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环保产业的关注者来说,一定不难发现:近几年“并购”已成为与环保产业相关的最热词汇之一。有人甚至将2014年称为“环保产业并购年”和“环保产业并购的春天”,以描绘环保产业并购的潜力与前景。环保产业方兴未艾的景致一方面在于外部的促进因素,如政策的推动、资本的助力,以及行业的受关注程度上升。另一方面,更加本质的原因在于,我国的环保产业正在走向成熟,而并购事件,乃至并购潮即是行业发展的动因,也是其造成的结果。数量、金额迅速增加,并购渐成环保产业发展的重要主题从并购案例数和并购总金额来分

首页 > 市场 > 正文

环保并购面面观

2014-07-04 09:07 来源:江苏省(宜兴)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 作者: 史方标

对于环保产业的关注者来说,一定不难发现:近几年“并购”已成为与环保产业相关的最热词汇之一。有人甚至将2014年称为“环保产业并购年”和“环保产业并购的春天”,以描绘环保产业并购的潜力与前景。

环保产业方兴未艾的景致一方面在于外部的促进因素,如政策的推动、资本的助力,以及行业的受关注程度上升。另一方面,更加本质的原因在于,我国的环保产业正在走向成熟,而并购事件,乃至并购潮即是行业发展的动因,也是其造成的结果。

数量、金额迅速增加,并购渐成环保产业发展的重要主题

从并购案例数和并购总金额来分析,我国环保产业并购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2000至2005年,在这一时期,与环保产业相关的并购事件发生频率和交易金额都在很低的水平,可以说,对于大部分的环保企业来说,这是一个积累资源的阶段。而自2006年至2010年,环保产业的并购数量和金额都上了一个台阶,但阶段内的增长速度并不明显,这一时期,已有部分环保企业开始通过并购实现资源的整合。第三个阶段较短,为2011-2012年。在此期间,虽然并购金额依然未出现较大变化,但并购数量开始大大增加。出现如此现象的原因在于:环保产业逐渐走向多元化,民营环保企业开始活跃,企业对于并购的理解也逐渐深入,一系列目的明确,体量较小的并购案例相继出现,使并购数量迅速增长。而到了2013年,由于政策、市场和环境事件的推动,环保行业一时风光无限,之前完成的众多并购也在该年开始集中体现良好的收效,此时并购市场开始走向繁荣,除并购数量保持高速增长外,并购总金额也迅速上升,并且该趋势持续至今年。在去年,交易额最高的案例当属祥云飞龙借壳圣莱达的收购案,价格为63亿元人民币。此外,大额收购还包括中节能以34亿元对中金再生29%股权的交易,以及在去年完成更名的瀚蓝股份(原南海发展)18.5亿元对香港创冠环保的收购等。今年,首创集团以近50亿元收购澳大利亚公司 Transpacific Industries Group 的新西兰的固废处理业务,也可谓一时无两。

并购类型:横向扩张为主

从近两年的并购类型可以看出,环保产业的并购还是以行业内的横向扩张为主,其比例占一半左右。产业链延伸的纵向并购和跨行业的多元并购数量相当。可见通过整合同类型的行业资源,扩大经营规模还是环保产业并购市场内最为主流的需求。在这方面较为突出的水务和固废行业的投资运营商(如在2013年各有4笔并购交易的桑德环境和江南水务)多通过收购地方性的环保运营企业进入区域市场,这类并购往往单个案例的交易金额不高,但是案例总数较多。

此趋势也从侧面体现出,我国环保行业的产业集中度还不高,还需往资源集中的方向发展。

跨行业并购

从跨越环保行业和其他行业的统计中可以发现,传统工业企业对于环保企业无论是在并购数目上,还是金额上都显得比环保企业的对外扩张更加积极。最热衷通过并购进入环保行业的是能源企业,其次为重工、化工和基建企业。这类企业主要需求可概括为寻求新的增长点、谋求业务转型以及提升自身的环境绩效等。

2012年末,从事传送设备制造的安徽盛运机械对从事固废焚烧设备生产的中科通用的收购,有意思的是,在完成交易之后,前者遂改名为盛运环保。可见环保概念之热。近期最新的案例还包括河南汉威电子对嘉园环保的收购,以及秦岭水泥收购中国再生资源等。

而环保企业在其他行业的扩张的选择就显得更加多样化,在各色的需求下,收购目标主要包括:机电、能源、化工、咨询、设计以及融资领域的公司等。这方面的案例有发生在去年的天立环保收购吉林高氮,以及格林美收购江苏凯力克钴业等。

地域分析,京、苏、浙、粤最为活跃

根据近年来发生的约环保相关并购案例“并购方”和“被购方”的地域分布统计:环保产业较为发达的北京、江苏、浙江、广东四地的并购事件最为为活跃。其中,北京较为突出地呈现出“外向型”的并购特征,而广东、江苏、上海等其它发达地区的环保企业则呈现出购入和卖出相当的平衡状态。至于欠发达省份,其环保相关企业在并购市场中多为被兼并整合的一方。

跨国并购兴起,中方企业由被动变主动

另一个令人欣喜和振奋的看点则是发生在2013年的环保产业的跨国并购事件。

从数据可以发现,环保产业的跨国并购于2012年才开始兴起。该年的交易共有5例,且绝大部分为外资企业收购本土企业。而13年交易数目变为了8个,但皆为我国本土的环保企业在境外进行的并购。所涉及的国家包括印度、瑞士、美国、瑞典、新西兰和荷兰。交易金额也令人惊讶的达到了97.3亿元。

就具体案例而言,除了前文提到的首创收购Transpacific Industries Group 的新西兰公司之外,较为知名的跨国交易还有先河环保对美国COOPER ENVIRONMENTAL SERVICES(简称CES)公司的收购。同样秉持西技东渐思路的还有国中水务,其在去年收购从事水净化系统业务的瑞典上市公司Josab International AB部分股份之后,与之联合在国内成立了合资公司,进行净水系统的生产和销售。

综合来看,越来越多的由本土企业主导的跨境收购是我国环保产业快速成长的体现,众多发展状况良好的国内环保企业通过“引进来”,吸收、引入国际先进的技术、人才或者资产,使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得到提升。但是,也需注意的是,这些案例也同样体现出,我国的环保企业还未能真正达到“走出去”,也即在国际市场完成布局,在国际环保产业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与国际环保巨头同台竞争。在这方面,或许还需环保从业者再接再厉。

三个方向,值得关注的并购逻辑

伴随着产业的发展,未来环保企业内生性的并购方向将主要有三类。其一是实力雄厚的平台型企业将继续依靠并购做大做强。这类趋势将主要存在于环保产业中相对较为成熟水务和固废领域,这类并购将使这些领域的市场竞争格局趋于明晰和稳定。二是区域性的企业通过并购向全国性企业转变。目前有实力布局全国的环保企业大多位于发达省份的一线城市。然而,还存在着相当数量的在某一地域耕耘多年,具有不俗实力的企业。对这类公司来说,直接并购当地业务相似的企业或许是进入新的地域,避免水土不服的最好方式。第三个方向是业务单一的环保企业借助并购,使自身业务多元化,综合化。这是最丰富多彩,给人想象空间的一个方向,因为这类并购看重的不只是资金实力和规模扩张,而更加看重的是企业和企业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这类并购或将催生出一系列环境综合服务企业。

原标题:环保并购面面观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