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今年以来发生在光通信业大大小小的趣事,小编干脆闲话光通信业,说说光通信的那些事儿,以下看法谨代表小编个人观点。(一)光通信产业是一个十分有趣的行业,从大的方向来分可分为:运营商、设备商、器件商和材料商。这四大不同部类的企业一起构建了金字塔形的光通信产业链。在塔尖的是运营商,其次是设备商,再下来是器件商和材料商。从市场竞争的角度来看(主要基于国内分析),则有运营商处于垄断地位,且是绝对的行政垄断;设备商则处在寡头竞争市场,全球有分量的设备商两掌基本可数尽——爱立信、华为、诺基亚、阿尔卡特朗讯和中兴、思科、富士通、泰乐、大唐、烽

首页 > 光通信 > 评论 > 正文

大话光通信那些事儿

2014-07-07 15:34 来源:讯石光通信网 作者: Kine

鉴于今年以来发生在光通信业大大小小的趣事,小编干脆闲话光通信业,说说光通信的那些事儿,以下看法谨代表小编个人观点。

(一)光通信产业是一个十分有趣的行业,从大的方向来分可分为:运营商、设备商、器件商和材料商。这四大不同部类的企业一起构建了金字塔形的光通信产业链。

在塔尖的是运营商,其次是设备商,再下来是器件商和材料商。从市场竞争的角度来看(主要基于国内分析),则有运营商处于垄断地位,且是绝对的行政垄断;设备商则处在寡头竞争市场,全球有分量的设备商两掌基本可数尽——爱立信、华为、诺基亚、阿尔卡特朗讯和中兴、思科、富士通、泰乐、大唐、烽火等;材料商则处在一个不完全竞争市场,这个市场进入和退出都有一定的门槛,而且其产品普遍类同,技术发展不快,从一条光纤用二十年到三十年,一条铜缆用N年就可窥见一斑;器件商相对来说就是就处在一个较为悲催的位置,器件产品多而细,厂商参差不齐,年营业额从几十亿到几百万甚至几十万的厂商多得不得了,一个工程师做着做着就可以到外面单干,一个市场销售人员做着做着也可以到外面单干。

然而,不管处在什么位置,身在通信产业链上的厂家,所生产的产品最后的大买家是运营商无疑,只不过有的是直接、有的是间接发生。

(二) 最近吵得最热闹的,非铁塔公司莫属。“此公”的命运真是多舛,还没出生就闹得满城风雨,要真生下来,还真担心它会不会中途夭折,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瞎忙活。

对于铁塔公司的建立,一经提出就迅速形成正反两方面。各说各的,看似都有道理,但大多没点到要害。从基站公司转变为铁塔公司,从要把以前已有的基站逐步装进铁塔公司到是否要装进?从以后运营商都不再建立新的基站到运营商是否可以建立新的基站?从这些与铁塔公司密切相关的事务的演变可知,有关当局在下一盘很大的棋。至于是什么“棋”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而小编认为,这有关当局是要“革运营商的命”。在一定局限条件下,这是事件发展的必然结果,不会错。至于革命能否成功就可看棋局的走势了,局限条件变了,事件的结果自然发生变化。

中国有句诗说的好“春江水暖鸭先知”,运营商不可能不知道它们正在经历着什么,这铁塔公司有成为掌握其命运的“萧何”的机会!然而,这一切都不重要,我国通信业饱受争议,不是建不建立一个铁塔公司就能解决的。而是要开放,移动运营牌照自由拍卖!不要过度担心因我国幅员辽阔,贫富不均而使得落后地区通信跟不上。市场不是万能的,这个赞成,但如果你认为你比市场聪明,这个不敢赞成。还有安全问题,这个是要注意,但也不能因这个问题,而束手束脚,资本家有国籍之分,但资本没有国籍之分,而资本恰恰是资本家意志的体现。

我国已经改革三十余年,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瞎子过河,摸着走,而应该放开手脚让市场来决定成败。相信由于市场竞争而造成的浪费,不会比束缚市场竞争而造成的损失大!

(三)现阶段业内最关心的当属FDD牌照的发放了,这情形与2013年TD牌照的发放表面上看如出一辙!一次次的流言,一次次的不攻自破。然而究其本质却有不同,要说2013年TD牌照的发放是由于相关运营商没准备好,那是可以接受的;如要说FDD牌照的发放也是相关运营商没准备好,那完全不可以接受。

FDD什么时候发放,只有“手眼通天”的人才知道,这里按下不表。而是来调侃一下FDD与TD。小编我也算是有见识的人,跨过长江,闯过黄河,游过松花江(当然了,鸭绿江没去过)。对这南北的饮食差异还是有一点了解的。因此知道人一旦习惯了某一类型的口味,再“强行”让他改吃其他口味的菜,会引起肠胃不适的。

故事(自创):一荒无人烟的岛上有家公司,仅四个人,分别为小怡、小莲和小信,外加一厨师。由于小怡、小莲和小信来自不同的地方,养成了不同的饮食习惯。就早餐而论,小莲和小信喜欢吃豆沙包,而小怡喜欢吃菜包。一天早上,厨师发了神经,做了一大两小,三个菜包。而豆沙包的材料都备好了,但没做。早上8:30,三人去领早餐,一看,仅有一大的和两小的菜包,没有豆沙包。小莲和小信当时就急了,怎么回事啊!?厨师环顾四周,若有所思,然后大声说道:“这个、这个…,这样吧,小怡你吃大的,小莲和小信你们一人吃一个小的先,十点半我再给你们两个人一人做一个豆沙包,然后十二点吃中午饭!”

吃了豆沙包后,小怡不用说了,肯定生龙活虎,工作效率奇高;小莲体质还可以,强忍能挺过去;可怜的小信,本来就体弱,一直都是吃豆沙包,这突然吃了个菜包,肚子闹个不停,工作频频出错。(TD——菜包,FDD——豆沙包)

为了市场能够更好的运作,要最大限度的尊重市场的自然发展,而不要过多的干预,否则会有人“闹肚子”的;当处在一个封闭的环境时,很容易受制于人,所以开放市场很有必要。

(四)OTT的快速发展令运营商头痛不已,尤其是倚重语音和短信快速崛起的运营商,但OTT对千万消费者来说却是神来之笔,妙不可言。

面对OTT如潮水般的冲洗,运营商心生惶恐,唯怕被拍死在沙滩上。急切谋求改革转型,以使自己有足够的勇气和力量面对惊涛骇浪。受到突如其来的重拳袭击,寻求破解之法是必须的。据观察,目前运营商的应对之策主要有:1)自己或联合他人发展OTT业务;2)进入内容和应用领域。当然除了以上两个还有其它法宝,如延伸至金融理财、创立自有的终端手机等。

一方面,纵观全球没有发现哪一项出色的OTT业务是运营商研发经营出来的。发展OTT对于运营商来说是一个艰难的选择,从狭义角度来看运营商发展OTT就相当于自杀,因为OTT主要是替代语音和短信业务。难于想象一个怕死且奋力自救的人,会卖力地捅自己一刀。另一方面,对于内容与应用领域则值得期待,一部《舌尖上的中国》引全民尖叫,《来自星星的你》更是让无数少女拜倒,《纸牌屋》也引爆宽带视频电视,“余额宝”搅动金融格局……

是时候重新定义通讯业了。在行业快速发展与扩张的情况下,行业与行业之间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难以理清,尤其是通讯业与互联网之间的界限;低层次的通讯是解决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问题,高层次的通讯业不但要解决人与人的交流与沟通,还要解决人与物、物与物的交流与沟通问题。

(五)产能过剩的问题永远困扰着一个企业,甚至一个行业的发展,且产能过剩很多时候成为判断一个企业甚至一个行业发展兴衰的分水岭,比如我国的光伏、钢铁水泥等产业。造成产能过剩的原因有很多,例如,外围厂商的大举进入、行业内厂商盲目扩大生产规模、产品的更新换代、行业进入衰退期等等,不一而足。以上所列举的产能过剩问题都不可怕,也是市场发展的一些自然现象,不足道。不管是倒下的还是存活下来的企业都适合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原则。

下面我们来谈一种令人深痛恶绝的产能过剩的情况,即人为产能过剩。假设市场上有A、B、C三家厂商,B、C两个厂商为A厂商的供货商。现在A厂商要采购一种产品X,采购量为1000单位。而市场上B、C两厂商刚好生产X这一种产品,且产量刚好各为500单位。按理说,这个时候市场刚好达到理想的均衡状态,即供给等于需求。而这时A厂商为了把X产品的市场价格压低,心生一计。A对B传达这样一种信息:我的需求量是1000单位,而你的产量仅为500单位,即使把全部订单都给你,但你的产能却跟不上,因此你要扩大一倍产能,才能够全部拿下我的单。B听A这么一说,认为确实有道理,因为其自身的产能确实只有500单位,而A的采购量确实也是1000单位。所以,B根据市场需求情况和客户的反馈信息,把产能扩大了一倍。如果A仅对B传递这样的信息还好,可怕就在A也同时向C传达了相似的信息,C的产能也扩大了一倍至1000单位。紧跟着问题就出现了,B与C同时将产能扩大一倍,市场的产量顿时飙升至2000单位,而A的需求仅为1000单位!导致市场产能过剩一倍!B、C为了把产品尽可能的销售出去,唯有以价换量,大打价格战,而A则从中渔利。

这种情况在采购商拥有一定垄断地位的时候最容易发生,因为这时信息资费的成本是很高的,不容易判别其真假。以上仅是一种演示,但其变换的手法很多,不一一细说,有的厂家中计一次,就足以令其心生畏惧。据笔者观察这种情况在通信业中的光纤光缆业较为容易发生,当然某些器件产品也具备这样的条件,但笔者没有跟进。

(六)再谈铁塔公司。在“大话光通信那些事(一)”中,笔者从不同视角落笔略微谈了关于铁塔公司的看法,当时由于篇幅及其他情况所限没有多谈,但文章指出铁塔公司有成长为掌握运营商命运的机会。在给定的局限条件,那是事情发展的必然结果,不会错。现在不谈这个,因为关于铁塔公司的信息一变再变,局限条件不确定,一切推断与解析都不可靠!

现在来谈影响局限条件的情况。关于组建铁塔公司,各媒体的报道无一不是认为对中国电信和联通最有利。这不能不说是不全面的认识。而笔者却认为,铁塔公司的组建,三大运营商将会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当中,且这危机不是来自外界,而是运营商之间。这绝不是耸人听闻。具体原因有机会再详说,这里只略说:铁塔公司组建后运营商铁塔的位置与数量完全相同,没有差异,在这种情况下决定无线信号的覆盖面与覆盖质量的因素就落到运营商的频谱上,这必然加剧运营商之间的矛盾与抱怨,此种局面一旦出现获得较差频谱的运营商必将率先拉响价格厮杀的号角,混战在所难免,至于谁将会从中得利,现在说还为时过早。

铁塔公司的组建据说是中国电信和联通力主的,分析认为要三思而行。应该没有人不认为这是一种愚蠢的行为:花一百块钱去省八十块钱!

(七)“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这句话久经考验而屹立不倒,说明其是有几分含金量的。然而,在当今商品经济极度繁荣,且奉顾客为上帝的时代,这句话就该靠边站一站了,因为客户说的“每一句话都必须当真”,否则后果你懂的!早段时间为了调查某市场的发展情况,挂电话到人才辈出的潮汕地区,于是就有了下面一小段。

在平常生产活动中,我们习惯了用三大运营商对某些产品的招投标数量来衡量未来一年中该产品市场的发展情况。然而,我们看到的数据表象,与其实际发生的事情可能有一段距离,因为我们很多时候无从知道运营商消耗采购产品的速度,在采购量确定了的情况下,消耗速度就成为影响时间周期的唯一因子。而我们又习惯了以日历年为时间周期衡量某产品在该周期的发展情况。但日历年周期与产品的实际消耗周期不一定吻合。所以,很多时候会出现混乱,从而误导产品安排。

下面举一假设案例。假设:2012年中国电信在2月份集采PLC光分路器500万套,假设由于集采过多一直到2013年3月份还没用完2012年的集采产品。因此,中国电信决定2013年的PLC集采日期推迟到2013年5月份进行,集采数量降为285万套。由于集采数量的大幅下降,该产品到2013年12月份就使用完。所以中国电信决定2014年的集采提前到2014年1月份进行,集采量为420万套。

从以上的假设案例中,如果单从数据出发,且以日历年为时间周期的话,我们很容易得出这样的结论——2012年PLC市场达到顶峰,2013年出现大幅下滑,2014年企稳回升。然而,如果用实际消耗周期考虑,其实该产品一直处在平稳发展中,即其消耗速度没发生变化。

(八)再谈OTT。OTT的快速发展让人始料不及。有人拍手称快,有人寝食难安。传统运营商或许视其为洪水猛兽,而小编却认为它是神来之笔,精彩万千。

OTT苗头刚起就遭到运营商多方围堵绞杀,但是倔强的它愣是像打不死的小强,顽强的存活了下来,而且现在大有星星之火要燎原之势!大火烧起来,不但场面蔚为壮观,同时还会把一些“摇钱树”烧得灰飞湮灭,比如短信和语音业务。这也是传统运营商为何视OTT为洪水猛兽的一个主要原因。

对于短信和语音业务遇上OTT的冲击。传统运营商不必过度忧虑,因为这是符合市场发展的新事物使然。错不在运营商,既然没有错,就没有必要过度纠结。需要的仅是一点面对现实的勇气,仅此而已。

对于因为受到OTT的冲击而使运营商利润下降的情况。小编认为是OTT发展的结果,但断然不是OTT发展的目的与原因!运营商受到今日之果,是其居安不思危、不思进取、思维僵化封闭、漠视消费者体验,自恃拥有庞大的客户群体而无恐的因造成的。短信用了十年还是短信,语音通话亘古不变,从未听说过一个人可以同时拨通几个人的电话一起聊天,是技术上的困难吗?还是收费的问题?运营商一直在改变和提高的是令人眼花缭乱的套餐组合,这种经过“科学严谨”计算而得出的套餐,其目的无非就一个——如何最大可能的区分不同的消费者,进而赚取最大的利益。如果运营商把这种设计“套餐”的能力与精力,放到更深层次的客户体验上,相信OTT难有立足之地!

(备注:2014年1-5月,全国移动短信业务量同比下降18.4%;彩信业务量同比下降30.6%;移动短信业务实现收入同比下降13.1%)

原标题:大话光通信那些事儿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