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报告明确把“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纳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并提出了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四化”同步发展,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可见党中央对信息化认识的进一步深化。2014年2月27日,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会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讲话中明确指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的论断,体现了信息化与现代化的紧密内在联系,对于我国推进信

首页 > 发电信息化 > 评论 > 正文

评论:新时代需要新的国家信息化战略

2014-07-23 16:35 来源: 新华信息化 作者: 王喜文

十八大报告明确把“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纳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并提出了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四化”同步发展,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可见党中央对信息化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2014年2月27日,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会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讲话中明确指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的论断,体现了信息化与现代化的紧密内在联系,对于我国推进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制定国家信息化战略的必要性

今年,全球一些主要国家或地区开始重新研究制定信息化相关的发展战略。2014年1月,欧盟发布了《充分发挥ICT潜能:赋予欧洲更多能力》报告,旨在呼吁欧洲制定战略愿景以促进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轮技术的发展;2014年4月6日,加拿大推出旨在帮助国民共享数字化时代机遇的《数字加拿大150计划》,用以构建更为联通的信息社会,并以“确保互联互通、增强安全保护、增加经济机会、数字政府和强化新媒体内容”为五项关键领域;2014年5月13日,日本公布了《智能日本ICT战略》,期望通过基于ICT的创新实现经济增长,从而将日本打造成为全球最具活力的国家。可以说,世界各国普遍意识到了信息化是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利器。信息化本身已经不再只是一种手段,而成为社会与经济发展的目标和途径。

(一)信息化是发展现代经济的神经中枢

信息技术能够跨时间、跨空间,瞬间传送、处理或控制大量信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人们的日常生活发生了改变,就连经济、工业、行政管理等社会系统的工作效率、透明度、便捷性都得以飞跃式的提升。可以说,信息化已经成为现实社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基础。

同时,信息化具有普及性、改进性,能起到“创新孵化器”的作用,从而推动生产力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和提高就业能力,并改善民众生活质量。通过推出国家信息化战略,能够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培育有利于提升综合国力的新技术、新产业和新领域,以抢占未来国际竞争的制高点。

(二)信息化是解决社会问题的重要渠道

随着互联网的进化,各种各样的移动设备、信息相互联接,产生了各种形式的应用,培育了许多新型服务与新兴产业,创造了史无前例的价值贡献。通过信息化应用,能够让老龄化社会中的老年群体过得更为安逸健康;让区域经济更加充满活力,建成低碳社会;能够让政府有广泛的渠道听取民意,在公众积极参与和监督下健全行政与财政体系。

同时,信息化应用也将有助于尽快地、更好地解决当今社会所特有的问题,能够将人才与资源合理分配给人口老龄化、环境制约等社会结构变化下的高需求领域,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二、制定国家信息化战略所需的出发点

制定国家信息化战略,既要立足于促进经济发展,又要兼顾整个社会系统。通过信息化建设,既要推动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又要确保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

(一)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构建新的社会体系

21世纪是人口老龄化的时代。我国已于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是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发展中国家之一。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社会结构将出现较大变化。国家信息化战略应该更加关注老龄化社会所带来的社会系统变革。例如,应对老龄化社会,可以通过信息化应用,促进老年群体发挥自身价值,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政府的政策不应还停留在化“不便”为“方便”的角度,今后的战略要通过综合使用信息化工具与手段,构建有效调动老龄群体能力的社会系统与机制。

新的信息化战略应该立足于解决错综复杂的社会问题,营建宜居城市与和谐社会,需要将信息化战略视为城市建设、人才培养、社会建设的重要环节。同时,有必要同步推进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与验证、完善相关规章制度,改善业务与信息流程、提高公众意识与参与度、培育新社会系统所需的人才、完善劳动就业法制等。

(二)培育新兴产业,创造就业环境

经济社会的全球化背景之下,在错综复杂、相互依存的世界经济中,为了提升国际影响力,为世界做出更多的贡献,有必要结合自身实力,积极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培育与未来国际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产业,如节能环保产业。通过信息化应用,创造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将目前所面临的环境制约等瓶颈转化为未来发展的机会,保障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增加劳动人口的就业机会。

(三)保障网络安全和国家安全

信息化正快速融入各个领域,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工业生产、远程教育、网络银行……同时,也给各个领域带来网络和信息安全问题。尤其近几年来,泄密窃密危害加大,核心设备安全漏洞或后门难以防控,病毒泛滥防不胜防,网络攻击此起彼伏。因此,保障网络安全和国家安全也应成为国家信息化战略的出发点之一。

三、国家信息化战略所应关注的落脚点

笔者认为,国家信息化战略应该重点包括电子政务、绿色ICT、物联网社会、信息安全、信息化人才等五个方面。

(一)电子政务建设应转向云计算和大数据

与许多国家相比,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明显落后。新的时代,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工作的重点应该是从以往的“互联互通、实现数据共享”跳转为“统一化的云计算平台、增值化的开放数据”。

据了解,2014年2月4日,印度政府推出名为“GI Cloud”的国家云计算计划,以优化政府的电子政务投资,加速数字公共服务的提供。笔者认为,这项计划或许会开创国家电子政务建设的新思路,政府电子政务系统通过充分采用云计算应用,能够避免重复开发,也无需再投资新的硬件或软件系统。

通过大数据、开放数据来完善电子政务系统,能够提升行政部门的工作效率、透明度,杜绝政府浪费现象。同时,政府部门公开的开放数据如果能够被企业用来进行二次开发,就能够创造更多的价值,带动经济的发展。

(二)通过绿色ICT解决环境与能源问题

气候问题是全人类共同面对的最重要课题之一。我国正积极与世界其他国家相互合作,制定长期的、有效的措施以应对气候变化。而通过信息化的应用,能够让每个设备与建筑实现节能减排,还能够利用网络优势,实施整体范围的环保措施。例如,通过BEMS/HEMS(家用/建筑物用能源管理系统)使能源消费可视化,引导公众的节能减排意识;通过应用传感技术能够适度调整照明与空调的使用时机等。

另外,随着信息化应用的发展,也必然会导致信息传播、存储、处理时的数据量膨胀,致使耗电量大幅增多。为此,有必要推进环保型数据中心、采用虚拟化技术等绿色信息化战略。

所以,绿色ICT应包含两个层面。一是指电子设备本身的节能,即被称为“Green Of ICT”,同时也指通过ICT技术实现节能,被称为“Green By ICT”。

(三)通过物联网技术营造安全、便利的社会系统

为了克服快速步入老龄化社会、自然灾害威胁、城市人口过度集中等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难题,除了环境与能源技术之外,应用信息化也将产生重要的效果。例如,灵活应用信息技术,推广应用车间/车路通信技术、基于卫星定位的驾驶辅助系统,能够让包括儿童、老年群体等在内的所有人安全、舒适、便捷的出行;通过传感器,能够感知并监测桥梁与道路的老化程度,提高对自然灾害的预警能力,以及灾害发生时应急处理的响应能力。可以说,物联网将是未来信息化建设,实现智慧城市的重要领域。

2013年,美国的产学联合会议“万亿传感器峰会(TSensors Summit)”上会议提出“万亿个传感器覆盖地球(Trillion Sensors Universe)”计划,旨在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中每年使用1万亿个传感器。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我们身边将到处布满传感器。2013年,日本也启动了“传感器技术在社会公共服务中的应用开发项目”,项目内容涉及对建造使用10年以上的桥梁及道路等进行维护管理、改善农作物栽培环境、通过测量人类体征信息及时发现疾病等。

传感器部署于城市各个角落,能够采集大量的数据信息。由于这些数据具有时间与空间属性,所以可以将城市现实活动反映到网络虚拟空间上,进而将这些信息汇集,通过数据分析,能够挖掘新的价值。由此,将所有城市中的现实事物在互联网上聚合的概念就构成了物联网社会。

(四)通过源代码审查确保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

可以说,我国对网络信息安全的保护得到了空前的重视。笔者认为,我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管理过程中最缺少的就是源代码审查。

笔者曾经为日本开发过10多年的计算机软件系统与互联网网站。所有的项目,作为成果来提交的不是安装程序,而是源代码。日本客户通常会基于信息安全角度考虑,在安装/上线交付使用之前,往往会对源代码进行代码审查工作。对比下来,我国的软件开发过程中,交付用户的大多是安装程序,用户很有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安装了带有后门的软件应用。国家信息化战略中,为确保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应明确所有的硬件驱动、软件应用和互联网应用都要实施代码审查,以防后门程序和安全漏洞。

(五)培育各个领域的信息化人才

实施信息化战略少不了对“人才”的需求。如果不能持续培育高级信息化人才,信息化战略将形同虚设。高级信息化人才能够引领未来10年、20年后信息化战略深度发展,探寻新的信息化发展方向,推动经济发展,带动社会进步。目前,从各国制定国家信息化战略来看,这些战略中无一不提及对高级信息化人才的培养规划。

我们应该意识到,培育高级信息化人才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企业的需求,中央部委、地方政府、医疗机构、教育机构等公共领域也需要大量录用深入了解信息技术的专业化人才,用以加快电子政务、医疗信息化、教育信息化建设,使公共机构的办公效率、透明度得以提升。

四、国家信息化战略也要与时俱进

笔者认为,战略中首先应明确发展目标、具体规划、执行责任。特别是何人、何时、何地负责什么,要有一个明确的执行工作进度表。同时,规划及进展情况,有必要定期以简单明了的方式向公众公开,广泛听取第三方对战略规划进展状况、评价指标实现程度所进行的客观评价,并基于评价不断加以改进,按照PDCA(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的科学程序进行战略的管理实施。

原因在于,构建深度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社会系统,至少需要5~10年时间。所以,信息化战略应该作为国家的中长期建设规划加以实施。而同时,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不断发展。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的有效应用,甚至有可能短期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社会与经济发展。因而,为了有效落实信息化战略,还要灵活地根据技术发展的趋势,适时调整发展规划。

此外,美国与日本等发达国家都任命一个总负责人作为国家首席信息官(CIO)进行国家信息化战略的统筹规划与监督落实。新的时代,对信息化的高度重视之下,我国是否也有必要任命国家CIO及其团队同样值得探讨。

当今世界,解决经济健康发展、老龄化社会下可持续稳定发展、保障公共安全、应对环境与能源等全球问题,都离不开信息化的应用。制定并实施促进新型社会发展的国家信息化战略,尚需企业与国家管理机构相互合作,共同探讨,切实推进,并需公众的广泛关注与支持。

原标题:评论:新时代需要新的国家信息化战略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