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陕西省创新型省份建设推进大会在西安召开,大会提出2017年我省基本建成创新型省份。 具体目标为:基本建成具有陕西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形成若干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以上,单位GDP能耗降低20%,每10万人口中大专及以上教育程度人口数达到1万人,社会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2.6%,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达到1.5%,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陕西具备建设创新型省份的条件。陕西科教优势举国公认,全省现有79所普通高

首页 > 报道 > 正文

陕西“四工程一计划”:推进煤电一体化

2014-07-07 15:34 来源:每日科技网 作者: 张梅

6月27日,陕西省创新型省份建设推进大会在西安召开,大会提出2017年我省基本建成创新型省份。

 

具体目标为:基本建成具有陕西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形成若干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以上,单位GDP能耗降低20%,每10万人口中大专及以上教育程度人口数达到1万人,社会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2.6%,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达到1.5%,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陕西具备建设创新型省份的条件。陕西科教优势举国公认,全省现有79所普通高校、102万在校大学生、1000多所科研院所、22万科技人员,拥有国家发明专利1.4万多件。在3D打印、新材料、卫星导航等多个科研领域,拥有国际领先水平。近年来,随着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的不断深入,我省已经形成了具有陕西特色的科技政策体系,科技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科技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支撑作用不断凸显。近五年来,陕西生产总值平均增速超过14%,位居全国第4,跨入全国经济增长较快省份之列。陕西的科技资源优势正在加速释放。

建设创新型省份为陕西带来了发展的新机遇。目前,我省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三个陕西”奋斗目标的攻坚期。随着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陕西的后发优势进一步显现,经济社会发展持续步入上升通道。但随着经济高速发展,产业层次不高、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单纯依靠自然资源特别是能源资源优势拉动经济增长已经活力有限。因此,开展创新型省份建设试点,将其作为事关陕西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重大任务,是破解陕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深层次矛盾和结构性问题的重要抓手,是当前形势下陕西“转方式、调结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

结合实际,我省将通过实施产业转型升级工程、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园区基地创新发展工程、创新型城市(县)建设工程和优化创新环境计划(即“四工程一计划”),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文化、生态、金融紧密结合,把陕西打造成科技创新的高地。

建设创新型省份的号角已经吹响。未来三年,全省上下将齐心协力迈向创新陕西。我们期待,三秦百姓将更加充分地享受到科技进步带来的幸福生活。

方案解读 “四工程一计划”

1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做大做强能源化工产业,到2017年,煤炭资源就地转化率超过50%、形成综合化工产能4000万吨以上。

——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到2017年,全省装备制造业增加值突破2500亿元。

——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到2017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突破3000亿元,占GDP比重超过15%。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科技服务业,发展现代农业

在能源化工产业方面,推进煤电一体化、煤化一体化、油炼化一体化,构建煤油气到基础化工产品、再到精细化工产品完整产业链,突破能源资源转化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瓶颈,实现榆神煤化学工业区、渭南煤化工园区等产业基地创新发展、循环发展;在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方面,以汽车、输变电、数控机床、能源能量装备、轨道交通为重点,实施重大技术装备和特色优势装备项目,建设关中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在航空航天、半导体、生物产业、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领域,超前部署前沿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等重大科技攻关,抢占产业技术制高点;推进有色冶金、建筑材料、食品加工、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以信息服务为重点的科技服务业。同时,围绕关中高效农业、陕南生态农业和陕北有机农业,大力扶持生物种业、旱作农业、有机果业、标准化畜禽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中药产业等领域,推进我省乃至全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发展。

2 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培育龙头创新型企业,形成15个千亿元产业集群,一批拥有产业关键技术和核心专利,销售收入过百亿、上千亿的领军企业

——培育壮大科技型中小企业,到2017年,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达到20000家以上

——建设高层次企业技术创新团队,到2017年,建设100个高水平企业技术创新团队

企业真正成为创新主体,是建设创新型省份的基础。在培育龙头创新型企业方面,依托大型骨干企业建立一批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培育和提升大型骨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打造集团化的创新型企业;在培育壮大科技型中小企业方面,依托科技园区建设中小企业共性技术平台,改善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条件,完善风险投资机制。继续加大首席工程师的派驻力度,培育一批“高精尖”的中小企业。引导机械、信息、轻工、物流等领域科技型中小企业应用先进技术与装备,研发特色产品、进入产业高端。同时,加大科技企业孵化投入力度,创新孵化模式,建设一批有一定影响力的科技企业孵化器,支持研发人(团队)及其研发成果整体孵化转化为科技企业;在资源转化产业、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服务业、传统产业等重要领域依托大中型企业培养一批高层次企业技术创新团队;完善企业研发投入标准和投入考核,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

3 建设各具特色的创新型市县

——推进创新型市县建设试点

——实施科技惠民计划,到2017年,在全省组织实施30个左右的重大科技惠民专项,转化、推广应用100项成熟技术及科研成果,建立30个“科技惠民示范县”

——发展县域特色经济

完善可持续的创新驱动发展机制,因地制宜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关中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形成一批创新驱动的优势产业集群。陕北重点推进资源深度转化,丰富和完善煤化工、石油化工、再生资源等产业链,建设国际一流的能源化工基地。陕南以循环经济产业核心聚集区为载体,打造生物资源开发、绿色食品、有色金属与非金属材料等循环经济产业链。

支持西安建设国际科技名城,宝鸡建设国内知名的创新型城市,咸阳、榆林建设特色鲜明的创新型城市。同时,建设省级创新型市县,构建县域特色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围绕人口健康、环境资源、公共安全、食品安全、防灾减灾、社会服务等与民生密切相关的领域,优先在创新型市县示范应用一批成熟技术及科研成果,使更多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成熟产品,惠及广大百姓;为充分发挥地方特色,通过设立特色科技产业基地、培育县域龙头企业、培育地方特色小企业集群、鼓励科技创业等形式,发展县域特色经济。

4 增强科技园区发展动力

——把科技资源统筹中心建成立足陕西、辐射西北的科技资源共享平台

——加快全省科技园区创新发展

——到2017年培育省级科技成果中试基地20个,基本建成完善的中试体系

——建设军民融合科技产业基地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立足关中、陕北、陕南资源禀赋,打造各具特色的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引领、辐射、带动各地区实现创新发展。发挥省科技资源统筹中心主体功能作用,支持各市建立科技资源统筹分中心,构建更加完善的创新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六个国家级高新区、航天基地、航空基地和其他各类科技园区在统筹科技资源中的重要作用,加快以西安为中心的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建设。支持沣东新城统筹科技资源改革基地建设,新建一批省级高新区;围绕汽车、能源化工、先进装备制造、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新材料、现代农业、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九大产业,建设20个省级科技成果中试基地,推动重大科技成果在省内实现快速转化;以军民融合产业基地为载体,军民融合科技专项为引导,聚集各方力量,发展军民融合科技产业集群和军工技术的民品产业集群;建设能源科技、装备科技、现代农业科技、科技服务等“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大力开展跨国、跨省科技交流与合作,打造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

5 优化创新环境激发人才活力

——深化市场方向的科技体制改革

——完善市场导向的科技投入机制

——优化财政科技投入

——完善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

——完善和落实科技人才政策

以创新科技评价标准为突破口,构建分类评价标准体系,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服务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积极性、创造性;进一步加大财政科技投入,省财政科技资金的60%以上投向企业技术创新,优先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同时,创新财政科技投入使用方式,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运行机制,加大科技创新平台投入,发挥财政科技资金杠杆作用,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投入科技创新;以大型企业、科研院所、研究型大学为骨干,发挥我省原始创新的比较优势,面向主导产业搭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支持高端装备领域、能源化工领域、航空航天领域、北斗卫星应用领域、干旱半干旱农业领域等协同创新计划,突破机制体制壁垒、释放人才、资源等创新要素活力,推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

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继续推进国家“千人计划”、省“百人计划”、“三秦学者”、重点创新团队、青年科技新星等人才工程,统筹做好人才梯队建设工作。完善和落实科技人才政策,加强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发挥在陕两院院士和省政府科学家顾问团的作用。实施科技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完善科技人员培养、引进和流动机制。健全科技人才激励机制,奖励科技创新优秀企业家、突出贡献专家和拔尖科技领军人才。强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落实股权激励、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等政策。

多项措施打造创新陕西

百万辆汽车工程 以建设国家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和唯一的专用车示范基地为重点,加大对陕汽、比亚迪、法士特等本省企业的支持力度,主动为国内外厂商提供优质服务,整车生产与配套产业一起抓,积极开发集营销、维修、金融服务、交通信息为一体的汽车产业后市场,加快构建全行业产业链。

建设世界浓缩果汁基地 发展现代农业,着力提高精深加工和终端产品比重,加强食品安全能力建设。以华圣果业等企业为龙头,建设苹果、猕猴桃、核桃等标准化种植基地和果汁浓缩产业基地,打造“新品种研发——种植基地、鲜果储存—浓缩果汁——果汁深加工”产业链;以肉牛、羊、猪、鸡、鸭等为重点,以品种研发、动物防疫为突破口,建设集“研发、扩繁、规模养殖、深加工”于一体的西部肉制品基地,打造“品种研发——动物防疫、规模养殖——屠宰加工——肉制品深加工”产业链。

发展大健康产业 依托现有的科技资源,培育发展健康产业集群,提升自主知识产权药品、医疗器械和保健食品、保健用品、健身产品的研发制造和推广应用。在医疗服务业方面,发挥我省医疗资源的优势,鼓励企业、慈善机构、基金会、商业保险机构等投资医疗服务业;在健康服务业方面,支持发展预防保健、健康养老、健康体检、咨询管理、体质测定、体育健身、医疗保健旅游等多样化健康服务体系的建设。同时,支持健康产业科技创新,推进相关健康产品的科技研发与攻关,建设重大、新发传染病和突发流行性疾病防控科技平台。

重大科技成果中试专项 围绕汽车、能源化工、先进装备制造、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新材料、现代农业、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九大产业,建设20个省级科技成果中试基地,转化重大科技成果50项,力争到2017年建成比较完善的中试体系。我省将在财政投入、土地供应、金融信贷、跟踪服务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国有科技风险投资优先用于中试,重大产业需求适当注入资本金,鼓励在我省境内注册的独立法人单位申报中试项目。

完善科技投入体系 建立健全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引导科技投入向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科学研究和共性技术研究倾斜。构建“新三板”、“股权交易市场”等区域金融服务平台,完善风险投资机制,引导社会资本支持新技术成果产业化。

大力支持科技人员创办领办企业 依托科技园区,落实创业政策,营造更好的创业环境,促进人力资本溢出,支持科技人员创新创业。通过建立与贡献相匹配的收益制度,采取股权激励、分红奖励、销售收入提成、成果处置收益等形式,进一步增加科技人员的收入。同时,依法落实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律法规,保护职务成果的发明人技术权益,支持企业、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等科研机构与发明人签署科技成果转化协议,由发明人及其团队领办创办科技企业。

设立基础科学大奖 为了促进基础科学研究,我省将设立基础科学大奖,每年对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给予重奖。同时,加大前瞻性技术研究投入。

原标题:建设创新型省份 陕西有信心 有目标 有举措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