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26日上午11时许,在一片欢呼声中,矗立在南黄海江苏如东凌洋滩涂上的10台风机叶轮,逐台迎风启动、加速,中国电建集团投资建设的第一个海上风电场——江苏如东风电场成功并网发电,这也是目前我国第二个并网发电的潮间带风电场项目。迎着海风,10台风机的巨大叶片像大鹏鸟洁白的翅膀,舞动在明澄湛蓝的蓝天和大海之间,一圈、两圈,开启了中国电建风电产业新的篇章。这是必将载入中国电建发展史册的历史时刻,因为,从这一刻起,中国电建有了自己的海上风电场!更具转型升级意义的是,这个风电场的投资者为水电新能源公司,设计方为中南院,施工方为水

首页 > 风电 > 海上风电 > 企业 > 正文

中国电建海上风电发展纪实

2014-06-18 09:43 来源:中国电建 

2014年5月26日上午11时许,在一片欢呼声中,矗立在南黄海江苏如东凌洋滩涂上的10台风机叶轮,逐台迎风启动、加速,中国电建集团投资建设的第一个海上风电场——江苏如东风电场成功并网发电,这也是目前我国第二个并网发电的潮间带风电场项目。

迎着海风,10台风机的巨大叶片像大鹏鸟洁白的翅膀,舞动在明澄湛蓝的蓝天和大海之间,一圈、两圈,开启了中国电建风电产业新的篇章。

这是必将载入中国电建发展史册的历史时刻,因为,从这一刻起,中国电建有了自己的海上风电场!

更具转型升级意义的是,这个风电场的投资者为水电新能源公司,设计方为中南院,施工方为水电十三局,从设计到投资到施工,全部由中国电建独立完成。

风力发电,从陆上转到海上

刚刚过去的10年,风力发电在中国经历了跳跃式发展。2005—2010年,我国风电装机以年均80%的速度爆发式增长,之后,严重的弃风限电将风电行业带入低谷。2011年、2012年,国内风电装机量持续下滑,2012年弃风率更创出17.12%的历史极值,新增风电装机量同比减少26.49%。

为了遏制弃风限电、引导行业良性发展,国家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2013年,全国弃风率从2012年的17%大幅下降到10.7%,平均利用小时数从1890小时提高到2074小时,风电行业迎来复苏。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国风电发展的主战场从陆上转移到海上,海上风电迎来了黄金时代。

2010年7月,上海东海大桥10万千瓦海上风电场34台机组正式投运,并开始为上海世博会提供清洁能源。东海大桥风电场是欧洲之外全球第一个海上风电并网项目,也是中国海上风电的发端。

规划、科研,华东院一马当先

中国电建旗下的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华东院”)是我国最早研发海上风力发电技术的单位之一。从2004年开始,华东院就开始了海上风电的开发研究工作,开展了近海和潮间带风电场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并极富眼光地将海上风电发展列为华东院重大发展战略之一。

海上风电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内容,也是风电产业发展的技术制高点。10年来,通过对我国东部沿海区域海上风电工程的规划,及国内第一批海上风电特许权项目、示范项目的实施,华东院对我国东部沿海海洋水文、气象条件、潮流、地形、地质条件等已充分掌握,具备了对海上风电项目各类基础结构及海上升压站的结构设计、施工吊装方案、船机设备、电缆路由及电力传输、海底电缆敷设等方面的相关经验。

与此同时,华东院承担了国家科技部、国家电网海上风电关键技术委托课题研究,参与了国家海上风电规划、预可研、可研以及海上风电测风技术和风资源评估、海洋水文等技术规程规范的编制工作;组建并获批成立了华东海上风电技术研发中心,已先后获得40余项海上风电技术专利。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华东院还承担了我国沿海海域海上测风塔工程的总承包工作,目前已建成海上测风塔34座。设计建成投产的海上风电场规模已超过26万千瓦。

10年海上风电科研,华东院可谓成绩斐然。

作为江苏省发改委、浙江省发改委风电等可再生能源的技术支撑单位,从2005年至今,华东院开展了江苏省陆上风电规划、浙江省陆上风电规划、江苏省海上千万千瓦风电场基地规划、浙江省海上风电工程规划等一系列工作。

2013年1月,江苏省海上风电规划获得国家能源局正式批复,并得到了省能源局的高度赞许。

在2010年我国首批江苏1000兆瓦海上风电特许权项目招标过程中,华东院凭借丰富的海上风电勘测设计施工等经验,以及对江苏省沿海及海上海洋水文气象、地形地质等情况的熟悉和掌握,应对国内二十余家海上风电投资商,以及相应的海上风电施工单位和风机厂家,圆满地完成了江苏省海上风电特许权项目投标的技术支撑以及后续项目核准等服务。

2009年11月,华东院承担勘测设计的全球首座海上潮间带风电项目江苏龙源如东30兆瓦试验风电场并网发电。

2011年至2013年,江苏响水5台海上风电样机并网发电。

2012年11月,江苏如东150兆瓦海上风电示范工程全部并网发电;

2012年底,江苏如东海上风电增容50兆瓦项目全部建成……

同时,华东院与国外知名海上风电开发研究咨询机构合作,吸收欧洲海上风电开发成熟的经验,积极研究适合中国海洋气象环境、地形地质条件的海上风机基础、海上升压站技术和长距离海缆设计技术。目前,江苏如东150兆瓦海上风电场、浙江普陀250兆瓦海上风电场、江苏响水200兆瓦海上风电场等项目已经进入紧张的施工阶段。

海上风电规划、科研,华东院一马当先,始终走在全国的前列。

迎难而进,新能源投资海上风电

中国水电新能源公司(以下简称“新能源公司”)是电建集团开发新能源的专业公司,它的主业为风电业务,自2007年成立以来,其风电发展“风”生水起,引领着集团风电产业的持续发展。

2008年,还在陆上风电形势一片大好之际,新能源公司就将目光投向了海上风电业务,开始了江苏如东海上风电项目的预可研工作。但不料好事多磨,2010年8月,限于当时的技术装备水平,该项目一度被有关部门叫停。

在一个全新的业务领域,面对如此“当头棒喝”,新能源公司没有气馁,而是从小学生做起,详细搜集项目海域潮位水文洋流的第一手资料,并经过反复论证,提出了国内领先的小平台加多桩导管架施工方案。

2011年3月,项目终于通过二次环评,同年10月上报国家发改委。2012年12月21日,如东海上风电项目最终获得国家发改委核准,工程建设从此驶入快车道。

如东项目位于如东县洋口渔港凌洋外滩,处于黄海海域潮间带,项目总装机规模为100兆瓦,分二期开发。一期工程包括潮间带升压站和10台2.0兆瓦风电机组,二期为32台2.5兆瓦风电机组

为了全力加快项目推进速度,新能源公司如东项目部按照集团的统一部署,积极主动开展各项准备工作,在项目获得核准之前,具备了“四通一平”条件,完成了主机、海缆、施工、塔筒等各项关键招标工作,密切配合电网完成线路送出工程可研报告审查,与多家金融机构就项目融资进行良好沟通,保证了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陆上电站建设,移民、补偿工作历来是工程建设的重点和难点,是决定电站能否开建的关键。其实,海上电站,也是如此。

江苏如东海上风电场地处近海滩涂,渔业补偿敏感而复杂。如何合理补偿渔民的损失,且使价格还在可控区间,对谈判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新能源公司经过慎重决策,本着公平合理的原则,针对阶段性谈判的共识形成书面协议,最后由政府出面组织企业与养殖户签署了正式协议。该方法最大程度照顾了养殖户的利益,同时体现了政府的管控作用,维护了施工企业的正当利益,形成了多赢互助的局面。

正是得益于新能源公司这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劲头,2013年11月20日,如东项目安装工程全部完工;同年12月27日,土建工程全部完工,为机组提前发电奠定了坚实基础。

设计、施工,中南院和十三局一同攻坚克难

众所周知,陆上风电站发展至今,无论设计还是施工,已没有明显的技术难度可言。但海上风电却不是这样。由于起步较晚,加上海洋的特殊性,海上风电技术远比陆地风电复杂,无论设计还是施工,都比陆上难得多。

以如东风电场为例。本工程所在潮间带处于陆地与海洋交接处,涨潮时被海水淹没,退潮时露出水面。工程所在地每天两次潮涨潮落,地质、气候和水文条件十分特殊。涨潮时平均水深只有1.3米,且一天中高水位持续时间只有两三个小时,常规施工船舶无法正常进入施工,因此,施工中遇到的困难和特殊性无论设计还是施工均在世界上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譬如:因为环境保护的要求,施工建设期间,工程施工不能像陆地风电场一样修建道路,改装后的船舶无法到达的区域则无法施工。

在升压变电站选址方面,如果在内陆建站,那么电缆等输电工程投资较高,且电量在输电过程中损失较大。如东风电场建设当中,中南院设计人员经反复研究和综合考虑,决定因地制宜,采用吹填的方式建设升压站地基,用打桩的方案加固建(构)物基础,从而较好地解决了升压变电站选址、施工船舶无法入场建设,以及采取常规填筑土石方量太大且难以取材等施工难题。

在基础施工、运输、设备安装方面,如东风电场所在潮间带部分区域内,经过改装后的船舶可乘潮进入施工场地,但部分区域泥面高程高,即使改装了的施工船舶也无法进入施工场地。

工程设计之初,中南院曾考虑过采用两栖式施工设备进行大件运输、施工和安装。但经过实地试验,设计和施工人员发现这种方法效率较低,无法满足潮间带风电场的商业开发。经过多种方案对比研究后,中南院迅速改变原施工设计方案,采用了具有稳定性好、拆装方便等优点的路基板通道方案。同时,设计人员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区化设计,从而较好的解决了施工船舶无法进入的区域无法施工的难题,且大幅缩短工期,并有效节省了投资。

海上风电,开启风力发电的美好明天

中国电建所属水电总院作为全国海上风电建设的技术归口管理单位,多年来组织开展了“海上风电基础、施工技术、运行维护、电价机制”等多方面标准的制定和相关课题的研究工作。2005年水电总院组织技术力量考察英国、丹麦海上风电,加强技术交流,引进先进设计建设经验和技术标准,并应用于当年启动的东海大桥试点项目(100MW)。该项目于2006年完成可研审查,2008年建成投产,2011年水电总院组织完成了该项目的后评价工作。

中国海岸线3.2万公里,其中大陆海岸线1.8万公里,岛屿海岸线1.4万公里。近海区域、海平面以上50米高度的海上风电技术可开发容量约2亿千瓦。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刘琦说,海上风电代表了国际前沿的风电发展水平,是我国今后一个时期风电发展的方向。日前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海上风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下称《通知》)就海上风电上网电价做出明确规定,对非招标的海上风电项目,区分潮间带风电和近海风电两种类型确定上网电价。2017年以前(不含2017年)投运的近海风电项目上网电价为每千瓦时0.85元(含税,下同),潮间带风电项目上网电价为每千瓦时0.75元。据了解目前已有多个海上风电项目获批开工或即将开工,包括上海东海大桥二期海上风电场、福建莆田南日岛海上风电场、江苏如东潮间带风电场、福建莆田平海湾海上风电场、江苏大丰海上风电特许招标权项目、江苏如东海上风电场、广东珠海桂山海上风电场。总装机容量约156万千瓦,是过去数年累计安装量的三倍,海上风电电价出台后将加快各地海上风电的建设速度。

根据国家能源局的规划,到2015年,我国将实现海上风电并网装机5000兆瓦,到2020年,海上风电并网装机将达30000兆瓦。预计未来7年,海上风电复合增速为90%,远超风电行业整体装机增速,市场空间可达4500—6000亿元。

中国电建如东海上风电场100兆瓦示范项目的成功投产,标志着电建集团在海上风电领域取得了新的突破,对于进一步进军海上风电市场具有开创性意义,同时也为我国海上风电规模化开发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好风凭借力,振羽正当时。有了如东风电场的良好开端,我们有充足的理由相信,正处于“转型升级进行时”当中的中国电建,必将在海上风电领域大有作为,实现更大的跨越式发展。

相关新闻:发改委关于海上风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

原标题:风从海上来——中国电建海上风电发展纪实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