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3日,溪洛渡左岸-浙江金华±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以下简称“溪浙工程”)正式投运。那接下来北极星电力网带你回顾一下2014年投运的输电工程:

哈密南—郑州±800千伏特高压工程
1月27日上午,电网建设者克服高温严寒、大温差、大风沙、强辐射等严酷条件,仅用不到20个月建成的目前世界上输送容量最大、输电距离最远的直流工程——哈密南—郑州±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迎来了激动人心的投运时刻。
10时,投运视频会议在北京举行,同时在国网西北、华中分部和国网新疆电力公司、河南省电力公司等地设立10个分会场。公司董事、总经理、党组成员舒印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常委、常务副主席黄卫在主会场出席本次会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常委、副主席库热西˙买合苏提和河南省副省长张维宁在分会场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上,舒印彪代表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刘振亚,向国家有关部委、沿线省(区)党委政府以及所有关心支持特高压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并向工程全体建设者表示亲切慰问。
舒印彪说,哈郑工程是国家实施“疆电外送”的首个特高压输电项目,是世界上首个±800千伏/800万千瓦的直流输电工程,也是大型火电、风电基地电力打捆送出的首个特高压工程,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创新意义。哈郑工程的成功投运,构建了西电东送大动脉,对服务西部大开发战略,推动新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缓解华中地区用电紧张形势具有重要作用。工程打通了清洁能源大通道,为实现西北风电、光伏发电的大规模开发、打捆外送和大范围优化配置,促进全国电力市场建设,有效解决雾霾问题创造了条件。工程带动了直流技术上台阶,推动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不断进步、日趋成熟,进一步巩固、扩大了我国在特高压输电技术开发、装备制造和工程应用领域的国际领先优势。
库热西˙买合苏提表示,哈郑工程是新疆电力工程发展中的重要里程碑,也是新疆工业化进程中的一件喜事。该工程是疆电外送的关键工程,是国家电网“一特四大”战略和新疆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最佳结合,承载着新疆各族人民“煤从空中走、电送全中国”的夙愿。这条电力高速路的投运,将显著带动新疆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开创疆电外送新局面,为新疆经济跨越式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张维宁在讲话中表示,河南当前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未来能源需求仍成刚性增长,能源保障受制于资源约束,为此省委、省政府确立了“内增外引、开放发展”的能源发展战略。哈郑工程是首条主要向河南送电的跨区输电通道,技术水平高、输送距离远、送电容量大,对于河南发展方式的转变,建设“富强河南、美丽河南、平安河南、文明河南”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这个项目的投运还有利于提高河南电力安全保障能力,促进全国能源资源的优化配置。
哈郑工程2012年5月获得国家发改委核准并于同年开工建设,完全由我国自主设计、制造和建设,是“±800千伏/800万千瓦”直流输电的标准化示范工程。工程首次采用6×1000平方毫米超大截面导线,首次研究应用耐磨金具、Y形绝缘子串、裹体桩基础等新技术、新工艺,自主研制并成功应用了额定电流5000安的特高压大容量直流设备,设备国产化率达到80%以上,进一步促进我国电网技术升级及装备制造业跨越式发展。工程投运后,每年可向华中地区输送电量500亿千瓦时,相当于运输煤炭2300万吨,可减少排放二氧化碳4000万吨、二氧化硫33万吨,直接拉动新疆投资1000亿元,拉动河南GDP增长2500亿元,经济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是连接西部边疆与中原地区的“电力丝绸之路”。
据了解,哈郑工程是公司投运的第五个特高压工程,形成了“两交三直”的特高压输电格局。公司将在2015年建成“两纵两横”特高压网架和7回特高压直流工程;到2017年建成“三纵三横”网架和13回特高压直流工程;到2020年建成“五纵五横”网架和27回特高压直流工程,连接各类大型能源基地与主要负荷中心,在全国形成大规模西电东送、北电南送的能源配置格局,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安全、更经济、更清洁、可持续的电力供应。
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郑宝森主持视频会议,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栾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河南省发改委负责同志,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等有关单位负责同志,公司有关助理总师,相关部门、分部、省公司和直属单位负责同志,以及参与工程建设的设计、施工、设备制造等单位的代表参加会议。

溪洛渡直流工程
6月25日,世界最大容量、输电距离最长的±500千伏同塔双回直流工程——溪洛渡右岸电站送电广东±500千伏同塔双回直流输电工程(简称溪洛渡直流工程)双回四极全面建成并投入运行。该工程的按期建成投运,对保障汛期云南水电送出,确保迎峰度夏期间广东电力供应,以及促进东西部资源优化配置等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
送电能力640万千瓦 可点亮半个广州
溪洛渡直流工程是国家“十二五”西电东送重大能源建设项目,由南方电网公司负责建设运维。工程西起云南昭通市盐津县牛寨换流站,东至广东广州从化市从西换流站,途经云南、贵州、广西、广东四省区,线路全长2×1223公里。工程额定电压±500千伏,单回直流输电容量320万千瓦,双回直流输电容量640万千瓦,是目前世界上输电容量最大、输电距离最长的同塔双回直流输电工程。2013年,广州市最高统调负荷为1310万千瓦,按此估算,即使在一年中用电需求最高的时刻,溪洛渡直流工程仍可满足广州市近一半的用电需求。
溪洛渡直流工程于2011年2月通过国家发改委核准,2011年12月开工建设,南方电网公司高度重视,在2年半左右的时间里,组织40余家参建单位进行了精心施工,确保了工程的按期投运,为云南水电送出作出了贡献。随着溪洛渡直流工程的建成投运,南方区域形成了“八交八直”西电东送大通道,送电规模达3400万千瓦,目前南方电网西电东送已经成为南方五省区最直接、最牢固、最紧密的经济社会合作方式之一。
绿色工程 促进生态和谐
在溪洛渡直流工程建设中,南方电网公司广泛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将节能、降耗、环保等绿色理念贯穿工程建设始终,实现电网建设与自然环境的高度融合。
溪洛渡直流工程创下了多个“世界首次”:首次架设最长距离的±500千伏同塔双回直流,同塔双回直流首次共用接地极线路和接地极,送受两端换流站首次分别采用合址建设。据统计,溪洛渡直流工程线路采用同塔双回架设节约线路走廊约7000公顷,节约塔基占地约180公顷,送端和受端换流站均采用合址建设节约用地约33公顷。
溪洛渡直流工程输送的是云南清洁水电,送电能力最高为640万千瓦,按照年送电量320亿千瓦时计算,相当于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560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9.7万吨,将为广东地区创造蓝天白云的良好生态环境作出贡献。
工程施工过程中,南方电网公司对工序工艺进行了严格控制,确保对环境的影响程度降到最低。如在塔基的施工过程中,大部分塔基基础采用掏挖基础(在天然土中直接挖(钻)形成所需要的基坑),弃土弃渣、水土流失量均较少,减少了原状土破坏,且施工结束后恢复其原有植被或进行合理的绿化。为了运输方便和保护植被环境,溪洛渡直流工程线路很多塔材都是通过索道运到山顶。此外,换流站大量采用节能设备,综合楼使用太阳能加热辅助生活用水系统,降低了站用电能耗。
攻克多项难题 综合自主化率达100%
溪洛渡直流工程建设对关键技术、工艺质量等要求非常高,南方电网公司在工程建设初期就开始对工程系统一次、二次及电磁环境等进行研究,先后完成了同塔双回空气间隙、线路排列、重冰灾区观测等关键技术的专题研究,并制定了工程自主化实施方案,部分研究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换流站里的关键核心设备全部由国内设备厂家生产供货,综合自主化率达到100%。
溪洛渡直流工程在国内首次应用1035平方毫米大截面导线,解决了线路穿越重冰区的难题。这种大截面导线每米重3公斤,展放时总牵引力可达36吨,施工难度很大。为此,南方电网公司研发了专用机具,组织开展施工工艺研究,攻克了放线难题,带动了国内大截面导线施工能力的提升。
“10多年前,在我们直流输电的运行维护现场,有很多蓝眼睛、黄头发的外国人,但现在溪洛渡直流工程工地上基本上看不到外国人的身影。”南方电网超高压公司曲靖局副局长张鹏说,设备自主化率的提高,有利于降低工程造价,摆脱技术依赖,大幅提高我国电网自主创新能力和电工装备制造核心竞争力。
溪洛渡直流工程自2011年12月开工建设以来,经过上万名建设者700多个日夜兼程的奋战,工程如期顺利实现了投产。“在这个工程建设中,我们攻克了许多世界级难题。搞电网工程建设的,一辈子能遇上一个这样的工程,也算无憾!”所有参加溪洛渡直流工程建设者们表达了共同的感受。
溪洛渡左岸—浙江金华±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
国家电网公司7月3日宣布溪洛渡左岸—浙江金华±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正式投运,这是目前世界上输送容量最大的直流输电工程。
溪洛渡左岸—浙江金华±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简称溪浙工程,于2012年8月开工建设,途经四川、贵州、湖南、江西、浙江5省,是继向上、锦苏特高压直流工程之后,国家电网公司投资建设的又一条连接我国西南水电基地和东部负荷中心的清洁能源大通道。工程投运后,将使特高压四川水电外送能力提升到2160万千瓦,每年可将西南地区约400亿千瓦时清洁水电输送到华东负荷中心,相当于节省标准煤1228万吨,减排二氧化碳超过3400万吨。
据了解,溪浙工程充分验证了特高压直流工程提升容量的技术可行性和安全可靠性,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单回直流工程800万千瓦连续运行和840万千瓦过负荷输电运行,创造了超大容量直流输电新纪录。
随着溪浙工程建成投运,我国已拥有“两交四直”共6条特高压线路,初步构建形成连接我国大型煤电、水电、新能源基地和东中部负荷中心的能源配置平台。截至今年6月底,特高压电网累计送电1930亿千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