之举最终难逃法眼。今年4月起,市环保局创新非工作时间巡查机制,将夜间、节假日执法常态化,扫除时间死角,实现“执法全覆盖”,打得一批“老鼠”措手不及。今年1月至6月,全市1602家企业因环保违规受罚,同比增长2倍;因环境污染涉刑的案件达13起,刑事拘留334人,同比增长10倍;行政处罚金额1461万余元,同比增

首页 > 水处理 > 市政污水 > 报道 > 正文

绍兴环境违规“零容忍”下的执法转型:从严惩到服务 从对立到携手

2014-07-25 10:56 来源:中国绍兴政府门户网站 作者: 何超群

7月17日深夜11时许,浙江绍兴袍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孙端镇一家箱板纸厂,一根排污管引起环保执法人员的注意。初步调查发现,该管是隔壁一家印染厂的排污管,接到箱板纸厂后再接入排污管网。

绕着弯子违规排放,龌龊之举最终难逃法眼。今年4月起,市环保局创新非工作时间巡查机制,将夜间、节假日执法常态化,扫除时间死角,实现“执法全覆盖”,打得一批“老鼠”措手不及。

今年1月至6月,全市1602家企业因环保违规受罚,同比增长2倍;因环境污染涉刑的案件达13起,刑事拘留334人,同比增长10倍;行政处罚金额1461万余元,同比增长65%。环境治污执法力度前所未有。

“环境执法并非一打了之,以严厉打击为手段,促进企业规范经营,自觉承担保护环境的责任,才是要义。”市环保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执法新思维下,绍兴环保更要探索执法转型的路径。

污染入刑

“原以为像这样的事,罚个款,停业几天就了事,没想到还触犯刑法。”两个月前的一次法庭旁听,让绍兴一批涉污企业主的神经骤然绷紧,环保这根高压线触不得!

4月25日,浙江新海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法人代表陆某,站在越城区人民法院被告席上懊悔不已。

一年前,陆某将具有危险性的工业废液交给没有处理资质的单位,导致80吨工业废液被倾倒入下水道。当天,包括陆某在内,此案所涉6人因污染环境罪被判刑。

“污染入刑”就像一柄利刃,直刺绍兴众多违法排污者内心。

“环境治污力度的显现,得益于依法治污的协作机制不断完善。”市环保局副局长杜立新表示。

和全国许多地方一样,环保在“两高”司法解释出台之前,绍兴也曾重罚过一些乱排污行为,但在高额利润面前,行政罚款犹如隔靴搔痒,并不能让企业主有切肤之痛。

去年6月,“两高”环境污染刑案司法解释出台,对“严重污染环境的行为”界定更加清晰,“污染入刑”门槛降低。

统计显示,1~6月,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41044人次,检查企业16491家次,立案394件,处罚金额1461.55万元,打击取缔非法污染源1294个。其中,因环境污染涉刑的案件13起,刑事拘留334人,同比增长10倍。

通过铁腕执法,严厉打击恶意排污行为,以法治手段唤醒对环境的尊重,如同“醉驾入刑”一样,“污染入刑”在绍兴渐入人心。

步入转型

“废气检测的时间定下来后,我会及时通知你们的。”7月16日下午,在绍兴市东湖丝绸印花有限公司,李成检查完新安装的定型废气装置后,与老沈握手道别。

李成是高新区环保局执法员,老沈是公司环境监督员,两人是“不打不相识”。

今年3月5日晚上,市环保局局长带队非工作时间巡查,东湖丝绸印花公司偷排污水被抓了现行:在排污管道内安装一个活塞,利用夜间将污水直排入浙东运河。“在自己的眼皮底下搞如此勾当。”那一刻,李成恨不得给老沈一顿老拳。

“东湖印花”被责令停产整顿三个月。当公司负责人家属到市环保局请求从轻处罚时,得到的是一句狠话:什么时候整改验收好,什么时候再恢复生产。

放出狠话的是市环保局副局长杜立新,他随后又给辖区执法人员布置“课外作业”,尽力帮助指导“东湖印花”实施科学整改。

“对此类违规企业,我们尝试将原来单纯的‘管、罚、关’向‘服、调、帮’转变,努力创造保护环境和促进发展的双赢。”杜立新坦言,这种转变是在遭遇一件小事后反思的结果。

那本是次企业调研活动,但当杜立新拨通企业老总电话,自报家门时,对方立即打断他:“我不是涉污企业,你们没必要找上我。”

短短一句话,传递的是一份“敌视”心理。“这里有企业认知的原因,但肯定有我们自己做得不够的地方。”杜立新说。

所以,戏剧性的变化是,当李成再次走进“东湖印花”时,身份是“技术指导员”。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让污水处理设备发挥最佳效益?怎样投入最少的资金提高定型废气处理效率?李成结合多年环保工作经验,与企业一道解决疑难杂症。

三个月后,整顿一新的“东湖印花”接受环保部门的各项监测,水质处理显示达标,废气处理监测即将进行。这也意味着,“东湖印花”将迎来重生机会。

“以前,我们总认为,环保执法与企业,两者水火不容,这种执法思维的片面性在于一味盯着打击,轻视服务。”在最近一次环保工作民主生活会上,市环保局局长何伟仕要求,消除这道隔阂,从帮助企业整改入手,促进健康发展。

至此,绍兴环保执法理念步入转型通道。

技术利器

4月底,市“五水共治”印染环保科技成果对接会上,上虞蓝湖环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工程师张永良抛出一份最新研究成果:污泥炭化可以用作融雪剂。企业已经掌握了这方面的技术,希望与有意向的印染企业合作。

几天前,省现代纺织研究院院长胡克勤的办公室,再次迎来两个人,他们是市环保局副局长胡剑和生态科技处副处长齐建明,此行仍是为了了解污泥回收利用的最新进展。

全市300多家印染企业,每天产生污泥5200多吨,一年近200万吨。污泥,就像一块又臭又长的裹脚布,裹着绍兴印染产业跑不快,留下一堆环保问题。

拔掉“污泥处理”这颗顽钉,对绍兴印染产业而言,无疑是一次生产力解放。

不仅如此,COD(化学需氧量)、酸碱度、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烟尘等一系列指标削减,关系众多企业的生存发展,关系绍兴经济的稳定推进。绍兴环保在高举达摩克利斯之剑执法的同时,还可以为企业做什么?

“污泥松散有没有办法解决?”“印染污水里怎么回收利用对苯二甲酸?”今年以来,市环保局调研走访企业,深入了解企业治污难题。与此同时,我市一批土生土长的环保企业,研究开发了一批前沿治污技术。4月底,市环保局和市科技局联手,推出我市“五水共治”印染环保科技成果对接会。当天,17家环保企业带着20余个最新研究成果与14家印染企业交流互动。

最新的消息是,市环保局与浙江大学签订企业环保管理人才培训协议,一批来自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将有机会免费参加。

“这就像一份福利。”绍兴海神印染制衣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杜振逵获悉自己下月就可以去浙江大学免费参加“环保管理人才”研修班,欣喜不已。这些年,企业一直跟COD赛跑,浓度从1000毫克/升降到500毫克/升,再到现在的200毫克/升,虽然已经达标,但很多技术问题仍有待优化,他期待着在这次培训中,结交一批专家,根治难题。

企业对接会、环保管理高级人才研修班、组织参加各种环境博览会……今年以来,一系列服务企业活动密集推出,环保执法理念转型下的主动作为呈现升温之势。

原标题:从严惩到服务 从对立到携手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