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听取了省环保厅、国土厅、工信厅、农业厅等七个省直机关关于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开展情况的报告。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储亚平要求省直各职能部门下一步须着重搞活循环经济,协同作战,搞好数据联动监测,务求实效。
《法制日报》记者了解到,自2011年以来,河南省环保厅通过对涉重金属、危险化学品生产等行业企业开展专项检查,力争从源头控制重点行业企业可能对土壤环境带来的污染。截至目前已查处涉土壤环境违法违规行为353起,其中移交立案处罚19起,实施区域限批、挂牌督办、列入环保黑名单26家,依法关闭20家,实施停产治理和限期整改83家。
近年来,河南省环保厅对18个省辖市进行调研发现,除郑州、鹤壁、濮阳三市土质状况较好外,其余地市均存在污染物超标现象。“土壤作为生命之基、万物之母,其保护形势已日趋严峻。”河南省环保厅副厅长王争亚表示。
储亚平指出,与大气污染、水污染相比,土壤污染具有很大的隐蔽性和滞后性,污染物更难在土壤中迁移、扩散和稀释,治理起来成本高、周期长、难度大。各部门必须充分认识当前土壤污染的严峻形势,严格准入机制和处罚机制。
据环保部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12月,全国16.1%的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中度和重度污染的土壤面积为2.6%。其中,19.4%的耕地土壤被污染,2.9%的耕地土壤受到中度和重度污染,也就是说,在18亿亩现有耕地中,有3.5亿亩耕地被污染,有五千多万亩耕地已经无法使用。
“在土壤污染日趋严重的新形势下,河南省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迫在眉睫,而各类环境污染都是由经济发展引起的,那么,根据党的十八大对环境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搞活循环经济模式就成了下一步工作的必由之路。”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省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戚建庄说。
河南省国土厅副厅长赵建国指出,河南省国土厅在建立农业地质调查数据库时发现,省内数百平方公里土地受到中度和重度污染,已经严重影响到农产品质量。其中,大部分是因化肥、农药使用过量以及使用被污染地表水灌溉造成面源性土壤污染,改变了土壤结构,使有毒、有害元素沉淀在土壤中。还有一小部分土壤污染是由乱排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造成的。
“河南省的土壤污染调查力度仍有待加强,作为一个农业大省,耕地面积广袤,治理起来任务重、难度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建立土壤质量动态监控体系,对不同层次土壤环境质量开展监测预警,我们距离这一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赵建国说。
河南省农业厅副厅长艾赛提˙扎克尔也表示,目前,河南省应尽快建设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体系。同时,建议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尽快制定《河南省农产品产地环境保护条例》,使农田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尽早纳入法治化轨道。
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委员、黄委会水文局副总工程师兼黄河水文资源研究院院长王玲在会上指出,几个厅、局机关的报告中所涉及的具体数据比较模糊,各职能单位的实时数据监测仍需加强,要形成一个长期的数据积累,为以后制定具体防治工作办法提供有力数据支撑。
储亚平要求各省直职能部门应在保障循环经济体系顺利进展的基础上,建立起相关数据联动机制,为进一步的土壤污染治理这场硬仗做好战前准备。
据悉,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已于4月开展了全省土壤污染联动监督工作,并将于本月底听取河南省政府关于土壤污染监督工作的报告。
原标题: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对土壤污染防治提出要求 须建立土壤质量动态监控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